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3219
颗粒名称: 渔业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保山市的渔业建设和发展情况。文章指出,保山市渔业形成了以人工养殖为主的格局,发展为独立的一个产业。文章还介绍了保山市渔业经济、渔业经济结构、稻田养鱼、水库养鱼、湖泊养鱼、池坝塘养鱼、捕捞鱼、亩产鱼量、鱼加工、良种鱼繁殖推广、渔政执法和管理、渔业区域化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保山市在渔业区域化产业化经营方面的规划和措施,包括优化渔业布局、建立优势水产品基地等。
关键词: 保山市 农业 渔业

内容

渔业建设 自古以来保山市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业。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鱼苗进行人工养殖,1973年4月,首次在施甸县建立第一个渔种场开始实行人工繁殖鱼种苗,进一步推广人工养鱼,保山市渔业形成了以人工养殖为主的格局,发展为独立的一个产业。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渔业养殖水面面积187.53平方千米;有渔业户4127户,占全市农户数的0.8%;渔业人口16901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0.8%;有渔业劳动力14728人,占全市劳动力的1.12%;养殖船6艘,100马力;鱼加工企业3个,年加工能力130千克;市、县(区)和养鱼重点乡建立了鱼种繁殖场(站),鱼苗自足有余;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0万元,省投资60万元,自筹6万元。
  渔业经济 2005年,保山市有养殖水面面积187.53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3.25平方千米,增长1.76%;水产产量16909千克,增加1364千克,增长8.77%(其中养殖产量16423吨,增加1348千克,增长8.94%);渔业产值25790万元,增加2273万元,增长9.67%;全市人均水产品6.97千克,增加0.47千克,增长7.23%。
  渔业经济结构 2005年,保山市渔业产业结构有新变化,一产业比率下降,二、三产业上升。渔业总产值25790万元,比上年增加2273万元,增长9.67%,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951万元,增加1211万元,增长6.97%,占总产值的73%,下降0.9%;第二产业产值1190万元,增加145万元,增长13.88%,占总产值的5%,上升0.56%;第三产业5649万元,增加556.73万元,增长10.93%,占总产值的22%,上升0.3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73.9∶4.44∶21.66变化为73∶5∶22,分别下降0.9%和上升0.56%和0.34%。
  稻田养鱼 2005年,保山市稻田养鱼面积156.18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3.05平方千米,增长2%;产量6505千克,增加377千克,增长6.15%。水库养鱼 2005年,保山市水库养鱼面积19.45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0.13平方千米,增长0.67%;产量2220千克,增加395千克,增长21.64%。
  湖泊养鱼 2005年,保山市有养鱼湖泊面积0.4平方千米,产量10千克,面积、产量与上年持平。
  池坝塘养鱼 2005年,保山市池坝塘养鱼面积11.5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0.074平方千米,增长0.065%;产量7688千克,增加576千克,增长8.1%。
  捕捞鱼 2005年,保山市人工捕捞鱼产量486千克。
  亩产鱼量 2005年,鱼亩产量211千克,比上年增加25千克,增长13.44%。其中池坝塘亩产446千克,增加31千克,增长7.47%;湖泊亩产17千克,与上年持平;水库养鱼亩产76千克,增加13千克,增长20.63%;稻田养鱼亩产28千克,增加1千克,增长3.57%。
  鱼加工 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鱼加工企业3个,共加工干鱼30吨,加工产值11.90万元。
  良种鱼繁殖推广 2005年,保山市良种鱼繁殖推广23738万尾,比上年增长21.23%;鱼种1628千克,增加70千克,增长4.5%;投放鱼种2438千克,增加433千克,增长21.6%。
  渔政执法和管理 2005年,全市渔业部门进一步加强渔政管理,严格执法。1.加强渔政管理机构建设。龙陵县成立了龙陵县渔政渔港管理局,施甸县成立了渔政执法支队。2.认真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渔业法规。3.加强渔业执法工作和安全生产检查,全市无重大渔业安全事故发生。4.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组织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云南省农业厅举办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培训21人。5.严格执行养殖证制度,核发放养殖证面积18.92平方千米,核发放养证274本。
  渔业区域化产业化经营 1.保山市农业局编制了《保山市优势水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2.优化渔业布局。全市五县(区)的渔业布局为:昌宁县建设为鱼苗种生产基地县;隆阳区、腾冲县建设为名优水产品生产基地县(区);龙陵县建设为生态水产品基地县;施甸县建设为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县。3.建立优势水产品基地。以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的中海拔地区为主导产区,建设优质鲤鱼、鲫鱼、草鱼、团头鲂鱼生产基地,推广池坝、水库和稻田养鱼技术;以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的高海拔地区为主产区,建设鲢鱼、鳙鱼及银鱼基地,推广大面积增殖技术、水库生态养殖技术;以隆阳区、昌宁县低海拔地区为主产区,建设罗非鱼生产基地,推广池坝塘养鱼、稻田养鱼;以施甸县为黄鳝主产基地,隆阳区、腾冲县为特种水产品和土著经济鱼类主产基地,推广黄鳝养殖技术和野生鱼类驯养、繁殖技术和特种水产品养殖技术。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2005年,保山市渔政部门按照《渔业法》,农业部、公安部《关于严禁炸鱼、毒鱼、没收非法电捕作业的通知》、《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要求,每年6~7月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炸鱼、毒鱼及非法电捕鱼作业等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保护鱼类资源。年内,全市出动执法车50台(次),执法人员400人(次),处理渔业违法案件50起,其中:电触鱼案45起,毒鱼案1起,炸鱼案1起,偷鱼案1起,非法销售案2起。
  渔业灾情 2005年,保山市五县(区)部分渔区发生旱涝灾情,受灾面积2.87平方千米,损失水产品259吨。其中:龙陵县灾情较重,受灾2.45平方千米,占全市灾害面积的85.55%,损失水产品102吨,占全市损失水产品总量的39.38%;隆阳区损失水产品38吨,施甸县损失40吨,腾冲县损失12吨,昌宁县损失67吨。
  优质鱼及其产量 截至2005年底,保山市优质鱼鳝饲养初具规模。优质鱼产量为:草鱼3553千克,鳙鱼703千克,鲤鱼8284千克,罗非鱼979千克,银鱼66千克,虹鳟鱼7千克,观赏鱼4千克,黄鳝19千克。
  水产园开发 2005年,保山市水产站加强对保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水产园区建设,先后配置配备增氧机、自动投饵机4台,定置诱捕网箱4套;引入团头鲂苗2万尾养殖;培育推广各类鱼苗鱼种8万尾,产成鱼2万千克,休闲垂钓1500千克,驯养土著鱼类(保山四须鲃、保山裂腹鱼)300尾。
  名优团头鲂养殖试验示范 2005年,由保山市水产站牵头,为完成6.67万平方米名优鱼团头鲂养殖试验示范任务,其中在保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水产园区投放鱼种2万尾,专塘养殖2000平方米;在施甸县大龙洞、响水水库等处投放3000尾,池塘混养3333.3平方米;在隆阳区板桥镇唐家村稻田养鱼工程技术示范区投放500尾,养殖6666.6平方米。(撰稿 蒋有龙)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有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