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非公经济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3504
颗粒名称: “十五”非公经济成效
分类号: F121.23
页数: 2
页码: 206-207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保山市的非公经济发展情况。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全市非公经济年均呈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和上缴税收的比重不断上升。非公经济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79318人,比2000年的50000人净增29318人,年均递增9.7%,并累计吸纳了近8000名下岗失业人员。非公企业逐步实现从量向质发展的转变,全市非公企业达到38083户,比2000年的30332户净增7751户,年均递增4.6%;注册资本金增加到39亿元,比2000年的5.9亿元净增33.1亿元,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42户,1000万元~1亿元的私营企业有27户,全市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非公企业。非公经济在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非公经济在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中的优势明显,极大地活跃和繁荣了市场,满足了人民生活需求。
关键词: 保山市 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 “十五”非公经济

内容

1.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00年以来,全市非公经济年均呈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和上缴税收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38.3亿元,比2000年的5.35亿元(不含三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下同)净增32.9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8%,提高到32%。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达到40以上的为隆阳区,近30%的有腾冲县、昌宁县,达到20%以上的有施甸县、龙陵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3亿元,比2000年的7.65亿元净增5.35亿元,年均递增11%;上缴税金3.16亿元,比2000年的1.14亿元净增2.02亿元,年均递增22.6%,占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17%提高到25.7%。隆阳区通过政府推动、样板带动、合同种植、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建立了非公企业原料基地。截至2005年底,种植透心绿豆25995亩、咖啡52005亩、山葵4995亩、桑园36900亩,非公龙头企业带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初步显现出来。腾冲县通过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环境,努力构筑工业园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基本形成了非公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唱主角的局面。2005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7.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4%,实现税收1.48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8%。2.非公经济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劳动力需求,为缓解转型时期的就业压力,改善社会就业结构提供了较大空间。2005年,全市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79318人,比2000年的50000人净增29318人,年均递增9.7%,并累计吸纳了近8000名下岗失业人员。3.非公企业逐步实现从量向质发展的转变。到2005年底,全市非公企业达到38083户,比2000年的30332户净增7751户,年均递增4.6%;注册资本金增加到39亿元,比2000年的5.9亿元净增33.1亿元,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有42户,1000万元~1亿元的私营企业有27户,全市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非公企业。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公企业已逐步由传统产业、餐饮、服务等产业向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方向拓展。四、非公经济在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全市城镇中的蔬菜、肉类、水产品、禽蛋、水果等生活必需品,80%是由非公经济提供的。非公经济在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中的优势明显,极大地活跃和繁荣了市场,满足了人民生活需求。2005年,非公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5亿元,比2000年的10.24亿元净增18.81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49%提高到80.7%。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云
责任者
董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隆阳区
相关地名
腾冲县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
施甸县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