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与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3354
颗粒名称: 农业科研与推广
分类号: F323.3
页数: 4
页码: 187-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保山市农业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选派农业科技人员进驻乡(镇)、村、户,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方式,示范推广面积164平方千米,粮食总产量1941万千克,比上年增产9%。示范户总收入1.3652亿元,人均纯收入1761元。同时,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4%,主要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98.2%、到位率94.9%,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03%。
关键词: 保山市 农业科研 推广

内容

农业科技“三到”活动 2005年,保山市农业系统按市委、市政府要求,选派604名农业科技人员,进驻74个乡(镇)、206个村、1206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在“三到”活动中,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164平方千米,粮食总产量1941万千克,比上年增产9%,示范户总收入1.3652亿元,人均纯收入1761元;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4%;主要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98.2%、到位率94.9%;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03%。
  农作物育种 2005年,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加强科研育种工作,全年种植大麦、小麦、蚕豆、油菜、辣椒、玉米、水稻、马铃薯、魔芋等农作物的原始材料、株系材料、繁殖材料8547份,选留8300份,配制杂交组合2000多个;引进各种农作物新品种500份筛选鉴定;承担云南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农业大学下达的各种科研试验27组,承担市级科研试验10组,对382个作物新品种(系)进行正规试验比较。通过科研试验筛选出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系)30个,其中玉米5个,水稻7个,小春作物18个。麦类新品种选育 2005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种植选留大麦小麦引种材料、鉴定材料、株系材料、原始材料3394份,其中:大麦377份,小麦985份;承担省级试验3组,市级试验3组。筛选出较好的大麦品种(系)有8640-1和扬农啤2号,供下年扩大示范种植面积。提供省大麦育种协作单位、大理、临沧、曲靖及市内五县(区)观察、鉴定材料31个,其中:大麦26个,小麦5个。
  蚕豆新品种选育 2005年,保山市选择蚕豆种植株系、鉴定材料198份,承担云南省农大、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的试验6组,筛选出较好的蚕豆品种(系)有02(753)-1-1、002(4)、03-1、002-1-2-1、95-324-8-2,亩产量319.2千克~414千克,可供下年扩大繁殖、示范鉴定。
  油菜品种试验 2005年,保山市农业服务中心与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协作开展油菜科研试验,选留种植株系材料、引种材料78份,承担省常规油菜、杂交油菜区域试验各1组,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品系8个,即WS3、HO3903、F045-3、99F1080、2002F032D、HO4006、H03073、德油5号,亩产214.7千克~350千克。
  辣椒育种 2005年,保山市农业部门选择辣椒鉴定材料500份;配制杂交组合150个,新组合鉴定150个;完成“岫椒4号、5号”制种3亩,亩产量10千克~15千克。其中“岫椒5号”表现抗病、高产、肉质厚、育品性好,平均亩产4000千克以上,椒农喜种,市场好销售。
  马铃薯试验 1.2005年,保山市承担省级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杂交实生子新组合对比试验、杂交实生薯对比试验、马铃薯膨大子数试验各1组,参加试验品种28个。试验结果,中甸红、88P26-13、8755-30、802-552、1286、1319表现较好,亩产2000千克以上。2.新品种引种筛选鉴定40个,高产品种CIP009、CIP101,亩产分别为3573.3千克、2600千克。3.从云师大生物所引进6份特色马铃薯,薯皮有红色、紫色,肉色有红色、紫色和黄色,具有一定的栽培价值。4.在龙陵县龙新乡,隆阳区辛街乡、瓦渡乡,昌宁县大田坝乡进行新品种展示,8个品种展示结果,合作23、会薯003、802-552表现高产。
  水稻育种 2005年,保山市水稻育种任务有4大项目30个子课题,种植亲本、株系、鉴定材料3222份,承担省级试验5组,市级试验5组;温室加代材料77份;抗寒性鉴定78份;引进23个籼型杂交稻品种(系)在热区昌宁柯街乡试验鉴定。通过试验鉴定,籼型杂交稻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是丰香优788、富优1号、德农2000,亩产量754千克~826.8千克;粳杂品种表现较好的是滇杂32、滇杂31;粳稻品种表现好的是岫粳11号、岫136-16、岫03-8、滇系15、楚粳27;特色米品种是紫香糯、紫米。
  云南省第九套甘蔗品种保山区试验 2005年,云南省第九套甘蔗品种保山区试验,对来自广东、广西和省内部分州市的参试材料14个进行正规区域化试验,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客观的评价各品种(系)的利用价值,为筛选出适宜本蔗区推广应用的良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4个材料中,云区9-3、9-5、9-10、9-11、19-12,5个材料产量和早期蔗糖份都高于对照试验品种,可在保山蔗区示范。
  云南省甘蔗生态育种试验保山区宿根观察 2005年,保山试区对来自云南省甘科所的育种材料进行宿根观察,调查其宿根性,为筛选适应性广、宿根性强的品种提供依据。经调查和观察综合分析,农艺、工艺性状和宿根性好的有:云生2~8的萌芽、分蘖性好,生长势强,宿根蔗亩产8549.8千克,新宿平均亩产9561.1千克,比CK亩增3325.3千克,增产53.3%;比CK每亩产8209.9千克,增产9.3%。云生2-23萌芽中等,分蘖早且好,生长势强,宿根发芽中等,发株率高,新植蔗亩产11367.7千克,宿根蔗亩产8000.4千克,新植和宿根平均亩产9684.1千克,比CK每亩增产2448.3千克,增长55.3%,较CK2亩增943.9千克,增长10.7%。云生-26萌芽中等,分蘖较好,生长势强,宿根发芽率低,新植亩产10129.6千克,宿根亩产6703.5千克,新植和宿根平均亩产8416.6千克,比CK亩增产2180.8千克,增长34.9%,比CK2亩减产323.6千克,下降3.7%。
  甘蔗良种繁育 2005年,保山市甘科所甘蔗良种繁育潞江中心基地、龙陵县勐糯繁育基地和芒合繁育基地繁殖良种34995亩,2004~2005年榨季共收获甘蔗种苗2100千克,其中向当地和外州、外县(区)提供优质甘蔗种苗1700千克,总产值50万元。
  “两杂”良种推广 2005年,保山市种植杂交水稻面积266.66平方千米,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31%;种植杂交玉米513.33平方千米,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3.41%。
  优质水稻品种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面积595650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6.25%;水稻产量29.43万吨,占水稻总产量的69.75%。
  优质专用小麦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39305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7.66%;产量3.24万吨,占小麦总产量的48.14%。其中:种植强筋小麦13005亩,产量3000吨,分别占小麦总面积、总产量的3.52%和4.46%;种植中筋小麦43995亩,产量1.01万吨,分别占小麦总面积、总产量的11.89%和15%;种植弱筋小麦82305亩,产量1.93万吨,分别占小麦总面积、总产量的22.25%和28.6%。
  优质专用玉米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种植优质专用玉米面积47625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16%;产量15.02万千克,占玉米总产量的53.05%。
  优质脱毒薯类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种植优质脱毒薯类面积42150亩,占薯类种植面积的17.44%;产量5400吨,占薯类总产量的12%。
  优质“双低”油菜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种植优质“双低”油菜面积27.15万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98.86%;产量2.8万吨,占油菜总产量的87.72%。
  无公害蔬菜种植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面积4.5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5.15%;产量6.35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9.66%。
  玉米地膜覆盖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玉米地膜覆盖12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13%。
  节水灌溉推广 2005年,保山市推广节水灌溉4995亩,占水田面积的0.5%。
  农作物土壤肥力定位监测 2005年,保山市在水稻和玉米主产区域建立并实施耕地质量监测点10个,同时针对保山主要土壤类型和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实施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观测点4个,分别为甘蔗燥红土肥力观测点、茶叶山地红壤肥力监测点、水稻监测点和玉米、小麦旱地土壤监测点。年内,14个点建立了土壤田间档案,完成了景观照拍摄、GTPS卫星定位、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剖面分析、土壤两次取样分析和植株样的采集送检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数据。
  农田作物病虫鼠害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农作物病虫鼠害64.95万亩次,防治1300万亩次,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14万吨。其中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450万亩,防治750万亩,挽回粮食产量损失8万吨。
  农业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保山市植保站针对2005年异常气候条件下的病虫发生特点和小麦主要推广品种抗性下降,玉米小斑病、灰斑病、锈病流行,水稻稻瘟病、稻飞虱,油菜、青菜等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重的实际,加强对小麦锈病,玉米小斑病、灰斑病,油菜根肿病的系统监测和预报,及时指导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126个测报点共发布《病虫简报》41期,比上年增加2期,印发4500份;发放玉米小斑病、灰斑病防治手册9.26万份;印发玉米病防治的其他资料29.77万份;发放小麦锈病防治手册100册,挂图100余张;发放小麦锈病防治的其他技术资料4000余份,为大小春作物大面积防治病虫草鼠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时有效的指导了小麦锈病、白粉病、斑潜蝇,蔬菜病虫和水稻、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小斑病、灰斑病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玉米小斑病、灰斑病面积116.7万亩,比上年减少12万亩,占玉米面积的61%;综合防治面积71.55万亩,挽回玉米产量损失1931万千克,损失率3.03%,比上年下降6.97%。
  稻瘟病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稻瘟病面积10.5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12%;防治90.45万亩,挽回损失6600吨。其中:叶稻瘟病6.15万亩,病田率0.5%,病叶率13.8%,病指4.1。
  水稻白叶枯和细菌性条斑病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面积6.1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防治27.90万亩,挽回损失610吨。
  玉米锈病防治 2005年,保市发生玉米锈病面积30万亩,占玉米面积的32%;防治57万亩,挽回损失970吨。
  稻飞虱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稻飞虱面积3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33%;防治57.9万亩,挽回损失6100吨。年内,白背飞虱主害代为中等偏重发生,百丛水稻虫量度379头~1310头,个别田块8万头。
  玉米螟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玉米螟虫面积22.9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5%;防治33.9万亩,挽回损失670吨。
  斑潜蝇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斑潜蝇面积17.55万亩,防治34.95万亩,挽回损失1710吨。
  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 2005年,保山市发生小麦条锈病面积15.6万亩,占小麦面积的42%;综合治理面积31.05万亩,挽回损失901万千克。
  农田草害防除 2005年,保山市发生农田草害面积159.90万亩,防除198万亩,挽回损失2.4万吨。
  农田鼠害防治 2005年,保山市发生农田鼠害面积225万亩,防治10.95万亩,挽回损失9.6万吨。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 2005年,保山市植保站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山葵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实行抽样检测。共检测48种蔬菜300个样品,其中:蔬菜叶菜类122个,不合格12个,占6%;根茎类39个,不合格7个,占2.33%;瓜果类型118个,不合格4个,占1.33%;豆菜类21个,均合格。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9.67%。检测山葵样品182个,农药残留超标2个,不合格率1.1%。
  良种茶苗繁育推广 2005年,保山市茶树良种场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170万株,其中:佛香系列良种茶苗96万株,云抗10号74万株。因受茶叶价格增长的带动,茶农自发种茶积极性提高,使在圃无性系良种茶苗销售一空。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 保山市种子管理站与云南省农科院合作的两系杂交小麦“云杂6号”,2004年制种100亩,亩产200千克;2005年制种150亩,父本种子生产79.95亩,长势较好,尚未成熟收割。同时,两系杂交小麦“云杂6号”,试验示范、种植表现良好。
  玉米育种 2005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种植玉米自交系800个,选留1000份;配制测交新组合500个,测交新组合鉴定400个;玉米新组合21-836、21-413制种示范7.65亩,产种2000千克;保玉7号可育、不育化制种对比试验1组2.25亩;亲本C型保107、保103繁育40亩,产亲本种子3000千克;承担省级试验6组,市级试验2组。通过选育、试验、示范鉴定,抗病(特别是抗灰斑病)、高产的新品种(系)有云瑞1号、北玉2号、保21-835(保玉13号)、保21-413(保玉9号)、保试201(保玉12号)、德玉6号、昭阳4号。其中:北玉2号、保玉9号、保玉12号于9月通过了专家的田间鉴定,11月申报省级审定。
  外来入侵生物及危害调查 2005年,保山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外来入侵生物及对环境影响调查。据调查,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在全市发生面积637.35万亩,重度危害面积276万亩;加拿大一支芡花在隆阳区鲜花店有售,因空运至保山,野外未发现;水生莲子草对五县(区)调查,危害严重,在沟渠、河道、农田、菜地分布危害面积达15.9万亩;水浮莲(水白菜)是最新入侵的外来生物,在板桥北汉庄秧田及保山城内共有10个零星分布点,发现面积1.95亩,其生长繁殖速度快,3株在20天时间里可繁殖200株左右。
  获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 2005年,保山市荣获省《二〇〇四年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受奖项目》4项。1.《保山市11.5万亩反季蚕豆示范推广》获二等奖,获奖单位为保山市农科所、隆阳区农技推广站、施甸县农技推广站、施甸县何元乡农科站、昌宁县农技推广站、龙陵县农技推广站,获奖人员为杨家贵、尹开庆、段其忠、赵毕昆、包世英、陈国琛、王锦艳、吴建丽、段朝宇、张朝钟、张国明、段家友、杨明麈、于维洋、杨银、罗成宇、杨和团、蒋劲松、梅丽玉。2.《推广水稻品种“昌粳8号”6.2万亩》获二等奖,获奖单位为昌宁县农技推广所、昌宁县种子公司、昌宁县达丙镇农业服务中心、昌宁县右甸镇农业服务中心,获奖人员为普郁亮、杨树红、翁桂苹、史晓梅、罗树强、赵炳富、于维洋、赵永林、杞建生、李康、朱正兴、林沛、杨产兴、段会仙、薛兰芬、李丽琼、周群峰、李洪春、杨丽敏、杨秀菊。3.《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推广》获三等奖,获奖单位为保山市植保植检站、保山市农业局种植业科、龙陵县农技推广站、施甸县农村推广中心、腾冲县农村推广中心,获奖人员为段育昌、肖文祥、杨树华、沈云峰、张发信、杨明麈、范常明、番文建、尹华云、杨中成、胡子季、寸待菊、张月强、杨荣权、李康。4.《龙陵县推广甘蔗良种14.4万亩》获三等奖,获奖单位为龙陵县甘蔗站、龙陵县康丰糖业公司,获奖人员为袁世茂、余常山、王光德、丁春华、黄新东、徐爱萍、杨龙梅、廖华昌、杨旧荣、杨永亮、匡大文、郭玉昌、甘从洲、许加林、余加明。(撰稿 蒋有龙)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有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