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3629
颗粒名称: 环境保护
分类号: X321
页数: 4
页码: 226-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在2005年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对305个项目进行了环保审批和57个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竣工验收,发放了35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实施了34家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同时开展了辐射环境管理调查和环保机构建设。在环境监察和污染纠纷调处方面,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442人次,现场监察单位301家,限期整改11家,依法查处13家。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投诉环境污染案件430人次,查处率100%。
关键词: 保山市 经济 环境保护

内容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2005年3月15日,保山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环保局长会议和省、市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2004年全市环保工作,安排部署2005年的环保工作任务。副市长张建明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针对2005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张副市长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政策创新,努力使环境保护工作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市环保局局长刘学严作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全市2004年环境保护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本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安排部署了全市2005年的环保工作任务。参加会议的有市环保局全体职工,市环境监测站站长、书记,以及五县(区)环保局局长、书记、办公室主任、环保科长、监察大队长等共计40余人。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执法检查 2005年3月30日至4月8日,由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家灿任组长,巡视员罗志远、环资委副主任赵思齐及部分人大代表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对五县(区)2003年9月1日以来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情况进行检查,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卫芳等陪同检查。检查组在对保山工业园区、泰龙集团山葵开发项目、腾冲县飞龙公司等13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查看后,于4月8日召开了有市政府及环保局、发展计划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经贸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在听取了市政府的汇报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家灿代表检查组将检查情况进行了初步反馈。检查组认为保山市总体上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行较好,市、县(区)领导重视,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全民环境意识有了提高,环保部门依法行政,规范审批手续、严把环保审批关,加强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法》执行效果明显。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保山环境》创刊 2005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由保山市环保局主办的《保山环境》杂志创刊。首期《保山环境》创刊号主要设有“环保论坛”、“环境管理”、“生态保护”、“问题研究”、“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等栏目,文章作者主要来自全市环保一线的广大环保工作者及“绿色学校”师生。《保山环境》杂志为内部资料,免费赠阅,每年6月、12月出版。赠阅范围主要为市五套班子、市直各部门及民主党派,五县(区)党委、政府,五县(区)环保局及各乡(镇),各级“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及各重点排污企业。此外还与省环保局及各州市环保局进行资料交流。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中国纪念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按照云南省环保局的有关通知要求,“六五”期间,保山市环保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纪念活动。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站、座谈会、知识竞赛、街头摆摊设点等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形式开展宣传,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使宣传活动取得实效。“六五”期间,全市共发放环保宣传资料2.45万余份,宣传画200张,各种小奖品800多件。
  保山市清洁生产中心成立 2005年7月23日,经保山市环保局党组研究,报市编办批准,保山市清洁生产中心在保山市环境监测站正式挂牌成立。云南省环保局科技处处长杨春明、保山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有林为中心揭牌。保山是省环保局批准的全省八个清洁生产审核机构试点州市之一。
  《保山市环境规划》(2004~2020年)颁布实施 2003年11月,保山市政府批准同意市环保局编写《保山市环境规划》。成立了由市长熊清华任组长,副市长张建明和市环保局局长刘学严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组成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保山市环境保护规划编写领导小组”,聘请北京中晟环保科技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编写单位进行编写。2004年4月,《保山市环境规划大纲》初稿完成,5月通过省环保局专家评审,正式进入文本编写阶段,10月,《保山市环境规划》初稿完成,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2005年2月,保山市政府上报省环保局。6月,《保山市环境规划》送审稿通过省环保局审查,7月,保山市政府下发文件颁布实施。
  《北庙水库流域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研究报告》评审 2005年8月17日,保山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保山市环保局共同组织召开会议,组织有关专家对《北庙水库流域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评审。评审会上,市环保局局长刘学严就《报告》的主要内容向会议作了简要介绍,来自市、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经研等部门及自来水公司、北庙水库管理处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认真审阅和热烈的讨论。会议认为,《报告》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论证科学合理,措施得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会议一致通过评审,建议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报有关部门发布实施。
  “打击不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2003年,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和云南省环保局的总体部署,保山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市环保、计委、经贸委、监察局、工商局、司法局、安监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开展“打击不法排污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不法排污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能力和产品,给予取缔关闭;对辖区内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饮用水源污染,居民区锅炉烟尘、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以及钢铁、电解铝、水泥、电石、铁合金和铬盐行业违规建设等结构性污染问题,进行清理和整顿;对干扰、阻挠环境执法的“土政策”进行清理;对矿山生态环境及自然保护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2003年全市关停、淘汰、限期治理污染企业36家,设置永久性警示牌2块。2004年,出动检查人员627人次,检查垃圾处理厂5家、养殖场32家、矿山390家及全市范围内的钢铁、水泥、电解锌等行业。依法关闭矿山企业15家,责令补办相关手续8家,责令重建尾矿坝6家,责令限期整改40家。2005年,出动检查人员857人次,检查企业264家。其中,市直管挂牌督办环境问题17起,重点监管企业11家,依法关闭违法企业8家、限期治理5家、警告1家。检查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
  姚关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乡镇” 2005年,按照《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验收暂行规定》要求,经施甸县姚关镇申报,云南省环保局考评,姚关镇完全达到“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考核验收指标”。10月10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生态乡镇”。
  《保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批准执行 2005年4月,保山市环保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复核)工作。9月底,工作圆满结束,《保山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经市政府批准正式执行。此次区划范围为保山市辖行政区19546.71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本次区划结果:一类区面积3055.28平方千米,二类区16435.34平方千米,三类区56.09平方千米。
  保山市环境监测站通过计量认证现场评审 2005年10月29~30日,云南省计量认证环保评审办公室组织了由5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保山市环境监测站进行计量认证复评审现场评审,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整个评审过程进行现场监督。评审组通过听、查、看、问、考、议等方式,现场抽查了监测方法依据的标准、技术规范文件、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内审报告、相关记录和参加能力验证材料等。并利用密码标样随机进行了7个项目的现场试验和人员比对考核,从20名在岗人员中,随机抽取了两人进行了计量认证、质量保证及环境监测基本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同时还对授权签字人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了座谈考核,考核结果全部合格。评审组认为:市环境监测站具备按申请项目依据的国家标准、方法和规范进行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噪声、振动等五大类共133项的监测分析能力,建议通过计量认证评审。
  和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通过两级审查 2005年8月12日,由云南省环保局自然处牵头,相关处室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腾冲和顺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进行了现场审查。专家组一行采取现场检查和听取汇报的方式对申报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现场询问。专家组通过检查后认为,腾冲县和顺镇在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中,按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要求,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腾冲县和顺镇环境规划》,全镇人民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各项创建工作富有特色和成效,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各项指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要求,同意上报国家环保总局。1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专家学者陈和东、窦贻俭在省环保局副处长管琼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腾冲县和顺镇,就有关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情况进行复核。经实地走访,专家组对和顺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复核。同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保山师专蓝宇社暑假环保宣传服务活动 2005年暑假,保山师专蓝宇社积极响应中宣部、团中央的号召,按照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团省委的要求,组建了由60多名在校生组成的大学生“三下乡”环保宣传服务团,围绕“让绿色永恒、让健康长驻”的主题,在市、区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以环保知识、环保科技、环境问题投诉等为主的环保宣传活动,历时10天。在隆阳、施甸、腾冲、龙陵等4个县(区)的20多个乡(镇),散发环保宣传单6000份,环保宣传画200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京都议定书水电CDM项目交流会 2005年12月15日,京都议定书水电CDM项目交流会在保山召开,这是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首批引进,并第一家在保山进行试点的CDM项目,来自日本碳基金、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保山市环保局、有关水电开发企业的负责人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清洁生产中心主任张筱鹏主持。会上,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卫芳首先致欢迎词,省环科院高级工程师张兴华就CDM的背景及工作程序进行了介绍。日本碳基金代表增田正人就此次来保的目的及CDM项目的必要条件、有效期、程序流程、额外性、减排份额以及碳融资的功能、决策、效果、筛选等有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随后,保山苏帕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腾冲槟榔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保山永兴集团有限公司、勐来水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代表分别就各自水电站开发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日本碳基金代表的提问。
  保山市第一次清洁生产工作会议 2005年12月22日,保山市环保局主持召开全市第一次清洁生产工作会议。五县(区)(城建)环保局以及重点排污企业的领导和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市环保局局长刘学严作重要讲话,副局长余卫芳进行工作动员,市清洁生产中心主任杨鸿亮就全市清洁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还以会代训,由有关业务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及相关知识、清洁生产审核原理、概论及案例分析进行了认真讲解。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市第二轮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正式启动。
  施甸日产3000吨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通过评估 2005年12月29~30日,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在保山主持召开《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设有限公司保山施甸3000吨/日水泥生产线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会。会议特邀了省环科院、省环境学会、省环保局、省建材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施甸县政府和保山市、施甸县环保局的领导,业主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设有限公司,环评编制单位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以及设计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经认真评议和讨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通过。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005年,保山市认真履行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实施管理职责。2005年环保目标责任计划有环境空气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政府重视环保工作情况、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六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7项指标。年内,除最后三项外,其他均按计划完成。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005年,保山市认真开展了中心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加大对社会噪声和燃煤小锅炉的整治力度,稳步提高清洁燃料使用率;巩固提高达标排放成果,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强化对噪声源的监管,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噪声;加强市区绿化美化;开展禁止白色污染整治工作,对隆阳城区排放恶臭(异味)气体的污染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保山市参加了全省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15个考核城市中排名第八位。
  环境质量 1.环境空气质量。2005年,保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均保持在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以内(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腾冲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他县(区)达到二级标准。保山市中心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为0.014毫克/立方米,浓度范围0.000毫克/立方米~0.05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为0.020毫克/立方米,浓度范围0.008毫克/立方米~0.041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日均值为0.084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范围0.018毫克/立方米~0.206毫克/立方米。三项污染物综合评价的结果,保山市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年未出现酸雨,降水PH值范围在6.21~8.30。腾冲县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为0.000毫克/立方米,浓度范围0.000毫克/立方米~0.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浓度年日均值为0.036毫克/立方米,浓度范围0.016毫克/立方米~0.064毫克/立方米。二项污染物综合评价的结果,腾冲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经监测,2005年,保山市三大水系七条河流的11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有槟榔江猴桥断面,占9.1%;水质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有怒江红旗桥、枯柯河沙坝、枯柯河柯街3个断面,占27.3%;达Ⅲ类水质标准的有澜沧江永保桥、大盈江凉亭桥、大盈江和顺桥、龙川江腾龙桥4个断面,占36.3%;达Ⅳ类水质标准的有瓦窑河河口断面,占9.1%;达V类水质标准的有枯柯河湾甸断面,占9.1%;劣于V类标准的有枯柯河双桥断面,占9.1%。11个断面水质按水功能区划的达标率为72.7%,较上年下降9.1%。腾冲县青海湖和北海湖水质为Ⅲ类。青海湖水质从2004年的Ⅳ类上升为2005年的Ⅲ类,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仍然达不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北海湖水质从2004年的Ⅱ类下降为2005年的Ⅲ类,水环境质量下降,达不到水功能区划要求。隆阳区3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龙泉门为Ⅰ类,龙王塘、北庙水库为Ⅱ类,均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与上年比较,龙泉门饮用水源水质有所好转。3.城市噪声状况。经监测,2005年,隆阳区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平均等效声级值超标路段占监测总干线的33.6%,比上年增长了0.04%,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分贝。功能区噪声,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四类区达标率昼间分别为87.5%、87.5%、90.62%、98.44%;夜间分别为87.5%、100%、93.75%、100%,与上年相比,各类区污染都有所减轻。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55.5分贝,比上年下降0.5分贝,暴露在55分贝以上的面积由2004年的50%下降到44%,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与上一年比较,总体保持稳定。
  污染源状况 2005年,保山市废水排放总量5415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419万吨,比上年增长7.4%;生活污水排放量1996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全市外排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869吨,比上年增长63.9%;氨氮排放量35.1吨,比上年增长41.5%。全市工业废水治理项目2个,新增废水处理能力636吨/日。全市燃煤量54.84万吨(含生物质燃料)。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23.51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2.91%;二氧化硫排放量8029吨,比上年增长128.3%;烟尘排放量2173吨,比上年下降3.4%;工业粉尘排放量15846吨,比上年增长65.1%。主要污染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食品加工业,主要污染区域是昌宁县、隆阳区。全市废气治理项目5个,新增废气处理能力2.19万标立方米/小时。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18.80万吨、排放量3.3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4.54%。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行业是采矿业、食品加工业,产生量最多的是隆阳区、腾冲县,排放量最多的是昌宁县、隆阳区。
  环境保护管理 2005年,保山市对云南省保龙高速公路施工高压供电工程、云南保山交通集团运输公司保山客货中心建设等305个项目进行了环保审批,环评执行率60.04%;对57个建设项目进行了“三同时”竣工验收,“三同时”执行率43%,“三同时”合格率94.7%。全省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保山市延期考核的12家企业中,有5家完成全面达标治理任务。全市水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通过云南省环保局审核。同时积极配合省环保局把好审批项目环评关,对保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保山市腊寨水电站工程、腾密公路腾冲至中缅边境4号界桩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等7个省批建设项目提出了审查意见。对35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其中正式证19家,临时证16家。在发证企业中实施排污口在线监测监控工程,截至2005年底,已完成34家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安装。配合省环保局完成1家污染严重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市累计有4家企业完成审核工作,并通过省环保局验收。
  辐射环境管理 2005年1月,按照保山市政府协调会议精神,保山市卫生局将辐射环境管理档案资料移交市环保局管理。5月,依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环境保护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保政办发〔2005〕67号文有关规定,辐射环境管理科成立。7月,开始实施腾冲“381”矿现状调查。主要查清矿区放射性污染现状和历史遗留问题,提出防治对策措施,争取国家扶持进行退役治理。腾冲“381”矿现状调查工作的启动,标志着保山市辐射环境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环保机构 2005年末,保山市有环保机构数14个(含市、县(区)局、监察支队、大队、监测站),龙陵县局未单独设置。批准编制数106人,比上年增加5人。其中:行政34人,事业66人,其他6人。年末实有人数94人,比上年增加3人,其中高职7人,中职21人,初职14人。
  环境监察及污染纠纷调处 2005年,保山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442人次,现场监察单位301家,限期整改11家,依法查处13家。中、高考期间发布禁噪通告,设立举报电话,24小时专人值班,巡查噪声源207处,其中依法查处12起。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投诉环境污染案件430人次,查处率100%。全年受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件,满意率100%。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庆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