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3280
颗粒名称: 水利
分类号: F323.213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保山市经济中水利的情况,介绍了“十五”水利建设,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冬春修,人饮解困“民心工程”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防汛抗旱,“千百万”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等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保山市 农业 水利

内容

“十五”水利建设 “十五”期间,保山市累计完成水利水电投资24.38亿元,比“九五”期间的11.05亿元增1倍多。其中:水利总投资5.91亿元,增长31.33%;电力投资18.47亿元,增长181.98%。共兴修改造各类水利工程1.24万处(件),增加库容2316万立方米,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8177万立方米,净增有效灌溉面积33395亩、节水灌溉面积161205亩,共解决35.35万人饮水困难,治理水土保持面积30.6万亩。新增水电站11座,总装机21.15万千瓦,累计完成发电量52.86亿千瓦时,比“九五”期间增加21.72亿千瓦时。全市的水利化程度由“九五”末的60.6%提高到63.59%,增长近4个百分点;电力装机容量由19.72万千瓦增加到40.72万千瓦,净增21万千瓦。
  建设资金投入 2005年,保山市计划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资8.2亿元,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18.84%。实际完成837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2%。其中:水利基建项目投资完成6040万元,占计划的100.7%;小农水投资完成9765万元,为计划的162.75%;电力建设投资完成67895万元,为计划的97%。
  重点工程建设 2005年,保山市在建的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施甸县三块石水库除险加固、隆阳区明子山水库除险加固等4件省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总投资5567万元的施甸县鱼洞水库扩建配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80万元,大坝、溢洪道、引水隧洞、输水干渠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总投资2648万元的施甸三块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总投资3598万元的隆阳区明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建成,进入扫尾阶段,并开始发挥效益。总投资9500万元的昌宁大城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891万元,1号、2号输水隧洞、副坝工程基本完成,主坝完成设计工程量的80%,并开始配套工程建设,为2006年底全面竣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田水利冬春修 2005年,保山市动工各类水利工程4432件,为计划3922件的112.9%;投入资金12666.22万元,为计划11917.54万元的105.8%;群众投工1643.76万个,为计划772.14万个的2.1倍;新增灌溉面积47205亩,为计划2.1万亩的123.8%;新增旱地水浇面积25995亩,为计划33705亩的140%;改善灌溉面积238095亩,为计划17.07万亩的139.48%;解决农村5.07万人的饮水困难,为计划4.99万人的101.6%。农田水利建设中,群众投资1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6%;民营水利投资596万元,增长86%。
  人饮解困“民心工程” 2005年,保山市计划解决6.33万人、2.4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共涉及54个乡(镇)、153个自然村、14791户农户。年内,全市人畜饮水工程共动工87件,完工87件,完成投资1192.8万元,占计划数的77.5%。其中:中央国债资金405.6万元,省补助417万元,群众自筹370.2万元。完成土方开挖2.29万立方米,土方回填0.14万立方米,石方开挖0.04万立方米,石方支砌1.3万立方米,砼1182立方米;架设引水管道长357.6千米,建水池503个。
  烟水配套工程 2005年,保山市烟水配套第一期工程计划投入各类资金2000万元,新增和改善烟水配套覆盖面积47205亩,使烟区水利化程度提高15%,达到65%。全市新建、整修大小水池3753个,新建小水窖3797个,新建、受益面积32.43平方千米。
  项目前期工作 2005年,龙陵八〇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云南省水利厅水利水电技术咨询中心审查后,6月29日通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全面核查,已完成工程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待国家计划下达后即可开工建设。隆阳区红岩水库可研报告、腾冲甘露寺水库工程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龙陵三岔河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继通过省水利厂水利水电技术咨询中心审查;隆阳区西水东调工程已进入规划工作阶段。全市农村人饮现状调查评估工作初步完成。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第二期烟水配套项目前期工作正积极开展。特有少数民族人饮实施方案和2005年人饮安全实施方案、牧区水利项目启动点实施方案已完成。
  防汛抗旱 2005年,保山市气候反常,初春降雨较多,其后旱情一直呈加重趋势,为25年以来最严重的旱象。截至6月底,全市农作物受旱灾面积2048595亩,有5240万人和23.57万头大牲畜饮水出现困难。全市库塘蓄水仅为1.02亿立方米。全市82个乡(镇)中有40多个乡(镇)受旱较为严重,工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严重旱情面前,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压到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加强领导,全力以赴,组织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力争保苗,减少损失,确保了人畜饮水,未发生因缺水而渴死人的事故。据统计,全市投入抗旱人员101.38万人,投入机井55眼,投入抽水泵站323站(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5047台(套),装机容量9.49万千瓦,投入机动运水车13457辆(次),抗旱用电332万千瓦小时,抗旱用油335吨,抗旱浇灌面积236.67平方千米,临时解决23.93万人和14.1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投入抗旱资金3025万元。其中水利部门分四批向上争取到抗旱资金405万元。进入汛期后,全市水利系统严格防汛抗旱责任制,做好防洪预案和救灾物资的准备工作,加强雨情测报,严格汛期调度,实现了“确保江河、水库、城市和重要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小(二)型以上水库在设计洪水标准内不垮一库一坝”的目标。
  “千百万”工程 2005年,保山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开展的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计划,共抽派水利科技人员117人,其中:市直3人,县(区)45人,乡(镇)69人,分别到5县(区)61个乡(镇)、90个村挂钩99个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认真落实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市共动工帮扶水利工程157件,完工143件,累计完成投资5592万元。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005年,保山市各级水利部门按照国务院和云南省水利厅的有关要求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各县(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制度的改革,实行管理人员聘用制、岗位资格制、竞争上岗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分配制,推行管养分离,落实社会保障。年内,全市纳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12个县管水管单位全部完成改革任务。其中:10个单位完成了市级验收,7个单位通过了省级的验收。水管单位存在的定位不准、人员臃肿、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水价改革 2005年,保山市12户县管水管单位的水价改革工作全部完成水价测算工作,报有关部门核定。
  水利投融资改革 近五年,保山市通过各种渠道共吸引社会资金近4亿元投入水利建设,增加城镇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引入资金8.51亿元投入水电建设,增加水电装机容量12.6万千瓦。
  取水许可 2005年,保山市开展水资源论证项目12件,严格执行取水许可证和水资源论证,促进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优化配置。
  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 坚持每月定期对北庙、龙王潭等全市10个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并通过《保山日报》定期向社会公布。
  水政执法 2005年,保山市水利部门不断强化水政职能,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取水、河道内乱采挖、倾倒垃圾、占河设障、拒交规费等各类水事违法案件,调处水事纠纷,化解水事矛盾,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共查处各种水事违法案件30件。杜绝了人员死亡的水事纠纷及经济损失80万元以上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
  水资源费征收 2005年,保山市共征收水资源费632万元,比上年的280万元增加352万元,增长126%。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2005年,保山市以“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为主题,由市政府领导向社会发表电视讲话和署名文章,举办法律咨询活动,向社会散发宣传材料2万余份,出动“水法”宣传车5辆次,播放磁带20天次,保山电视台向广大市场播放《人•水•法》电视短片、新《水法》知识讲座和公益广告,收到良好效果。
  水土保持工作 2005年,保山市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平方千米,完成水土保持建设投资1949万元,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67个,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9平方千米,开发建设单位需投入水土保持经费4427万元。
  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2005年,保山市完成投资2.5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5座,容量16兆伏安;新建和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171.09千米;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1676.22千米;新建及更换配电变压器2164台,容量1082兆伏安;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6856.24千米;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56629万户。
  “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 2005年11月,通过5年的建设,保山市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要求,通过了省级验收。工程共完成投资5256.46万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7座,现代化改造1座,容量15600千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127.7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34.89千米,低压线路225.68千米,更换配电76台3430千伏安。
  城网改造工程 2005年,保山市完成城网改造工程投资1.34亿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容量14.3万千伏安,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架设110千伏线路7752千米;35千伏线路33.3千米;完成10千伏架空线路58.23千米;完成35千伏电缆入地工程11874千米、10千伏电缆入地18.135千米、低压电缆入地9.185千米,更换配变18台。工程可于2006年3月底全面完工。
  腾冲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 2005年,腾冲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完成投资2248万元,新建代燃料装机2000千瓦,架设13.26千米的35千伏送出线路。项目区内新建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81.6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7台,总容量1705千伏安,解决2064户的代燃料问题,显现出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工程于8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电源点建设 2005年,保山市有在建水电站15座,装机规模24.8万千瓦。年内,完成投资53367万元,占计划的115%。苏帕河阿鸠田、乌泥河、姚关河五级、隆阳区敢顶二龙塘、腾冲明光马鹿塘等5座水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投产装机11.29万千瓦,使全市水电总装机达38.51万千瓦。
  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座谈会 2005年4月7日,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座谈会在兰都饭店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高级经济师司马南,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博士方是民,省发改委副主任马晓佳等专家领导参加会议。会议认为,加快怒江流域开发,不仅是中国能源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保山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机遇,解决电力“瓶颈”制约,加快保山经济发展,实现全国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李菊根考察怒江 2005年4月24日,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李菊根等一行莅保对怒江进行了两天的考察。
  索丽生考察怒江 2005年4月25~26日,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总工程师刘宁,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朱尔明,长江水利委员会院士郑守仁,清华大学院士张楚汉以及中国水科院、南京水科院、水利部水科总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有关专家共计30余人,在水利厅厅长谢承彧、保山市副市长杨灿章及省、市、区水利、计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怒江流域情况。
  谢雁崎莅保指导抗旱 2005年5月28~31日,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谢雁崎等一行4人,代表省厅、省防办莅保视察、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国家防总及省厅领导视察保山旱灾 2005年6月3~4日,国家防总处处长刘学峰、副处长成福云等在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荣新、省防办副主任张文富以及保山市政府副市长杨建洪,市水利局局长管维生及县(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旱情严重的昌宁县珠街、耈街乡,隆阳区辛街乡视察、指导抗旱工作。
  全市抗旱救灾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 2005年6月6日,保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抗旱救灾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由副市长杨建洪主持,副书记杨明佑作了题为《全市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努力夺取抗洪救灾工作全面胜利》的动员讲话。
  谢承彧莅保慰问黄映东家属 2005年6月25日,受云南省委、省政府委托,省水利厅厅长谢承彧、省防办副主任张文富等人在保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民良、市水利局长管维生等领导的陪同下,代表省委、省政府到腾冲慰问牺牲在抗旱第一线的黄映东家属。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改制 2005年7月7日,保山市水利勘查设计院改革筹备领导小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在经过资产评佑、宣传动员、测算方案、置换身份等程序后,到9月6日,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改制工作顺利完成,组建了保山市万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由普恩茂、朱绍益、朱存忠、王迎斌、董建忠组成董事会,普恩茂任董事长,蒋应权任监事会监事。(撰稿 李志跃)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志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