艾滋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087
颗粒名称: 艾滋病防治
分类号: R512.91
页数: 3
页码: 306-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社会和个人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为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需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这包括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监测和检测、行为干预、临床治疗、关怀救助和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国际和国内合作也十分重要,以共同应对艾滋病的挑战。
关键词: 保山市 艾滋病 防治

内容

艾滋病流行态势 保山市从1990年开始开展HIV监测,1991年3月首次在吸毒人员中发现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每年均在高危人群中检出。截至2005年12月,全市累计监测检测血样96201份,报告HIV感染者及病人1174例,已死亡19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死亡66例。艾滋病流行态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时间分布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速度明显加快,正处于中度流行期,并已进入到快速增长期。1990~1999年共检出136例;2000~2003年共检出220例;2004年共检出414例;2005年共检出404例。二是地区分布广。五县(区)均有检出,但相对集中在隆阳区和腾冲县,分别占28.19%和36.46%。三是男女比例正在缩小(1∶0.53),年龄分布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占77.36%。行业分布由农民、待业人员及商人为主向职业多元化发展,其中,农民占72.03%。出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家庭和遗老、遗孤现象。四是文化程度以低学历为主,中学及以下学历占98.38%。无明显民族聚集现象。五是检出率高。1990~1999年,检出率为0.41%。2000~2003年高危人群检出率4.53%。2004年吸毒人群检出率7.45%,性病就诊者检出率4.87%。1990~2005年平均检出率为1.81%。六是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3种传播途径同时存在,其中以性传播为主,占54.77%。七是保山市尚有大量HIV感染者未被发现,实际感染人数估计远远超过目前检出数的数倍。年内,从医疗单位送检的临床疑似病例中检出HIV阳性74例。八是周边艾滋病疫情态势和人群流向令人担忧。保山市地处边境,国境线长,口岸通道多,双方人流交往频繁,而邻国疾病防控能力弱、水平低,传染病疫情复杂。周边4州市中,2个处于艾滋病高度流行期,1个处于中度流行期。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高流行区和邻国缅甸,防治工作外在压力大。
  组织领导 保山市各级党委、政府把防治艾滋病工作列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协实加强领导。一是市、县(区)、乡三级均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市、县(区)两级工作机构及人员编制得到落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保山市在原有禁毒和防艾两个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保山市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市政法委,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全市市、县(区)两级共有防艾办人员编制25名,已到位12人(兼职2人)。同时,市、县(区)疾控中心也进一步加强了艾滋病防治科室建设。2005年3月10日,保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禁毒与防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黄毅、市长熊清华作了重要讲话,安排了全市禁毒与防艾工作任务。市、县(区)两级工作委员会能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年内定期不定期的召开了防艾成员部门会、部门联席会、工作会累计达50次以上。二是开展了以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全市共培训县(区)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领导1780人,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60人,培训合格率99.6%。三是强化了目标责任制管理。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防艾委与市防治艾滋病五项工程牵头部门签订了《责任目标书》,市防艾委成员部门实行分片挂县、包乡镇。四是市、县(区)均设立防治艾滋病专项经费,并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中市级财政预算安排50万元已全部到位,县(区)级财政预算安排84万元,到位65万元。省级下达专项经费218万元,均按用途分别划拨五县(区)及市级相关部门。五是加强了工作督查。4月、6月、9月和10月,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防艾委和市卫生局先后组织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视察和调研,及时分析研究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宣传教育 一是制定了《保山市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2005~2007年)》,开展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暨宣传骨干培训工作。全市共培训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骨干800人,其中县级318人,乡级482人。二是各乡镇均对辖区村和街道办事处指定了1名入户宣传骨干,并积极组织开展入户宣传工作,入户宣传覆盖率县城达96%,乡镇达73%。三是市、县(区)均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和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献血日、《献血法》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大了全民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市、县(区)电视广播报纸每周刊播3次以上艾滋病防治及无偿献血知识,新闻媒体共刊播防治艾滋病有关消息、文章、专题、图片、防治知识等3400多条。全市共发放防治艾滋病知识、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和健康处方26种110万余份。粘贴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画13500余张。刊出展板40块29场次。举行知识竞赛4场,1600多人参加。召开座谈会6场,128人参加。举办讲座2场,1000多人参加。利用“2131”工程在农村开展巡回放映艾滋病科教片13场。制作文艺节目10个,演出16场。向中小学校发放防治艾滋病知识VCD光盘100张,多媒体课件1836套。在人口密集区域设置大型永久性户外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广告牌17块。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全市组织宣传14场,展出图片256张,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教育10万多人。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期间,市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看望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在市电视台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各媒体集中开展大规模新闻宣传,推出相关文章和节目。在娱乐场所、拘押强制管理场所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开展艾滋病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在重点建筑工地宣传防艾知识。播放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科普电影20多场。同时,市计生协会以项目为依托,在目标人群中开展了同伴教育,对近3000名目标人群进行了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市红十字会组织会员深入农村小集镇开展防治艾滋病及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市、县(区)妇联、工商、公安、文化、团委、工会均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治知识培训及宣传。四是举办了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457人。每县(区)均确定了至少1所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示范学校,积极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教育,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五是市、县(区)公安部门先后分3批选派21人参加了省级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骨干培训,回来后开展了民警全员培训。六是开展了拘押场所防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将艾滋病防治教育列入拘押人员入所教育、常规教育和出所教育科目,拘押人员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6%。七是卫生部门认真开展了义诊活动和免费咨询服务,农业、科技部门切实加大了农村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努力,大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达85%,农村达68%。
  监测和检测 一是加强了艾滋病监测检测队伍建设。年内,选送4人参加省级确认实验室检验人员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邀请省级专家帮助培训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专职检验人员62人、咨询人员63人,均取得了合格证。完成了市、县(区)两级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94人的全员培训。建成了市中心血站和腾冲县疾控中心2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二是市、县(区)增设监测哨点3个,分别是保山市建筑工人哨点、腾冲县服务小姐哨点和腾冲县外出高流行区务工回归人员哨点。完成各类重点人群监测和检测31032人,占省级下达指标20865人的148.73%,其中孕产妇11108例,吸毒人员1221名,其他高危人群10568人。
  行为干预 一是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将安全套推广使用纳入了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了责任目标管理,并联合工商、文化、旅游部门,进一步落实了宾馆、酒店、歌舞厅等业主负责制。年内,共与业主签订《责任书》927份。推广使用安全套56.7万只,其中:免费发放31.16万只,市场营销14.8万只,在宾馆、酒店、旅馆、按摩店和娱乐服务场所摆放安全套10.74万只。在全市53家星级宾馆、酒店设置了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各1台,在药品零售店设置安全套营销柜台350个。二是腾冲县和隆阳区加大了娱乐服务场所业主及高危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工作力度。年内,共培训业主310人,高危人群520人,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三是认真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逐步将艾滋病、性病、吸毒检查纳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项目,全年共纳入体检从业人员2471人。四是市、县(区)卫生部门按需求为HIV感染者家庭发放了安全套共10600只,30%的性病门诊能为就诊患者提供安全套。五是隆阳区和腾冲县积极开展了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试点工作,配置医护人员15人(其中10人取得相应资格)。已有12名海洛因成瘾者接受了美沙酮替代治疗。同时,在全球基金项目支持下,隆阳、腾冲2个清洁针具交换点已开业服务,发放针具579具,回收250具。
  临床治疗 一是结合实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购置好医生网站学习卡2474张,印制和发放学习资料3700份、讲义4000本,市、县、乡、村及民营医疗机构均进行了全员培训,共有6174人参训,参训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合格率达98%。二是市、县(区)均成立了艾滋病治疗专家指导委员会,组建了抗病毒治疗组、妇儿组等9个小组。并派出17名医生、6名护理人员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艾滋病诊断治疗培训班及省传染病医院举办的培训班。三是确定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5所。四是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对患有其他疾病需要诊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做到不推诿、不拒绝。五是对全市2005年3月底以前检出的部分HIV阳性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132名感染者进行了CD4细胞计数及个案问卷调查;六是选送58人参加了省级以上统一组织的抗病毒治疗培训,其中中医药专业29人。七是与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省艾滋病防治关爱中心合作开展了“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项目,首期选定30名适宜对象,已有13人正式入组治疗。全市共有56名感染者及病人进行了规范抗病毒治疗。八是选派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40人参加了省里统一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师资培训班学习培训。九是开展了婚前保健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工作,对入院检查或分娩的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教育,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方案》,为14名孕产妇感染者提供了阻断服务。
  关怀救助 各级民政、教育和妇联对城镇和农村愿意接受救助和救济的艾滋病孤儿及困难家庭实施了生活救助和救济工作。全市共救济艾滋病遗孤67人,遗老24人,困难家庭77户,33名遗孤学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将城市艾滋病困难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户,对农村困难家庭发放生活补助29024元。
  净化社会环境 一是在中小学开设了禁毒一堂课,学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开课率达100%。二是切实加强了吸毒者同伴教育培训工作,辖区内强制戒毒所同伴教育者培训率达100%。三是加大了打击贩毒工作力度,尽力控制新增吸毒人员。年内,全市共查获毒品违法案件471起,涉案人员894人,吸食、注射毒品案178起,新收戒吸毒人员737人。四是深入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昌宁县被确定为无毒县,龙陵县连续3年被省禁毒委表彰为创建“无毒社区”先进县。五是全市认真贯彻《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等,坚持专项治理与经常性执法工作相结合,依法加强对全市旅馆业、娱乐场所、出租房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签订禁娼、禁赌目标责任书1257份,85%的娱乐场所设立了艾滋病防治业余宣传员,并对娱乐场所业主和员工进行禁毒与防治艾滋病知识培训,业主培训率达95%,员工培训率达85%;六是组织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共查处各类治安案件830起。群众举报卖淫嫖娼督办案件查处率达100%。
  国际国内合作 一是隆阳区、腾冲县两个中英性病/艾滋病合作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共培训吸毒同伴教育者69期415人次,同伴教育者培训同伴1861人次,娱乐场所性服务工作者同伴教育培训4期149人次,现场咨询24人次,覆盖28家歌厅、66家发廊。同伴教育者培训同伴157期,覆盖目标人群2972人次,现场咨询64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913份,赠送安全套5926只。外展服务接触目标人群1856人次,接受性病医疗服务289人次,健康亭直接培训街边性工作者350人次,到健康亭访问103人次,赠送安全套4256只,发放宣传资料2728份。二是保龙高速公路预防艾滋病项目3月启动以来,完成了基线调查、快速评估及项目战略规划第一年度行动方案。召开倡导会22场,664人参加。完成了团队建设工作。确定了针对公路工地和沿线社区开展服务的性病诊所及转介机构,对80名公路沿线医务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开展了行为干预工作。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成立了市级项目协调组织和项目办公室,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完成了项目官员、财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两年工作计划》,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完成对20名社区服务提供者的基本的咨询、医疗关怀和临终关怀服务培训。在市级项目办的督导下,县(区)级完成了四个平台搭建和任务分包,六个分目标均有不同产出。四是启动实施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项目”,对13名符合条件者开展了入组抗病毒治疗。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