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事要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2386
颗粒名称:
大事要事
分类号:
Z527.43
页数:
3
页码:
49-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昌宁县2005年大事要事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保山市
昌宁县
大事要事
内容
国家防总抗旱调研组莅昌调研抗旱救灾工作 2005年,昌宁县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天气。全县13个乡镇均不同程度遭受旱灾,造成7.4万人、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水田缺水3880公顷,旱地缺墒43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8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县级机关组织干部职工轻车简从,自理食宿,深入挂钩扶贫点与农民群众一起投入抗旱工作中。到6月初,全县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折资18.3万元,各相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共投入精旱救灾咨金490万元,机动抗旱设备0.1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412辆。6月4日,由国家防总抗旱指挥部抗旱处刘学峰、成福云两副处长带队的国家防汛抗旱调研组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昌宁珠街、耈街两乡调研抗旱救灾工作。调研组对昌宁县积极主动开展抗旱自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抓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要合理调度现有库、塘蓄水;二是要充分发挥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作用;三是要加大抗旱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四是要树立长期抗旱救灾的思想,旱情不解除,思想不松懈,尽一切力量做好抗旱减灾夺丰收工作;五是高度重视灾情信息的收集上报,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抗旱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六是要加强汛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库、塘蓄水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渡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县政府机构改革 2005年6月,根据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县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昌宁县进行县政府机构改革。将县发展计划局改组为县发展和改革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将县经济贸易局承担的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和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出口计划职能、指导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的宏观职能划入县发展和改革局。组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政府工作部门,将县经济贸易局承担的安全职能划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由县财政局承担。县计划生育局更名为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县水务局更名为县水利局。经调整,县人民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1个,设议事协调机构常设办事机构1个。其中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数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县委的工作机构,又是政府的工作机构,与人事劳动局合署办公;招商局挂靠发展和改革局;史志部门隶属党委系统,属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名称为“中共昌宁县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对外挂“中共昌宁县委党史研究室”和“昌宁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两块牌子,人员合署办公。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为办事协调机构,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县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与县委政法委合署办公,不计入政府办事机构数量。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正科级),挂靠民政局。县政府直属机构10个,即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侨务办公室、粮食局、畜牧局、广播电视局、供销社、档案局、地震局、旅游局、驻昆办。
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结束 昌宁县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至2005年6月底结束,共完成调查项目69个,对县境内汉、彝、傣、苗、傈僳、回等民族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县级保护名录51个,申报市级保护名录30个;完成项目调查报告47份20万字;图片资料39份264幅;影视资料6份200分钟;绘图4份18幅;曲谱5份70首;舞谱4份30首;表格181份3万字。普查摸清了全县民族民间文化的家底,建立了目录、档案,为县域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昌宁县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完工 昌宁县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于2004年3月开工,项目实施点为昌宁漭水镇翠华村,工程总投资416万元,其中英国国际发展部无偿援助227万元,省级财政扶持155万元,县级配套34万元。2005年3月主体工程通过英方评估,7月全面完工。完成了翠华农产品展示及交易场所建设,面积3566平方米;实施节能灶改造613户,建设三配套沼气池7口;种植经济林果1002亩,生态茶园示范种植362.8亩;完成畜圈改造46户;实施河堤保护工程704米,架设人畜饮水管道35.5千米,建100立方米调节水池2个,5立方米分水池32个;完成农民培训中心建设349.8平方米,购置相关配套设施,办培训班21期,培训农民2100人次。
考古鉴定 11月5~8日,美国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古生物学教授劳伦斯、费林和美国加州科学院博物馆古生物学教授江妮娜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陪同下到耈街乡团山村化石群发掘地进行分析鉴定,鉴定该化石群有剑齿象、虎、大熊猫、巨貘、犀牛、鹿、平鼠、飞松鼠、竹鼠等多种啮齿类哺乳动物化石,形成年代大约距今50万年之久,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古价值,对研究气候环境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垂柱到昌宁调研 11月25日,副省长孔垂柱到昌宁调研,对昌宁的“三农”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切实加大主导产业培植力度;二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四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植上要有大气魄。
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启动 11月,昌宁县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世行专家组评估认证,并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791万元,其中世行贷款6154万元,国内配套资金2637万元。项目涉及农村基础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农业开发、社区建设等领域,项目区涉及10种少数民族,覆盖7个贫困乡镇、28个贫困村、410个自然村,5.5万人受益。
昌宁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协议资金3.53亿元 在2005年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昌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分别与国内外客商签订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锰矿开发、商贸城建设、茄尼醇提取生产、木林加工、肉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及红糖加工8个招商项目协议,签约协议资金2.75亿元,引进外资500万美元,县内的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北九派集团公司签订与了茄尼醇精品、精品供货合同,合同资金7800万元。
香料烟烤烟生产实现历史新突破 2005年,昌宁县柯街、卡斯、勐统三镇种植香料烟1.46万亩,交售烟叶33233担,总产值1770.73万元,平均每千克10.84元,亩产量113千克,亩产值1211元,实现税收389万元,是种植香料烟以来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
2005年,全县有9个乡镇、78个村民委员会、991个村民小组、21218户烟农种植烤烟,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19.55万担,亩产量131.9千克,总产值10609万元,亩产值1434.17万元,均价每千克10.87元,中上等烟比例87.93%,创烤烟生产历史新高。被保山市人民政府授予烤烟生产先进县。
勐廷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在2005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昌宁县田园镇勐廷村民委员会受到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勐廷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回汉民族杂居行政村,近几年来回汉群众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群众重视教育,遵纪守法,拒绝毒品,远离艾滋,争创文明户,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2005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小康文明示范村”。
(撰稿 吴秋银)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秋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