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3437
颗粒名称: 工业
分类号: F427
页数: 10
页码: 196-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保山市经济中工业的情况,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园区,乡镇企业,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改革,工业发展连续倍增计划,重点工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奖励办法,蔗糖产业考核奖励办法,新型工业化,企业技术进步,电力企业,食品企业,建材工业,制糖企业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保山市 经济 工业

内容

2005年,保山市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465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工业增加值206500万元,增长22.0%,工业在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产值7981万元,比上年增长6.1%;集体工业产值18602万元,增长62.2%;股份合作工业产值18139万元,下降6%;股份制工业产值290739万元,增长30.5%;“三资”工业产值19528万元,下降3.3%;个体私营等其他工业产值110624万元,增长13.5%。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199516万元,比上年增长9.6%;重工业产值266096万元,增长34.6%。从产业类型看,煤炭开采产值1512万元,比上年增长52.38%;铁矿石采选产值9571万元,下降22.0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值13298万元,增长36.37%;非金属矿采选(土砂石)产值17380万元,增长7.91%;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62130万元,下降0.85%;饮料制造业产值40785万元,增长7.31%;食品制造业产值11080万元,增长14.8%;烟草制品业产值17937万元,增长19.31%;制糖工业产值62508万元,增长0.6%;纺织业(麻、丝加工)产值9618万元,增长106.17%;木材加工业产值18091万元,增长3.72%;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7692万元,增长10.1%;医药制造业产值9024万元,增长21.58%;非金属矿物业(水泥、砖)产值34844万元,增长34.28%;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产值11857万元,增长17.94%;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产值64179万元,增长63.84%;电力工业产值55637万元,增长65.57%。重点考核的35种产品产量中,有25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有10种产品产量比上年下降,其中:原煤33.94万吨,增长45.88%;天然气603万立方米,增长6.91%;铁矿石原矿73.93万吨,增长22.02%;发电量159703万千瓦小时,增长55.06%;小麦粉55819吨,增长17.56;鲜冻畜肉5823吨,增长3.69%;面条12845吨,增长8.13%;白酒7204千升,增长1.49%;啤酒45310千升,增长22.59%;软饮料17226吨,增长23.22%;精制茶7473吨,增长17.74%;复烤烟叶19271吨,增长1.46%;丝377吨,增长77.83%;机制纸及纸板17307吨,增长8.35%;硫酸43533吨,增长115.92%;磷肥4435吨,增长9.8%;水泥67.99万吨,增长25.65%;砖40146万块,增长13%;大理石板材31.16万平方米,增长115.56%;耐火材料制品9708吨,增长60.07%;粗钢44550吨,增长26.92%;钢材41981吨,增长25.24%;电锌26327吨,增长102.41%;金属硅31540吨,增长25%;香料烟4582吨,增长25.16%;大米38711吨,下降27.13%;精制食用植物油3496吨,下降10.4%;食糖22.13万吨,下降1.11%;酒精17505千升,下降16.38%;人造板9364立方米,下降52.23%;实木地板11.2万平方米,下降10.20%;家具47.08万件,下降29.79%;中成药1467吨,下降4.86%;铜36吨,下降55%;咖啡1785吨,下降54.36%。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6136万元,比上年增长37.76%;完成销售收入283259万元,增长23.23%;实现利税52644万元,增长55.79%,其中利润23696万元,增长75.1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46.7,比上年增长29.1点。资产负债率65.5%,上升了0.4点;亏损企业27户,比上年增加3户,亏损面39.7%,上升3.9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5%。销售收入上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50户,上亿元以上的有11户。
  非公有制经济 2005年,保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32%;上缴税金3.16亿元,增长4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5.7%;个私工业和三资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3亿元,增长6%,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5亿元,占全市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7%。到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达38083户(个体工商户36707户,增加1430户,私营企业1280户,增加19户,三资企业96户,增加2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从业人员达79318人,增加9168人,增长13%。增加值、上缴税金、从业人员三项指标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的124%、124%、105%。
  工业园区 2005年,保山工业园区对原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了重大的修编调整,取消隆阳区柳上进出口加工和物流片区,新增加大小堡子冶金、建材、机电、进出口加工工业片区规划面积22.5平方千米,维持“一园三片”的产业布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调整为28平方千米。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市、区两级专家组评审。年内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61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325万元,上缴税金658万元,实现利润76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3万元,劳动用工1182人。腾冲工业园区完成《腾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园区已完成首期开发2.68平方千米,园区医疗服务点、供电所、110千伏变电站和管理服务中心相继竣工使用。年末共引进企业33户,其中:投产企业有17户,入园建厂企业有11户,累计引进计划投资9.0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年内实现工业产值3.0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税收229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60万元,劳动用工2600人。
  乡镇企业 2005年,保山市乡镇企业户数4.39万个,比上年增长9.02%;有从业人员12.95万人,增长5.18%;实现营业收入69.36亿元,增长18.1%;完成总产值58.86亿元,增长24.95%;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增长25.28%;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6.88亿元,增长37.23%;上交税金2.77亿元,增长55.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增长30.98%;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3.1亿元,增长23.24%;全年支付劳动者报酬6.08亿元,增长8.45%。
  企业技术改造 2005年,保山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4项,其中:新开工项目79项,投产项目23项。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同比增长36.29%。
  企业改革 2005年2月,云南省深化国企改革考核验收组对保山市三年国企改革进行了考核验收。6月,保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三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成绩突出的11个先进单位和52名先进工作者,安排部署了后三年深化国企改革工作。年内完成了5户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10户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15户企业共退出国有资产12098万元,安置在职职工3129人,企业继续留用和实现再就业职工2701人,安置退休人员1591人和内退人员428人,共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各种安置费用20213.65万元。年内还指导3户股份合作制企业实施了产权深化改革。
  工业发展连续倍增计划 2005年7月18日,保山市政府印发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山市工业发展“连续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保政发〔2005〕102号)。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保山市工业发展“连续倍增计划”。即从2005年起到2010年“十一五”结束的6年时间内,分2005年到2007年和2008年到2010年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各3年。第一个时段从2004年为基数,到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翻一番,利润翻两番的目标;第二个时段以2007年为基数,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实现利润再翻一番的目标。
  重点工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奖励办法 2005年7月18日,保山市政府印发《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对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奖励的通知》(保政发〔2005〕101号)。《通知》规定考核范围为全市当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除“两烟”加工以外的工业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考核三个指标,即:当年实现并交纳税金、利润、销售收入;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考核两项指标,即年实现并交纳税金、销售收入。当年实现并纳税金无增长的企业不予奖励。该项工作由保山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
  蔗糖产业考核奖励办法 2005年10月18日,保山市政府印发《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保山市蔗糖产业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保政发〔2005〕142号)。《办法》规定了以甘蔗收榨量为考核指标对五县(区)政府和蔗糖龙头企业进行考核奖励,由保山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评。
  新型工业化 2005年9月9日,保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实施意见的通知》(保政办发〔2005〕170号)。(撰稿 张文忠)
  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技术改造 2005年,保山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4项,其中:新开工项目79项,投产项目23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同比增长36.29%。按照审批权限,云南省经委对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硅铁项目进行了登记备案。积极组织省重点技改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的申报工作,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保山市山葵实业开发公司等3个项目共争取到扶持资金560万元。保山市经委、市财政共下达200万元技改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7个市级重点技改及产业升级项目进行扶持。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电解锌技改项目”获得云南省经委办理的《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确认书》,企业因此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保山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十组自动缫丝生产线、腾冲鸿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1.2万吨亚麻原茎生产线、云南永昌铅锌公司电锌生产系统节能降耗改造等一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行。
  资源综合利用 2005年,保山市按照云南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财政部驻云南省专员办印发的《云南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实施细则(暂行)》的规定,保山市经委与市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对龙陵水泥厂等11户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继续认定的申报工作,并均通过了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的认定。市经委会同公安、交警、工商、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监督管理,2005年共计回收470辆报废汽车,实际拆解470辆,对其中符合国家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政策补助范围的55辆大型载货、载客汽车进行了专项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22万元。其中:大型载货汽车9辆发放补贴资金3.6万元,大型载客汽车46辆发放补贴资金18.4万元。市经委具体承办了云南省第六期省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市及邻近德宏州的55个企业、部门的7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并全部通过了资格考试,获得了省清洁生产审核员合格证书。按照省经委部署,市经委共组织25个企业的41名学员分别参加了“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统计软件培训”和“云南省耗能设备岗位培训”班。
  企业技术创新 2005年,云南永昌铅锌公司实施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工艺技改项目成效明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中锌浸出率〉98%,铁浸出率〈15%,硫以元素形态产出,无烟气污染,可省去焙烧、收尘、制酸等工序,简化工艺流程,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保山锅炉厂在本省率先试制生产出SHS15-2.45/400-G型锅炉,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运用。(撰稿 李昌)
  电力工业
  截至2005年底,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有在职员工1609人,其中:男职工1012人,女职工59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7人,占总人数的35%。属于公司资产的发电站有23处,装机49台,总容量12.36万千瓦;110千伏变电站8座,容量31.8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45座,容量19.51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499.354千米,35千伏线路1318.47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317.23千米。
  生产经营管理 1.进一步完善办公、财务、劳动人事、调度、供用电、生产计划、档案、设备管理等规章制度;2.充分利用和调节有限的水资源,精心调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发、供电量,克服了枯季干旱少雨的困难,使年内的发、供、售电量都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电费收缴力度,电费回收率得到明显提高,2003年、2004年、2005年电费回收率分别为92.5%、94%、95.5%;4.强化线损管理和考核,线损率有所下降;5.狠抓执行力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力度加强,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服务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 2005年,云南保山电力股份公司发生了数起交通事故,使公司意识到安全工作不能只抓生产安全管理,还要涉及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职工上下班安全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会,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查找管理漏洞;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在公司范围内举行“安康杯”电力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安全知识问答;公司领导还利用大小会议及时向职工通报每起事故,要求每个职工记取教训、珍爱生命,把“安全重于泰山”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通过以上措施,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电源建设 2005年,由云南保山电力股份公司控股的槟榔江流域水电开发——猴桥二级电站(3×1.6万千瓦)的3台机组分别于9月23日、10月8日、12月28日相继发电;1月、3月、5月由公司参股的苏帕河流域水电开发阿鸠田电站(2×3.5万千瓦)的2台机组、乌泥河电站(2×1.5万千瓦)的2台机组相继投运;年内,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姚关河五级电站(2×0.65千瓦)发电。保山电网全年共增加发电装机16.2万千瓦,极大地缓解了供电紧张的状况。
  电网建设 2005年,经过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总投资5570.9万元的全市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公司2004年开工建设的腾冲石头山、龙陵大坪子、昌宁达丙3座110千伏(2×4万千伏安)变电站于2005年7月相继投运。2005年开工建设的龙陵勐糯110千伏变电站于12月28日投运。同时,还新建和改造了隆阳金鸡、杨柳、新城,施甸仁和、太平,昌宁更戛,龙陵勐柳,腾冲勐连、明光等35千伏变电站,进一步优化了电网结构,完善了供电网络,提高了供电能力。完成了隆阳区城市电缆入地工程。重点是对隆阳区正阳南、北路,保岫东、西路,永昌路、升阳路4条主街道实施了管线电缆入地工程,工程初设总投资3724万元。
  优质服务 2005年,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巩固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在狠抓行风建设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营业窗口“首问责任制”、“标准化供电所建设”和“用户满意度测评”等活动,使员工的优质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涉电违法犯罪中心成立 2005年12月6日,保山市公安局与云南保山电力股份公司共同成立了“保山市公安局防范和打击涉电违法犯罪中心”,下设办公室于公司。该“中心”成立后,进一步推动防范和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违法犯罪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维护良好的发供电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杏花变电站接管 2005年12月9日零时零分,始建于1990年,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北部杏花村,产权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云南分公司的杏花110千伏变电站由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永昌分公司工作人员进入该变电站并担负起生产、运营任务。
  表彰奖励 2005年10月28日,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对永昌分公司机关党支部等5个“先进党支部”和张学力等24名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奖励。
  企业文化 2005年,云南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举力了保山市第三届山花奖“电力杯”业余歌手大赛,公司职工张晓云获一等奖。在保山市纪委组织的“廉政”歌咏大赛活动中,电力合唱团获得团体赛二等奖,向社会展现了电力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公司的形象。(撰稿 朱星莉)
  食品工业
  2005年,保山市食品工业总产值113995万元,同比增长5%;工业增加值26000万元,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6户,工业总产值76249万元;工业增加值21543万元,销售收入77104万元,利税14222万元,利润6710万元,职工平均人数4459人。食糖22.1万吨,同比下降1.1%;啤酒45310千升,同比增长23%;精制茶7473吨,同比增长18%;白酒7204千升,同比增长1.56%;小麦粉55819吨,同比增长18%;鲜冻畜肉5823吨,同比增长4%;软饮料17226吨,同比增长23%。
  昌宁县耈酒酿造有限责任公司 昌宁县耈酒酿造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耈”牌系列高低度白酒及食品,2004年5月被云南省食品协会推荐评为“2004~2005年度云南省放心食品企业”,1月5日“耈”牌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1月26日该企业被评为“云南八大小曲酒生产企业”。
  天潭矿泉水再获殊荣 2005年7月,水源水质经云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鉴定委员会专家教授现场考核和量化打分,天潭矿泉水连续第六年被评为“先进企业”,在全省57个生产厂家中排名第10位。9月4日,天潭矿泉水连续荣获第七、八届“云南省消费者享受商品称号”。9月30日,天潭矿泉水被保山卫生局首批授予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证书。
  特色产品 云南省保山同心食品有限公司创于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公司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员工72名,其中技术人员占15%。企业的净资产由建厂时的80万元增长到2005年底的600万元,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公司每年使用富余劳动力2万个工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527万元,上交税金25万元。加工种植总面积4955亩的绿豆产品,使农民增加绿豆收入及加工报酬150万元。公司本着贯彻县域经济发展的宗旨,开展产业化运作,实施“五环推进”工程。1.推进绿豆种植。采用“公司+院所+基地+农户”的联运模式,连续五年在板桥镇、西邑乡、汉庄镇等8个乡(镇),联系农户签订订单,并投资30万元建立板桥豆种繁育基地、小永扩繁基地、汉庄原料基地。2.推进品牌。通过实施产前规范种植服务,加工全面质量管理,计量管理奖励,生产同心绿豆、同心腌菜两大系列、20多种规格的旅游精品。其中:三大类产品经公司申报于2002年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推进科技。公司为保护保山的独有资源,先后拨款聘请专家进行良种培育,供应豆农。4.推进市场。多年来聘请市场营销顾问,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覆盖了7省100县,依靠民间中介组织,使同心绿豆进入了香港和俄罗斯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连续被评为“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成为昆明“沃尔玛”、“好又多”、“昆百大”等大超市中为数不多的畅销产品。5.推进增收。2004年底,公司决策投资1137万元,异地建设年产3000吨透心绿蚕豆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于2004年11月启动实施。2005年先后完成了场地竞价购买、厂房及生活用房规范化建设。设备采购运输、安装调试进入试车运行。到2006年3月底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年加工能力1500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利税总额280万元,可拉动农民增加收入475万元。(撰稿 朱云斌)
  建材工业
  2005年,保山市建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8%,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的11.2%。其中:粗钢完成44550吨,增长26.92%;钢材41981吨,增长25.24%;水泥68万吨,增长25.65%;砖40146万块,增长13%;大理石板材311558平方米,增长115.56%。另外,人造板完成9364平方米,实木地板完成112万平方米,实木门完成174093扇,天然石板材完成623968平方米(包括大理石、花岗岩、火山石等)。截至2005年底,全行业380户企业中改制377户,保山建材集团公司、云南湾甸水泥厂、龙陵水泥厂等3户企业未完成改制。全市8户水泥生产企业均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10月中旬开始,水泥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最高时达450元/吨。建材产品主要在保山市内及临近州市销售外,大理石、火山石还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外市场,部分产品还出口欧美国家。
  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落户施甸 2005年,保山市共有8户水泥生产企业,总设计能力为年70万吨。其中:保山建材集团、云南湾甸水泥厂、龙陵水泥厂、腾冲奕标水泥有限责任公司4户企业为湿法旋窑生产工艺,昌宁映山水泥厂、隆阳区正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隆阳西庄水泥厂、施甸县水泥厂均为机立窑水泥生产工艺。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实际生产能力从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量外地水泥进入保山市场,出现保山市水泥行业的较大弱势。为此,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经委牵头组建调研组,于2005年年初开展对隆阳、施甸、腾冲拟建设两条年产60万吨干法旋窑生产线进行考察。在形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昆钢嘉华公司与市委、市政府达成了共识,并于10月在施甸县七〇七工业片区建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意向性合作签约。截至2005年底,资源勘查、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项目计划得到了云南省经委正式批准。
  换发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 2005年10月22~30日,根据云南省政府批示,省经委重工处安排,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具体负责,保山市经委积极配合,由省协会行业管理处组成评审组完成了保山市水泥生产企业化验室的现场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评审组严格按照国家《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和《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定标准》,通过听、看、问、查、考等几个方面的评审,对保山市水泥生产企业化验室的管理工作给予了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既肯定了工作成绩,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在评审组“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下,有些问题及时做了现场整改,使得企业基本通过了现场评审。其他存在问题和不足,评审组要求限期整改并于12月前将整改结果上报市经委。市经委认真核查整改结果后,认为基本达标。年内,为8个水泥生产企业向省建材工业协会申请并颁发了企业的“化验室合格证”。完成了保山市“化验室合格证”每5年1次的换发证工作,加强了企业水泥产品出厂的检测管理,从而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节能建筑 1993年,保山成立了墙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原地区城建局。截至2005年底,保山市有1户新型墙材企业。9月27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联合召开了全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电视电话会。云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通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并提出了全省实施贯彻意见。保山市政府成立了机构,协调解决墙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强化行政监管,成立相关部门配套合作的协调领导小组,力争本市的墙改工作随着全国、全省的步伐有一个新的突破。做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造福子孙后代。
  石材精深加工 2005年,保山市石材产品的产量、质量有一定提高,但企业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全市几百家石材生产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有8户,分别是隆阳区东泰石材、繁民石材、茂盛石材,腾冲中元石材、云腾石材、腾鑫石材、英豪石材和施甸文业石材,其他均为微小企业,基本上是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大理石材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给省外企业进行精加工。为此,保山市委、市政府做了专题调研和部署,对建材行业进行深化改革、资本积累、资源整合,使全市建材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得到根本性的变化和改善,形成一批“专、新、特、精”的建材企业,产业效益得到较大提高。(撰稿 王彬)
  制糖工业
  保山市2004~2005年榨季蔗糖生产自龙塘糖厂2004年12月12日率先开榨,至2005年5月上江、勐糯糖厂收榨为止,共有6户企业13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历时145天,圆满结束了本榨季的生产。虽然甘蔗收榨面积和入榨甘蔗量减少,但因出糖率提高(再创历史新高达12.56%),食糖产量基本与上榨季持平,效益指标同上年相比利润、税金略增。
  蔗糖生产 2004~2005榨季保山市共收榨甘蔗面积48.69万亩,比上年下降12.19%;入榨甘蔗176.1万吨,下降4.16%;生产食糖22.12万吨,下降1.03%;生产酒精1.65万吨,下降16.67%。甘蔗收购价格158.33元/吨,比上年147元/吨提高11.33元/吨,高于全省147.64元/吨的平均水平;食糖成本2689.75元/吨,增长13.73%,比全省平均成本2510.04元/吨高179.91元/吨;产糖率12.56%,比上榨季的12.19%增0.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27%的平均水平。甘蔗平均亩产3.62吨,同比亩增0.31吨。
  蔗糖效益 2005年,保山市制糖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70667.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2%;实现工业增加值14133.57万元,增长5.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含税)72714.19万元,增长12.82%;制糖企业实现利税13397.25万元,增长21.69%;上交税金6569.08万元,增长17.60%;实现利润6828.17万元,增长18.6%。2004~2005年榨季全市共应兑付蔗农甘蔗款27879.74万元,已于8月底前全部兑清,蔗农人均甘蔗收入634元。
  蔗糖产业座谈会 2005年10月23日,保山市召开蔗糖产业工作座谈会。会议分析了全市蔗糖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制约蔗糖原料发展的原因。通过交流座谈,进一步统一了认识,认清了形势。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有林宣读了市政府关于蔗糖产业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市政府142号文件关于《保山市蔗糖产业考核奖励办法》决定从2006年开始,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对各县(区)政府和龙头企业实行甘蔗入榨量考核奖励。具体办法是以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两个榨季入榨平均数为考核基数。完成基数每万吨奖政府1000元,奖糖厂400元;超基数每吨奖政府0.5元,奖糖厂0.2元;未完成的每吨扣政府0.5元,扣糖厂0.2元,扣完为止。
  糖业整合 2005年8月31日,保升龙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314万元购并隆阳区福隆公司,完成了隆阳区糖业的整合。10月25日,龙陵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以5090万元报价竞得昌宁县勐统糖厂整体资产所有权,完成跨两县整合。经过整合,全市基本形成了三个规模型糖业集团公司,即隆阳区保升龙糖业有限公司、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龙陵康丰糖业有限公司,腾冲龙腾糖业公司共4户企业13条生产线。(撰稿 朱云斌)
  医药工业
  2005年,保山市2个制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9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工业增加值3752万元,增长10%;销售收入6235万元;利税总额1699万元,其中,利润922万元;职工人数422人;生产中成药1467吨,下降4.86%。云南省腾冲制药厂年生产能力2000吨的GMP技改工程,共投资359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安排203万元,银行贷款2500万元,企业自筹890万元。工程于2003年10月竣工投产,2005年,实现产量1277吨,产销率85%,年销售收入5164万元,利税1547万元,已偿还贷款本息2000万元,改造后的技术装备、产品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程度。国家二类新药“心脉隆”项目年生产能力5000万支,投资32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安排50万元,银行贷款2332万元,企业自筹818万元。预计2006年8月竣工投产,产销率可达100%,年销售收入45000万元,利税11050万元。该项目2004年动工建设,2005年投资800万元,主要对原针剂车间按GMP要求进行了改造,完成了提取车间的可研、环评及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撰稿 朱云斌)
  矿业生产
  2005年,由于市场对资源型产品的拉动,矿冶产品价格走好,推动了保山市矿电产业快速发展,矿冶和电力两大产业成为保山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年,全市冶金矿产业实现产值115530万元,增加值387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2130万元和9570万元,增长38.52%和32.27%,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85%。其中:冶炼业完成产值92270万元,实现增加值29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5270万元和15671万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4.52%。支撑增量较大的产品主要是铅锌矿、铁矿石、电解锌、金属硅。在主要考核的产品产量中,电锌完成26327吨,比上年增长102.41%;金属硅完成31540吨,增长25%;铁矿完成73.92万吨,增长22.02%。2005年,保山市重工业产值及占工业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轻工业,重工业占工业比重达到57.15%,重工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矿冶工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比重的21.24%、12.27%和11.20%。
  年产10万吨硅铁项目落户龙陵 2005年,保山市委、市政府结合“兴边富民”工程,引进了云南冶金集团对本市硅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整合,建设年产10万吨硅铁生产线。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的关怀和领导下,通过多方努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于2005年5月18日举行,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于2005年8月16日签发了“投资项目备案证”。主要建设内容及生产能力为:主体设备26000千伏安、12500千伏安矿热电炉各2台;配套设备为:配料、成品精整、收尘、供配电、水循环系统及辅助设施。形成10万吨/年硅铁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2.3亿元,申请银行贷款1.7亿元,其余由项目投资企业自筹解决。云南永昌铅锌股份公司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指挥部,龙陵县专门成立了项目协协调领导小组,省经委、冶金集团、市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办公,项目于9月中旬如期开工,计划于2006年年底竣工投产。
  电锌升值加工 保山的铅锌矿资源在隆阳、腾冲、龙陵、昌宁、施甸均有分布,按原有的采选技术工艺可生产出合格的铅锌精矿产品。2005年,保山市电解锌产量完成26327吨,比2004年增长102.41%。云南冶金集团注入资金和管理,在原龙陵永昌铅锌公司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技术改造,2005年生产电锌1.4万吨,填平补齐后预计2006年可生产电锌2万吨。祥云飞龙公司入住腾冲工业园区,利用湿法冶金工艺在2005年生产电锌1.2万吨的基础上,于10月继续加大项目投入和扩大规模,总投资2200万元,预计2006年建成试生产,电锌产量可增至2万吨,新增产值2000万元。云南地矿资源股份公司投资建设隆阳区瓦窑椅子山——金厂河日处理1000吨铅锌选厂1座,可年产铅锌金属1.2万~1.5万吨,产值达1亿~1.2亿元。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与祥云飞龙公司合作建设1条年产2万吨电解锌生产工艺,预计2006年底可试车生产。
  珑阳矿业落户隆阳区 7月14日,云南省地矿局与保山市政府共同签订《保山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框架协议书》,7月29日,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保山市隆阳区政府签订了《隆阳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同》。由以上两家公司联合发起组建了保山市珑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并于10月21日在保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专门开展隆阳瓦窑片区铜铅锌铁多金属矿的探、采、选、冶等工作。珑阳多金属产业基地位于瓦窑、瓦房、板桥等3个乡(镇)辖地,中心位置位于保山市城区正北方向平距10~35千米处,工作范围含南北两片258.96平方千米。2005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主要用于钻探、坑探、槽探等勘查工作。
  铁矿炼钢金属硅 2005年,保山市铁矿完成739315吨,比上年增长22.02%;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9571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6405万元。保山康发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投资6000多万元进行炼钢、轧钢、环保的增容改造。并同昆钢洽谈共同发展及异地搬迁扩建项目,已列入保山市2006年重点工作项目。硅产业的产量比上年增加25%。随着保山市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市政府制定了“矿电结合”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保山市的硅生产企业起步早,14户企业的主体设备都未达标,技术改造工艺设备势在必行。(撰稿 王彬)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制 2005年,保山市各级政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市政府在与五县(区)政府、市直公安、安监部门签订责任状的同时,把签订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市直交通、国土、建设、旅游、质监、教育等11个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行业部门,细化了监控职责,并于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1月6日进行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执行情况考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政府分管领导先后组织召开了五次安委会全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委书记熊清华、代市长段跃庆逢会必讲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研究抓落实,多次深入基层搞调研、作督察、作指导,并亲临重大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各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市、县(区)、乡(镇)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得到进一步落实。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005年,保山市继续深化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公安、安监、交通、建设、质监、国土资源、煤炭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继续深化重点行业的安全专项整治;治理超限超载、预防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排查治理公路危险路段、创建平安畅通工程;深化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对县(区)低质量船舶进行了督查;开展了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监管;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对非法开采和非法生产经营的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全市共组织综合检查2次,专项检查20次,专项整治行动56次。查出不安全隐患123处,督促整改123处,其中:省级督促整改2处,市级督促整改15处,县(区)督促整改106处。最大程度的消除了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隐患。
  事故发生率 2005年,云南省政府下达保山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为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为187人。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54起,死亡181人,伤383人,直接经济损失733.58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72起,死亡161人,伤378人,直接经济损失252.98万元;工矿商贸企业事故17起,死亡17人,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175.6万元;消防火灾事故165起,死亡3人,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305万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各类事故控制指标情况为:道路交通和消防死亡人数低于年度指标3人,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低于年度控制指标3人(含煤矿),合计低于年度控制指标6人,确保了全市不突破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控制指标。但由于发生了一起死亡12人的特大交通事故,导致保山市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未能实现。2005年保山市安全生产相对指标情况:亿元GDP死亡率1.52,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零,十万人死亡率7.9,万车死亡率9.25。
  行政执法 2005年,保山全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凡是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302号令》和保山市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办理,认真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2005年,全市对云南龙陵腊寨水电发展有限公司“六二六”重大淹溺事故、隆阳区潞江汽车服务中心“十•一九”特大交通事故以及五县(区)范围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均进行了认真调查、严肃处理,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有关部门都按规定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的执法权威不断增大。
  安全监管 2005年,保山市进一步加强了对保龙高速公路、金六路、腾密路等公路建设和槟榔江、龙江流域等电力开发项目及其他一批重大项目的安全监管力度,进行专项检查、督促检查12次。安监、公安部门对大型活动实行安全专项措施制度、报告制度和责任制度,提高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提前介入,认真做好事前防范。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实施 2005年,保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条例》,依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及相关资料,严格发证程序、严格现场审查,对符合安全条件的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核发许可证,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及时下达整改意见。2005年,市级发出安全生产许可45份,上报省级发证22份。对没有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时提请同级政府予以关闭和取缔。安全生产步入了源头管理为主的轨道。
  科技兴安 2005年,保山市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装备水平。重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积极支持企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在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独立行使执法权的安监局的基础上,县(区)共成立乡(镇)级安监站49个,有专、兼职安监人员126人。市、县(区)、乡(镇)三级机构、三级网络的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加大了财政投入,安全装备和监管条件有了改善。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相继建立了配套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了政府应对特大事故能力,减少事故损失,增强抢险救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事故责任部门主要责任人切实担负起责任,一旦发生事故,基本做到处乱不惊,行动有序,救援迅速。
  教育培训 2005年,保山市安全生产部门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类媒体,利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机遇,通过市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组织规模浩大的启动仪式、万人签名、电力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电影宣传、开辟电视专栏、文艺下乡、在保山日报办安全生产专版、制作安全法规案例图片展、每月发布事故信息等方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有内容、有声势、有成效的宣传。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全年发放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品10多万册(份),组织宣传20多次,培训矿长、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近3000人。通过培训宣传,初步形成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
  “十•一九”特大交通事故 2005年10月19日16时50分,保山市隆阳区车牌号为M23751的中型普通客车在国道320线K3421+960米处翻下右路边的山坡。造成乘客当场死亡12人,受伤6人,车辆报废的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保山市委、市政府,隆阳区委、区政府立即启动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受云南省安委会委托,保山市成立了“十•一九”特大事故调查组,省政府派出了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领导和专家亲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派员前来督促和指导。经过调查组的调查,形成了《保山市隆阳区“十•一九”特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保山市政府于11月21日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十•一九”特大事故调查组关于保山市隆阳区“十•一九”特大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报告,经市人民政府专题研究后对调查处理意见进行了批复,并上报省人民政府。“十•一九”特大交通事故属责任事故,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事故直接原因是驾驶员驾驶车辆在直线路段行驶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车辆靠右过多,且在车辆与右侧护墩发生碰擦后也未采取任何紧急避险措施,致使车辆失控翻滚下山坡。事故的间接原因是隆阳区潞江乡汽车服务中心缺乏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奖惩制度,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没有任何奖惩手段和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未配备专职安全员,主要责任人未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能力。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山市隆阳区“十•一九”特大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批复》(保政复〔2005〕95号),保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到12月10日,事故处理决定及事故防范措施已得到落实。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