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2176
颗粒名称:
概况
分类号:
Z527.43
页数:
40
页码:
27-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概况的情况,介绍了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龙陵县和施甸县的地理位置,面积,经济工业等和大事要事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保山市
概况
保山市
内容
保山市
位置 面积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7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行政区划 人口 2005年,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72乡(镇)。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4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7万人,占10.63%;少数民族总人口23.45万人,比上年增加1.11%,其中彝族7.67万人,白族3.99万人,傣族4.2万人,傈僳族2.9万人,回族1.3万人,苗族0.9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
地形 气候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绵延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全市气候属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层占总面积的9%,海拔1500~2500米的中暖层占65.2%,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热层占25.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8℃~21.3℃,年均无霜期238~336天,年均降水量1463.8~2095.2毫米。
资源物产 全市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8.45%。农业人口人均占有1.15亩。保山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良香料烟基地、咖啡基地,省肉用黄山羊种羊基地。主要出口商品:咖啡、香料烟、水泥、精制茶、中成药、电解锌、锡矿、桉叶油、核桃、粉丝、板鸭、玉石生料、白云豆、干姜片、畜产品、工艺品、粮制品等100多个品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蚕豆。主要经济作物:甘蔗、茶叶、紫胶、烤烟、香料烟、油茶、花生、香果、胡椒。主要矿产资源:铁、锡、铅、锌、铜、镍、钴、钼、铀、汞、煤、硅藻土。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各种温泉89处,是中国已知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保山市是中国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鸟类250多种,兽类5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禽异兽达21种。境内有植物2200多种,仅境内的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有1450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桫椤、秃杉、楠木、香樟,还有花序长达20厘米的大树杜鹃。
经济综述 2005年,是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1%,增幅居全省州市第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增速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农业大灾之年夺丰收,粮食总产达92.9万吨,增5.7%,为历史最高年;烟草生产效益为“双控”以来的最好水平;农业总产值达到60.7亿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1879元,增长9.1%。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实施顺利,实现工业产值46.6亿元,增长22.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3亿元,增长55.8%。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2亿元,增长69.8%。市场活跃,物价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9824万美元,增长36.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5%。财政登上新的台阶,实现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净增2.7亿元,增长2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25.8%。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1.3亿元、103.7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0元,增长5.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低。支柱产业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进程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中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比重大,竞争性项目比重小。
农业 年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抗灾减灾措施得力,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农村政策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0.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实现农业增加值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8%。除甘蔗因严重干旱减产外,其他主要农作物均在大灾之年实现普遍增产。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达92.9万吨,增5.7%。烤烟4.15万吨,增26.9%。油料3.34万吨、香料烟0.52万吨、茶叶1.39万吨、水产品1.69万吨,分别增长13.1%、41%、14%和8.8%。畜牧业发展加快,肉类总产量达17万吨,增长8.1%。生猪、蚕桑、茶叶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乡镇企业 2005年,保山市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6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总产值59亿元,增长25.3%;利税总额4.93亿元,增长11.1%。
扶贫开发 年内,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亿元,实施茅草房改造0.78万户,年内解决3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市外1.56万人。
工业 年内,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启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完成工业增加值20.65亿元,增长2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蔗糖、中成药比上年下降外,其余品种均保持不同增长,其中发电量、锌、金属硅、水泥、机制纸和纸板分别比年增长55.1%、102.4%、25%、55.6%、8.4%。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8%;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5%。
年内,市政府召开了银、政、企座谈会,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发展机制。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中小企业贷款合作协议》,研究制订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保山市平台建设方案》,完成了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全年共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0.45亿元。
非公经济 全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8.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32%,上缴税金3.16亿元(其中,个私经济2.93万元,比上年增39.4%),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5.7%(其中个私经济占23.8%)。个私工业和三资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3亿元,占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5亿元,占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7%。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达3.81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67万户,比上年增1430户;私营企业1280户,比上年增19户;三资企业96户),从业人员7.93万人(其中个私经济7.69万人)。增加值、上缴税金、从业人员三项指标完成了省政府考核目标的124%、124%、10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含保龙公路),增长69.8%,超额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左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40.66亿元,增长111%。城乡集体单位投资2.09亿元,增长49.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5.46亿元,增长13.5%。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2.03亿元,增长20.9%;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41.74亿元,增长107%。更新改造投资3.23亿元,增长36.1%。房地产开发投资7.01亿元,增长11.8%。其他投资8.25亿元,增长24%。
交通 2005年,保山市完成货运量1206万吨,比上年增长3.9%;货物周转量18.52亿吨千米,增长47.9%;客运量875万人次,增长3.9%;旅客周转量9亿人千米,增长9.8%。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936千米。汽车拥有量4.35万辆。
邮电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年末电话用户达20.28万户,比上年增长1.9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5%。
城镇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新建城镇道路29千米,新增城镇绿地面积27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累计达40.33平方千米,年内新增6平方千米,新增城镇人口2.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1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商贸 价格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12.7%,超过年度计划1.7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镇市场23.88亿元,增长13.3%;农村市场12.16亿元,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28.92亿元,增长12.6%;餐饮业5.17亿元,增长11.6%;其他行业1.95亿元,增长17.2%。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8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001万美元,增长34.2%,进口3822万美元,增长39.7%。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3168万美元,增长18.3%,边境贸易6655万美元,增长47.5%。
旅游 2005年,保山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82.97万人次,同比增长9.02%,旅游业总收入达12.73亿元,同比增长9.74%。接待海外旅游者5.02万人次,创汇1154.86万美元,分别增长36.04%和21.31%。全市共有各类住宿接待单位481家,其中星级饭店有33家。全市共有12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11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3716人,间接从业人员17939人。
财政 2005年,保山市财政总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收2.7亿元,增长27.6%。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亿元,比上年增收1.3亿元,增长25.8%,为历史新高,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16.5%,超额完成年初预算比上年增长8%以上的目标。全市上划中央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完成3.5亿元,比上年增收0.9亿元,增长33.6%。上划中央、省所得税1.8亿元,比上年增收0.6亿元,增长51.7%。
金融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各项贷款余额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4%。
科技 2005年,国家和省科技计划下达项目经费280万元,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824万元。市级重点筛选出20个项目列项支持。2005年度共向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申报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山葵加工生产中的开发应用”、“石斛原种保护及GAP种植示范推广”等24个项目。开展“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培训,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工作会议,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实施区域特色的科技开发项目。
教育 年内,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学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保山师专搬迁一期工程扫尾,施甸一中、龙陵一中优质高中扩招项目竣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实施顺利,25个国债教育危房改造项目投入使用,改造面积2.6万平方米。全市有全日制学校1578校,小学教学点700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458200人,比上年增加6943人;全市适龄幼儿入园率44.2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4.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07%;初中毛入学率101.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9.8%;全市参加普通高考人数为8335人,录取4600人,录取率为55.2%;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23918人,其中教育部门管理的教职工22618人。全市校舍总面积308.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29万平方米。
卫生 年内,公共卫生防治救治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龙陵9个农村卫生院、施甸人民医院传染科、施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建成,龙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昌宁、隆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200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96个,实有病床4646张,医务人员58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47人。卫生部门所属卫生机构118个。其中,综合医院6个,中医医院5个,精神病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86个,中心血站1个,妇幼保健院6个;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6个。全市有私立医院8个,私人诊所188个,工矿企事业单位设卫生所、医务室68个,人员122人。全市有村卫生室891个。
文化 2005年,市直文化单位改革全面完成,顺利完成了市电影公司的资产评估、国有资产清理移交工作;撤销永昌影剧院、市歌舞团,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按照新形势的要求组建了“保山市艺术团”。10月28日,龙陵县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年内,全市共普查公布县(区)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263项,市级保护名录248项,推荐申报省级保护名录158项。保山市全面启动了城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并进一步指导和扶持各类群众文艺队伍,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市上下群众文化活动轰轰烈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体育 2005年全市共有52个乡镇、24个社区、377个行政村委会建立全民健身指导协调机构或建立老年体育组织机构,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38个,创建全民健身活动点8个,全民健身试点12个,共建有各级全民健身组织419个,配置全民健身路径和乐园16个。全市共举行全民健身活动比赛46次,直接参加人数10万人,吸引参与人数15万多人次。全市参加省级年度比赛共获金牌10枚、银牌18枚、铜牌8枚的好成绩,共向省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运动员25人,赵和江、孙文芹、金磊、王自良等4名队员入选国家集训队。
人民生活 年内,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加强,参加基本养老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6万和8.2万人,有2.96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0.82万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达18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达9040元。(撰稿 杨国梁)
隆阳区
行政区划 人口 2005年1~11月,隆阳区辖永昌、板桥、河图、汉庄、蒲缥5个镇及金鸡、辛街、西邑、丙麻、瓦渡、老营、水寨、道街8个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瓦马彝族白族乡、汶上彝族苗族乡、瓦渡彝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潞江傣族乡、芒宽彝族傣族乡7个民族乡、306个村民委员会。12月1日,隆阳区组织实施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整后,全区共设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即兰城、永昌2个街道办事处,板桥、河图、汉庄、蒲缥、潞江、瓦窑6个镇,辛街、芒宽、金鸡、水寨、瓦渡、丙麻、西邑7个乡和瓦马彝族白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3个民族乡。全区年末总户数22.88万户,总人口8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8万人,占总人口的85.83%;城镇人口12.16万人,占总人口的24.41%;少数民族人口11.54万人,占总人口的13.44%。世居少数民族人口为:彝族38776人,白族35635人,傣族19566人,傈僳族8979人,苗族4079人,回族3681人,满族1139人,德昂族947人,佤族409人,纳西族8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01‰。全区国土总面积501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1人。耕地面积640770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7亩,森林覆盖率41%。
经济概况 2005年,隆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较快,经济总量增势强劲,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经济的提速和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4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3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13.75亿元,增长35.5%;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2.5∶27.7∶39.8,呈现“三、一、二”的产业格局,二产业逐步得到提升。人均GDP达到5799元,比上年增长18.18%。
农业 2005年,隆阳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油、烟草、甘蔗、林果、畜禽等支柱产业得到巩固提高;蚕桑、蔬菜、咖啡等骨干产业逐步壮大;山葵、花卉、中药材等新兴产业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坚实的步伐,聚友面粉、小粒咖啡、透心绿豆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年内,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13.14亿元,增长10.85%;林业产值2.61亿元,增长19.81%;牧业产值6.63亿元,增长7.33%;渔业产值0.62亿元,增长5.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6亿元,增长7.21%。
200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82.99万亩,比上年增长1.26%;油料种植面积2.60万亩,增长0.74%;甘蔗种植面积14.60万亩,增长15.31%;烟叶种植面积10.57万亩,增长11.7%;蔬菜种植面积5.52万亩,增长8.45%。全区粮食总产量30712.9万千克,比上年增产2105.3万千克,增长7.36%,其增幅及单产水平均创历史新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秋粮24460.4万千克,比上年增长7.16%;玉米9243.1万千克,增长20.80%;夏粮6252.5万千克,增长8.16%;蚕豆857.5万千克,增长48.69%;透心绿豆499.0万千克,增加2倍;豌豆502.5万千克,增长30.35%;油料467.6万千克,增长49.13%;甘蔗58.94万吨,下降4.69%;烤烟1035.1万千克,增长32.30%;香料烟318.6万千克,增长35.02%;咖啡630.3万千克,增长7.07%;蚕茧59.5万千克,增长23.34%;水果3243.5万千克,增长19.29%;蔬菜8356.2万千克,增长3.51%。
2005年,全区肉类总产量5504万千克,比上年增加358.9万千克,增长6.9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93%、24.28%和23.36%。牛奶产量1595吨,比上年下降6.23%;禽蛋产量2077吨,增长39.68%;水产品产量5900吨,增长5.36%。
建筑业 建筑行业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持续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区拥有资质建筑业企业20个,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10个。年末从业人员21582人,完成建筑业产值97327万元,比上年增长4.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1.47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隆阳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870万元,比上年增加1.03倍。扣除保龙高速公路投资(隆阳段)辖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842万元,比上年增长31.45%,其中区属完成134739万元,增长30.53%。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了投资的增长。年初确定的61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6607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04%;重大项目已开工16个,累计完成44642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13%。
扶贫攻坚 2005年末,隆阳区共有贫困人口236748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32.15%,其中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86288人,人均纯收入在668~924元的低收入人口150460人。4月末,隆阳区完成了2004年度扶贫项目续建任务,并通过市、区验收。完成续建投资772万元。修建村组道路19条78.98千米;建成人畜饮水工程8件,解决了3000人、18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小塘坝1件,水浇地工程3件,改善了920亩耕地的灌溉条件;新植泡核桃850亩,实施主房草改瓦1000栋7.6万平方米;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50人次。2005年,全区共争取到实施重点村整村推进项目21个,茅草房改造2000户。截至年末,完成投资2232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完成茅草房改造945户,在建1055户;新建及改造人畜饮水工程3件,解决了1270人、76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年末,赛林财政易地开发扶贫项目通过验收,完成投资349.89万元,建成安居房76幢11019.36平方米。勐林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全部建成,移民全部搬迁安置区,并通过区级初验和市级单项工程验收。大沙坝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全部完工。全年全区累计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贷款5200万元,其中常规小额信贷200万元,“公司+基地+农户”小额信贷5000万元,投向种植业4781.6万元、养殖业116万元、加工业42.9万元、其他行业259.5万元,覆盖全区19个乡(镇)、173个村委会,扶贫龙头企业3个,扶持贫困农户32116户、134880人。向市扶贫办和农行推荐扶贫专项贷款项目10个,申请贷款11807万元。在西山片4个贫困乡实施科技养猪扶贫项目,年末,完成项目投资91万元,占总投资的69%。全年共向区外输送劳动力6027人,为2335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车旅费补助23.43万元,安排20万元劳务输出周转金。全年共有100个单位参加挂钩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挂钩扶贫58个贫困村,11354名干部职工对11830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全年投入142.9万元扶持贫困村发展,为贫困村引进农业实用技术28项,引进资金97.5万元。
城乡建设 2005年,隆阳区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增城市面积1.04平方千米,至年末,城市面积扩大到17.79平方千米,城镇化达24%。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城市绿化面积达6.21平方千米,公共绿地面积达1.26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达35%。农村小集镇规划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完成了辛街、瓦窑等9个集镇规划编修工作,板桥、小平田等集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工业 2005年,隆阳区大力推进“11311”工程,组织实施了“工业连续倍增计划”,突出抓好矿业、啤酒、建材和烟草等重点企业,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2116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6.31%,其中区属工业完成164710万元,增长20.55%。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7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0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2%;重工业增加值38810万元,比上年增长44.85%。产品销售率96.1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14.6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2.69%;原煤6.0万吨,下降5.89%;天然气603万立方米,增长6.91%;钢材生产41981吨,增长25.24%;水泥35.27万吨,增长35.66%;锌锭6392吨,增加15.60倍;铁精矿4.06万吨,增长30.12%;锌精矿10050吨,增长74.81%;发酵酒精3620吨,下降26.15%;兽用疫苗生产185万支,增加1.43倍;香料烟4582吨,增长25.16%;成品糖5.84万吨,下降6.95%;啤酒4.59万吨,增长22.59%;白厂丝377吨,增长77.83%;亚麻纤维404吨,增加1.10倍;面条1.28万吨,增长9.33%;金属硅6226吨,下降7.03%;大理石板材28.83万平方米,增加1.32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129万元,比上年增长65.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7588万元,增加1.59倍;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964万元,增长55.7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2577万元,增长56.6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1.69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8.07万吨,比上年增长26.20%;水电20951万千瓦小时,增长8.78%。
商业 贸易 2005年,隆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3.24%(其中区属完成152489万元,增长13.1%);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9162万元,增长13.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6258万元,增长12.78%;餐饮业零售额19526万元,增长13.53%;其他行业零售额17787万元,增长16.78%。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4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3.4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84%,通讯器材类增长45.4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7.29%,中西药品类增长66.06%,家具类增长14.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7.24%,金银珠宝类增长5.85%,书报杂志类增长5.64%。市场价格稳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5%,比上年下跌0.5%,商品零售价格下跌1.8%。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签约项目26项,协议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72.3%;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1亿元。
交通 运输 截至2005年底,隆阳区公路通车里程2506千米,其中省管345千米,专用公路49千米,县乡公路553千米,乡村公路1451千米。实现乡镇公路“村村通”目标,保龙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年末汽车拥有量达15784辆,比上年增长11.51%,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12826辆,增长12.02%。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为1183.69万吨和69559.17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3.49%和13.10%;公路旅客运输总量、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分别为775.34万人、63570.23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2.60%和11.87%。
邮电 2005年,隆阳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842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85万元,增长14.6%;电信业务总量23557万元,增长2.5%。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34万户,年末达9.5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6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63万户,小灵通用户3.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1万户,年末达到22.44万户,比上年增长13.72%。年末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05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37部。
旅游 2005年,隆阳区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开发巩固了“高黎贡山•怒江峡谷风景区”、“潞江坝民族生态旅游区”、“哀牢古国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区”、“太保山森林公园”、“龙王潭水景园”、“三叠水生态公园”、“瓦渡石林”、“百花林景区”、“梁金山故居”、“北庙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全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9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19.5%。
财政 2005年,隆阳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增长24.41%,占年计划的104.3%。财政支出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7%。
金融 2005年末,隆阳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5616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5491万元,比上年下降4%;储蓄存款余额3336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3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269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区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644438万元,支出1548703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回笼现金95735万元,比上年多回笼151290万元。全区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人民币存款余额106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8.47%;贷款余额98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保险 2005年,隆阳区保险费收入13247万元,比上年增长19.69%,其中寿险业务保险费收入9716万元,增长6.91%;财产险业务保险费收入3531万元,增长78.4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10万元,增长29.14%,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038万元,增长13.58%;财产险业务赔款2031万元,增长40.26%。
教育 2005年,隆阳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01人;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470人;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48516人;普通小学433所,在校学生88046人;学前教育学校23所,在校学生1901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3人。
科技 2005年,隆阳区共组织5个乡(镇)20个村2.37万户农户,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5.7万亩;完成良种推广86.18万亩;推广饲料、青贮、氨化技术涉及264个村、21677户;建成肉牛冻精改良点19个,覆盖全区70%的乡(镇)。全区共有21个(其中区级1个)兽医站、2个动物交通检疫站及306个村级兽医室。年末,全区节柴改灶1.5万个,累计建沼气池11902口,建池成功率100%,年产沼气536万立方米。全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681人,其中高级职称292人,中级职称4020人,初级职称7369人;大专及其以上学历5599,中专及以下学历6082人。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为112人,万人工程师拥有量为32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称号,15人获保山市政府有突出贡献奖,5人获科技兴乡贡献奖。
文化体育 2005年,隆阳区共组织广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15场,“三下乡”演出11场,公益性演出27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我眼中的隆阳”摄影展览活动、隆阳区“崛起”杯文学笔会等,出版发行《二〇〇四年保山市隆阳区大事记述》、《二〇〇四年隆阳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等书。隆阳区少儿田径代表队在市级运动会上获金牌16枚、银牌6枚、铜牌3枚,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成绩。培养输送到市体校的体育人才12名,省体工大队1名。农村成立了300个老年协会、68个老年体育文艺健身表演团队。200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84%。
卫生 2005年末,隆阳区共有医疗机构30个,病床877张,卫生技术人员954人;有村卫生室306个,乡村医生944人;拥有价值1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34件,有房屋8.43万平方米。年内新创办了1家私立医院,投资360万元的隆阳区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项目投入使用。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691781人,参合率91.55%。
环境 2005年,隆阳区对23家排污企业污染源进行了专项清理,加大了自然生态保护执法力度,对生态破坏严重和污染严重的企业禁止开采和限期整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在国标二级标准。怒江红旗桥断面水质达Ⅰ类,澜沧江永保桥断面水质达Ⅲ类,东河双桥断面水质劣于V类,城市饮用水源龙泉门、龙王塘及北庙湖水质达Ⅰ类,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5.5分贝,城市绿化覆盖率35.0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1.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36.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3%。
安全生产 2005年,隆阳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92起,比上年上升7.26%;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1人,比上年上升19.12%;直接经济损失151.53万元,比上年下降17.6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63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5起,造成76人死亡、16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87.92万元。
人民生活 2005年,隆阳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2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0元,增长5.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3.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4%。年末,全区共有109户企业17336人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全年共发放养老金3321万元,其中退休领取养老金5173人;有246户、13230人参加失业保险统筹,发放失业救济金347万元;有20108人参加医疗保险统筹,其中有2345人参保住院职工领取医疗保险金1940万元;全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9176人,支付农村养老保险金5.2万元;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企业101户、4635人,参加生育保险统筹企业63户、4139人。全区低保受益8340户、15563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278.7万元。全年对农村特困户2203户共计4684人发放定期生活救助61万元;全年共安排下拨灾区生活救济款235.7万元,棉被3390床,服装2021套。年末共有优抚对象33602人,全年共对2433人发放各类补助金421.27万元;全年兑现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23人21.68万元。
大事要事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2005年,隆阳区结合正在实施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无公害大棚蔬菜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向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认定的1.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审核,被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认定范围:隆阳区板桥、河图、道街3个乡(镇)10个村委会;产地认定规模1.5万亩,产量3.15万吨;认定有效期为2004年10月~2007年10月。
困难救济 2005年初,隆阳区安排下拨困难群众生活救济经费45万元,同时安排9.66万元专项资金对全区1100名五保户和孤儿、120户受灾群众、8位孤寡老人、60户低保对象进行了慰问,确保了春节期间全区灾民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出现异常情况。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2月7日,中共隆阳区委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区委常委和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市委督导组成员及各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员,区直一级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组织人事干部,区委督导组成员,区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共计4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保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一丹对全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保山市委督导组组长冯仲平对隆阳区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要求。隆阳区全面启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邵琪伟莅隆调研 2005年2月20日,云南省副省长邵琪伟、省旅游局局长罗明义一行莅隆,对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着重对板桥古镇进行详细探访,并表示:要对板桥古镇的规划、保护和开发支持项目资金50万元;要对光尊寺景区修复重建支持资金100万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启动 在2004年“七一八”洪涝灾害恢复重建中,隆阳区向上争取到潞江、道街、芒宽、瓦窑4个灾毁土地复垦项目。项目国家投资5759万元,整理复垦面积28935亩,是全省安排灾毁土地复垦项目中最大的项目。其中:整理耕地4720,复垦耕地24193.5亩,新增耕地17956.05亩。
隆阳区被评为国家、省老龄工作先进区 2005年2月,隆阳区被评为“云南省老龄工作先进区”,板桥镇沙坝村被评为“云南省敬老先进村”;6月,隆阳区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木棉花节 2005年2月19日,隆阳区潞江傣族乡丙闷村在浪坝榕树奇林举办“木棉花节”,开展民族民间歌舞表演和民族民间竞技等多项活动。
乡镇企业受表彰 2005年2月,在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隆阳区有4户乡镇企业受到表彰,即保山汉庄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保山金鸡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2004年度省级百强乡镇企业;澜沧江啤酒集团(保山)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2004年度省级上缴国家税金15强企业;保山下村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省级转移劳动力大户10强企业。
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 2005年3月3日以后,受青藏高原南部强冷空气南下影响,隆阳区出现强降温降雨天气,3月4日,山区乡(镇)及海拔18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带普降大雪,造成水寨、瓦渡、老营、汶上、杨柳等1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截至3月6日18时,全区农经作物受灾12.3万亩,经济损失3617万元。其中,山葵受灾3771亩,小麦受灾32558亩,大麦受灾5875亩,豌豆受灾23142亩,蚕豆受灾24341亩,马铃薯受灾5146亩,蔬菜受灾260亩,泡核桃受灾24368亩,香料烟受灾1300亩,油菜受灾1924亩,亚麻受灾400亩。全区因冻死亡牛34头、猪100头、羊1198只、鸡1502只;烤烟烟棚受损880间,烟苗遭受低温冷冻侵害。
汉庄镇发生4.6级地震 2005年3月15日01时44分51.1秒,隆阳区汉庄镇岩箐村发生4.6级地震,未发生人员伤亡。全区共有7个乡(镇)、97所学校校舍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房屋受损面积66574平方米,造成经济损失2488万元。
科技人员进村入企服务“三农” 2005年3月,隆阳区从农业、林业、水务、畜牧部门中抽调农业科技人员282人(含市级抽派的32人),到区内106个村、4个企业进行帮扶,计划培育4750户科技示范户,带动3万农户、12.5万人增收致富。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004~2005年,隆阳区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46座,其中光缆就近接入298座、有线小片网点14座、卫星中频分配网络19座、无线发射15座,基本解决全区346个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41482万户168307名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同时建成调频广播“乡乡通”工程25座,初步建成覆盖全区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立体声调频广播网。
组团参加云南省优质农产品推介会 2005年4月1~4日,隆阳区组团参加云南省政府在上海举办的“云南省优质农产品推介会”。隆阳区同心、开心食品公司参展的小绿豆、咖啡、鸡〓、苦荞面等名特优产品受到欢迎。同心食品公司与当地一家公司签订了500万元的小绿豆供货合同。
赴浙招商协议引资3.2亿元 2005年4月1~7日,隆阳区派人参加保山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考察招商,与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海宁市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6个,协议引进资金3.2亿元。与温州市签订3个项目,即孙足河一级电站建设,总投资4500万元;保山老营乾鑫硅厂改扩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保山体育广场项目,总投资1.27亿元。与海宁市签订2个合作协议,即两市(区)全面经济友好合作协议、保山缫丝厂二期项目协议,总投资10860万元。与金华市签订了采购水轮机意向书。
山区乡农业税免征 2005年,为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隆阳区决定免征老营、瓦窑、杨柳、瓦房、汶上、瓦马、水寨、瓦渡、西邑、丙麻10个山区乡的农业税。抗战文化调查 2005年4月,隆阳区组成调查组对境内的抗战文化进行全面调查。通过走访当地抗战老兵和经历抗战的当地老人,着重对蒲缥镇梁金山故居、潞江乡张贡暗堡和红木树战壕、芒宽乡芒岗远征军临时指挥所和日军临时指挥所等抗战遗址、遗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系统调查。其中,红木树战壕和张贡暗堡的首次发现为全区抗战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蒲缥村被定为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 2005年4月,隆阳区推荐上报了蒲缥镇蒲缥村为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经逐级审核,蒲缥村被国家农业部正式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
新增扶贫贷款扶持烟草产业 2005年,经市、区扶贫办与农行部门评审后,隆阳区新增小额信贷扶贫贷款4000万元,由保山香料烟公司和隆阳区烟草公司各组织投放2000万元,通过垫付生产物资的方式,扶持全区烟农种植香料烟、红土晒烟和烤烟。
查获非法传销团伙 2005年4月30日,隆阳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在龙泉警署的配合下,查获以“中国实业有限公司人际网络关系无店铺连锁销售”为名的非法传销窝点5个,查获涉嫌非法传销人员23人和部分非法传销宣传资料。非法传销团伙人员主要来自上海、吉林、四川、贵州和安徽等地。
打击盗抢机动车辆违法犯罪活动 2005年5月,隆阳区开展打击盗抢机动车辆等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共出动警力1821人次,出动警车640辆次,盘查可疑车辆8137辆次,查获被盗二轮摩托车2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250起。
马开贤莅隆调研 2005年5月13日,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开贤一行,在保山市政协副主席许洪森,隆阳区政协主席陈学范、副主席王兴成和市、区民宗局局长,隆阳区伊斯兰教协会马品兰会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对隆阳区民族宗教工作进行调研,到板桥清真寺捐赠款项和看望穆斯林同胞。
首次导游讲解员培训会 2005年5月26日,隆阳区举办为期4天的首次导游讲解员培训会。参训人员来自区内各旅行社专兼职导游、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共41人。培训会从保山市、隆阳区历史沿革、景区(点)历史文化背景、导游业务及政策法规、现场导游知识等方面进行教学。组织参训人员到太保公园、板桥、永昌文化园等辖区重点景区进行实地踩点,现场教学。
云南电视台综合频道“非常大不同”栏目组莅隆拍摄专题片 2005年5月10~22日,云南电视台综合频道(1套)“非常大不同”栏目组,到隆阳区水寨、板桥、汉庄、蒲缥、潞江、芒宽等乡(镇),拍摄反映全区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专题片6集。
兽药市场清理整顿 2005年5月下旬~6月上中旬,隆阳区对假劣兽药、激素类药物、无证经营兽药等进行为期45天的兽药市场清理整顿,共没收微量元素79.5千克,销毁处理假、劣、过期兽用针剂675盒,查处无证兽药经营户25户、非法行医12人次,审验“兽药经营许可证”182户、“动物诊疗许可证”51户。
第二届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5年端阳花市 2005年6月10~16日,由云南省旅游局、保山市人民政府主办,隆阳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5年端阳花市在保山城区举行。“旅游节暨端阳花市”的主题是“探访丝绸古道千年文化,展现西部兰城物华天宝”。节庆活动有四大主要亮点:一是开幕式文艺晚会“怒沧飞虹”是以保山本土文化打造的一台精品音乐舞蹈史诗;二是“环姐赛”云南赛区复赛总决赛是隆阳区迄今举办的级别最高的一次选美比赛;三是商贸展销中的中泰民间物资交易会;四是举行“告别霁虹桥•生态农家乐”一日游活动。
《云南画报》隆阳专号首发式及高黎贡山旅游网站开通仪式 2005年6月12日,《云南画报》隆阳专号首发式及高黎贡山旅游网站开通仪式在兰花宾馆举行。有受邀请的60多个部门领导和众多新闻界、文学界、企业界人士参加。《云南画报》隆阳专号自出版后共发放1000册。
干旱灾害 2005年3月以后,隆阳区遭遇了严重干旱。截至6月12日,全区共有20个乡(镇)、280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受旱农作物56.5万亩,21万人、10.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全区共投入抗旱资金389.16万元,组织抗旱人力50.76万人(次),调动机动车辆6099辆,狠抓大春补种和“水改旱”工作,使抗旱浇灌面积达24.98万亩,解决了11.42万人、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城市环境美化 2005年,隆阳区一是对永昌路、正阳南北路、保岫东西路的管线全部实行入地改造;二是对保岫东西路的路灯进行改造,共安装兰花造型路灯140棵2240盏;三是加大了美化城市、建设“绿色兰城”的力度;四是对保岫东西路和正阳南北路进行柏油罩面翻新,拆除道路中间的护栏;五是在城区集中开展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
万克毒品走私案 2005年7月1日,隆阳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在镇康县南伞镇破获1起万克毒品走私案,查获毒品甲基苯丙胺648小袋,净重11804克。
高考创历史新高 2005年,保山市天津高级中学、保一中、隆阳区一中高考上线率均在80%以上,尤其是保山天津高级中学以94.72%的上线率创隆阳区恢复高考以来的最高历史记录。实验中学和下村中学的增幅比例在全区为最高。全区600分以上考生74人,比上年增加65人。
增加农业投入资金 2005年,隆阳区增加农业投入资金1231万元。其中:山葵水浇地建设资金10万元,透心绿豆种植资金21万元,蚕桑种植资金300万元,畜牧业发展资金265万元(含用于农村定点防疫员补助资金43万元),亚麻种植资金97万元,核桃产业发展资金388万元,西山4乡农业生产资金70万元,扶贫资金80万元。
勐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2005年7月中旬,省级投资重点项目隆阳区芒宽乡勐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的评审验收,项目完成开发整理土地8143.93亩,完成投资1182.396万元。
“两村”及茅草房改造项目通过市级验收 2005年7月12~13日,保山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组成扶贫项目验收组,对2004年度“两村”及茅草房改造项目进行了市级验收。验收组到项目点实地检查、查看项目建设档案、检查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对2004年度的“两村”及茅草房改造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市级验收。
组团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 2005年7月26~28日,隆阳区组织了由常务副区长李元标为团长,区招商局、驼峰咖啡、山葵公司为成员的代表团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隆阳代表团参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党政考察团赴昆明、楚雄、大理考察 2005年7月28日~8月4日,保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一丹,区长杨耀程,常务副区长李元标,副区长苏黎、胡飚、李琦以及国土、建设、农业、交通、招商、板桥镇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行15人赴昆明、楚雄、大理就隆阳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考察。
首批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 2005年7月31日,隆阳区选派的第一批33名符合条件的机关年轻干部进村入户,开始为期1年的基层锻炼。
涉农收费专项检查 2005年1~8月,隆阳区组织物价执法人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以农村中小学教育、婚姻登记、计划生育、农民建房、畜牧防疫、水价电价、农机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殡葬、林业等行业为重点,对全区14个乡(镇)的81个涉农价格和收费执收单位进行了检查,依法查处存在乱收、乱涨价行为的单位31个,经济制裁40.54万元。其中上缴区财政12.87万元,责令清退给农户27.67万元。
困难老党员补助 2005年,隆阳区建立党员互助基金,出台农村困难老党员补助制度,加大对困难老党员的补助力度。对年龄在70岁以上且党龄在20年以上的农村老党员,按照每人每月10元进行定期定额补助,特殊困难党员和其他困难老党员在每年的“七一”和春节进行慰问。8月中旬,对首批2206名70岁以上、党龄在20年以上的农村党员进行了补助,补助金额13.24万元。
汉庄镇司法所被授予全国先进司法所称号 2005年9月1日,隆阳区汉庄镇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先进司法所”称号。
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江苏、福建考察学习 2005年9月20~30日,隆阳区党政代表团一行24人在保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一丹的带领下,前往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考察学习。参加考察团的其他成员有区政协主席陈学范,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元标、区人大副主任王学贵、副区长胡飚及区直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汉庄、河图、芒宽、瓦渡乡(镇)的主要领导。
隆阳区被列为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区) 2005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隆阳区被列为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区)之一。
发票专项检查 2005年9~10月,隆阳区开展发票专项检查行动。对辖区内使用地方税务发票的1316户次纳税户进行检查,检查面90%。检查中收缴老代码发票1750份,查出问题户25户,涉及违法发票434份,对存在以白条代替发票提供给消费者、遗失发票存根、不按期如实申报税款行为的21户进行了处罚。
全市首个绿豆生产专业合作社 2005年10月,隆阳区汉庄镇团山村成立以从事透心绿豆种植的农户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自主种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绿豆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上联系同心食品公司,对下联系基地和农户,开创了“订单农业”的新局面。
青年后备干部培训 2005年10月17日,隆阳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青年后备干部培训。参训的主要有2004年区委考核确定的正科级后备干部和副科级后备干部,选派的村党支部书记和公开选拔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以及2005年提拔任用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共计180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自2005年10月20日隆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隆阳区采取5项措施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成立区、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管理机构,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二是集中力量准确细致地完成好基线调查任务,抽调28名医务人员对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及3个乡、9个村的270户农户进行基线调查;三是深层次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四是采取区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措施,确保等集资金的参合农户达90%以上;五是强化对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的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
泸水县妇女蔬菜种植考察团到隆阳区考察 2005年10月21日,泸水县妇女蔬菜种植考察团一行52人到隆阳区学习考察,区委副书记杨兆亮、区政府副区长李琦先后看望了考察团成员。区妇联、区农业局组织协调有关考察事宜。考察团先后到板桥镇廖官、下村、邢家湾实地参观了青椒、彩椒、莲藕等种植情况。
村级财务规范化试点村通过农业部验收 2005年10月,省农经站代表农业部对隆阳区蒲缥镇蒲缥村农村集体财物管理规范化试点进行了验收。
企业流动党员服务站成立 2005年11月,隆阳区成立企业流动党员服务站,并成立党支部。党支部负责对全区经济部门流动的211名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理顺了主体消失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
优势农产品区域初步形成 2005年11月,隆阳区初步形成以保山坝为主的粳型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大麦、油菜、肥猪等优势产业区;以保山坝和瓦渡、丙麻、西邑等乡(镇)为主的蚕桑、透心绿蚕豆产业区;以丙麻、西邑、瓦渡为主的烤烟产业区;以热区乡(镇)为主的籼型优质水稻、热带水果、甘蔗、咖啡、香料烟、红土晒烟等作物的产业区;以蒲缥、丙麻、河图等乡(镇)为主的甜柿产业区;以道街、河图、板桥为主的反季蔬菜产业区;以西山六乡为主的核桃产业区。全区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万户+万株”甜柿种植工程 2005年11月,隆阳区全面启动“万户+万株”甜柿种植工程,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赴昆参加国际旅交会 2005年11月24~27日,2005国际旅交会在昆明隆重召开,隆阳区率领旅游企业、旅游行业从业人员19人,布置展台1个,展销保山小粒咖啡、保山绿豆等特色产品,现场发送《保山市隆阳区旅游交通图》、《隆阳区风光名信片》、《云南画报——隆阳专号》、《四大景区招商引资项目册》共计1300多册,展出的旅游产品及刊物均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关注。
轮椅捐赠 2005年11月26日,隆阳区25名下肢重度残疾人在保岫广场接受了美国“世界轮椅基金会”捐赠的25辆轮椅。
保山板桥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合作 2005年11月26日,上海市海湾投资有限公司与保山市隆阳区政府于昆明希桥酒店签订了总投资1亿元的“保山板桥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合作”项目。
《怒沧飞虹》献演旅交会 2005年11月26日20时,隆阳区献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怒沧飞虹》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上演。由隆阳区和云南三真公司策划的《怒沧飞虹》是隆阳区第一次全面反映当地悠久历史、民族文化的舞台剧目。省委副书记丹增,省有关部门、保山市、隆阳区的领导以及应邀出席旅交会的中外嘉宾共同观看了演出。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2005年12月1日,隆阳区开始组织实施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撤销永昌镇,设立兰城、永昌两个街道办事处;撤销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撤销道街乡和傣族潞江乡,设立潞江镇;撤销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设立瓦窑镇。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共设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隆阳区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创建单位 2005年12月,隆阳区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第三批二九九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之一,创建周期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8月。
潞江乡赛格财政易地开发扶贫项目通过验收 2005年12月15日,受省、市扶贫办委托,由区直有关部门组成的验收组,对隆阳区潞江乡赛格财政易地开发扶贫项目进行了总体验收。经验收,赛格财政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行业的要求,基本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整体使用功能良好,通过了验收。
强制戒毒所奠基开工 2005年12月19日,隆阳区在汉庄镇彭海异地新建强制戒毒所新址并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市、区相关领导和公、检、法、司等部门领导参加了奠基仪式。
烤烟综合效益创历史新高 2005年,隆阳区种植烤烟8.05万亩,调拨上交烟叶1035.1万千克,收购总值自“双控”以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73亿元。烟叶收入惠及9个乡(镇)、108个村民委员会、22542户农户。
提前完成中小学电脑及远程教育设备配置 2005年,隆阳区抓住被列为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实施县(区)的机遇,共安排现代远程教育项目695校,总投资1395万元。工程的实施,使全区提前10年完成了中小学电脑及远程教育设备的配置工作。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 2005年,隆阳区兴办了蔬菜、咖啡、透心绿豆、甜柿、蚕桑、生猪6个专业合作社,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353户、1400人,入股金额68970元。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入社农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电话“村村通”工程提前三年完工 截至2005年底,隆阳区电话“村村通”工程建设提前22个月完工。工程总投资975.75万元,架设电话光缆线路123千米,建成电话机站31座,全区未通电话的39个村全部开通电话,行政村电话网络覆盖率100%。(撰稿 吴美菊)
腾冲县
行政区划 人口 年内,全县辖腾越镇、固东、猴桥、滇滩、和顺5个镇和界头、曲石、明光、马站、北海、中和、荷花、清水、芒棒、五合、蒲川、新华、团田13个乡、213个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266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5万人,占总人口的9%;少数民族人口4.36万人,占总人口的7%。主要世居民族人口:汉族577335人,傣族13348人,傈僳族13495人,回族7327人,佤族2502人,白族2398人,阿昌族1918人,景颇族165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26‰,国土面积5845平方千米。边境线长148.075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06人。耕地面积573906亩。
经济概貌 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30334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增幅比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是自1992年来13年间增幅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036万元,可比增长7.1%,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606万元,可比增长23.5%,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50707万元,增长23.3%,建筑业增加值19899万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707万元,可比增长10.9%,拉动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3.66∶20.85∶45.49调整为32.32∶23.28∶44.40,人均生产总值4904元,可比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023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47813万元,增长33.64%;集体单位投资4599万元,增长34.00%;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71611万元,增长28.13%。按建设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62705万元,比上年增长49.89%;更新改造投资2227万元,减少61.87%;其他投资743万元,减少69.44%;房地产开发投资32707万元,增长25.17%;农村集体投资(农村非农户)8416万元,增长135.94%,城乡私人投资17225万元,增长12.62%。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交通、电力、能源仍是制约腾冲县经济发展的“瓶颈”,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达25.93万吨,创粮食生产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4.4%;油料总产20736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5%;茶叶全年产量487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2.5万亩,比上年增加1.7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3295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其中:种植业产值62499万元,可比增长6.9%;林业产值26809万元,可比增长4.5%;畜牧业产值38500万元,增长9.1%;渔业产值3627万元,增长13.5%。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0%。禽蛋产量2743吨,减少16.4%,水产品产量3857吨,增长13.4%。当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和资源林政管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县森林面积29.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4%。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9%。农村用电量5899万千瓦时,增长9.9%。农村用电量5899万千瓦时,增长10.47%。拥有水库46座,库容569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水利工程供水量20902万立方米。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0259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4.0%。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轻工业生产小幅下滑,重工业完成产值79946万元,增长37.4%;轻工业完成产值22646万元,减少5.3%。分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794万元,减少23.8%;集体工业产值925万元,增长3.2%;股份合作制工业产值8199万元,减少11.0%;有限责任工业产值54844万元,增长54.1%;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产值2282万元,减少13.2%;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非公工业完成产值94659万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为92.3%。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铁矿石、精制茶、水泥、发电量、硫酸大幅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83%、25.83%、52.89%、29.52%、227.50%;食用植物油、糖、饮料酒、火柴、中成药等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减少。国有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8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户,全年实现工业产值(现价)61739万元,同比增长43.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2%;产品销售收入55734万元,增长67.2%;亏损企业7户,亏损额1073万元,比上年增亏602万元,亏损面38.9%,上升10.3%。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铁矿石原矿623761吨,增16.8%;铅选矿产品含铅量7358吨,增29.6%;锌选矿产品含锌量12231吨,增15.4%;锡精矿(实物)193165吨,增3444.3%;配混合饲料266吨,减61.6%;食用植物油599.7吨,减17.8%;糖3815吨,减49.7%;饮料酒1050吨,减40.7%;酒精308吨,减49.2%;精制茶2788.5吨,增25.8%;果脯蜜饯872吨,减21.1%;人造板9364立方米,减44.7%。
乡镇企业 非公经济 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0115户,从业人员20124人;私营企业345户,从业人员8652人。个私经济完成税收13292万元,增长29.2%;占财政收入的43.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61164万元,增长35.6%,总产值130379万元,增长42.7%。
扶贫开发 2005年全县共向上级争取投入项目资金1620多万元,全县实施了2000户茅草房改造项目及亮点工程配套建设项目、20个整村推进工程、2个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200人规模的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和1个产业扶贫项目。茅草房改造项目总投资1956.5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00万元,自筹1386.55万元。整村推进项目共覆盖6个乡镇7个村委会1684户7535人,总投资541.5万元,其中补助资金285万元,自筹256.5万元。奔小康示范村项目,总投资66.07万元,其中,补助资金20万元,自筹46.07万元。易地开发扶贫项目总投资186.45万元,其中补助资金100万元,自筹86.45万元。腾冲一职校学生食堂改造项目,获500万元扶贫专项贷款,高黎贡山生态茶厂获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50万元。年内劳务输出2980人。全县现有农村贫困户5万多户,贫困人口近20多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668元的绝对贫困户1.6万户,人口8万多人。全年解决6500人的温饱问题。
旅游 年内《腾冲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颁布实施,完成了《腾冲旅游十一五规划》(草案),《腾冲健康旅游规划》已完成初稿并组织评审。官房、柏联两家公司共投入资金1.40亿元,对热海、和顺景区进行了改扩建,增加了新的游览景致,丰富了游览内容。在“2005年昆交会”上,腾冲县与深圳华隆集团达成合作开发意向,华隆集团将投入巨资开发腾冲旅游;成功举办了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保山腾冲分会场,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李根源学术研讨会等,以节造势,以势健节;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一是印制了各类宣传品;二是在云南电视台“风景区天气预报”栏目中全年播出配有景区宣传画面的腾冲火山热海风景区天气预报;三是在昆—保高速公路上制作腾冲主题形象广告牌;四是积极与《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接洽,宣传腾冲抗战文化,并使腾冲纳入红色旅游规划,配合相关部门打造“腾冲——东方诺曼底”主题形象,年内腾冲被亚洲珠联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和顺乡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大魅力名镇”之首,为腾冲旅游和旅游产品加工、销售,为推动腾冲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年内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22.25万人次,同比增10.79%;实现旅游总收入8.05亿元,同比增8.20%;完成门票收入1014.46万元,同比增17.82%,旅游接待工作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城乡建设 年内,在抓好第三期城市建设后续项目的同时,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启动实施盈江东路房屋改造工程。三是做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四是乡镇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猴桥、滇滩、固东、马站等集镇进一步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各景区加大了对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热海景区完成投资4500万元,和顺景区完成投资1200万元。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腾越商贸城、腾越建材城、官房集团、文星房地产开发公司、亿翡翠、天元置业、中龙房地产、腾越古镇、华隆集团等先后到腾冲投资开发,总计开发土地面积达1300多亩,建房屋面积60多万平方米,将先后投入开发资金10亿多元。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达1亿多元;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全年办理施工许可132项,总投资达29426.75万元,批准设计批复62份,办理建筑工程竣工备案54项,建筑面积95612.19平方米,总投资5994.08万元。成立建筑工程交易中心,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完成招投标项目17个。全年监督工程182项,建筑面积42.44万平方米,完成建材试验、检验、检测、钢筋、水泥砂浆、砼、砖、桩基静载试验等12551组(次);抓好腾密路工程,机场建设工程质量检验,做各类建材试验115组(次);加强综合整治,抓好城市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打击损坏市容市貌行为活动。二是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巩固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29万元,增长14.0%;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2427万元,增长12.4%。从分经济类型的商业零售发展情况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13680万元,比上年增10.9%;集体及股分合作单位零售额3283万元,增长3.1%,个私经济单位零售额53242万元,增长16.9%;其他经济零售额8051万元,增长2.7%。分行业情况看,批发零售贸易业60823万元,增长14.2%;餐饮业17120万元,增长11.7%;其他行业313万元,增长2.3%。全年边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8%,达59843万元。其中:进口总额29032万元,增长26.3%,出口总额30810万元,增长1.0%;完成各种税费9090万元,增长39.1%,创汇2319万美元,增长51.5%。全年协议引进外贸项目11项,协议外贸68.02亿元,实际利用外贸55682亿元,增长28.3%。
交通运输 年末公路里程2785.78千米。其中:干线公路439.95千米。全县汽车拥有量14255辆,比上年增长7.8%,摩托车27708辆,增长24.5%,其他机动车3973辆,增长23.9%。全年货运量680万吨,增长16.8%;货物周转量71317万吨千米,增长17.6%。客运量达201万人,增长13.6%,旅客周转量20920万人千米,增长15.2%。
邮电 全年邮电计算业务收入总量106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拥有程控电话机34408部,增长14.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6056户,比上年增加40602户,增长53.8%。电信通用户11498户,增长29.9%。
财政 财政总收入30942万元,同比增收4919万元,增长18.9%。财政支出完成60615万元,为预算的96.8%,同比增幅为24.8%。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270万元,同比增收2538万元,增长19.9%。全县一般预算支出54162万元,同比增6993万元,增幅为14.8%。全县基金收入完成1846万元,同比减幅为16.2%;基金支出6453万元,增长3.6倍。县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3648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1%。比上年增2376万元,增长2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5万元,同比增收1527万元,增长33.1%。县本级财政支出50157万元,完成预算数的96.1%,比上年增10909万元,增幅为27.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3950万元,同比增5898万元,增幅为15.5%。县本级基金收入完成1284万元,同比减少458万元,减幅为26.3%,基金支出6207万元,同比增5011万元,增长4.2倍。
金融保险 全县有人民银行腾冲支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各一个。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41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8982万元,增长1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8801万元,增长12.2%;全年累计投放现金3414万元,比上年同期少投放7595万元,减少69.0%。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88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66万元。
文化 全年文化景点共完成门票收入45.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5万多元,接待游客51949人次。年内深化各二级单位的改革,腾越文化艺术团积极探索走市场运作路子,县文化馆、国殇墓园、电视台等9个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进行了考核和续聘,有线电视台的改革顺利完成,并进行上划。年内投资100万元的蒲川、清水两乡文化站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10月份启动了北海乡文化站改扩建工程。组织6个二级单位参加了以文化唱主角的“三下乡”活动,到4个乡镇,观众近10000人次。组织了“百年鑫城”杯首届腾冲青年歌手大奖赛。代表腾冲赴京参加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夕阳秀——第二届华夏中老年艺术大赛”,舞蹈《马背驮来的新娘》荣获“牡丹花金奖”;代表保山市参加了云南省滇剧花灯艺术活动周,花灯歌舞《小伙嫁到腾冲来》获表演二等奖;参与和组织了全县春节茶话会演出,腾越镇“温暖基金”义演,昆明国际旅游节腾冲分会场开幕文艺活动,第六届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迎宾晚会,民族民间文艺展演,庆祝和顺荣获全国十大魅力名镇暨全省文化产业推进会文艺晚会以及云南傈僳族地区文化交流会等文艺演出,全年共组织演出120场次。为庆祝中缅建交55周年,赴缅甸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腾冲农民画和腾冲风光摄影展”。文化馆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培训和展览,全年共培训人员达500人次。截至12月10日,“2131”工程累计完成放映953场次,完成全年放映任务的106%。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进展顺利,在上年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新增了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戏剧、曲艺、传统工艺和传统习俗等30多项口头和非物质民族民间文化调查项目,并对上年普查项目进行了查缺补漏,普查共收集、整理文字资料20余万字,绘制各种图谱50余份。经县民族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报县人民政府认定,将《邓参将的传说》等67个项目〔其中中国民间特色艺术(农民画)之乡等3个项目已分别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和省民委命名〕,公布为腾冲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项目首批县级保护名录;经保山市民族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报市政府认定,其中56个项目(不含已被文化部、文化厅等命名的13个项目)被认定并公布为保山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市级名录。目前,已正在申报省级保护名录。完成了腾冲皮影靠子制作工艺和腾冲佤族清戏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投资10万元对腾冲文庙进行了抢救修复;投资近120万元对国殇墓园实施了改造,提升了国殇墓园的旅游文化内涵;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艾思奇铜像的建设工程;收回黄庭坚珍贵石刻《修竹篇》9方,从民间征集到西周时代的青铜斧1件,收集抗战资料和抗战图片200多件,将李根源先生《叠国集训》、《凤翅石刻》里记载的一些流失在外的碑石收入馆藏等。邀请省博物馆专家对博物馆的3000余件馆藏文物进行鉴选、定级。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4146人次(县图书馆23352人次,和顺图书馆10794人次),流通书刊65184册次(县图书馆60248册次,和顺图书馆4935册次),争取到“文化部送书下乡工程”,及单位和个人赔书2166册(县图书馆800册,和顺图书馆1366册);县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二级图书馆”称号。电子阅览室正常向社会开放,和顺图书馆接待了国内外游览参观人员56739人次。新华书店配合教育部门完成了部分中小学教材免费供应工作,免费金额达142万多元,全年实现总销售收入900.9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积极支持学校办学,为困难学校提供了495册图书和文具,价值达8071元。
体育 全年共组织各种运动会及比赛20余场。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举办了腾越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参加了保山市少儿田径运动会并跃居团体总分第一名;组织了全国山地自行车第一、第二站的比赛;举办了“云南省烟草腾冲县公司2005年敬老杯运动会”;举办了全县职工篮球运动会。向市少体校输送8名运动苗子,向省体校输送2名运动苗子,原输送的运动员杨安跃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取得两枚金牌,陈自本在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取得1金1铜。举行了2005年全民健身周“万人健步走”活动。另外,参加了市老年轮办运动会,组织了全县足球裁判员培训班和首届“腾越青年杯”足球比赛,腾越镇“雏鹰杯”小学生乒乓球运动会,积极争创云南省小康体育特色县,通过省局验收,安装了3条全民健身路径,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锻炼条件。
广播电视 年内共投入资金41万元,为广播电台、栏目部、播出部、广告部更新了采编播放设备。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宣传报道,圆满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事迹报告会;第六届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现场直播、腾冲青年歌手大奖赛、英模报告会、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腾冲赛站)等的录播及省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会、兴边富民工作会、全县广大干部职工抗旱保春耕、全县职工篮球运动会等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宣传报告工作。年内共播出新闻316期,近2000条,一周要闻50期448条;专题栏目“走进腾冲”、“边城纵横”和“经济12分”各52期。制作播出公益广告90余条2200余次。对广播电台栏目进行全面改版,共设置10个栏目。一年来,广播电台播出“腾冲新闻”168期,“时事纵横”195期,“一周要闻”33期,“音乐缘分星空”33期,“知识与信息”99期,“腾越大地”64期,“旅游腾冲”24期,“每周一歌”33期,“天气预报”142期,新闻上送成绩斐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4条,省电视台播出新闻45条,省广播电台播出新闻8条,保山电视台播出新闻120条,保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闻30多条,专题节目在省电视台播出10余个。制作了“旅游腾冲”、“北海大牛场、玛玉窝、温泉简介”、“樱花谷”等专题。出版发行了腾冲抗战纪录片《难忘国殇》,制作了二战文物收藏家段生馗的纪实专题片《收藏战争的人》;以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枚戒指引出的真实故事专题片《戒指情缘》,以美国老兵尤金•兰斯与中国小孩子的一段友谊为题材的纪实专题片《美国老兵寻找中国小孩子》;以美国老兵丹徒步行走史迪威公路的纪实专题片《行走史迪威公路的二战老兵》等,上送的《做纸撑的老汉》、《上刀山、下火海》、《腾冲大救驾》、《腾冲翡翠》等节目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传到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年内在全县进行“村村通”工程返盲维护,完成5个乡镇的维护工程,实行光纤联网,安装入网户1000余户。协助省广电技术中心完成在明光乡“村村通”工程(共41座)示范乡的光纤联网,共安装入网电视用户1500余户。积极主动完成腾冲县“村村通”工程任务,已完成37座。完成投资73万元的“猴桥边境广播电视站”(属两新工程)工程,覆盖人口达2.5万人。在大六冲建设了一部1000瓦电视发射机,转播腾冲电视台自办节目,现正试播,建成后将覆盖腾冲95%的人口。
教育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48校,在校学生125194人。其中幼儿园33所,在园146班5234人,学前班469班12669人;有小学校点479校(点),在校2398班63939人,其中完小284校,初小71校,一师一校124校,有普通中学33校,其中完中9校,初级中学24校,在校初中593班31195人,高中班9849人,有职业技术中学2校,在校60班2229人,进修学校1校,在校学生79人。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9.5%,初中毕业生入学率49%;小学巩固率99.95%。初中巩固率98.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9.96%,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4.5%,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9%,幼儿入园入班率57%,高考上线率64.7%,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4.5%,危房率16.39%(小学24.46%,中学9.25%),小学生均占地28.1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46.9平方米,小学校舍生均7.5平方米,中学校舍生均9.25平方米。教职工6201人。其中:小学3072人,专任教师3074人,中学2632人,初中专任教师1762人,高中专任教师607入;职业中学165人,进修学校29人,幼儿园199人(含民办教师56人),代课教师554人(小学538人,中学16人)。9月,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5%;小学生辍学率为0.05%,初中生辍学率为1.49%;三类残疾儿童入学为91%,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9%,均达到“两基”复查指标要求。2004~2005年学年度申报并评估认定7所等级学校,对3所学校进行了县级文明学校评估认定,6所学校进行绿化美化甲级校园评估认定。现正在对2005年申报的1所文明学校,3所绿化美化甲级校园,6所等级学校进行评估认定。加强初高中学籍管理,严格初高中毕业生毕业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全年共评选表彰“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116名,表彰“先进学校”30所。在省、市的布置下,全年安排了中、小学,幼儿教师履职晋级培训2101人次,完成校长省级上岗培训6人;其他省级培训116人;国家级小学校长培训1人;县级小学完小校长岗位培训93人,共有533名小学教师参加小学教师六项技能培训,620名小学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共评审推荐各职级教师520人,其中高职33人,中职153人,初职321人,并对2004年新参加工作人员考核定级273人。改革新教师录用方式,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考试招录了264名(其中本科105人)。师范类毕业生及综合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系统内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184人,小学教师资格130人,幼儿园教师资格10人,面向社会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10人,小学教师资格16人,幼儿园教师资格44人。捐资助学款陆续解交到县乡两级“捐资助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截至11月25日,县级捐资入库400万元。全县年内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经费4648万元(其中县、乡村投入2877.76万元),实施中小学排危项目20校排除中小学危房14456平方米,重建17690平方米,总投资967.43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补助587万元,地方配套380.43万元(实际到位中央和省587万元,地方配套323.1万元),20个项目已竣工7校,正在施工12校,未开工1校,修缮校舍1万平方米。年内完成招生计划情况,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下达任务99.8%以上,实际招生10760人,入学率99.9%,初中计划招生9947人,实际招生9970;高中计划招生2610人,实际招生4186人,比上年多招842人,毛入学率39.96%,比上年增5.06个百分点;职校招生907人,比上年多招188人。中考:报考6501人,总分600分以上共有323人,占报考人数的4.96%,比去年增188人,上升139.3%,居全市第一。高中录取各完中均完成了招生任务。高考专科以上上线1781人(重点275人,本科918人,专科606人),上线率为64.7%。成人考试:参考1231人次2670科次,通过自学考试毕业专科56人,本科7人。年内以幼儿教育为主的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现有民办小学,民办幼儿园教职工97人,固定资产投入总计733.5万元(国有236万元),创办投入466.5万元,办学积累15万元,学校占地21.74亩,校舍建筑面积8529.88平方米,仪器设备投入71万元。全年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业务培训达3376人次,其中国家级25人次,省级222人次,市级41人次,县级2688人次。年内全县中小学一次性新增加计算机720台,拥有有数量增至1646,普通高中计算机开课率达100%,普通初中开课率达98%。全县中小学共有多媒体教室10个,语音室13个,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网点196个,光盘播放系统116校。5月,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专家组莅腾检查评估,中学1所,小学5所,顺利通过终期评估验收。6月20~21日,组织79所学校接收“创优校园综合教学管理软件”的捐赠培训。11月举办了(模式二)为期15天,由22所项目学校一线教师和全县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参加共40人的培训班。另外还举办了(模式一)为期3天由116所教学点的教师参加的培训班。县内上级下达腾冲“两免一补”专项经费共580.53万元,其中免费教科书345.66万元(春季127.83万元,秋季217.83万元)。免杂费189.06万元(小学99万元,初中90.06万元),春、秋两季享受人数均为39760人。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45.81万元,享受学生1459人。学校为学生减免学费、杂费、教师为学生支垫书费、杂费达40多万元。
卫生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5个,其中卫生部门管理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个(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卫生训练班),中心乡镇卫生院7个,一般乡镇卫生院14个,民营医院4个,门诊部、诊所和医务室95个,村卫生所217个,其他部门管理的有2个,从业人员2508人。其中执业医师579人,助师132人,注册护士422人。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业务用房面积62789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526件,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10件,共设病床1218张,其中县级医院560张。乡镇卫生院466张,私立医院192张。全年住院人次入院25486人次,出院25339人次,病床使用率达58.53%。全年门诊人次281.3万人次。全年卫生事业经费1710万元,全县投入卫生工作专项经费81.8万元,其中艾滋病专项经费30万元,其他传染病防治经费34万元,边疆少数民族医药费补助3.8万元,农村巡回医疗经费3万元,结核病控制项目配套经费6万元,卫生监督所购买办桌椅补助8000元。投资323万元,建筑面积1895.4平方米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业务楼国债项目于8月投入使用。投资343万元的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科改扩建项目已竣工。投资2555万元,建筑面积13746平方米的县急救中心和县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建设已竣工,多方筹资603万元完成了12个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项目及1个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项目。完成了县人民医院血库检测设备装备及省、市下达的村卫生所建设共25个村。省市给予卫生院117万元的设备装备已配送完毕,并完全正常使用。西班牙政府贷款2000万元购置设备项目已进入设备采购阶段。申报了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和21个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国债项目,并有16个卫生院建设项目和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已被国家立项并投入国债755万元加强建设。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两个县级综合医院实行了整合的改革,2月份启动,目前已结束。积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年内审批个体诊所10个,整合了两个单位医院。制订了腾冲县防艾滋病3年人民战争方案,专题召开了全县禁毒与防艾工作大会,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与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加强了防艾队伍建设,成立县防艾办并有专职人员2人,18个乡镇设立了23名防艾专干。疟疾防治,年内外出疟区52282人,其中腾冲口岸20912人,外地口岸31368人,预防服药26541人,服药率达51%,症区回归人员28573人,完成超前治疗19020人,超前治疗率达66.57%,完成休止期根治903例,根治率达99.89%,完成现症病人治疗2046例(含流动人口),完成当地居民血检443人,发热病人血检11000余份。完成管理免费治疗结核病222人,其中初治除阳141人,复治除阳11人,初治重症除阳3人,续治上年度未完成疗程67人。完成疗程129人,治愈118人,治愈率达84.98%。认真抓好了鼠疫、霍乱、禽流感、非典等传染病监测预防工作。计划免疫工作完成六轮常规疫苗冷链运转,共发放卡介苗33450人份,脊灰糖丸50700人份,百白破疫苗55200人份,麻疹疫苗40020人份,计免乙肝疫苗21649支。全县“四苗”报告接种率达90%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完成了2005年、2006年第一轮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年内全县产妇总数7931人,活产数7958人。建立了孕产妇分娩绿色通道,保证了危急孕产妇和儿童及时抢救,全年共抢救危急孕产妇139人,抢救成功率97.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腾冲被确定为2006年试点县后,于10月20日召开了全县、乡、村三级干部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动员大会,成立了工作委员会及县、乡经办机构并保证人员到位,宣传动员工作做到每村每户。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合,共有120839户499639人参合,参合率以户为单位达93.31%,以人数为单位达89.95%。
科技 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68人,其中获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233人,获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2266人,获初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969人。年内共申报部、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部级项目1项《北海湿地综合保护研究》;省级项目4项《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腾冲县图书馆》、《石斛源种保护及CAP种植示范推广》、《腾冲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欧标木质建材工业化生产技术创新-14万扇实木门,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标准提升》;市级项目4项:《腾冲县优质油菜良种——花油5号繁育基地建设》、《国家级石斛源种种源库建设及规模化种植示范与推广》、《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地方名特食品——腾冲饵丝系列产品开发》。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支持2项,分别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计划——腾冲县饵丝专用稻谷产业化技术开发示范》和《石斛源种保护及CAP种植示范推广》,争取到无偿资金85万元。年内共组织实施省、市、县级科技术计划项目21项,其中实施部级项目《新型、高效有机肥料——胞覆剂示范推广》,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8次,培训农民1210多人,举办连片栽培示范样板12块,示范样板总面积4060多亩。该项目“敬农”牌胞覆剂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曾获第九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2004年被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审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用肥”。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腾冲县北海乡优质草果丰产栽培示范及推广》、《腾冲县优质茶叶产业化技术开发示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珍稀濒危药用石斛CAP种植示范》、《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地方名特食品——腾冲饵丝系列产品开发》。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高寒山区特色经济科技示范村》、《石斛原种保护及CAP种植示范推广》、《地方名特食品——腾冲饵丝系列产品开发》、《欧标木质建材工业化生产技术创新——14万扇实木门,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标准提升》、《火山石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开发》、《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措施及对策》、《腾冲大树杜鹃种群分布与生境调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腾冲县辖区林家铺退化生境植被恢复规划》、《杉木迹地更新试验示范》、《腾密公路战略研究》等。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共发放各种技术资料8000多份,进行各种农科技术咨询200人次。举办了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2005年“科技活动周”活动。发放各类资料53000多份,16块展板展出地震科普知识、农村抗震设防、文化共享工程、五千年文化融和和身边科学等,现场咨询10000人次。部门联动,组织了以“尊重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主题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600人次。对乡镇主管领导,农民技术协会负责人进行专利知识培训共30多人。全年全县专利申请20件,居全市榜首。组织专利项目参加省2005年优秀发明创造选拔赛,获三等奖5项。全年获得云南省知识产权局专利资助资金2464元,全年共发布各类信息20多条,与《云南科技报》举办了腾冲科技支撑小康建设专版,编发《科技信息》12期。县科协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到10多个乡镇开展了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培训及各种宣传活动。培训人员4000人,发放各种资料17000多份。9月9~11日,在县城文化音乐喷泉广场举办了为期3天的大型科普展活动,共展出展板265块,发放宣传资料92000份,涉及农、林、水、气象、安全、禁毒、防艾等30多个科普内容,参观人数达3.65万人次。全年在对农村群众、党员、学生及农函大培训中,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60场次,培训群众达6000多人次,开展专题科普宣传22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78000多份,受益群众学生达6万多人,农函大年内开办养猪、养牛、蔬菜、核桃、茶叶等13个专业,32个培训班,学员达1090人,年底全部结束,认真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省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报作品153件,其中5项作品获省级三等奖,39件作品获市级一、二、三等奖。通过科协与腾越镇对8个社区组织验收“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全部达到县级科普文明示范社区标准,其中开展得较好的满邑社区,已被省科协授予“省级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称号。
人民生活 年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84元,比上年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2035元,年人均增加186元,增长10.1%,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0578万元,增长6.5%。市场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8%,衣着价格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7.3%,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5%,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7%。年末拥有程控电话机34408部,增长14.1%,每千人电话普及率达55.4部,比2004年增加6.5部,增长13.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6056户,比上年增加40602户,增长53.8%。电信用户11498户,增长29.9%。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加强,全县有8874名城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有21382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12587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参加生育、工伤、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531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9.96万人,达89.95%。
大事要事
魏建国莅腾调研 1月6日,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率国家122名调研组成员到腾调研。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元月25日,腾冲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界头乡拉开序幕,在宣传部牵头组织下,由21家单位组成的队伍利用农村集市摆摊设点为民服务,同时为农民群众带去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活动队伍先后到界头、固东、五合、团田4个乡镇进行慰问演出。
管雷莅腾督导 2月2~3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江陪同中央督导组组长管雷同志到腾冲督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情况,市委书记黄毅、组织部部长李刚陪同。
“兴边富民工程”工作会议在腾冲召开 2月16~18日,云南省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工作会议在腾冲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省委副书记王学仁,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省政协主席杨崇汇,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牛绍尧,副省长邵琪伟,省政协副主席和占钧,省军区副政委尹伯阶,省长助理汤黎路及省级33个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保山、德宏、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怒江、临沧等8州市的党政主要领导、25个边境县市党政主要领导、78家中央驻滇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保山市其他领导、市直各部门领导以及除腾冲、龙陵外的县区领导共600人列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参观考察了腾冲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边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腾冲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秦光荣、邵琪伟、汤黎路莅腾调研 2月18~20日,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邵琪伟,省长助理汤黎路,省政府秘书长刘平,省政府副秘书长崔质涛、尹建业率国土厅、建设厅、环保局、旅游局、财政厅、交通厅、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到腾冲调研。考察了猴桥口岸、驼峰机场、大牛场、火山公园、北海温泉的建设情况。19日下午,在县委常委会议室听取了腾冲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情况汇报,对腾冲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决定将腾密路中缅南4号界桩至缅甸瓦晓段四级弹石路的建设标准提升改造为二级柏油路,并承诺由省公路专项费中拨给腾密路境外段建设资金1亿元。
思茅市党政代表团到腾冲学习考察 2月18~20日,思茅市党政代表团由思茅市委书记李元书,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沈培平率思茅市10县区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市直各相关单位领导共70余人到腾冲考察学习,对腾冲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腾冲代表团到缅甸洽谈修筑柏油路事宜 2月22~27日,腾冲县对外友好协会组成代表团,由会长王彩春、副会长钏相强率交通、外经、县委办、政府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在密支那与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缅北军区司令员貌貌绥少将就腾密路中缅南4号界桩至缅甸瓦晓段四级弹石路改造提升为二级柏油路的有关事宜进行会谈,初步达成一致共识。
黄毅、王彩春赴缅会谈 3月2日,保山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黄毅、腾冲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彩春到缅甸甘拜地与缅甸商务部副部长昂通就中缅南4号界桩隧道修筑事宜进行会谈。
刘世明莅腾考察 3月26~28日,武警总部副司令员刘世明中将一行到腾冲考察,视察了武警腾冲中队、腾冲森警中队、火山公园、和顺侨乡,对腾冲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防稳定、民族团结给予了充分肯定。云南省武警总队队长王佐明、腾冲县县委副书记鲁昌陪同调研。
熊清华到和顺召开民情恳谈会 3月27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熊清华在腾冲县长张惟建、副县长杨明俊等陪同下到和顺镇召开由镇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民情恳谈会,倾听大家对和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想些什么、希望什么,聆听群众的心声。
董大胜莅腾调研 3月29~30日,国家审计署董大胜副审计长一行莅腾调研。
腾冲对外友好协会组团到缅甸密支那访问 4月3~6日,腾冲县对外友好协会组团到缅甸密支那访问,就腾冲县人民政府与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密支那县进行农业合作,腾密路境外段“四改二”等有关事宜进行会谈,并达成共识。
程映萱莅腾调研 4月7~8日,副省长程映萱、省烟草公司胡荣海一行到腾冲调研,先后到界头永安村、石墙村,曲石乡公平村察看了烟水配套工程、烟苗管理及大田预整地情况,并听取了腾冲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情况汇报。
贾润兴莅腾考察 4月10~11日,武警总部副政委贾润兴中将一行到腾冲考察。
省第二期兽医诊断技术培训班在腾开班 4月13~19日,省兽医防疫总站在腾冲举办第二期兽医诊断技术培训班。来自楚雄、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临沧8州市的15个边境疫情监测站及动物疫情测报站的17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
陈清泰到腾冲考察 4月13~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常委书记、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清泰(正部级)一行到腾冲考察,省经贸委主任刘绍忠、保山市副市长王鑫、县政协主席张饶良陪同考察。
成思危率团莅腾调研 4月14~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在成思危率全国人大相关委室领导陈少云、柴青标、梁国建等,在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正富,省人大副主任卢邦正,副省长吴晓青,卫生厅厅长陈觉民,公安厅副厅长舒明,市长熊清华陪同下,到腾冲调研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
索丽生莅腾调研 4月25~26日,水利部索丽生副部长、总工程师刘宁一行到腾冲调研。省水利厅副厅长周运龙,市长熊清华,副市长杨灿章,腾冲县委副书记普建辉、副县长段生荣陪同调研。
金铁霖莅腾考察 4月30日~5月1日,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一行到腾冲考察,金铁霖教授盛赞腾冲是音乐创作的“天堂”。
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保山腾冲分会场开幕 5月1日,第六届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保山腾冲公会场在和顺大月台隆重开幕,保山市副市长李新平出席,腾冲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惟建致开幕词。
马开贤莅腾调研 5月14~17日,省政协副主席马开贤到腾冲对民族经济、教育、宗教工作进行调研,并听取了腾冲县委、县政府的民族、宗教工作情况汇报。
赵鸣骥莅腾考察 5月21~22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鸣骥一行莅腾考察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先后到荷花乡羡多村、北海湿地、热海等地考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赵新黔、常务副主任郭鸣、保山市副市长王鑫、腾冲县长张惟建陪同考察。
翟浩辉莅腾调研 5月21~23日,水利部翟浩辉副部长一行专程到腾冲检查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先后到公平人畜饮水项目点、北海湿地、火山景区、热海景区进行了考察,县委副书记普建辉、副县长高路陪同调研。
黄毅莅腾调研 5月29~31日,中共保山市委书记黄毅专程到腾冲对城市建设发展进行调研。市政府张建明副市长,以及市级相关部门随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腾冲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坚定建设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信心。
李海峰莅腾考察侨务工作 6月4~5日,国务院侨办李海峰副主任一行到腾冲考察侨务工作,听取了腾冲侨务工作情况汇报。
李长江到腾考察 6月4~5日,国家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长江一行专程到腾冲考察边境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
和占钧率队抵腾 6月22~24日,由省政协副主席和占钧率队,省政协经济委主任李星,副主任王仁凯、鲁寿生,委员张冀萍、王筱莉、刘建军,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魏晓滢等组成的省政协“饰品产业”专题调研组莅腾调研。
冯亚霖率队抵腾 2月29~30日,国家交通部副部长冯亚霖率交通部公路司、规划司及有关处室负责人抵腾,就保龙高速公路叉口至腾冲县城高速公路建设、泛亚铁路西线的方案进行了考察。
熊清华慰问黄映东家属“七一”期间,市委书记、市长熊清华到腾冲县亲切慰问在抗旱斗争中光荣殉职的优秀共产党员黄映东同志的家属,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送去党和政府的殷切关怀。
葛北强、程华抵腾考察 7月1~2日,国家招商银行总行研究部副总经理葛北强、研究部经理程华一行在省招商银行杨宗鉴陪同下到腾冲考察。
丹增抵腾 7月6~7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正富到腾冲调研文化产业。
滇缅抗战博物馆开馆 7月7日,腾冲滇缅抗战博物馆在和顺乡隆重开馆,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的开馆对于研究抗战历史,缅怀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英烈,教育和激励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进一步凝聚全民族力量,振兴中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中联部马文普抵腾 7月9~10月,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一行在省外事办副主任何明生、保山市副市长杨灿章陪同下,到腾冲进行考察。
白恩培抵腾调研 7月14~21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到腾冲进行了为期8天的工作调研。
国家开发银行抵腾考察 7月26~28日,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姚中民、总稽核师倪光祖、信贷管理局副局长李葆瑜、业务发展局副局长刘振喜、评审一局副局长王卫军、二局副局长张振宇、云南省分行行长邓延锋一行到腾冲考察投资环境。
浙江省主流市场考察团抵腾 8月3~4日,由浙江省经协办副主任黄荣海带队,义乌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城、绍兴轻纺城组成的主流市场考察团专程到腾冲考察通道建设、口岸市场开发、工业园区规划等有关情况。
段正坤抵腾 8月7~8日,国家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一行到腾冲考察,对腾冲普法工作和维护司法公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昆明党政代表团抵腾考察 8月13~15日,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带队,昆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昆明市党政代表团到腾冲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
刘锡荣抵腾考察 8月21~23日,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一行三人在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杨建甲陪同下到腾冲考察。
傅志煌带队抵腾调研 8月24~25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傅志煌一行17人,到腾冲就《关于尽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的提案》进行调研。
国务院联合执法检查组到腾冲检查 8月24~25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打击煤矿违法生产联合执法检查组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率领下到腾冲检查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嘉兴市投资考察团抵腾考察 8月27~28日,以中共嘉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洪涛为团长的投资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腾冲工业园、国殇墓园、和顺侨乡、城市建设等情况。
腾冲被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 8月24~25日,“腾冲——中国翡翠第一城”冠名授牌暨《中国翡翠第一城——腾冲》首发仪式在民明隆重举行。亚洲珠宝联合会主席李劲松出席,为腾冲县授予“中国翡翠第一城”匾牌。
9月1日,亚洲珠宝联合会在人民大会堂授予腾冲县“中国翡翠第一城”,并向腾冲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惟建颁发了证书。
黄峻抵腾调研 8月17~19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黄峻一行在保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黄玉锋,市长助理、市文产办主任蔺斯鹰陪同下,专程到腾冲调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李金华莅腾考察 8月31日~9月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莅腾考察。期间,考察了火山、热海、北海湿地、来凤山公园、和顺侨乡、国殇墓园、李根源旧居、腾越翡翠城,并看望慰问了腾冲县审计局工作人员。
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成都军区工作组莅腾 9月6~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成都军区工作组专门到腾冲检查驼峰机场建设的有关工作。
薛允刚莅腾 9月8~11日,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总领事薛允刚一行四人到腾冲考察。
腾冲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缅 9月22~25日,受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翁敏邀请,腾冲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赴缅甸密支那访问,就腾密公路建设的安全保卫和相关工作达成一致。
第六届腾冲火山热海旅游节 10月2~5日,腾冲县举办第六届中国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旅游节,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及戴光禄、孟继尧、熊清华、段跃庆等参加开幕式。
李根源学术研讨会在腾召开 10月13~14日,由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保山市人民政府主办,腾冲县委、县政府承办的“李根源学术研讨会”在腾冲召开,省内外党史研究专家共100多人参加会议。
全省工商联组织工作研讨会在腾召开 10月12~16日,全省工商联组织工作研讨会在腾冲召开,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合会会长苏正国出席并讲话。
曾华带队到腾视察 10月18~20日,由省政协副主席曾华带队的全省政协委员到腾冲视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云南报业集团记者部2005年秋季工作会在腾召开 10月21日,云南报业集团记者部2005年秋季工作会议在腾冲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出席,市委常委、腾冲县委书记王彩春代表市县介绍了保山和腾冲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中央党校部分学员抵腾考察 10月27~28日,中央党校第38期部级干部研修班部分学员到腾冲进行考察。
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榜首 10月3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揭晓,和顺继入选“中国十大名镇”之后,夺得唯一的“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度大奖”。市委书记熊清华代表保山市从中国文联副主席、魅力名镇评委冯骥才先生手中接过大奖。他表示要将和顺保护、建设得更具魅力,使和顺成为中国的和顺、世界的和顺。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达三领取了十大魅力名镇的证书与奖杯。
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推进会在腾召开 11月1~2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推进会在腾冲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晏友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产办主任黄峻,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的8州市分管领导、文产办主任和25个县级试点的分管领导、文产办主任参加了会议。
晏友琼莅腾调研 11月1~3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到腾冲调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刘树生到腾考察 11月4~7日,省政协原主席、云南省关工委主任刘树生一行到腾冲考察。
陆东福莅腾视察 11月10~11日,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陆东福,发展计划局局长助理严贺祥,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常务副主任,发展计划局长期处副处长衣化如一行,在副省长李汉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敏正陪同下,莅临保山视察大理——保山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并到腾冲视察了泛亚铁路西线从腾冲出境至南亚铁路的相关工作情况。
全国高等学校专家组莅腾 11月11~13日,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在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和福生陪同下到腾冲考察。
李忠杰抵腾考察 11月11~13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一行在省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新旗陪同下到腾冲考察。
宁夏考察团抵腾 11月12~13日,由银川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杨春光率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团莅腾冲考察城建工作。
全国地州市盟报刊社总编(社长)莅腾 11月16~18日,全国地州市盟报社总编(社长)莅腾采风考察。
孔垂柱赴腾 11月23~24日,副省长孔垂柱率农业厅厅长段兴祥、水利厅副厅长周运龙赴腾冲视察“三农”工作。
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事段稚荃等莅腾调研 12月8~10日,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事馆总领事段稚荃、副领事赵其慧在保山市市长助理赵权利陪同下,到腾冲对中缅边界保山领事保护、界务和出入境管理工作进行调研。
刘泽彭等抵腾 12月12~13日,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刘泽彭、中国侨联顾问黄军军在省侨办主任郭志宏陪同下到腾冲考察。
中国著名作家邓贤莅腾 12月14~17日,中国著名作家邓贤一行到腾冲商谈电视剧制作的有关事宜。
丹增等莅腾考察 12月9~12日,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社长吴雨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史学家孙晓一行到腾冲考察。
王军等莅腾考察 12月24~26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社保司司长孙志筠在省财政厅副厅长刘建华、保山市副市长杨建洪陪同下到腾冲考察。
腾冲县对外友好协会赴缅访问 12月20~26日,腾冲县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到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访问,期间与缅甸克钦邦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翁敏进行了会谈,就境外替代种植、替代经济发展和腾冲与克钦邦的经济贸易合作项目的实施进行了会谈。
云南省侨乡文化研讨会在腾举行 12月23~26日,云南省侨乡文化研讨会在腾冲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出席并讲话。李祖沛在省侨联主席钟乔光及市县领导陪同下先后到热海、火山、北海、和顺侨乡进行了考察。
(撰稿 朱红久)
昌宁县
行政区划 人口 全县辖田园、勐统、卡斯、柯街、漭水5个镇和温泉、更戛、鸡飞、大田坝、翁堵、耈街、珠街、湾甸8个乡、125个村民委员会(社区)、1981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85395户,总人口341565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97%,少数民族人口占10.61%。世居民族中,汉族305318人,彝族20408人,傣族6336人,苗族5093人,布朗族1691人,佤族185人,景颇族70人,回族968人,白族829人,傈僳族42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6‰。国土面积388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4人。耕地面积282平方千米。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积90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5.2%。
经济概貌 2005年,全县收入总值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7%。全县生产总值15.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44.91%,第二产业占23.76%,第三产业占31.33%。人均收入总值4577元,比上年增长21%。现价工农业总产值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5%,其中农业产值占64.49%,工业产值占35.51%。固定资产投资6.68亿元,比上年增30.26%,其中全民城镇占75.19%,农村集体私人占22.53%,城镇工矿区占2.28%;生产性建设占68%,非生产性建设占32%。
农业 农林牧渔业现价总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3%,其中农业占52.65%,林业占15.64%,牧业占25.68%,渔业占2.2%,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占3.83%。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42340吨、甘蔗510729吨、烟叶11197吨、蔬菜65417吨、茶叶4952.6吨、水果14118.9吨、油菜籽3084吨。主要林产品产量:泡核桃5108吨、油桐子62.2吨、板栗150吨、紫胶76.4吨、棕片156.2吨、竹笋干142.7吨、果松子74.5吨。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猪肉23746吨、牛肉3149吨、羊肉1256吨、禽蛋865.9吨、禽肉1745吨。肥猪出栏31.27万头、生猪存栏43.08万头、大牲畜存栏14.83万头、羊存栏10.9万只。
乡镇企业 全县有乡镇企业8964个,从业人员22568人,总产值42459万元,营业收入52526万元,实现利润2563万元,上缴税金2 380万元。
扶贫攻坚 全年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贫资金5127.3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151.3万元,即柯街易地开发117万元,杈杈房、茅草房改造556.58万元,重点扶持村300万元,巩固温饱村20万元,小额信贷工作经费47.7万元,农村劳务输出补助费70万元,市级补助产业开发零星项目28.12万元,扶贫项目管理费12.2万元;有偿资金3976万元,即世行贷款10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2976万元。通过实施重点扶持村、安居温饱村、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项目、产业开发项目、易地扶贫开发、茅草房杈杈房改造等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6.3万元,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累计受益群众13505户、55371人,解决了5066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城乡建设 城镇建成区面积11.09平方千米,其中县城区面积规模达5.86平方千米,比上年增0.2平方千米,新增城镇人口3800人,达7.3万人,城镇化水平21.2%。年内投入城市建设资金9120万元,完成南门河一期治理、滨河公园、城镇加油站等工程建设;启动金叶花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建设项目。
工业 工业现价总值5.93亿元,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7个,产品销售收入2.76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7.08万吨、发电量7119万千瓦小时、水泥12.13万吨、红砖10196万块、食糖55445吨、酒精4682吨、精制茶2771吨、硅8553吨、机制纸及浆板1.56万吨。
商业贸易 消费品零售总额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1.8%,其中城镇101.5%,农村102%。
交通运输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751千米,其中省道112米,县道533千米,乡道1054千米,专用公路52千米。货运量170万吨,货物周转量7990万吨千米;客运量4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448万人千米。
邮电 邮政业务总量252.26万元,业务收入262.02万元。电信公司有固定电话用户29168户,其中普通电话用户18708户,PHS用户(小灵通)9063户,公用电话1397户,数据宽带用户1350户,全年业务收入1520万元。移动电话4.48万户。邮路总长度399千米,有农村投递线路57条,单行里程935千米。报纸累计订阅224.18万份,杂志14.79万份。
财政 财政总收入12360万元,比上年增加18%,其中国税完成5651万元,地税完成5426万元,财政部门非税收入12773元。财政总支出33725万元,比上年增支39.2%。
金融 全县有金融机构7个,其中银监会保山分局昌宁办事处、人民银行、工商银行(7月移交农村信用社)、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各1个。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477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43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0533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3919万元。
保险 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16万元,决案赔款支出53万元。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金额127亿元,保费收入589万元,已决案赔款支出384万元,未决赔款4万元。
科技 年内,有科技、科研机构20个,专业技术人员4601人,其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4151人,企业360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8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工程技术人员33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8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88人,教学专业技术人员290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94人,中级职称1310人,初级职称2908人。科技局实施科技下乡每乡2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6万多份,接受群众咨询2600多人次,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30多期,4.8万人次受训。其中农函大开办9个专业,30个教学班,有1250多名学员。组织筛选上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7项,争取到市级项目2项,即昌宁县科技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和金茶花繁殖试验项目。实施县级项目10项。申报科技成果16件,有7项获市级奖励。
教育 全县有小学(含教学点)319所,共1184班,在校学生32912人,毕业生4659人;有中学19所,其中完中3所,在校学生初中327班、13140人;高中73班3385人,初中毕业、结业生4783人,高中毕业、结业生776人。职业教育中心1个,在校学生27个班867人,毕业生49人;幼儿园10所,213班(含学前班),在园儿童60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3%,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98.93%,巩固率98.7%。有小学教职工1878人,其中专任教师1627;有中学教职工1350人,其中专任教师996人(初中748人,高中248人),职教中心教职工67人。全县共有897名考生参加高考,高考上线率62.5%,其中重点本科录取48人,一般本科上线307人,专科上线180人。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1名学生获全市文科状元。县委、县政府决定对考取北京大学的同学各给予3万元奖励,对全市文科状元给予1万元奖励,对获全市体育第一名同学给予5000元奖励,对培养出优秀学子的昌宁一中、昌宁二中、柯街中学分别给予7.73万元、0.85万元、1.4万元的奖励。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39.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1万平方米,其中危房9.39万平方米。
文化 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万余册,全年接待读者约2万人次。有文物管理所1个,管藏文物174件。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60座,全县电视用户3.7万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3.3万户。
大事要事
国家防总抗旱调研组莅昌调研抗旱救灾工作 2005年,昌宁县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天气。全县13个乡镇均不同程度遭受旱灾,造成7.4万人、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水田缺水3880公顷,旱地缺墒434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8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县级机关组织干部职工轻车简从,自理食宿,深入挂钩扶贫点与农民群众一起投入抗旱工作中。到6月初,全县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折资18.3万元,各相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共投入精旱救灾咨金490万元,机动抗旱设备0.13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412辆。6月4日,由国家防总抗旱指挥部抗旱处刘学峰、成福云两副处长带队的国家防汛抗旱调研组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昌宁珠街、耈街两乡调研抗旱救灾工作。调研组对昌宁县积极主动开展抗旱自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抓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要合理调度现有库、塘蓄水;二是要充分发挥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作用;三是要加大抗旱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四是要树立长期抗旱救灾的思想,旱情不解除,思想不松懈,尽一切力量做好抗旱减灾夺丰收工作;五是高度重视灾情信息的收集上报,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抗旱救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六是要加强汛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库、塘蓄水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渡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县政府机构改革 2005年6月,根据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县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昌宁县进行县政府机构改革。将县发展计划局改组为县发展和改革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将县经济贸易局承担的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和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出口计划职能、指导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的宏观职能划入县发展和改革局。组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政府工作部门,将县经济贸易局承担的安全职能划入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由县财政局承担。县计划生育局更名为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县水务局更名为县水利局。经调整,县人民政府设置工作部门21个,设议事协调机构常设办事机构1个。其中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数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县委的工作机构,又是政府的工作机构,与人事劳动局合署办公;招商局挂靠发展和改革局;史志部门隶属党委系统,属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名称为“中共昌宁县委党史地方志工作委员会”,对外挂“中共昌宁县委党史研究室”和“昌宁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两块牌子,人员合署办公。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为办事协调机构,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县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与县委政法委合署办公,不计入政府办事机构数量。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正科级),挂靠民政局。县政府直属机构10个,即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侨务办公室、粮食局、畜牧局、广播电视局、供销社、档案局、地震局、旅游局、驻昆办。
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结束 昌宁县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至2005年6月底结束,共完成调查项目69个,对县境内汉、彝、傣、苗、傈僳、回等民族进行摸底调查,形成县级保护名录51个,申报市级保护名录30个;完成项目调查报告47份20万字;图片资料39份264幅;影视资料6份200分钟;绘图4份18幅;曲谱5份70首;舞谱4份30首;表格181份3万字。普查摸清了全县民族民间文化的家底,建立了目录、档案,为县域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昌宁县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完工 昌宁县中英合作云南环境发展与扶贫项目于2004年3月开工,项目实施点为昌宁漭水镇翠华村,工程总投资416万元,其中英国国际发展部无偿援助227万元,省级财政扶持155万元,县级配套34万元。2005年3月主体工程通过英方评估,7月全面完工。完成了翠华农产品展示及交易场所建设,面积3566平方米;实施节能灶改造613户,建设三配套沼气池7口;种植经济林果1002亩,生态茶园示范种植362.8亩;完成畜圈改造46户;实施河堤保护工程704米,架设人畜饮水管道35.5千米,建100立方米调节水池2个,5立方米分水池32个;完成农民培训中心建设349.8平方米,购置相关配套设施,办培训班21期,培训农民2100人次。
考古鉴定 11月5~8日,美国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古生物学教授劳伦斯、费林和美国加州科学院博物馆古生物学教授江妮娜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陪同下到耈街乡团山村化石群发掘地进行分析鉴定,鉴定该化石群有剑齿象、虎、大熊猫、巨貘、犀牛、鹿、平鼠、飞松鼠、竹鼠等多种啮齿类哺乳动物化石,形成年代大约距今50万年之久,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古价值,对研究气候环境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孔垂柱到昌宁调研 11月25日,副省长孔垂柱到昌宁调研,对昌宁的“三农”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切实加大主导产业培植力度;二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四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植上要有大气魄。
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启动 11月,昌宁县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世行专家组评估认证,并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791万元,其中世行贷款6154万元,国内配套资金2637万元。项目涉及农村基础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农业开发、社区建设等领域,项目区涉及10种少数民族,覆盖7个贫困乡镇、28个贫困村、410个自然村,5.5万人受益。
昌宁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协议资金3.53亿元 在2005年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昌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分别与国内外客商签订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锰矿开发、商贸城建设、茄尼醇提取生产、木林加工、肉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及红糖加工8个招商项目协议,签约协议资金2.75亿元,引进外资500万美元,县内的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北九派集团公司签订与了茄尼醇精品、精品供货合同,合同资金7800万元。
香料烟烤烟生产实现历史新突破 2005年,昌宁县柯街、卡斯、勐统三镇种植香料烟1.46万亩,交售烟叶33233担,总产值1770.73万元,平均每千克10.84元,亩产量113千克,亩产值1211元,实现税收389万元,是种植香料烟以来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
2005年,全县有9个乡镇、78个村民委员会、991个村民小组、21218户烟农种植烤烟,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19.55万担,亩产量131.9千克,总产值10609万元,亩产值1434.17万元,均价每千克10.87元,中上等烟比例87.93%,创烤烟生产历史新高。被保山市人民政府授予烤烟生产先进县。
勐廷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在2005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昌宁县田园镇勐廷村民委员会受到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勐廷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回汉民族杂居行政村,近几年来回汉群众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群众重视教育,遵纪守法,拒绝毒品,远离艾滋,争创文明户,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2005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小康文明示范村”。
(撰稿 吴秋银)
龙陵县
行政区划 人口 2005年,龙陵县辖龙山、镇安、勐糯3镇及象达、龙江、腊勐、龙新、碧寨、平达6个乡和木城彝族傈僳族1个民族乡、116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1637个村民小组、65092户。年末总人口273269人,其中农业人口249006人,非农业人口24263人;少数民族人口13966人。少数民族人口中,有傈僳族6077人,彝族4577人,傣族1750人,阿昌族83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6‰。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95人。国境线长19.71千米。年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795.1毫米。县城海拔1540米。县城距省会昆明631千米,距市府保山133千米。耕地面积390150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57亩。森林覆盖率54.6%。
经济概况 2005年,龙陵县完成生产总值119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4180万元,增长8.30%;第二产业完成38180万元,增长26.70%;第三产业完成37330万元,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4394元。“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13亿元,为计划的122%。年内,本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62万元,其中基本建设完成54256万元,更新改造完成5667万元,房地产开发完成863万元,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完成4360万元,农村私人建房完成205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苏帕河二级电站、龙川江腊寨电站、河冲河二级电站、公养河二级电站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电站23座,装机总容量23.173万千瓦,比“九五”末新增15.366万千瓦;保龙高速公路、10万吨硅铁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达地至龙镇桥二级油路、八〇八水库和坪子寨水库除险加固、县城电网改造、大瑞铁路和怒江岩桑树电站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
农业 2005年,龙陵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9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8%。其中:农业产值35285万元,增长15.19%;林业产值7080万元,增长3.43%;牧业产值17440万元,增长8.46%;渔业产值300万元,增长15.38%;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875万元,增长5.29%。全年粮食总产量98467吨,比上年增长8.47%,其中谷物产量87760吨、豆类3508吨、薯类7199吨。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甘蔗486941吨,比上年增长16.30%;油料1874吨,增长16.04%;烟叶1633吨,增长100%;香料烟304吨,增长78.82%;大麻秆406吨,增长93.33%;木薯3052吨,增长10.34%;山葵161吨,增加4.75倍;石斛8吨,下降61.9%;茶叶2651吨,增长10.28%。肉类总产量14003吨,比上年增长9.97%,其中猪肉12050吨、牛肉760吨、羊肉425吨、禽肉730吨。年末生猪存栏233496头,大牲畜存栏78121头、羊存栏59558头,禽蛋产量398吨。
年内,龙陵县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地方工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会,协议引进资金89.4万元。投入资金1410万元,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520件(次),新增灌溉面积3019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平方千米,解决了1.56万人的饮水问题。有乡村从业人员147521人,其中男77561人,女69960人。
乡镇企业 2005年末,龙陵县有乡镇企业5836个,比上年增长4.2%;从业人员13585人,增长1%;营业收入60345万元,增长6.5%;完成现价总产值44863万元,增长6.6%;增加值7888万元,下降4%;利税总额2677万元,增长18.3%;实交税金2049万元,利润总额628万元,工资总额4895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数28777万元。
扶贫救灾 2005年,龙陵县投入资金3098.8万元,在抓重点村和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等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同时,加大对贫困户种养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实施劳务输出、易地开发、结对帮扶和信贷扶贫工程。全年解决温饱人口0.5万人,全县贫困人口由“九五”末的13万人减少到11万人,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988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万人次,其中政府有组织输出2772人。投入资金1410万元,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520件(次),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3019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平方千米,解决了1.56万人的饮水问题。抽调155名科技人员进驻75个村、3个企业,开展“科技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新建沼气池1600口,节能改灶1000盘。2005年上半年持续干旱、下半年特大洪涝,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侵袭,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抗灾救灾,参与抗旱防洪近万人次,投入资金137万元,掀起“共抗灾害,齐抓生产”的高潮,努力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城乡建设 2005年,龙陵县有城区面积3.88平方千米,城市道路13.6千米,与上年持平;新增城镇人口0.28万人,城镇人口达4.05万人,城镇化水平15%。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849.3万元,其中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完成投资576.6万元,滨河路中段改造完成投资185万元,董家沟道路改造完成投资64万元,龙山南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万元,兴农路工程完成投资90万元,文化路、汇源路等6条小区道路亮化工程完成投资6.5万元,花桥小区通道、龙华小区通道、老干局路口至松山路通道完成投资34.2万元,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863万元。年内,勐糯集镇二期工程竣工,完成投资750万元。
工业 2005年,龙陵县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1138个,完成工业总产值713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国有经济1个,产值2733万元;集体经济13个,产值1185万元;股份合作企业8个,产值2745万元;股份有限责任公司8个,产值30729万元;私营企业40个,产值31655万元;个体企业1068个,产值2291万元。在工业总产值中,有轻工业企业单位544个,完成总产值3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有重工业企业单位59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8848万元,增长29.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电锌13828吨,增长6.3%;粗铅5103吨,下降5.8%;原煤24000吨,增长11.4%;硫酸13537吨,增长17.9%;水泥8.55万吨,增长27.2%;金属硅18347吨,增长52.9%;发电量21293万千瓦小时,增长27%;供电量44133万千瓦小时,增长53.5%;矿泉水17045吨,增长33.6%;精选铁矿79071吨;白糖68766吨,下降3%;酒精6267吨、自来水供应量84万吨、地板条32348立方米。
商业 贸易 2005年,龙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8%。其中:县以上13328万元,增长11.99%;县以下14841万元,增长10.5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1690万元,下降6.47%;集体及股份合作869万元,下降17.94%;个私经济21490万元,增长14.98%;其他4120万元,增长8.9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1879万元,增长10.69%;餐饮业6290万元,增长12.93%。全年农业生产资料购进6657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6817万元,大贸出口总额304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8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36%,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3.42%。
旅游 2005年,龙陵县接待中外游客45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7100万元。
交通运输 2005年底,龙陵县有公路里程1548.16千米,与上年持平,其中国道58千米,省道157.76千米,县道495.5千米,乡道726.5千米,专用公路110.4千米。货运量、货运周转量79万吨和2600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2%;客运量、客运周转量61.7万人和5778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56.6%。有机动车辆13056辆,比上年增长20.3%,其中汽车2779辆,拖拉机2680辆,摩托车7597辆;有机动车驾驶员17868人。
邮电 2005年,龙陵县邮电业务总量3874万元,比上年增长50.3%;邮电业务收入35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全县有固定电话机14801户,比上年下降11.4%,其中市话4493户,农话5046户,无线接入3553户,IC电话15户,智能电话1694户。全县有移动电话3.04万户,比上年增长49.8%,其中移动2.1万户,联通9400户。邮路总长度712千米,其中机动邮路672千米,与上年持平。
财政 2005年,龙陵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940万元,比上年增长4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09万元,比上年增长27.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6064万元,增长57.67%;上划所得税完成1909万元,增长100.1%;基金收入完成158万元,下降71.68%。全县财政支出423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7976万元,基金支出1138万元,基本建设支出577万元,科技三项费支出187万元,农业支出2041万元,工交事业费支出1178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7606万元,卫生事业费支出1638万元。
金融 2005年,龙陵县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各1个。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9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4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617万元,增长19.61%;企业存款余额25126万元,增长35.2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3415万元,比上年增长5.27%。
保险 2005年,龙陵县保险费收入1254万元,比上年下降7.11%。其中:财险保险费收入548万元,下降13.02%;人寿险保险费收入706万元,下降1.9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75万元,下降11.83%。其中:财险赔款422万元,下降19.02%;人险给付53万元,下降24.01%。
科技 2005年底,龙陵县有专业技术人员42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42人,卫生技术人员472人,农业技术人员240人,教学技术人员2840人;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10人,中级1211人,初级2719人,未定职称209人。全县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评出县级科技进步奖24项,全县有147名科技工作者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
教育 2005年,龙陵县有普通中学17所(其中完中4所),中学教职工1180人(教师1008人)。普通高中60班,在校学生3473人;初中251班,在校学生13018人。初中入学率98.6%,高中毛入学率34.2%。全县有普通小学196所(含教学点),教职工1695人(教师1644人),小学在校生2542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全县有幼儿园5所(含民办幼儿园2所),159班(含学前班126班),教职工145人(教师117人),在校幼儿5222人。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56人,在校生517(其中职高生361人)人。2005年高考升学率55.3%;中考升学率83%,比上年增长14%。多渠道筹措资金1863万元,新建校舍17416平方米;完成了4853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撤并小学28校(点),收缩为196校(点),校均学生由112人增至132人。完成了勐糯中学升格为第四中学的报批。
文化 2005年,龙陵县有图书馆、文物馆各1个,有文化馆(站)11个,有广播站10个。广播覆盖率85.5%,与上年持平;卫视收视覆盖率8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了35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为农村免费放映电影837场。成功举办了职工篮球运动会和第三届地方工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会。组织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加大了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了与镇康、永德、潞西、瑞丽、陇川、腾冲等周边县(市)的文化交流。10月,龙陵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年内,龙陵县“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再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卫生 2005年,龙陵县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1所。职工总数537人,其中技术人员451人,管理人员35人,工勤人员51人。医院床位475张。村卫生室120个,村医生291人。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由上年的128.99下降到110.86,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122户。
体育 2005年,龙陵县举办县级运动会6次,参加人数2500多人次;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2次,参加活动2万多人次。1月14~21日,在县城体育中心举行了第十二届(烟草杯)职工篮球运动会,255名运动员、24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11月28日至12月5日,在勐糯镇举办了第十三届(勐糯杯)职工篮球运动会,共18支代表队2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9月29日,龙山镇在县城开展了庆“十一”国庆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城区1.6万名群众参加了环城千人赛跑、拔河、4×100米接力赛、游园等活动。参加省级比赛16人次。县老年体协活动丰富多彩,在县内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同时,多次组织人员到潞西市、保山市参加各项活动,并到外地参加各种培训。
人民生活 2005年,龙陵县单位从业人员10141人,比上年下降0.2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889万元,增长5.30%;人均工资15226元,增长3.69%。年末乡村从业人员14752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比上年增长8.97%。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617万元,人均存款270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69万元。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102.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82%。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89人,拥有病床位17.03张。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229个,新增就业人员960人。社会保险面进一步扩展,全县参加养老保险5036人、医疗保险10184人、失业保险8245人。筹集低保资金139.2万元,实现城市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目标,农村特困人群得到救助。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9.33平方米,比“九五”末增长64.4%。
大事要事
任春辉莅龙检查“无毒社区”工作 2005年1月2日,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处处长任春辉一行到龙陵县检查指导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常务副县长郭自来陪同检查并作了汇报。
省政府道路交通目标管理考核组莅龙考核 2005年1月6日,云南省政府道路交通目标管理考核组莅龙,对2004年道路交通目标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县政府党组成员赵庆陪同检查并作了汇报。
茄子山水库坝后电站枢纽专项及工程竣工验收会 2005年1月6日,由云南省能源局主持的保山茄子山水库坝后电站枢纽专项及工程竣工验收会在龙陵县邦腊掌召开。龙陵县副县长张洪安参加了会议。
省级优质烟样板现场办公会 2005年1月8日,在腊勐乡召开1500亩省级优质烟样板现场办公会。龙陵县副县长李永辉等领导参加了会议。2005年,龙陵县首次被省烟草公司列为优质烟样板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组莅龙调研考察 2005年1月17~19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家组王晓毅等一行莅龙就SPPA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考察。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龙陵县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县粮食局恢复成立 2005年1月18日,龙陵县粮食局恢复成立。龙陵县县委书记丁昌吉、副县长叶超社等领导参加了挂牌仪式。
县人民医院购进首台CT 2005年1月,龙陵县人民医院投资288万元购进1台美国生产的OPTZON型螺旋CT扫描机。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填补了龙陵县无CT的空白。
龙陵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2005年3月7~9日,龙陵县在县委小礼堂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龙陵县委书记丁昌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德算、县长钟磊等领导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分为13个代表团,分别就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莅龙取景 2005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为了胜利》摄制组前来龙陵取景。
胡恒洋莅龙调研 2005年3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司副司长胡恒洋、农经司年度计划处处长邱国军一行莅龙就农村经济问题进行调研。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启动 2005年3月21日,龙陵县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在电信局电视电话会议室收听收看了全国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会后,龙陵县抽调70名农科人员奔赴各乡(镇),正式启动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龙陵县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检察院 2005年3月28日,龙陵县人民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检察院”而受到表彰奖励。
违纪行为查处 2005年4月,龙陵县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严肃查处干部群众反映突出的四种违纪行为。一是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公车私用的行为。对违规驾驶公车的人员进行公开曝光;对公车私用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公开曝光或纪律处分。二是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行为。严格执行公务员接待标准,对相互宴请、利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党政纪处分。三是参与赌博的行为。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无论采用何种赌博方式,不管赌资大小,一律视为赌博行为。对参加赌博的领导干部,予以免(停)职,再依据规定处理;到国(境)外赌博的,从严惩处。四是违反上、下班纪律的行为。
建设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双担保制度 2005年4月,为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龙陵县制定了建设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双担保制度。即:对拟开工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别提交中标价的5%,作为支付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担保金,存入专户,否则不予办理开工手续;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承诺付清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的,用担保金支付。施工单位在一年内因拖欠民工工资被举报两次以上的,取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年度安全质量先进项目经理的评比权,同时一年内停止在本县的建筑工程投标资格。
干旱灾害 2005年上半年,龙陵县大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截至6月15日,全县总降雨量258.6毫米,比上年同期减少561.2毫米。全县主要农作物受灾面积33.15万亩,成灾18.3万亩。其中:水稻1.6万亩,玉米4万亩,甘蔗晒死2.79万亩,烤烟受灾1.62万亩,林业苗圃苗木死亡103万株,水果受灾4300亩,咖啡受灾4600亩。旱灾造成严重缺水1.56万人,牲畜5400头。发电量同比减少800万千瓦小时,县内的铅锌公司、龙山硅厂、黄草坝硅厂、水泥厂等6家企业于5月23日后相继停产,累计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2423.8万元。
《龙陵县志》、《龙陵县邦别村志》获奖 2005年4月8日,在“第五届云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各类参评成果接近250种,《龙陵县志》荣获省、地、县志书成果一等奖,《龙陵县邦别村志》荣获专志成果二等奖。
晏友琼莅龙调研 2005年4月11~12日,云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在市委书记黄毅、市委宣传部部长黄玉峰、县委书记丁昌吉、县长钟磊的陪同下对龙陵县的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了调研。
龙陵县食品药监管理局成立 2005年4月14日,龙陵县在龙陵宾馆召开食品药品工作会议。会后,举行了挂牌仪式,龙陵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永昌铅锌公司“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产业化项目”正式投产 2005年4月24日,国家发改委列项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西部专项“高压浸出技术产业化项目”,通过4年多建设正式投产。该项目率先实现了国内高铁锌精矿加压浸出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后将使占全省1/3(约700万吨)的锌矿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增加600亿元以上,将建成年产1万吨的电锌示范厂。
首届“十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颁奖晚会 2005年4月26日,龙陵县在县委小礼堂举行龙陵县首届“十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颁奖晚会。
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投入使用 2005年4月,投资60万元的龙陵县边境疫情监测站在省市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完成了禽流感血凝抑制,猪口蹄疫单抗ELISA,猪、牛、羊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等试验。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具备了开展动物疫情监测的基本条件。
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奖励制 2005年初,龙陵县针对部分离休干部看病盲目就医、1人拿药全家吃、医药费虚高等现象,龙陵县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奖励制度,规定离休干部个人全年医药费在4000元以下的,差额部分全部奖励本人。2004年,全县共有25名离休干部得到奖励,全县离休干部人均报销医药费4721.09元,比2003年人均报销医药费11749元下降了60%。
禁毒和防艾立体宣传战 2005年初,召开全县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防治艾滋病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委成立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发了《龙陵县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2005~2007年)》。3月,县妇联牵头召开“龙陵县工青妇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座谈会”,向社会公开发出《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倡议书。4月,县公安局、县文体局组织了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文艺专场深入乡(镇)村社及厂矿宣传演出;教育部门确定龙陵中学为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各中小学征订了《预防艾滋病知识读本》。5月,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
象达乡300农户乔迁新居 2005年5月,经过5个多月施工建设的象达乡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安居温饱工程全面完工。工程完成投资985万元,为投资计划的164%,改造新建安居房900间1.83万平方米。该工程的实施使11个山区村、300户、1142人脏、乱、差、臭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碧寨乡“奇石文化”初步形成 2005年,龙陵县碧寨乡充分发挥怒江峡谷的资源、区位优势,以建馆开铺、参加展示展销、网络营销等多种形式培育壮大奇石文化产业。至5月,全乡创建了3个奇石馆、5家店铺,培植奇石万元户2户,吸引全国各地奇石爱好者前来参观考察1.4万余人次。5月7日,奇石“鹿园”以1.2万元的高价在碧寨奇石馆成交,奇石产业化经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残疾健儿勇夺桂冠创佳绩 在2005年5月15日闭幕的云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二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龙陵县运动员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和3枚铜牌。
乡(镇)机构调整 2005年6月25日至7月底,龙陵县对乡(镇)进行调整,全县乡(镇)从原有的12个减到10个。撤销河头乡并入龙山镇,调整后的龙山镇行政区域包括原龙山镇和河头乡管辖范围,辖区面积317.6平方千米,总人口4.48万人;撤销天宁乡并入碧寨乡,调整后的碧寨乡行政区域包括原碧寨乡和天宁乡管辖范围,辖区面积283平方千米,总人口2.08万人。8月底依法选举产生了两乡(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30名,任命了两乡(镇)选举委员会主任2名,副主任4名,成员16名。
勐糯中学升格 2005年6月17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同意将龙陵县勐糯初级中学升格为公办完全中学,校名为“龙陵县第四中学”。
缉毒民警勇斗武装毒贩 2005年6月18日,龙陵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成立“六一八”专案组,对境外贩毒案进行侦察。6月23日凌晨1时50分,禁毒大队队长李正平带领专案组成员5人,在陇川县章凤镇芒拉村委会距边境线400米左右的48号界碑旁的蔗地与毒贩周旋时,民警与毒贩发生肉搏和枪战。击毙毒贩1名,缴获鸦片26872克、77式手枪1支。禁毒大队队长李正平、民警张宏林身负重伤。云南公安厅给两位民警各记个人一等功1次;保山市公安局给两位民警各记个人三等功1次;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政府授予李正平、张宏林“缉毒勇士”荣誉称号;龙陵县县委授予两位民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电视台“第一线”栏目组拍摄了《龙陵县“六一八”案》,重庆电视台拍摄了《48号界碑旁的枪声》。
便民服务中心挂牌运行 2005年7月18日,龙陵县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中心”是县政府集中多个职能部门,以窗口服务方式受理、履行相关行政审批、审核、核准等职能和提供服务的办事服务机构,内设综合管理和窗口服务两个部门。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通 2005年7月19日,龙陵县在乡(镇)中开通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此工程共投入资金42万元,建立了1个县级视频会议主会场、10个乡(镇)分会场,进行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实时远程视频会议、远程培训。此系统开通后,会议成本大幅降低。
扶贫安居工程和“两村”项目通过市级验收 2005年8月,市级验收组对龙陵县2004年度实施的茅草房、重点村、安居温饱村扶贫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2004年,上级下达龙陵县扶贫安居工程(茅草房改造)1620户、重点村建设2个村、安居温饱村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52.61万元。8月止,项目直接受益的1754户、7357人如期搬入新居。在县级组织进行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市验收组通过实地察看和查阅资料后,同意验收交付使用,工程质量等级被评定为合格。
发掘出土抗战火炮 2005年8月20日,在龙陵县镇安镇淘金河附近原滇缅公路旁发掘出土了一门抗战时期的火炮。经考证,该门火炮是抗战时期美国支援中国远征军的武器之一。
县直机关党外干部培训班 2005年8月,龙陵县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县直机关党外干部培训班。培训班对70余名县直机关党外干部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力度;使党外干部队伍达到“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该培训为龙陵县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奠定了基础。
龙陵县被列为省级“创建平安县(区)”示范县 2005年9月2日,龙陵县召开创建“云南省平安示范县”动员会。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如何开展创建“平安龙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县长和各乡(镇)、企业的领导签订了责任书。12月9日,龙陵县被列为省级“创建平安县(区)”示范县。
年10万吨硅铁项目奠基典礼 2005年9月27日,云南冶金集团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年10万吨硅铁项目奠基典礼在龙山镇大坪子村硅铁项目建设现场举行。来自省、市、县和冶金集团总公司的近200名人员参加了奠基典礼。
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2005年10月10~12日,“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定点康复医院——昆明光明眼科医院院长、眼科专家医生吕玉建率领医疗队一行4人,深入龙陵县对75个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中年纪最小的11岁,最大的94岁。县残联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为每位患者补助550元医疗费,共补助资金4.29万元。
家庭助廉“五个一”活动 2005年10月10日至12月15日,由龙陵县纪委、县妇联牵头在全县副科实职以上干部家属中开展家庭助廉“五个一”活动。即:向全县副科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家属发出一封倡议书并在电视台播放;组织家属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进行一次廉政知识培训;开展一次廉政知识竞赛并进行表彰;召开一次家属廉政座谈会。
龙陵县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2005年10月,龙陵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几年来,龙陵县走出了一条社会办文化、城乡共参与的边疆文化自我发展之路。1995年以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2000年2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涌现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勐糯,被保山市命名为“刀杆艺术之乡”的龙新和“民间艺术之乡”的平达。全县有业余艺术团队和民族民间文体表演队伍300多支,有4名业余作者在省级出版社出版了文学作品,100多件美、影、书画、文学、戏剧、歌曲等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阿昌族舞蹈《阿昌汉子》和彝族香堂人土巴拉器乐演奏《炎欠豆》在2001年、2003年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中均获“彩云奖”金奖;傈僳族竞技项目“嘟哒哒”和彝族香堂人土巴拉乐器《酒醉筒》获得了2004年国家专利。
腊寨水电建设 腊寨电站是龙川江流域规划的第九级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项目投资6.7亿元,由中国水利投资公司为主进行开发建设,工期3年。2004年完成投资620万元,2005年完成投资1.2亿元。主要完成征地、交通工程、大坝枢纽、引水工程、厂房枢纽的土建工程及部分设备订货以及龙川江截流工程。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滇西抗战胜利61周年活动 2005年11月3日,龙陵县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滇西抗战胜利61周年活动,来自龙陵县各界的80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核桃产业培植 2005年,龙陵县紧紧抓住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制定了《龙陵县核桃产业发展5年规划》,同时为种植户提供免费化肥、义务嫁接技术扶持,建成了碧寨万亩核桃示范乡。截至10月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4.6万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5年,龙陵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方针,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形成了县、乡、村齐抓共管、机制不断完善创新、群众参合积极性高涨的良好格局。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底,全县参合群众37.97万人次,减免门诊、住院32.62万人次,减免费用962.07万元,扣除群众自筹资金379.7万元,群众直接受益582.37万元。
陆东福莅龙考察 2005年11月10日,国家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率工作组一行在云南省副省长李汉柏、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的陪同下莅龙就大理至瑞丽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进行考察。
崔永元莅龙考察 2005年11月11~12日,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一行莅龙考察抗战文化。
“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 2005年11月21日,省市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龙陵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认为其主要成效为:1.完成了龙陵县第一座有人值守、无人值班的微机综合自动化控制的勐梅河二级电站建设,同时引资开工建设帕掌河电站、河冲河二级电站、公养河电站、龙江腊寨电站;2.重点实施了龙陵100千伏大坪子输变电工程、10千伏网络和通电工程等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5315.69万元;3.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全县通电率100%,各项指标均达《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
段稚荃莅龙调研 2005年12月7日,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事馆总领事段稚荃一行莅龙考察调研。
第三届地方工农业产品展销会 2005年12月8~10日,龙陵县第三届地方工农业产品展销会在勐糯镇举行。来自县内外的八方宾客、商家展销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为了答谢各位商家的全力支持,给八方宾客展示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勐糯,本县特举行了精彩文艺晚会《相约勐糯》。
全县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 2005年12月17日,龙陵县召开全县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全县教育面临的形势,部署全县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积极响应工青妇的倡议,在全社会启动捐资助学工程。参加会议的共有190多人。会议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夏粮总产创历史新高 2005年,龙陵县夏收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9.14万亩调减到13.76万亩,比上年的14.23万亩减了0.47万亩。全县夏收粮食总产达22713吨,比上年增加1499吨,增长7.07%;比历史最高年份2000年的22166吨增加547吨,增长2.47%。总产量创历史最高记录。
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 2005年,龙陵县采取措施,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使5000名学生受到救助。1.县乡两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贫困生救助经费。2.捐资兴建希望小学,2004年,接受捐资97万元,完成助学工程5个。3.广泛开展单位互助、“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2004年接受救助物资折合133万余元,受益特困学生300多人次。4.开展边疆民族地区“三免费”和免费教科书发放工作。2004年下达“三免费”经费153.3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32.1%的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和“三免费”教育。5.实施“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行动”,筹集救助基金15万元,救助大学生37名,救助失学儿童少年130名。深大公司和云天化等公司捐资3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10人。计划免疫 2005年,龙陵县把计划免疫工作列为卫生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新生儿出生建卡,建证率100%,以村为单位的疫苗计划、储存、管理每年运转6次以上。通过对全县630名适龄儿童进行调查,全县“四苗”(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82.06%,实现了脊髓灰质炎17年无病例、百日咳14年无病例、麻疹7年无病例、新生儿破伤风8年无病例。
农村药店覆盖率42.1% 自2001年12月县药监分局组建以来,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强化农村“两网”建设,解决了农民的“购药难”问题。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药店73家,其中村级药店51家,占69.8%,农村药店的覆盖面42.1%,基本满足了群众的购药需要。
永昌铅锌公司采选厂浮选QC小组进入“国家级优秀QC小组”行列 在参加云南省质量协会举办的2004~2005年度QC成果发布竞赛活动中,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采选厂浮选QC小组攻关的“降低硫化锌精矿含铅,提高锌精矿质量”项目在全省43个参赛队中取得优异成绩,以第九名的成绩顺利进入“国家级优秀QC小组”行列,是云南省十四个进入“国家级优秀QC小组”行列队伍之一。这是该公司在QC成果发布竞赛活动中获得的最高荣誉。攻关收到的显著效果,使锌精矿互含由原来的3.54%降到3.17%,降低了0.37个百分点,从而使铅金属回收率在同等原矿条件下上升1.06%,年多产铅金属75.42吨;按铅金属市场价每吨45.25万元计算,为永昌铅锌公司挖掘了增产效率。
数次走进央视的缉毒警 截至2005年底,龙陵县公安局副局长、二级警督尹国权在16年的缉毒生涯中,先后指挥侦破了大小毒品案件111起,缴获毒品302.5千克,毒资580余万元,抓获贩毒嫌疑人177名。荣立三等功2次,曾被国家禁毒委评为“全国禁毒先进个人”,被省禁毒委评为“云南省禁毒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嘉奖,1999年被国家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光荣称号。曾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12频道,并在“社会与法”和“第一线”与全国亿万电视观众讲述其16年的缉毒故事。4月,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筱磊专程到龙陵缉毒一线对其采访。11月10日,该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再次到龙陵对其采访。
扶贫劳务输出引导性培训进校园 2005年,龙陵县各乡(镇)中学掀起扶贫劳务输出引导性培训热潮,全县共培训12个乡(镇)15所中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待业青年。培训工作采取以年级为单位的方式由各学校组织进行,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及学校教师负责授课,培训时间为2天,教材以《保山市劳务输出手册》为主,重点突出劳务输出的意义、务工人员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外出务工注意事项、外出务工条件及报名办法等基本常识。
(撰稿 廖立)
施甸县
行政区划 人口 2005年,施甸县辖甸阳、太平、由旺、仁和、姚关5镇及水长、老麦、何元、万兴、酒房、旧城6个乡和摆榔彝族、木老元布朗族彝族2个民族乡,137个村民(居民)委员会,16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072户,总人口330655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69%,少数民族人口占7.6%。全县22个民族中,汉族30.55万人,彝族12340人,布朗族8542人,回族1087人,佤族1120人,傣族766人,白族684人,傈僳族188人,景颇族145人,阿昌族19人,布依族27人,苗族27人,满族90人,哈尼族24人,其他民族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01‰。全县国土面积200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5人,人均占有耕地1.1亩,森林覆盖率44.5%。
经济概况 2005年,施甸县国民生产总值11385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0738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15455万元,增长31.1%;第三产业完成47660万元,增长8.4%。人均生产总值3450元,比上年增长8.7%,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2766万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占75.3%,工业占24.7%。固定资产投资319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51%,其中国有占72.8%,集体占2.2%,其他经济占25%。
农业 2005年,施甸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423万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占54%,林业占4.47%,畜牧业占6.99%,渔业占3%。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粮食1.22亿千克,烤烟1141.86万千克,甘蔗22159万千克,茶叶69.62万千克,蚕茧26.5万千克,肉类总产量2712万千克,肥猪出栏29.9万头。年末大牲畜存栏7.55万头,生猪存栏34.7万头。
乡镇企业 2005年,施甸县有乡镇企业3012个,从业人员1.31万人,营业总收入33230万元,比上年增长8.4%;总产值24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上缴税金991万元。
个私经济 2005年,施甸县有个私企业3954个,从业人员1.38万人,完成总产值21560万元,总收入26950万元,上缴税金161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2.5%。
扶贫开发 2005年,施甸县扶贫工作紧紧抓住本县被列入扶贫机制试点县的机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上级投入扶贫资金1699.25万元,其中财政无偿扶贫资金1644万元,外资30.25万元,东源煤业集团挂钩帮扶25万元。全年有0.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完成扶贫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75万元。完成的主要项目有:1.茅草房改造1800户,完成配套建设村寨道路15条18.55千米,人畜饮水工程2件,架管3千米,支砌水窖28口,院场硬化810户,改圈900户,改厕720户,改炉75口,建沼气池830口,种植核桃200亩,共计投资540万元。2.重点村建设27个村委会,完成投资365万元。3.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2个,投资20万元。4.财政科技扶贫推广PIC良种猪2000头,投资35万元。5.劳务输出3198人,其中输出到省外1692人,省内1506人。6.小额信贷工作经费54.7万元。
社会保障 2005年,施甸县低保人员达到43021人(次),发放保障金38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20人,失业率3%。
城乡建设 2005年,施甸县城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4420万元,其中县城建设项目投资3628万元,集镇建设项目投资792万元。具体项目为:1.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投资140万元,主库区已通过县级初验后投入试运行。2.城东“兰溪院”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投资3400万元。3.县城滨河路完成河西桥浇筑混凝土30.48立方米,河西挡墙挖土方1000立方米,支砌石方1125.76立方米,供水管网改造1100米,共计投资88万元。4.姚关集镇新建道路3条,总长670米,面积6923平方米,新建钢筋混凝土桥3座,完成挖土石方16360立方米,支砌弹石5930平方米,支砌路沿石1085米,敷设排水管道1300米,铺设人行道青石4190平方米,铺设鹅卵石2292平方米,浇筑混凝土1013立方米,架设路灯44盏,敷设供水管道1500米,共计投资350万元。5.由旺集镇新建道路5条,总长1487米,面积23792平方米,投资275万元。6.旧城集镇新建沙石路2条,总长1.21千米,敷设供水管道1.23米,支砌排水沟3千米,种植人行道树50棵,共计投资89.05万元。7.木老元集镇改造道路1条,长500米,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18万元。8.其余集镇基础设施投资59.95万元。2005年,县城和集镇共投入2835万元进行房屋建设,其中县城1590万元,集镇1245万元。规划区新建住房151户,建筑面积34364平方米。
工业 2005年,施甸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3332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国有工业产值163万元,占0.69%;集体工业产值953万元,占4.08%;股份合作制工业产值2405万元,占10.31%;股份制工业产值12578万元,占53.91%;其他产值7264万元,占31.13%。年末,全县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完成23296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制糖业销售产值9689万元;工业产销率99.71%,比上年上升2.0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食糖3497.6万千克,酒精165.5万千克,发电量10995万千瓦小时,大理石板材23258平方米,水泥1.9万吨,农业运输机械981辆。
商业贸易 2005年,施甸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00.1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城市完成15875.6万元,占47.5%;农村完成17524.5万元,占52.5%。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完成1977.6万元,占5.9%;集体经济完成515.8万元,占1.54%;个体私营经济完成23567.7万元,占70.55%;其他经济完成7339万元,占21.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85%,比上年上涨4.8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4.97%,比上年上涨4.97%。
交通运输 截至2005年底,施甸县有公路里程1341千米,其中:省管公路112千米,县管公路442千米,乡管公路753千米,专用公路34千米。客运量12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0030万人千米;货运量126万吨、比上年增长0.2%,货运周转量9535万吨千米。
邮电 2005年,施甸县邮电业务总量2232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8万元,增长14.9%;电信业务总量1854万元,增长8.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机拥有21958部,比上年增长80.77%;移动电话22068部,比上年增长28.2%。每百人拥有电话11部,电话普及率10.6%。全年订销报纸202万份。邮政储蓄年平均余额8743万元。
财政 2005年,施甸县财政收入7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37%。其中:地税部门完成占53.46%,国税占40.37%,财政部门占6.17%。财政总支出28022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农业支出占7.3%,教育支出占25%,行政事业费支出11.55%,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占2.4%。
金融 2005年,施甸县有金融机构19个,其中农行1个,建行1个,农发行1个,信用社15个,邮政1个。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40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736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0612万元,比上年增长5.0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60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4012万元。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61675万元。
保险 2005年,施甸县人寿、财产保险承保金额59239.19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承保额35427.7万元,比上年下降66.29%;人寿保险承保额23811.49万元,比上年增长72.7%。保险费收入741.1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458.3万元,人寿保险费收入282.75万元。已决赔款金额221.52万元,其中财产保险213.1万元,人寿保险8.42万元。
科技 2005年,施甸县有专业技术人员4013人。其中:中级职称1415人,高级职称84人;工程技术人员245人,卫生技术人员565人,教学专业人员2779人,农业264人,其他160人。全县有13个农科站,3个科学技术学会,93个农村专业研究会。全县开展技术培训15.1万人次,办农函大9个专业、17个班、513人。推广杂交玉米良种14.2万亩,水稻良种率99%。
教育 2005年,施甸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61所,其中普通中学21所,小学302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36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5802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17831人,小学在校生32581人。有专任教师2779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1658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79%。
文化 2005年,施甸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4.74万册,有文物保护机构1个,文物藏品1172件;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组织文艺活动159次;艺术表演团体1个,送戏下乡40场,观众10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队4个,放映电影818场次。全县有广播站13个,137个村实现村村通广播,广播覆盖率100%。有电视转播站1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55座,电视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2.1万户。
卫生 2005年,施甸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25张,每万人拥有床位1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00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人。有137个村级卫生所,村级卫生技术人员331人。
体育 2005年,施甸县有青少年业余体校1所,体协2个,有标准体育场273个。参加省市级比赛2次,其中比赛获个人第一名5人次,比赛获个人第二名2人次,比赛获个人第三名8人次。
人民生活 2005年,施甸县在职职工工资总额116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每人年平均工资121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7元。全县社会住宅面积122039平方米,人均增加住宅面积0.3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5.87平方米。全县收缴养老保险基金65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779人。全县有享受国家救济的城乡居民29822人,全年发放救济专款205.3万元;全县有国家抚恤补助对象951人,全年发放补助金168万元;全县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3717人,全年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387万元。
大事要事
施孟油路开工 2005年1月28日,施(甸)孟(定)公路施甸段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熊清华,市委副书记杨连,市人大副主任胡家忠,副市长杨建洪、李新平,市政协副主席卢继雄,永德县人民政府,以及市交通局、市计委等市直单位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典礼。施甸县县长谷正兴主持了会议,县委书记张勇致词,副市长李新平和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杨根庆作了讲话。
旧城乡交通事故 2005年2月8日8时,施甸县旧城乡境内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受伤。
县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 2005年2月19~20日,施甸县委召开中国共产党施甸县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施甸县委书记张勇代表第八届县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会议认真总结了2004年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2005年的工作。
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 2005年3月5~8日,施甸县政协召开第六届委员会议第三次会议。县政协委员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计委、财政、检察院、法院、县政协六个工作报告,通过了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决议。
县第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2005年3月6~8日,县人大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人大代表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计委、财政、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6个工作报告,通过了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
县人民政府十届三次全会暨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 2005年3月9日,施甸县人民政府十届三次全会暨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贯彻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明确落实责任,健全落实机制,强化落实措施,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安排部署了全县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工作。施甸县县长谷正兴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县政府全体领导以及政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
太平统建民房竣工 2005年3月20日,施甸县太平乡田头村大龙洞村民小组、等子乡思腊村上中回龙村民小组两个统建点民房恢复建设项目顺利完工,2个村民小组、66户、267人迁入新居。该工程于2004年12月11日开工建设,共投资206.57万元,建筑面积6390平方米。
由旺糖厂资产转让 2005年3月29日,施甸县由旺糖厂破产清算组与深圳市永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县经贸局举行资产转让签字仪式。施甸县委书记张勇、县长谷正兴及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施甸马锅头进北京 2005年4月3日,施甸何元乡5名青年马锅头率骡马队赴北京参与西双版纳州与北京亚视星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马帮贡茶万里行”活动,历时6个月,行程近万里。
全县禁毒、防艾会议 2005年4月11日,施甸县委、县政府召开禁毒、防治艾滋病、防范处理邪教暨民族宗教工作会议,会议由县长谷正兴主持,县委书记张勇就禁毒和防治艾滋病、防范处理邪教工作作重要讲话。县级领导、乡(镇)、县直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
晏友琼莅施调研 2005年4月12~13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一行在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熊清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黄玉峰及施甸县委政府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施甸县图书馆、文化广场、姚关清平洞、姚关乾元文化广场,并实地察看了洋邑坪小康文明村的建设情况。
里强村火灾 2005年4月26日凌晨2:30,施甸县酒房乡里强村下寨一组发生火灾,烧毁6户居民房屋63间,粮食6000多千克,现金4000多元,隔离带撤屋瓦9间,造成经济损失50多万元。
市教育局改革组莅施调研 2005年5月9~15日,保山市教育综合改革调研工作组莅施调研,施甸县副县长杨光兰结合县情,对本县前期的调研工作作了汇报。调研组在施甸县委副书记鲁国超、县人大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姚关、摆榔、木老元、施甸一中、职中等9个乡(镇)、12所学校中,听取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综合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干旱灾害 2005年1月至6月11日,施甸县降水总量140.5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减少五成;1~5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增高1℃,6月上旬与历年同期偏高3.2℃,平均相对湿度为60%,与历年相比明显偏少。特别是4月至6月11日,降水总量仅为63.8毫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少117.3毫米,偏少近七成,沿江河谷地带持续40℃高温达45天,是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干旱。全县受旱灾人口196770人,成灾人口135760人,造成135600人、21700头牲畜饮水困难,粮食经济作物受灾37.5万亩、成灾32.6万亩、绝收13.7万亩,造成经济损失3610万元;经济作物受灾15.90万亩、成灾14.12万亩、绝收4.2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50万元。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 2005年6月30日,为期1年零3个月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结束。此次普查,形成83份调查报告,拍摄相关图片4000余幅,录制声像带20余盒,制作光盘30余张,其中22个项目上报省市审批为保护名录。
第二批“先教”动员大会 2005年7月13日,施甸县委召开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本县抽派出19个督导组和2个巡回检查组对全县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督促检查。6月30日,施甸县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有58个单位、10个党委、84个党支部、1256名党员参加学习活动,占全县党员的10.5%,通过测评满意率100%。
风雹灾害 2005年7月21~31日,施甸县境内连续遭受3次危害极为严重的风雹灾,全县1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据气象部门监测,7月31日晚22:10分所遭受的特大风雹灾,风雹持续时间1小时30分,冰雹持续时间15分钟,风速10级,受灾较为严重的摆榔、姚关、甸阳单个冰雹最大直径100毫米,是本县有史以来罕见的一次风雹灾害。全县因风雹灾造成73375人受灾,47814人成灾,经济损失7161万元。其中:烤烟受灾25841亩、成灾12892亩、绝收7145亩,经济损失1948万元;玉米受灾38475亩、成灾13555亩、绝收6412亩,经济损失620万元;甘蔗受灾1200亩、成灾500亩、绝收300亩,经济损失26万元;水稻受灾1269亩、成灾751亩、绝收421亩,经济损失41万元;民房受损6217间,经济损失1865万元;部分树林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通讯、电力、交通及其他农作物损失2661万元。
成彦邦莅施考察 2005年7月26日,美籍华人成彦邦一行在施甸县副县长沈杰的陪同下,参观了原中国远征军十一集团军指挥部和三十九师师长洪行殉难处及县文管所。
县总工会帮扶中心成立 2005年8月9日,施甸县特困职工帮扶中心挂牌成立。
李新华莅施调研 2005年8月15日,云南省副省长李新华在保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段跃庆的陪同下视察施孟公路建设。
姚关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生态乡(镇) 2005年10月10日,施甸县姚关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生态乡(镇)。
嘉华水泥厂前期协调会议 2005年10月20日,施甸县政府与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就双方合作建设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前期工作进行研究讨论,施甸县委书记张勇在会上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职,通力协作,加强协调服务,积极配合公司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争取尽快开工,早日投产。
领导干部培训 2005年10月20~22日,施甸县委举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暨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实施纲要》培训班。县委书记张勇、县委副书记鲁国超分别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学习辅导,会上还对《公务员法》、《领导干部考核、辞职、民主决策》等进行专题辅导。县直100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培训。
嘉华水泥厂合作建设会议 2005年11月1日,施甸县代县长祁腾武主持召开政府办公会,会议就县人民政府与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生产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讨论。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云南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领导参加了会议。
仁和、太平两镇设立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2005〕71号文件关于施甸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等子、太平两乡撤并设立为太平镇,保场、仁和两乡撤并设立为仁和镇。两镇于2005年11月24~25日先后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施甸县仁和镇委员会和太平镇委员会成立大会。
旧城灾毁土地复垦 2005年11月30日,总投资为1192万元的旧城乡土地复垦实施项目招投标开工建设。
文化旅游活动 2005年12月1~2日,施甸开展“年猪饭、天天过大年”及“金布朗”大型文艺演出暨文化旅游活动。活动期间邀请了省市县直部分嘉宾,保山电视台、市新闻中心、省政府新闻网、《云南日报》、《香港大公报》记者和本县离退休老干部参加。
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2月12日,施甸县142个党组织、8284名党员,参加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参加的党组织和党员分别占全县党组织和党员的36.2%和69%。县委抽派3个巡回检查组、13个督导组和119名指导员到12个乡(镇)和3个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工作。
岩桑树水电站移民安置培训会议 2005年12月21~23日,怒江岩桑树水电站预可研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培训会议在施甸县召开。会议对怒江岩桑树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实物指标调查进行人员培训,对实物指标的人口、房屋、土地及其他要求进行了调查。该水电站预可研实物指标调查移民安置规划涉及施甸县酒房、万兴、何元、等子、太平5个乡及龙陵县3个乡和隆阳区2个乡(镇)共10乡(镇)的国土面积。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保山境内的怒江流域水资源实施综合开展与利用进入前期阶段。
《施甸县志》续修工作会议 2005年12月22日,施甸县政府召开《施甸县志》第二轮续修启动会议。县委副书记鲁国超、县委宣传部部长朱光亮、副县长杨洪钦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县史志办主任张树才就如何编纂续志工作作了辅导。
县政府全体会议 2005年12月29日,施甸县代县长祁腾武主持召开县政府全体会议。会议对《施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施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关于施甸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施甸县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4个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县委、县人大、县政协部分领导、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
县委八届五次会议 2005年12月29~31日,施甸县委召开中国共产党施甸县第八届五次全会。出席会议的有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委员和有关县直各委办局负责人,企业代表列席了会议。县委书记张勇作工作报告,代县长祁腾武作《施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
(撰稿 张树才)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