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1768
颗粒名称: 文化
分类号: G127.74
页数: 38
页码: 253-289
摘要: 本章记述了保山市文化方面的情况,包含了教育、自然科学、卫生、体育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 保山市 文化

内容

教育
  教育综述
  概况 2004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按新计算口径为94.56%;初中毛入学率99.94%,上升0.12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45.13万人,增6614人。其中,师专在校生3038人,增896人;电大在校生(含各工作站)3009人,增311人;中专学校在校生3016人,比上年减5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6685人,增4740人;初中在校生117033人,减28人;职业高中在校生4086人,减78人;小学在校生240509人,减851人;幼儿教育在园(班)幼儿51811人,增222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23人,减4人;残疾儿童入学率85.17%,上升2.24个百分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23576人,其中专任教师21606人。
  合作办学 4月,隆阳区人民政府与天津双寅实业开发公司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利用保八中的教育教学设施,引进天津市和平区优质师资队伍,以“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的方式,组建云南省保山市天津高级中学。新学校于6月份开始运营。双方合作办学30年,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取自主办学、以学养学、优质高效、自负盈亏的办学原则,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 6月,全市信息化教育正沿着以下途径进行:一是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局域网),按信息技术课教材开设课程。二是通过国家免费接收的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上的资源进行实况播放以及下载资源后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和对师资培训。三是下载后的资源和成套配备的软件资源利用光盘播放系统到中小学结合现行教材的要求应用。四是在校园内形成由计算机、多媒体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远程卫星站组成的网络开展信息化公共课程的教学。五是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乡镇综合信息中心为中小学教师、农村党员、成人教育、计划生育等部门进行培训、轮训。
  教师培训工程 6月,市教育局全面启动中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于2004年6月24日~8月17日与云南大学合作,在云南大学校本部举行了中学数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第一阶段的集中培训。之后,参训对象将返回各自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个月的实践活动和撰写论文,2005年6月将进行最后的论文答辩。全市49名经过层层推荐出的中学中青年数学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 8月,保山市由政协副主席刘明铨带队的保山市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组,到隆阳区就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为期4天的调研。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30%的津贴不能按时发放。二是教师负担较重(一方面教育教学考核及动员学生入学、学生安全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各种捐资、赞助、要求自费征订党报党刊等经济负担过重)。三是少部分学校存在更换教师较多的现象;四是个别教师存在歧视“后进生”现象。针对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评价及教师考核体系,确保教育质量提高;二是认真总结交流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的经验,促进教育发展;三是进一步抓好校长队伍建设,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四是积极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关心爱护教师;五是想方设法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
  捐助高校特困新生 8月,市教育局举行捐助高校特困新生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碧娟、副市长杨焱平及有关部门领导和22名高校新生参加了捐助仪式。参加会议的市级领导和中汇物产公司领导向高校特困新生发放捐助资金。市教育局和工会、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五县区教育局确定22名特困学生作为市级捐助对象。其中考入新疆大学的胡龙等5名同学由保山中汇物产开发有限公司捐助,其余同学由市捐资助学工程募集的资金资助。
  学生升学率 9月,全市小学毕业生40452人,初中招生39256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04%,比上年上升0.1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37347人,升入高一级学校13819人(其中普通高中1062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7.19%,比上年上升5.92个百分点;全市共有707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比上年增加1169人,增长20%;有4520人被普通高校录取,占报考人数的63.9%,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1055人;录取人数中本科2399人,比上年增加472人;专科2121人,比上年增加583人。全市“三校生”报考高等学校636人,录取272人,比上年增加158人。
  教师节庆祝大会 9月9日,市委、市政府和隆阳区委、区政府联合召开第2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会上,市长熊清华代表党委、政府作了讲话。熊市长强调:保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保山历史的辉煌,首先得益于教育的辉煌。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打牢一个基础,构建五个支点,全面振兴保山教育”的工作思路努力奋斗。一个基础即:义务教育;五个支点即: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社会力量办学示范5个方面。大会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会上还开展了有7支代表队参加的歌咏比赛。
  教师受到表彰 9月,施甸中学杨树榆老师获得教育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昌宁一中高怀映、龙陵中学杨宽荣、腾冲马站乡左所完小黄林果3位教师分别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15名教师和8名教育工作者分别获得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卫生科研工会、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联合授予的“云南省优秀教师”和“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有77名优秀教师和23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分别受到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的表彰与奖励。各县(区)也以不同的形式在教师节期间对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学校受灾情况 2004年,保山市遭受了10年不遇的“4·13”十级狂风袭击和7月以来5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风灾使171校中小学受灾,造成危房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围墙倒塌5120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万元。其中较为严重并被迫停课的学校有6所;洪水又使五县区193所中小学受灾,倒塌校舍65间,建筑面积14744平方米,造成危房建筑面积31138平方米,冲毁围墙3017米、冲毁教学仪器设备1套,其他建筑设施毁坏也比较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54万元。这两次自然灾害造成中小学新增危房面积43138平方米。灾害发生以后,市长熊清华、副市长杨焱平等领导相继深入受灾学校了解灾情。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召开会议,认真部署抗灾保学工作,要求受灾学校对校内危房进行仔细地检查鉴定,对D级危房及时封闭停用,该拆除的及时拆除。市、县(区)紧急划拨专款对受灾较严重的中小学校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学校力争按时开学。截至9月6日,全部受灾中小学共计搭建简易教学用房或宿舍68间,在简易房中学习或住宿的学生达1900多人,有33所学校的2400多名学生在临时租借房中学习或住宿。
  地震校舍受损 10月19日6时11分41秒,在保山市(北纬25°06′,东经99°06′)发生5.0级地震。据统计,三县区(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等)460所学校、教学点受灾;受损房屋面积168238平方米,其中倒塌24756平方米;围墙倒塌或开裂2678米;停课学校32校(点),停课学生2208人;无教师和学生伤亡。
  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视察地震灾区 “10·19”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罗嘉福于10月20日到保山市隆阳区,及时赶赴灾区看望受灾学校师生并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罗副厅长一行先后到受灾严重的汉庄岩箐、道街三达地等学校,认真察看校舍受损情况,并与学校教师座谈,对市、区教育局、学校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罗副厅长还与学生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战胜困难。
  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10月,经省特级教师评选委员会评选,保山市第一中学杨学禄、段毅宏,隆阳区实验小学赵惠英,施甸中学杨维新、示范小学张从敢,腾冲一中蔡有武、康洪庆、腾越中心学校李成菊,昌宁二中李光清、幼儿园张翠英等10名教师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这是保山市自1980年以来第八批被授予荣誉称号的特级教师。至此,保山市特级教师总数已达47人,其中在职23人。在职人员中45岁以下4人,占17.4%;女教师7人,占30.4%。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10月,全市共推荐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12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808人,寸如芬等6人获得中专高级讲师职务资格;彭俊修等98人获得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王国强等5人获得中专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张志瑛等263人获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王憾等471人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
  民办学校督导检查 11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市教育局组织的民办教育专项督导检查组一行7人,对隆阳区永昌小学、曙光学校、保山天津高级中学、光丽幼儿园等民办学校进行检查。检查组认为,隆阳区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在学校用地上采取无偿提供或低价征用的办法,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等扶持政策并将民办学校发展纳入教育规划,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坚持每年统一年审检查制度,采取优惠措施引进名师,以质量和特色树品牌,高质量服务学生和家长,赢得社会的好评。
  基础教育
  学习贯彻新《守则》和《规范》 4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新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各级教育部门及时就学习和贯彻做安排:一是将新《守则》新《规范》翻印到各中小学校,要求各学校各班级组织学习,从实际出发,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做到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思想状况变化,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把养成教育与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结合起来,认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四是认真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把诚实守信、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教育内容,贯穿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之中。
  一级完中的评定 7月,经过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价认定小组依据《云南省高、完中学办学水平达标晋级综合评价方案》及国家和省当前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对龙陵一中的办学水平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认定,最后认定龙陵一中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至此,保山市一级完中共有:保山一中、腾冲一中、昌宁一中和龙陵一中4所学校。
  全省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竞赛 7月,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语学会主办,保山实验小学承办的“云南省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活动”分别在原保山师范礼堂和保山一中报告厅举行。云南省16个地州(市)通过层层选拔推选出来的20名新课改实验教师参加了比赛,来自全省各、州、市2100名教师参加了观摩。通过3天的紧张角逐,保山市实验小学选手杨丽娜等10名选手荣获一等奖,隆阳区第二小学胡桂乔等10名选手获二等奖。
  课程改革实验 8月,依照国家和省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要求,保山市于2002年、2003年相继在隆阳区和腾冲县开展了课程改革实验。2004年,施甸、昌宁和龙陵三县也开始了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为使此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市教育局制订出台了《保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高中教育进展 9月,全市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上有了新的进展。新建的腾冲第八中学9月1日建成开学,首期招收高一新生480多人;与天津双寅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引进先进师资力量,依托保八中优质资源,成立了保山天津高级中学,实行“国有民办,自主办学”,招生630多人,突破计划数200多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持续增加,截至9月初,共招高一新生10536人,比上年增加2206个。其中隆阳区3454人(含保一中702人),增加664人;腾冲县3338人,增加794人;施甸县1214人,增加387人,龙陵县1284人,增加285人;昌宁县1197人,增加27人。
  昌宁县周恩来班、邓颖超班正式命名 10月,赵炜女士(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邓颖超秘书)、高振普先生(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周恩来卫士、少将)、周国镇先生(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数量天地》杂志社社长、周恩来亲属)及其夫人等一行在省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昌宁一中、昌宁二中、卡斯镇举行周恩来、邓颖超班命名大会和数理天地民族希望小学落成庆典。赵炜女士、高振普先生、保山市人民政府杨焱平副市长为周恩来铜像揭幕。
  免费教科书发放督查 11月,为确保免费教科书发放工作落到实处,市教育局派出督查组深入施甸、龙陵和昌宁三县就免费教科书发放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督查,学校均建立健全了认定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公示等制度,对分发各校的免费教科书种类以及受益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全市15420名孤儿、随班普读的残疾学生和贫困学生已领到标注有“国有免费提供”字样的教科书。
  “两基”工作年审 11月,市政府组织3个检查组,分别对昌宁、施甸、龙陵的“两基”工作进行复查年审。通过复查年审,检查组认为:“两基”工作由于各县领导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入学巩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切实抓好“普九”的两头延伸工作,高中扩招效果明显;幼教工作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得到加强;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要求各县继续加大“普九”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采取控辍保学措施,减轻教师负担;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投入;将民办教育的发展列为议事日程,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普高、职高招生力度;认真开办好农村综合初中班;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开展好教育系统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使“两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海石化再为岩箐希望小学捐款 11月,上海石化化工事业部得知隆阳区汉庄镇10月19日发生里氏5.0级地震,其中岩箐希望小学受损严重的消息,及时由党委副书记带队,来到保山上海希望小学看望学校师生,并为学校捐款人民币3万元、DVD一台和学生铅笔150支。
  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 12月,全市首次新课改实验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分别在保山一中、腾冲一中举行。来自五县区和市直学校、民办学校的24名选手参加角逐,700多名教师参加了观摩。何敏、姜波、赵慧兰分获三个学科一等奖,穆素梅等9位教师获二等奖,王俊等12名教师获三等奖。
  幼儿教育
  幼儿园课题交流 4月,全省幼儿园课题交流会在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光惠幼儿园举行,来自全省15个州市近200所幼儿园的400多名幼儿教师参加了交流会。会议交流期间,昆明、玉溪、德宏、红河等地14所幼儿园就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作了经验和成果交流,这些课题涉及幼儿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幼儿社会行为培养。会议邀请了云南师范大学的幼教专家作了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讲座。全体与会代表还参观考察了市幼儿园、保山光丽杏花双语幼儿园、隆阳区南苑幼儿园。
  幼儿体操比赛 保山南苑幼儿园自1999年组织了幼儿体操队,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幼儿体操比赛。曾获国家甲级一等奖和省甲级一等奖。2004年6月,该园组织参加了在个旧市召开的云南省幼儿体操比赛,获得云南省幼儿体操甲级一等奖和最佳动作奖。
  幼儿双语教学 9月,市幼儿园进一步拓展教学科研项目,把《Happyparty儿童英语》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施,请英语水平较高的专职老师承担本园的英语教学。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情境里学习英语,在艺术的氛围里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教育的系统功能。
  高等教育
  师专新校区建设 6月,为确保新生能如期在新校区开学,保山师专异地建设现场指挥部对各项目工程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计划,保证了在建工程进展顺利。为确保施工进度,指挥部把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展图挂在办公室,随时对照查看各施工单位的进度。同时加强了管理,建立了工程日志,安排专人每天到工地检查,并收集施工情况,及时发给施工单位进展通知书,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得力措施,按时完成各阶段的施工任务。
  师专新校区学生宿舍楼竣工 8月,保山师专新校区学生宿舍楼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这三幢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0646.4平方米,五层砖混结构,内设有300间带卫生间的学生宿舍,能安置900个床位,解决1800名学生的住宿。
  保山师专师资情况 截至2004年9月,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职工总人数277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人,占67.86%;职工89人,占32.14%。专任教师188人中,教授、副教授38人,占19.1%;讲师85人,占45.2%;助教39人,占20.7%;实习教师28人,占14.9%。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人,在读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9人,在读硕士学位9人,研究生学历6人。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招生 3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改进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几点意见》精神,市教育局结合保山实际,对本市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实施意见:普通中专学校招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班;省重点职中、省示范性职中招收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班;合格职中招收职业高中班。市教育局根据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需要下达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计划,在经审批或备案的专业中确定专业和各专业招生人数。
  保山卫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4月,保山卫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保山卫校自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以来,学校领导、主管部门及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确立了争创国家级重点学校的目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使学校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办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面向市场,面向农村,主动适应和配合社区及农村卫生工作需要设置专业,形成一批支撑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优势专业群,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路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办出了特色。
  中专学校春季招生情况 5月,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已有183名新生注册入学,实现了学校首次春季招生成功,为春季招生后续工作和秋季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保山市教育局29号文件《关于做好2004年保山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中专学校结合整合重组后的实际情况,召开了春季招生工作会议,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派出招生工作组,分赴各中学,开展中专学校现状、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宣传。在此期间,市教育局根据该校反馈的各中学信息,及时增发了54号文件,对该校春季招生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各中学的大力支持。
  省人大代表视察保山中专学校 12月,省十届人大代表团视察新组建的保山中等专业学校。代表们认真听取校长对学校整合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向部分教师代表询问了教学、管理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视察了校园建设情况。最后张培光团长代表视察组作总结发言,对保山中专整合一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校面临的办学经费短缺、办学分散、实验实习无法开展等实际困难深表关切。
  地震灾后恢复建设 保山卫校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为2205平方米的框架结构五层教学实验楼在“10·19”地震中受损害。通过重建,实验楼于12月21日起开始恢复使用,恢复了全校的教学实验课。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为1116平方米的砖混四层的3号学生宿舍楼也在此次地震中严重受损,经过省、市危房鉴定专家鉴定,建议此楼可加固使用。
  特殊教育
  国家特殊教育考查团考查保山市聋哑教学 6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处处长谢敬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云英博士、及北京、上海、江苏特教专家一行5人在省教育厅、市区领导陪同下,到保山市聋哑学校指导工作。考察组对学校的基本建设、发展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后,对该校几年来的教育教学管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作高度评价,并对该校今后几年的工作提出要求。
  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启动 10月,保山市关爱学校举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启动仪式,会上,全体与会人员重温入党誓词。市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分别对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学校全体党员决心要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真正起到“党员五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
  (撰稿 谯人亮)
  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
  概述 市科技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实施科技兴保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和进展。
  科技宣传 年内,市科技局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活动。一是加强对外宣传,内引外联,宣传保山科技发展成就。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宣传活动,为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市、县(区)科技系统认真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及时做好“禽流感”科技宣传工作。根据科技部、中宣部等部门关于举办2004年科技活动周的有关要求,市县(区)科技局于5月15日,组织60多个单位250多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全市免费开放3个省级科普教育基础,展出科技成就、先进人物事迹和各类科技成果等近百项,接待参观人员1万多人次;开展“科普一条街”、“科普志愿者科技宣传”、“青少年创新大赛”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多种6万多份,开展科技咨询3万多人次,播放科教片20多部,宣传教育群众达25万多人次。三是多渠道加强科技宣传。年内,市科技局和保山日报社共同举办首次“科技兴保”征文活动,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利用“保山科技信息网站”和《保山科技信息》期刊,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宣传报道。全年市县(区)共编印各科技期刊36期1400余份,发布网站信息130余条。四是积极推动科普领导机构和科普教育基础的建设。
  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会 2月20日,保山市科学技术局召开全市2004年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会议,会议总结2003年省、市科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准备2004年科技项目的申报。会上,市科技局张局长提了4点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项目的申报工作,各县(区)科技局要切实转变工作思想,牢固树立项目立局的观念,把项目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工作;加强调研,吃透上、下情,增加项目储备量;提高项目质量,重点项目重点包装;多渠道筹资,支持项目申报。
  科技项目申报 年内,申报了“腾冲心脉龙注射液产业化开发”、“保山香料烟轻度干燥工艺技术研究”、“施甸县优质辣椒深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珍稀濒危药用石斛种源保护及GAP种植”等24个项目。其中:“腾冲县新型农作物胞覆剂研究开发”列入省科技研科技招标项目。“保山同心绿豆产业化开发”也被省科技厅列项支持。国家、省共计新增支持项目经费340多万元,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2172.49万元。项目申报工作实现了3个零的突破,即科技部项目零的突破、省院省校合作项目零的突破、科技招标项目零的突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从全市申报的48个项目中,重点筛选了“彩色蔬菜引种试验示范”、“工业用大麻种植试验”等16个项目进行列项支持。
  科技项目开发 年内,香料烟产业通过不断列项支持香料烟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及应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了香料烟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确立了香料烟科技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优质茉莉花开发示范”项目实施以来,现茉莉花种植规范已达120万平方米,形成加工能力800多吨,研制开发优质茉莉花茶3个系列12个品种,年内销售花茶近600吨,产鲜花300多吨,花农经济收入上百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开创了新路子。加大民族贫困村科技综合开发,昌宁丛岗村发展泡核桃200万平方米,创产值150多万元;施甸哈寨村发展鱼腥草53万平方米,人均收入700多元;隆阳区瓦房村大力发展石榴、核桃、山葵等,使群众逐步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施甸万亩优质辣椒基础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共推广种植辣椒3198万平方米,总产干椒601万千克,实现产值3606万元。“龙陵江苏太湖猪纯种扩繁养殖技术”项目的实施,共产仔猪2940头,效益显著,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7万亩木薯种植示范”项目,完成木薯种植面积计2333万平方米,龙陵康丰公司年内收购木薯干片5000吨,实现农业产值325万元,生产酒精1075吨,实现工业产值320万元。2004年,“施甸优质辣椒基地建设”、“江苏太湖猪纯种扩繁技术”等5个省级项目,圆满完成合同任务指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企业技术创新 保山澜沧江啤酒集团公司“云南省啤酒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争取省经费支持100万元,项目实施实现了无甲醛啤酒、低醇啤酒品种质量的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保山市原上江糖厂“一碳亚法机制甘蔗绵白糖开发”、“亚法甘蔗机制混改绵白糖、精制绵白糖研究开发”项目,现已达到日产500吨绵白糖生产能力,项目实施新增利润1069万元,新增税收1212万元。腾冲民族科技推广所“新型农作物胞覆剂中试及应用试验示范推广”,是保山市第一个“十五”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拥有自主专利产权技术,经争取省科技厅90万元经费支持,不断改进技术、配方和设备,现已全部完成项目生产建设,其研究开发的“敬农牌”胞覆剂在第十届中国扬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特别奖”,为云南省获此殊荣唯一奖项。
  科技项目验收 受省科技厅的委托,保山市科技局邀请了有关制糖工艺、制糖机械、甘蔗原料种植等方面的专家对隆阳区上江糖厂一碳亚法机制甘蔗绵白糖开发项目进行验收。隆阳区上江糖厂一碳亚法机制甘蔗绵白糖开发项目,引进《亚硫酸一碳酸法蔗汁澄清工艺》、《无加灰、饱充砂糖改绵白糖新工艺方法及其专用设备》、《管式过滤器》等3项专利技术。8月9日,受省科技厅委托,由保山市科技局组织邀请市、县有关农业专家,对施甸县科技局承担实施的省科技厅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项目“施甸县万亩优质辣椒基础建设项目”进行验收。施甸县万亩优质辣椒基地建于2001年,被省科技厅列为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项目。8月12日,受省科技厅委托,由保山市科技局主持,邀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龙陵县江苏太湖猪纯种引种扩繁技术示范项目进行验收。龙陵县江苏太湖猪纯种引种扩繁技术示范项目于2001年被省科技厅列为贫困地区科技试验示范项目。
  科技成果规范化管理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规定,严格标准、程序和方法,切实加强了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管理。二是按“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突出奖励效益和质量”的要求,认真落实和规范操作各项评审工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顺利完成2001~2002年度保山市科技进步评审奖励工作。为进一步搞好2003~2004年度评审奖励工作,针对已往评审奖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大奖励政策的导向宣传,拓展项目申报领域,研究提出调整充实科技技术奖励委员会、调整奖励奖金数额标准、增设专业评审委员会、选聘专业评审专家、完善评审规则和技术评价标准的初步措施和办法报市政府审批,为评审奖励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三是认真组织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2004年度,组织推荐“龙陵县人工种草养羊开发”、“利用3S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及建立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保山市21.3万亩粤糖79~177甘蔗良种推广”3个项目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其中前两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励项目 4月8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对2001~2002年度保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项目51项,进行表彰奖励,共颁发奖金11.6万元。市政府以保政发〔2003〕99号文件作出关于奖励2001~2002年度保山市科技进步项目的决定,“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威24选育和示范推广”和“云南松毛虫群动态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两项成果获保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烤烟漂浮育苗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项成果二等奖;授予“杂交玉米新品种保玉8号选育示范”等41项成果获三等奖。并对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奖金。
  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把科技考核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根据《云南省地(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云组发〔2003〕12号)文件精神,按市委、市政府考核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安排部署,对考核工作所涉各项指标、任务,进行逐项落实和完善。在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县(区)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的基础上,2月,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与各县(区)党政一把手签订了考核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党委、政府及各有关单位,将考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与所属乡(镇)签订考核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较好落实和推动。
  知识产权管理 为搞好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市科技局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在认真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受省知识产权局的委托,按专利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6月23日,对销售“折叠式汽车防滑垫”非专利产品冒充专利产品的单位进行查处。二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一年来,认真安排组织系统内有关领导和干部,参加了“全国专利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全省专利行政执法培训”、“全省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培训”、“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培训考试”等,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区)知识产权工作的通知》,对认真抓好《云南省专利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积极推进专利战略的研究与开发,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工作进行安排和落实。2004年,全市申请专利23件,获准授权专利15件,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鼓励调动发明创新积极性,按《云南省专利申请费用和年费资助暂行办法》的规定,市科技局对“免大换沼气发酵装置”、“酸角果肉糖果的制作工艺”等专利项目,组织经费资助申请。
  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6月18日,保山科技信息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分广域网和局域网,包括信息网络平台、系统平台、信息网管理平台3大部分。网站建设采用目前最新技术,具有开放、安全、可靠、易维护、可扩充等优点。科技信息网站共设有科技新闻、科技人才、科研成果、科技法苑、科技企业等栏目,基本满足保山市科技管理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成为保山科技对外宣传和科技服务的重要窗口。
  全省地州市科技情报协作网会 9月15日~17日,2004年度云南省地州市科技情报所长座谈会暨地州市科技情报协作网会在腾冲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则和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介绍云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则战略研究和探讨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开发应用,为当地科技、经济发展服务。会议邀请科技部、省科技厅、有关地州市科技局的领导莅临指导,12个地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所长、相关人员及其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有关科室的负责人共计7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保山市科技局张雷局长主持,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蔺斯鹰、腾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艳分别代表保山市人民政府、腾冲县人民政府在会议上致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管中心张志平主任、国家图书文献中心陈道泉研究员对科技信息共建共享有关情况进行指导和介绍。云南省科技厅李树洁副厅长对会议作重要讲话,李副厅长要求全省科技情报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加快服务手段和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为科技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技术,加快科技资源的整合;要创新工作机制,打破区域性,加强交流和合作,真正建立起共建共享。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赖于民所长对云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则战略研究基本框架和工作进展进行介绍,并提出各地州市科技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地州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规则做准备。
  (撰稿 史忠泽)
  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宣传 10月19日,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0级地震后,市地震局积极为电视台、师专、卫校、永昌中学、区幼儿园、复烤厂、永昌镇等单位、部门提供《直面地震》、《未雨绸缪》、《地震揭秘》等内容的影碟、录像带共29部。在抗震救灾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开展“以人为本,珍惜生命,抗震设防”为主题的“11·6”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各县相继播放了10部地震知识影碟,展出地震知识展板196块(次),挂图250份,发送宣传材料81000余份。市县区地震部门、科协利用此机会分别在五个县区的16个乡镇开展巡回宣传,接受群众咨询4000人次。市地震局到邮局制作了“11·6”宣传中邮专送广告60000份,直发全市82个乡镇,1000多个村委会,市、县、区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印制10000份两种内容的宣传材料,扩大宣传覆盖面。10月1日,开通《保山市防震减灾信息网》,拓宽防震减灾宣传空间,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系统全体观测人员坚持按照规范操作,坚守岗位,保证所采集的数据真实、连续、可靠,观测质量不断提高,为监视震情,掌握地震动态提供较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全市观测资料在参加全省质量评比中有8个项目获得三等奖以上奖励。市地震局获综合管理奖、计算机数传一等奖、水温一等奖、水质二等奖、水汞三等奖。4月参加全国观测资料评比中,市地震局数字化水氡观测获第一名。
  保山隆阳“10·19”地震跟踪监视 2004年10月19日06时11分41秒在北纬25。06′、东经99。05′的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庄房村一带发生5.0级地震。震源距地表6千米,距保山城8.3公里。震前,市地震局和部分县地震局根据2004年以来保山市及临区小震活动有所增强,部分观测手段出现较为突出的异常,提出较好的中期和短临判断意见,及时地将判断意见向市委、市政府、省地震局做汇报;向县区地震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近期震情跟踪监视的要求》(保政震发[2004]24号)。异常发展到2004年9月28日,施甸县水长乡发生了4.5级地震。市地震局及时召开紧急会议,对震后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提出“10月份滇西地区有可能发生5级左右的地震,应加强短临跟踪”的预报意见,分别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
  震后应急 “10·19”地震发生后,市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按照《保山市地震局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明确分工,各就各位,全力投入震后应急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前方指挥部开展灾情调查、安抚民心、稳定社会、震灾损失评估、地震现场震情跟踪监视、震后趋势判定、提出后续地震应急对策建议,在震区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各项抗震救灾工作。省专家组在现场灾评中,发觉评估急需的保山城区基础资料缺乏,市地震局领导班子召开全局干部职工会议,部署任务,责任到人,深入到全城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社区收集各种基础资料,次日中午之前全部资料按要求完成了任务,保证灾评工作顺利完成。
  学习贯彻法律法规 6月,聘请市法制局的干部到市地震局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培训,全局19名干部职工参加培训,全部获得培训合格证。各县区地震局的所有执法人员均参加有关培训。对云南省政府58号令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关于2004年云南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的通知》和“省地震局关于58号令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函”的要求,认真组织全市实施58号令情况的自检自查工作,市政府组成专门的检查组到全市各县区对58号令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了保山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其监督管理工作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决策提出依据。为切实做好全市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起草《保山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查实施细则》。《地震监测管理条例》9月1日起实施后,为了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切实保证各项地震监测设施免受人为破坏和环境干扰,市政府下发《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有关事宜的通知》,并将该《条例》和保山市辖区内地震监测台站的分布、保护的范围要求在2004年7月23日的《保山日报》上刊登,在全市范围内履行告知义务,强化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管理,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震害防御 8月12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保山市地震灾害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市地震局积极行动,明确责任,督促落实,按质、按量、按时全面完成各项数据资料收集汇总工作。年内市地震局按照要求对《防震减灾法》、《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的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
  地震局长工作会 3月9日~10日,全市地震局长工作会议在昌宁县温泉召开。会议传达全省2004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及观测质量评比表彰会精神;对全市2003年度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总结,对2004年度全市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部署;对各县区观测质量、防震减灾宣传及趋势研究报告进行评比;对各县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对2003年度先进集体、昌宁县地震局、市地震局观测站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全市防震减灾暨恢复建设会 11月2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暨恢复建设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市级四大班子的领导、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各县区政府县区长、分管副县区长、各县区计委、民政、国土资源、地震局的主要领导近7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长熊清华作了重要讲话,全面传达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保山实际,对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提出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把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加强领导,提高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震情跟踪监视工作,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三是切实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提高各类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四是加强地震应急检查,提高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五是加大宣传,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抗御地震灾害。李新平副市长主持会议。
  队伍建设 2004年,全市地震系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防震减灾工作做贡献。在全体党员中倡导“五好五带头”,积极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7月,市地震局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保山市地震局在2004年度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中获一等奖。派出6名干部参加云南省法制局举办的法制督察员培训。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坚持学习《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地震业务知识,抓住地震观测和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工作,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3大体系工作,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深入基层考察 1月24日,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监测预报司司长阴朝民,在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保山市委书记黄毅、省地震局局长助理陈勤、监测中心主任毛玉平等领导陪同下前往腾冲县地震局、地震台考察。25日到保山市地震局考察,看望市地震局的同志们,察看观测井房及仪器、数字化仪器观测室,与春节期间值班的全体同志合影留念。
  (撰稿 孙文波)
  气象工作
  天气气候概况 2004年保山市气温正常,但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2003年,也是近几年来最低的一年,降水量偏多,日照正常。其中冬季(1、2月)全市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正常;春季(3~4月)气温特高,降水特多,日照正常;5月全市气温正常,降水特多,雨季开始较常年提前10~15天,全市于5月10~12日先后进入雨季。夏季(6月~8月)全市气温正常,降水正常至偏多,日照正常;全市雨季于10月6日~16日相继结束,属正常至稍偏早年份;秋季全市气温偏低,日照稍偏少,降水除9月偏多外,其余时段均偏少。1月~11月,全市年平均气温正常,年降水量偏多,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2月~3月发生了较重的冬春旱,4月发生了大风灾害、进入汛期全市降水持续偏多,大雨、暴雨日数比历年偏多,从而造成大风、冰雹、洪涝等气象灾害较近几年偏重。总之,2004年就气候条件而言属中等年景。
  大气探测 全年测报质量较好,无任何责任性事故发生。人工观测基数27877.6,错情率0.2‰;自动站基数40754.5,错情率0.1‰;日射、酸雨、高空探测质量均达省局考核标准。1月1日起,腾冲、保山大气监测自动站进入双轨运行第二阶段,施甸、昌宁大气监测自动站进入双轨运行第一阶段。网络传输及时率达100%。共申报“250班无错”7个,验收合格“百班无错”30个。
  气象服务 1.森林防火和农事关键期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发布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供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政府决策使用;对春季低温冷害、早春干旱,小春收割、大春播种、抽穗扬花期、烤烟移栽、秋季连阴雨等农事关键期、雨季开始期及雨季开始后的第一场大雨、暴雨均做出成功预测,并通过专题书面材料、电视天气预报、“96121”电话、“气象呼”等多种形式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进行跟踪服务。2.汛期气象服务。整个汛期(5月~10月)全市中到大雨及以上强降水天气过程出现22次,与历年相比偏多19.4%~40.5%,均做出成功预测,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安排生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特别是“7·18”特大抗洪抢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整个气象服务准确、及时、优质、全面,制作发布多期书面专题服务材料,专门发布转折性手机短信气象预报信息2000多条。8月3日,市政府作出批示:市气象局在“7·18”特大洪灾期间,气象预报准确,服务到位,为市领导决策、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减轻洪灾带来的损失作出贡献。3.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首届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4年端阳花市开幕式——“丝路飞花”大型文艺演出、昌宁新田园城市首届商交会、腾冲第五届火山旅游节、中缅腾密公路开工典礼、“2004年中国·保山澜沧江啤酒狂欢节”、“保山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等气象保障服务均取得较好效果,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气象现代化建设 5月初,针对领导经常出差下基层的实际,市局与保山移动分公司联合开通“气象呼”短信发布平台,拓宽和补充决策服务系统;6月1日,腾冲县气象局与县国土资源局联合,正式开通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业务;10月1日,施甸县气象局建成使用电视天气预报动画显示制作系统及配套音像录制设备;12月3日,云南兴农信息网保山分中心正式成立开通;12月中旬,全市五县区气象光纤宽带网络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3月,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总结部署“人影”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杨建洪副市长与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5月,对全市30名“人影”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复训。“人影”工作从1月1日实施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开始到10月31日人工防雹作业结束,历时305天,先后设“人影”固定作业点34个,流动作业点4个,参加作业指挥人员60多人,在各县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人工增雨抗旱、人工防雹,个别县(区)还开展人工消雨工作,共作业324次,消耗火箭弹1508枚,高炮弹1038发,有效地缓解旱情,增加林间湿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避免或减轻冰雹灾害对烤烟及大春生产带来的损害,受益面积累计达160多万亩。
  防雷减灾 完成全市防雷设计资质年检工作和全市雨季前的易燃易爆单位、场所的专项治理工作和旧房的复检工作;制定全市防雷减灾专项治理单位方案,对移动、联通、电信进行专项检查。5月,腾冲局与县教育局联手,对全县34所中学、508所小学、32所幼儿园进行防雷设施专项检查。12月召开全市2004年防雷减灾工作总结及工作技术交流会议。
  气象管理 以“3.23世界气象日”、“法制宣传月”、“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召开座谈会、上街或下乡设点,邀请森警部队广大官兵,中、小学生前来气象局参观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气象、“人影”、防雷、施放气球安全、探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气象法律法规宣传。10月20日,成立保山市气象行政执法支队,挂靠政策法规科。对所有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对收费项目进行清理上报,并公示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范围。龙陵县政府为搬迁观测场召开专门的县长办公会,并发了会议纪要,为搬迁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 10月21日,市气象局领导班子调整,杨先任保山市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舒智调省气象局,免去其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党组成员职务。昌宁县气象局“人影”指挥中心暨“白云宾馆”建设项目10月份投入使用,隆阳区气象局办公楼、腾冲县气象局业务楼实施完成,腾冲县气象局建成园林式的职工生活区,完成安居工程职工集资住宅楼,办公区部分基础设施得到改造。全市被地级以上报刊、电台刊播宣传作品34次(其中电视电台12次)。五·四期间,保山市气象局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红旗团支部。七·一期间,保山市气象局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1月,市气象局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命名表彰为“第十批省级文明单位”。11月,市气象行业和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气象局分别被保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保山市第二批市级文明行业”、“保山市第二批市级文明单位”。11月,市气象局被市文明委评为“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年内,市气象局被省气象局评为2004年度目标管理优秀达标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良好单位、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全省气象部门老干部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我这里”先进集体。
  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2004年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大风、冰雹、洪涝等。全年自然灾害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1419.22平方千米,成灾816.45平方千米,纯收153.87平方千米;全市人口受灾2436018人次,成灾1267263人次,因灾死亡32人,直接经济损失112790万元,洪涝、冰雹、大风等造成的损失较2003年偏重。1.干旱灾害和病虫害。2~3月,保山市发生大范围的干旱,致使农作物受旱面积505.53平方千米。全市主要农作物出现病虫害超过1957平方千米次,防治4305平方千米次,其中玉米小斑病237平方千米,水稻稻瘟病130平方千米,水稻白叶病46平方千米,稻飞虱202平方千米。2.冰雹、大风和雷电灾害分布广、灾情重。全市受灾人口332833人次、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202.4平方千米,损坏房屋44620间,直接经济损失10668万元。3.洪涝灾害。2004年洪涝灾害较2003年偏重,全年因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455.4平方千米,其中成灾241.56平方千米,纯收50.36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49096万元。4.滑坡、泥石流灾害。2004年滑坡、泥石流灾害明显多于2003年,造成全市受灾人口37648人次、死亡10人,损坏房屋27053间,直接经济损失8220万元。
  气候影响专题评价 1.气候与小春。小春生产总的气候条件为弊大于利,全市小春粮食总产较2003年减少2%,其中小麦减少10%。1月全市降水正常至稍偏多,气温偏高,湿度适宜,利于小麦、油菜苗期生长发育,2~3月全市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对小麦、油菜抽穗开花极为不利,产量形成受到影响,4月全市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对小麦、油菜的收晒工作产生影响。2.气候与大春。全市雨季开始期偏早,4~5月降水充沛,为大春作物在最佳节令栽种完毕提供了水分条件,汛期部分时段降水相对集中,汛期热量条件较2003年差,虽无八月低温之患,但自4月起日照总体偏少,湿度较大,极易滋生病虫害,对大春增产极为不利。大春粮食总产较2003年增加,其中水稻总产较2003年略有减少,玉米总产较2003年明显增产。3.气候与烤烟。烤烟生长前期和后期气象条件匹配较好,而旺长期热量欠佳、光照偏少,对烤烟品质和产量形成造成不利影响,8月气温正常至偏高,对烤烟成熟和品质提高十分有利,9月日照偏少,对烟叶晾晒较为不利。4.气候与甘蔗。甘蔗主产区冬季气温偏高,日照充足,冬植蔗出苗、分蘖良好,2~3月降水持续偏少,春植蔗种苗萌发和幼株分蘖迟缓,部分地区出现种苗干死现象,4~5月降水偏多,但热量和光照条件欠佳,光合作用效能偏低,甘蔗长势一般,6~8月全市气温正常至偏高,日照时数接近多年平均值,降水偏多,光、热、水条件能满足其伸茎壮枝的需要,9月日照偏少,气温偏低,但10~11月降水偏少,月日照时数多在200小时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10月中旬起日较差大多在10℃以上,干凉度充分,对其积累糖分,提高含糖量较为有利。5.气候与茶叶。1~2月,茶叶主产区气温偏高,日照正常至偏多,利于茶树安全越冬,但易加重病虫害的繁殖,降水除2~3月稀少外,其余生长时段均较为充沛,茶树萌动、生长较快,但部分地区春季冰雹灾害较重,影响春茶的品质,4月上、中旬光照条件欠佳,对其前期收晒较为不利,但4月下旬至5月日照正常至偏多,完全能满足茶叶后期收晒的需要。
  (撰稿 张玲艳 杨先)
  科协工作
  简述 2004年,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75次,交流学术论文458篇,其中158篇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登载;开展科技下乡105次,展出各类展板1500块(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资料45万份(册),举办培训166期9230人次;开展科普宣传40场次,展出科普挂图和展板2550块(幅),发放宣传资料15.5万份;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15次,表彰青少年科技作品143件(项),受省级表彰13项。市科协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并获地州市科协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科协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龙山中心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丁克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工作者;杜品仁被评为云南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农函大保山分校和五县区辅导站被评为全省农函大先进集体,22人被评为全省农函大先进工作和优秀教师
  科技下乡 一是在元旦春节期间,市科协与隆阳区科协联合组织到隆阳区辛街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共向广大农民群众赠送各种图书1182本(册)、实用技术资料10种3万多价,接受农业科技咨询500多人次。二是结合开展“三观”学习教育和“三同”活动,市科协全体干部职工先后四次到施甸县万兴乡长浪坝村开展科技支农服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次200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资料1.5万份,赠送了9类共计640本农村科普图书;资助7000元资金用于学校危房修缮等,与6户生活困难的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2名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困难。三是在春耕期间,组织科技人员100多人到施甸由旺、太平、腾冲新华等15个乡镇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发放各种实用技术资料4.2万份,接待群众咨询800多人次。四是在隆阳区发生地震后,市科协于11月13日,到隆阳区西邑乡开展抗震防灾及科技下乡活动,展出展板60多块,发放农村实用技术图书900多册、抗震救灾科普宣传资料1.5万份、农村实用技术资料2万份,接待咨询500多人次。
  禽流感科普宣传 在防治禽流感科普宣传中,市县区科协和有关学(协)会深入到35个乡镇开展科普宣传40场次,展出科普挂图和展板2500块(幅),发放宣传资料、折页15万份,编制科普专栏10块20期,播放录音50多场次,接待咨询3万多人次。一是组织隆阳区科协、市老科协畜牧专业委员会的科技工作者到隆阳区老营乡开展禽流感防治科普宣传。二是市县区科协在城乡公共场所、畜禽交易市场设置科普宣传专栏进行专题宣传,并深入到畜禽养殖重点乡镇、村社和农户开展直接、面对面的宣传。三是将10类5万份科普宣传资料及时下发到五县区畜禽重点养殖乡镇农户手中。
  6月科普大行动 “6·29”全国科普日期间,一是组织开展《爱护地球、合理开发资料、保护环境》科普知识有奖征文活动,全市共有2500名科技工作者、中小学生参加活动。二是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专项宣传活动。市县区科协积极配合省科协和省直12个学(协)会在“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4年保山端阳花市”期间深入隆阳区和腾冲县组织开展以“科学普及—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大型科普系统活动,共展出科普展板100多块20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多份。三是开展服务“三农”科普系列活动。6月22日在“三馆”文化广场举行“云南省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并深入到隆阳区河图镇三个村社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环保科普知识讲座3期300人次,展出科普展板50块150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待咨询300多人次。四是积极开展百姓健康行动。在端阳花市期间组织市区医科学会的30多名卫生科技工作者在科普一条街开展以“关心健康、了解健康、依靠科学达到健康”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先后为广大群众义诊3000多人次,接待咨询1500多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多份;组织市老科协卫生专业委员会的11名老医生深入到施甸县万兴乡开展义诊服务,为该乡50岁以上的86名老党员和20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同时为当地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举办“中毒抢救”知识培训。
  青少年科普教育 一是牵头组织全市中、小学校的3400多名学生参加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共收到由市青少年业余文化艺术学校、保一中、隆阳区实验小学、腾冲清水中学等9所学校筛选上报的青少年发明作品8件、科学论文21篇、科幻绘画274幅、电脑机器人作品1件、科技辅导论文12篇、优秀教师方案设计2件。经市级评审委员会初审、复审和终审,评出市级青少年优秀科技项目29个、优秀科幻绘画95幅、电脑机器人创意设计奖1项、优秀教师4个、科技辅导员论文12篇、优秀组织奖2个,并给予了表彰奖励。获省级优秀科技活动方案三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一项、科幻绘画一等奖3项、三等奖5项、爱迪奖2项。二是11月下旬,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天文台高级工程师高衡莅保作题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题和做题》讲座,市县区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学校科技辅导员50多人参加了培训。三是组织保山市曙光学校、隆阳区实验小学等4校33件作品参加由省青科中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2004年青少年计算机作品主题竞赛”活动,隆阳区永昌五小、腾冲县清水中学等4校的12篇论文应征,获省级二等奖5篇、三等奖6篇,获全国二等奖4篇、三等奖1篇。五是开展以“大手拉小手、科学道路并肩走”为主题的科普系列活动。市青辅协举办少儿科幻绘画展览及科技辅导员成就展览;腾冲县科协牵头举办了114名学生参加的“2004年全县青少年科技艺术冬令营”活动;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开展第二届“巧巧手”科技创新大赛,1000多名学生的1700多件作品参加竞赛;隆阳区永昌二小开展青少年科普作品竞赛及展示活动,500多名学生的503件作品参加竞赛;保山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以“建设绿色校园、争当环境小卫士”为主题的环境系列活动。六是注重在非公有制学校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已将保山永昌小学列为二级科普示范学校,并挂牌。
  学会工作 一是召开科技工作者春节茶话会。春节前夕,组织召开科技工作者春节茶话会,60多名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为科技兴保建言献策。二是开展学术活动。市直学(协)会共开展各类学术活动75次,交流论文458篇,其中158篇在国内的各类学术期刊上登载。市气象学会与德宏、怒江州气象学会于4月份召开三地州市气象学术交流年会;市林学会先后举办“保山市自然资源管理”及“高黎贡山可持续发展”两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70人次,并成功举办全市澳洲坚果发展研讨会;市医学会举办首届外科专业学术交流会,收到论文166篇,交流发言11篇,专题学术讲座4个,86名会员参会;市药学会先后举办“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老年病与痰的关系”两个学术交流会;布农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由中国科协、江苏省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农业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专业论坛;市科协组织市直相关学(协)会会员参加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普研究所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以“科普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征文活动。三是创办技术经济实体。市老科协成立后,先后成立4个县区分会和7个专业委员会,组建映山红甜柿开发有限公司、腾冲民族科技推广所、市老科协诊疗所、聚贤经济科技咨询开发有限公司、滇西南玉米科技开发服务部、腾冲尽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山文昌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翟家湾、尹家坝、由旺甜柿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等8个集科技示范、培训、经营为一体的技术经济型实体。四是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活动。市计生协开展会员之家建设,目前有会员25.95万人,会员之家912个;利用各种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计划生育科普宣传100多场次,发放科普知识读本10万余册、宣传资料近35万份;先后申请使用计划生育基金25万元,分别在昌宁、腾冲、龙陵、隆阳的9个乡镇、18个村、495户计划生育先进户中实施少生快富项目,取得明显成效。市护理学会举办“医疗法规与护理行为学习班”,承办“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保山选拔赛”,选出5名选手代表保山市参加全省职工技能大赛护理专业比赛。市兰花协会举办兰展;市广电学会开展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比赛活动等。
  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 全年共在66个乡镇开办畜牧、核桃、蚕桑、茶叶、石斛、烤烟等20多个专业136个培训班,累计招生5834人,比上年增加1101人。学员中少数民族819人、妇女1636人,回乡初中毕业生1500人。以农函大为阵地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2031人,其中农村党员1425人、基层干部606人。
  “五个创建”活动 确定隆阳区蒲缥镇葡萄、石榴种植基地为首级“绿色科普兴农示范园”;施甸县万兴乡长浪坝村为市级“科普富民示范村”;龙陵县龙山中心小学、保山永昌小学为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隆阳区永昌镇民强街居委会为市级“科普文明示范社区”。
  创建百强农技协 年内创建云南省“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个:隆阳区翟家湾果木种植协会、蒲缥石榴产业发展协会、腾冲县小西乡养牛协会、龙陵河头乡石斛种植研究会。
  (撰稿 陈瑛)
  社会科学
  文化艺术
  文化体制改革 2004年,是保山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保留原有建制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市电影公司、市音像站,撤销原有建制,按照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处置资产、安置职工;市歌舞团和市永昌影剧院撤销原有建制,合并组建新的“保山市艺术团”及其“保山市演艺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新华书店保留原有建制,深化改革,做大做强。改革之后市直国办文化单位将从8个减少为5个,压缩37.5%。现在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文管所)内部机制改革已经全面完成;市音像站已撤销安置完毕;市电影公司撤销安置方案已经反复修改上报待批;市永昌影剧院与市歌舞团合并改革的方案已经批准。五县(区)直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已基本完成,昌宁县、腾冲县完成剧团的改革,施甸县对文化站的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腾冲试点县文化体制的改革整体推进,进展顺利,取得经验,并到省上作交流。
  公益性文化事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出现繁荣的局面。1.成功举办“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4年端阳花市”、“2004年中国保山市澜沧江啤酒狂欢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第五届腾冲火山热海旅游节”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等系列节庆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拉动经济发展。2.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一是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出现3大特点:1.有组织、有引导的广场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活跃,全市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近500场,观众近30余万人(次)。2.利用举办和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来宣传企业,促销产品成为新的时尚,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3.全市城乡群众休闲健身、自娱自乐性的广场文化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保山市“三馆”广场还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成为了全国最具有特色的60个文化广场之一。二是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文化活动全面繁荣。三是文艺活动的活跃带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全市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60余件。其中:隆阳区文化馆杨忠实创作的1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哀牢归汉》已出版发行;市文化馆创作的美术作品《红土》、《节日里的德昂少女》、《出行》分别获云南省“彩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舞蹈《阔时欢歌》参加全省第二届中国联通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小戏《审大憨》获省第二届文化艺术基金会三等奖;隆阳区文化馆创作的舞蹈《水鼓、德昂娃》、《咖啡红了》参加第四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评选活动,分别获二、三等奖;另有一部分作品分别在省、市级的展演赛和刊物中参展获奖和发表。四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含市、县、乡)共为普查工作投入资金32万元,人力80余人,经过一年的努力,按照省上的要求完成150多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项目的上报材料,同时为建立全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库和与国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五是“2131工程”得到拓展并取得新的成效。2004年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1万元,市文化局购置影片拷贝67部(故事片21部,科教片46部);五县(区)落实专项放映补助资金32万元(隆阳区12万元;龙陵县5万元,昌宁县4万元,施甸县、腾冲县未落实)。全市从事“2131工程”电影放映队46个,累计放映4447场,完成任务103%,放映覆盖370个行政村,观众人数累计达149.92万人次,完成任务数的149.92%。对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和促进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起到很好的作用,受到普遍欢迎。在完成基础工作任务的同时,市“2131”办公室启动周末城市广场电影免费放映活动和全市防治艾滋病及禁毒宣传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六是政府加大投入,“农村文化站改(扩)建或重建工程”和县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4年市政府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首次由市财政安排每年补助资金30万元,补助农村文化站改(扩)建或重建工程,计划每年补助10个文化站,每个站补助3万元。全市共向省上申报“两馆一站”建设项目16个,落实补助经费355万元,支持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县区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腾冲县中和乡文化站、蒲川乡文化站、清水乡文化站、隆阳区河图镇文化中心、昌宁县达丙文化站、柯街文化站、龙陵县龙山镇文化站和施甸县太平乡文化站等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先后启动或建成使用。腾冲县滇滩镇还通过出让冠名权的方式,筹资建成总投资为200万元的“滇滩恒益文化广场”;隆阳区的潞江乡、芒宽乡、腾冲县的猴桥镇等一批文化中心进行规划准备启动。同时,昌宁县文化馆、施甸县文化馆、龙陵县抗战文化广场等一批县级公益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七是“历史文化研究与开发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04年全市认真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专项治理工作,49个古建筑文保单位共查出火灾隐患86处,治理整改72处,通过治理,进一步规范文物古建筑火、电、气的安全使用管理;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工作;组织申报评审了22项市级保护单位,待市政府公布;维修隆阳区状元楼、卧佛寺,腾冲县药王宫、国殇墓园、艾思奇故居、龙陵县抗日遗址、昌宁县勐廷清真寺等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组织进行了涉及腾板、保龙、施孟3条公路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文物调查,发现一批新石器、陶瓷器、文物碑刻、古建筑遗址等,并对保龙公路穿越的蒲阳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市区文化、文物部门,对明代历史文化名人张志淳墓葬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对云南省明代考古有重要发现;征集社会流散文物685件。同时,滇西抗战文化、哀牢文化、腾越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文物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发取得一定效益。全年共接待观众、游客60万人次,其中外宾4406人次,收入近百万元。
  文化产业 文化、新闻出版(版权)产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了共识,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新闻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市场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据年末统计全市持证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1636个,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21.3%,从业人员4439人,注册资金8917.22万元,经营收入11613.25万元,上缴税收744.23万元。
  全市文化工作会议 会议传达了全省文化局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3年度文化工作,并对2004年度文化工作做具体安排布置。兑现了2003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奖和“2131”工程考核奖。听取各县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的情况汇报。同时还与五县(区)文体局签订《稽查责任书》和《工作实绩目标责任书》。
  党务工作 根据市委的要求,撤销市文化局党委,新建文化局党组。2004年完成局党总支的选举工作,产生局党总支委员会。局党总支下属7个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的支部委员会;认真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工作,确定了5个党支部为“云岭先锋”工程示范单位,并授予了匾牌;组织开展了“三观”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知识培训6期,参训人员300余人(次)。
  扶贫工作 对扶贫挂钩点施甸县摆榔乡大中村进行“三项扶贫”,扶贫工作初见成效。1.科技扶贫:举办林果和生猪改良培训3期,参训人员220多人,捐款3800元,购杜洛克种猪1头,并配置人工采精设置1套。2.文化扶贫:建大中村文化室1个,捐书274册,价值4240.25元;捐阅览桌、书柜等价值2000多元,组织人员驻在大中村进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为大中村免费放映24场。3.捐资助学:组织职工捐资7800元,资助26名贫困学生,每人300元。捐各种培训费和运输费等3000元。以上3项累计捐款2.084万元。
  (撰稿 邵立清)
  新闻出版
  行政执法培训 2004年,是《行政许可法》实施的第一年。为适应《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执法的需求,由市局对五县(区)符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20多人进行了为期5天的《行政许可法》培训。严格按《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规范行政许可管理,依法把好新闻出版市场准入审批,规范稽查办案程序,做到不捅娄子、不损形象,确保自身安全和执法安全,抓好稽查责任制的落实。严厉查处非法经营行为,确保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出版印刷管理 保山市目前仅有符合国家认可的出版单位《保山日报》报社和《保山师专学报》编辑部2家,另有经省新闻出版局审批的4家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单位。2004年,为方便各行业、各系统单位交流信息、指导工作,市新闻出版局共审批一次性内部资料出版物52份,并对其导向、内容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印刷行业管理,全市共有印刷企业21家,从业人员430人,注册资金1703万元,经营收入2196.88万元,打印复印影印(三小印)经营单位251家,从业人员614人,注册资金869.8万元,经营收入1042.78万元。对印刷业的监督管理,重点是取缔无证照印刷复制窝点,加强对印刷企业经营活动有关手续是否齐备及是否认真执行委托承印、内部资料准印、商标标志准印等制度方面的检查,促使保山市印刷业健康发展。出版物发行市场监管,全市新华书店共有发行网点118个,从业人员126人,总资产2248万元,销售收入5140万元,实现利润170万元。民营书报刊零售经营单位128个,从业人员317人,经营收入548万元。
  扫黄打非 根据全国“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和省《2004年“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方案》的要求和部署,保山市“扫黄打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县(区)和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全市共出动行政执法检查人员2078人次,对书报刊、音像制品出版物市场进行检查,并对中小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及沿街兜售各类非法出版物的游商进行全面清查,共检查2864个店铺和摊点,取缔非法店档摊点108个,查处案件116件,其中立案74件,结案72件,罚款21.5万元,收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156件(本、盘);非法盗版书刊、音像制品12753件(本盘),其中:淫秽出版物632件,有害“口袋”读物1776册。
  (撰稿 陈云生)
  保山日报社
  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宣传报道 2004年,报社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掀起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策划,在报纸上开办“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全会精神增强执政能力”、“切实加强‘三观’教育促进保山协调发展”等栏目,通过这些栏目宣传报道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加快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落实“三贴近”原则 年内,报社领导班子认真贯彻“三贴近”要求,重新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定位,探索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报纸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增强亲和力,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使新闻报道既体现党的意志,又充分反映群众的心声。本报多次报道各级领导亲民爱民、干群关系融洽的感人场面,图文并茂,反响较好。在抗洪救灾和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灾情,深入报道战斗在第一线的干部群众同灾害作斗争的感人事迹,涌现了多篇精品力作,受到各界的普遍赞誉。
  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自全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报社领导班子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周密安排,狠抓落实。为确保此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报社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保山日报社深入开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方案》。针对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将云南省公布的新闻工作“六不准”的要求具体贯彻于本报的规章制度中,为采编人员系上了一条规范行为的“安全带”。通过“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采编人员的思想认识,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基,推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特大洪灾宣传报道 7月中旬,保山市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这场与洪魔的战斗中,保山日报社高举党报大旗,从总编到记者、编辑,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抗洪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灾情,传达市委、市政府抗洪指示,宣传人民群众的抗洪精神。灾情发生后,本报及时派出精兵强将分组奔赴抗洪一线。许多记者不分白天黑夜,哪里有灾情,他们便出现在哪里,连续工作,不怕疲劳,迅速捕捉采写出动人的报道;编辑部从值班总编到编辑、排版、校对等,人人任劳任怨,每天工作到深夜,确保抗洪报道及时见报。由于宣传报道及时、准确、有声势,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表扬。期间,11天共出报纸11期(其中增刊一期,改刊两期),采编刊发抗洪救灾新闻202篇(幅),其中:评论员文章2篇,长篇纪实通讯12篇,消息131篇条,图片53幅,倡议书、通告、感谢信等4篇。7月18日进入抗洪救灾紧急状态以来,本报记者共从抗洪救灾一线发回报道230篇,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新华社、新华网和云南信息港刊发稿件89篇(幅)。
  “10·19”地震灾害宣传报道 保山市“10·19”地震发生后,本报反应迅速,紧急启动《保山日报社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应急预案》,全社进入应急状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及时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本报先后派出7个报道小分队深入隆阳地震灾区,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采写鲜活的现场报道;编辑发稿组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及时将重大新闻传播出去;后勤保障组严守岗位,恪尽职守。在这次采编工作中,由于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宣传报道质量高,规模效应明显。在关键时刻,《保山日报》成了党委、政府稳定民心,指明抗灾救灾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最有力的工具,充分发挥了“喉舌”作用。
  报纸提质活动 2004年,保山日报社改变过去聘请专人纠正报纸错别字的方式,采取在报纸上发公告,公开悬赏“逮”错,“第一纠错人”每“逮”一个错别字给予15元奖励。此举一经推出即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并悄然形成一批“职业”纠错人。同时,对无差错版面给予奖励,对出错版面给予扣发责任人岗位津贴,奖罚明确。通过这一措施,报纸上的差错率明显减少,“开发读者”工作初见成效。6月,本报决定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编读座谈会,邀请不同行业部门的通讯员及热心读者座谈,调查研究,掌握动向。目前已成功举办3次,特别是本报总编亲自主持的有市属21家机关单位有关同志参加的座谈会效果显著,提出“加强深度报道、关注农业报道、留意规范报道、力抓真实报道”的措施,使报纸导向更明确、更贴近实际。
  文化产业 200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强做大报业,在拓展文化产业上迈出新步伐。一是报业经营理念得到更新,科学发展观得以确立,轻经营、轻产业化的观念得以转变。二是严格按照“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宣传业务和广告经营分离,实行广告资源重组,形成三家广告部经营广告的格局,扩展广告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广告收入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30%。三是报社印刷厂顺应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多方努力,筹资250多万元建成彩报印刷生产线,弥补保山市不能出彩报的空白,增强了报业竞争力,壮大实力。四是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加快报纸产业化发展进程,扩大广告经营范围,壮大本报实力,报社以报社广告公司为基础,采取职工自愿人股的方式筹措资金,投资50万元,引进先进写真、彩喷设备,建成保山现代喷绘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对外经营现代喷绘业务。
  (撰稿 赵浩旻)
  广播电视
  简述 2004年,保山市举办“端阳花市暨首届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第二届中国云南保山澜沧江啤酒狂欢节”、“第五届中国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保山市首届‘烟草杯’体育运动会等重大经济文化活动,保山电视台、保山人民广播电台通过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按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宣传报道任务。2004年,两台对外宣传和“上星”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保山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42条次,专题18个,在美国播出专题13个,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新闻159条,保山人民广播电台完成“上星”宣传57条,其中中央台1条,云南台56条。保山电视台获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6篇,其中电视社教一等奖《慰安妇泪洒滇西》、《大地之痕—~条路传奇》获特别奖,《寻找猴桥小孩子》获二等奖,《纪录保山》获三等奖;电视新闻《洪水肆虐无情,市长带病探望灾民感人!》获二等奖,《“有刺”的仙人掌》获三等奖。保山人民广播电台获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4篇,广播社教类《二战老兵张子文的爱国情结》获一等奖,《鞋匠王德武、李玉成夫妇的幸福生活》获三等奖;新闻《鲁家屯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管弦乐队》、《走进英雄》获三等奖。完成“村村通”15座和“乡乡通”25座,解决了2万多贫困人口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保山人民广播电台筹资10多万元,购置低端数字化制播设备一套,实施电台制播数字化工程,提高电台编辑和制作、播出节目质量。市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之后,市有线电视网络中心筹资600多万元,投资建设除水寨乡之外的隆阳区所有乡镇的光缆杆路,新建杆路146.6千米,扩大本地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
  广播电视执法 年内,继续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广播电视执法。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清理整顿地面卫星电视的销售、安装、使用,办理接收境内卫星电视接收许可证1.2万户。
  重要宣传 7月18日,全市发生大范围水灾,保山电视台迅速行动,启动突发事件宣传报道预案,组织记者探入一线进行报道,共出动记者68人次,编发灾区新闻76条,滚动播出304次。制作播出5分钟特别节目一期。上送云南电视台播出新闻24条,滚动播出94次,上送中央台播出新闻10条,滚动播出30次,制作灾情汇报片2个,灾情专题片6个,灾情公益广告片1个。“10·19”地震发生后,保山电视台和保山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立即随市区领导赶赴灾区进行报道,灾情期间共派出报道组74个,记者186人次,共播出新闻136条;滚动播出644次,市区政府文告、倡议书21篇,滚动播出126次;标语38条,滚动播出226次,上送云南电视台播出新闻22条,滚动播出62次。上送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22条,滚动播出62次;上送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8条,滚动播出32次。编辑播出20分钟抗震救灾、遇震避险知识类专题片1个,制作18分钟灾情汇报片2个。保山市首届“烟草杯”运动会期间,保山电视台和保山人民广播电台全力投入采访报道,每天保山电视台出动8组记者15人对各比赛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共播出各类新闻195条,滚动播出973次,保证每天的赛事当晚播出。
  文化产业 按市委、市政府要求,保山广电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本着求真务实搞改革,灵活创新谋发展的思路,2004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调研,制定纲要,重点提出2004年~2006年奋斗目标和行动计划,编写2001年~2010年《保山市广播电视跨越式发展纲要》,提出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思路。二是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构建灵活高效的选人用人和考核分配新机制,全面推进市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三是在整合市区广电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省市、市县广播电视、网络合作发展的路子,通过加强管理,优势共享,壮大实力,增加效益,扩大影响,共同发展产业和事业。四是改善荧屏,包装频道,重塑队伍,树立广播电视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五是多方筹资,创新发展,努力提高电台、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综合竞争实力。六是实施“精品战略”,自办节目全面提质改版,专题片、电视纪录片拍摄制作进入市场化操作。《大地之痕——条路的传奇》、《滇西慰安妇大揭秘》等一批片子采用立项制方式,走市场化路子,闯出一条创收的新路子。
  安全播出和内部管理 针对近年来“法轮功”反动组织对广播电视的攻击破坏,广播电视系统在人、财、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经费,不断更新改造设备,加强值班制度和对网络线路的巡查检查,严密防范“法轮功”的攻击破坏,把安全播出工作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常抓不懈,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的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服务于千家万户。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工作,投入3000多元更换了机房变压器,购置了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指示牌,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全年没有发生一次安全事故,并被省广电局评为“2002年~2003年度云南省广播电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优秀单位”。
  组织建设 1.市区广播电视机构整合后,党员人数达到93人,原有一个党支部已不利于对党员实施管理和开展组织活动,经市直机关工委批准,新组建中共保山市广播电视局总支部委员会,下设市广电局机关党支部、隆阳分局机关党支部、保山电视台党支部、保山人民广播电台党支部、保山市广播电视转播台党支部、保山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党支部、保山702台党支部。各支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和安排,积极组织开展活动,为广播电视的改革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2.组建成立保山市广播电视局工会工作委员会,组建完善保山市广播电视局机关工会委员会、保山电视台工会委员会、保山人民广播电台工会委员会、保山市广播电视转播台工会委员会、保山市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工会委员会、702台工会委员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及广电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维护单位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队伍建设 按省广电局统一安排,在系统内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指导思想问题、使命问题、思想作风问题,下决心对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进行根治。市局除组织学习外,还选送两批宣传管理干部到省委党校,参加全省“三项学习教育”骨干分子培训。8月,局党组组织一次广电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学习形势,学习广电产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文件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找准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撰稿 徐名高)
  文联
  《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张学文音乐专集》CD碟片出版
  11月,《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张学文音乐专集》CD碟片由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碟片收录了张学文先生创作的数百首音乐作品中的15首。通过这15首音乐作品,人们既可对张学文先生的艺术追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又唤起人们对音乐家张学文先生的怀念之情。
  《原生态·高黎贡山》画册出版 6月,王华沙摄影作品集《原生态·高黎贡山》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共保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玉峰作序,为市文联2004年重点推出图书。该书从纯自然的角度出发,以精美的图片和洗练的文字,展示高度黎贡山自然之美。
  出版《保山文化》 年内,《保山文化》出版4期,分别是:《保山文化·杨柳特刊》、《保山文化·滇西抗战特刊》2~3期、《保山文化·曲石特刊》。
  参加“红河杯”云南方言喜剧小品大赛 由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组织的“红河杯”云南方言喜剧小品大赛6月在昆明举行。经市文联、市音乐曲艺家协会严格筛选,保山市选送腾冲县文联组织的《触电》、施甸县文联组织的《请柬轶事》,龙陵县文联组织的《团圆》参加此次大赛,获优秀组织奖。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诗、书、画展 由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保山市文联承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诗、书、画展”于8月19日~29日在保山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展览共展出诗歌9首,书法34幅,美术32幅,并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展作者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6岁。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首届“崛起杯”文学笔会 为出作品出人才,保山市文联与各县区文联共同发起保山市“崛起杯”文学笔会。首届笔会于11月22日~26日在腾冲举行。市直及五县区的30余位文学、摄影、美术、书法工作者参加笔会。期间,与会人员参观腾冲抗战遗址归比寺、腾冲抗日县政府旧址,攀登高黎贡山名峰之一的天台山,深入界头乡,了解该乡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游览和顺侨乡,听取云南柏联和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和顺的开发情况和未来开发规划等。根据笔会要求。截至2004年底,每位参会人员均创作出一篇(件)以上作品,并将相继在市内及省内报刊发表。
  参加笔会 第二轮第八届滇西笔会于10月15日~20日在德宏州举行。保山市文联参加笔会。一年一届的《边疆文学》民族作者笔会12月5日~10日在昆明举行,保山市文联两位作者出席。
  纪念音乐家张学文先生座谈会 纪念音乐家张学文先生座谈会11月6日下午在保山宾馆举行。中共保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黄玉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焱平等市级领导,市直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张学文先生的夫人、子女、生前友好以及文学艺术界同仁共60余人出席座谈会。会上,回顾张学文先生为挖掘、整理、弘扬保山民族民间音乐所作的工作,高度评价张学文先生为音乐事业而不懈努力的一生,并表示要向张学文先生学习,努力创作出不负于时代的优秀之作。
  首发式 《原生态·高黎贡山》画册暨《保山文化·滇西抗战特刊》首发式6月23日上午在保山市图书馆举行。中共保山市委常委、隆阳区委书记刘一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平,市政协副主席陈自锋,市人大巡视员傅宗明,市长助理、隆阳区委副书记蔺斯鹰等市区领导及前来参加“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4年端阳花市”的新闻记者及各地来宾共60余人出席首发式。
  友好往来 年内陪同接待“四海作家采风团”一行64人,《诗刊》主编高洪波一行8人赴保山、腾冲、龙陵等地观光采风。
  协会工作 美术家协会与市文化局共同组织“迎国庆、城康杯美术作品展”。市摄影家协会举办“联通杯”迎国庆摄影作品展。
  朝霞工程 全市有25名在校学生接受“朝霞工程”扶助。对25名受扶对象中,因超龄、辍学或放弃原艺术爱好的进行调整,另选拔充实扶助对象20名。按期如数发放年内扶助金,并上报省文联朝霞工程办公室审定认可。
  “云岭先锋”工程 “云岭先锋”工程实施以来,保山市文联党组、支部走出机关,经多方调查研究,与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党总支建立了“云岭先锋”工程联系点,党员送书,号召文联所属协会送书共计1000余册,帮助建立图书室1个,并组织文联机关干部职工、协会作家、艺术家深入小永村进行社会调查,辅导该村文艺创作表演。
  (撰稿 段一平)
  地方志
  全市史志工作暨第一轮修志工作总结表彰会 4月13日,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在保山隆重召开全市史志工作暨第一轮修志工作总结表彰会。市长熊清华、市委副书记杨连到会作重要讲话,认真总结第一轮修志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全年的史志工作和第二轮修志工作,表彰了在第一轮修志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等18个先进集体和高镇仁等40名先进个人,并以书展的形式,集中展示了保山市第一轮修志的部分成果。市委史志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各县(区)党委政府分管史志工作的领导、市直各部委办局和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各县(区)史志委主任、副主任以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工作者120多人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市圆满完成第一轮市县(区)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开始第二轮地方志续修之际召开的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
  《保山地区志·下卷》出版发行 年初,《保山地区志·下卷》出版发行,标志着保山市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圆满结束。该卷属社会部类,内容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药卫生、人口、民族宗教、社会、人物、附录等,全书130余万字,印数2000册,由中华书局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编辑出版《见证历史——滇西抗战见闻实录》 为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年内,以市委史志委方志科为主向各方征集资料,认真编辑,出版了《见证历史——滇西抗战见闻实录》一书。该书分上下两册,共计40万字,通过对抗战老兵、战争受害人、亲历者对战争的回顾的记述,再现了那场战争的悲壮场面,再现了战争给人类和平带来的惨痛记忆。这部书为保山史志文辑抗日战争专辑之六,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史料。
  “保山市旅游文化丛书”出版发行 年内,由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和保山市旅游局共同编辑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保册旅游文化丛书”之《最后的驿道》、《边地风情》、《走进故郡的风景》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套旨在推介、宣传保山神奇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丛书,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称誉它:“用散文笔调,以自然、人文景观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文化文内涵,着力展示那些隐藏于历史长河中、深山密林间、村野老宅里并一直活着的文化精神,是一套难得的图文并茂的宣传保山的好书。”该套丛书的出版发行是市史志委首次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出版书籍的尝试。
  第二轮修志工作简况 年内,市委史志委方志科草拟《保山市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规划(讨论稿)》和《保山市志篇目(讨论稿)》,并正在着手编制《保山市第二轮地方志续修指南》,为第二轮地方志续修的全面启动做准备工作。
  志书审查 年内,市委史志委完成《保山市民族志》(60万字)、《保山市老年体育20年》(10万字)、《滇西抗战展览解说词》(3000字)的审稿工作,提出审稿意见5000字。
  培训部门修志人员 年内,市委史志委方志科编写讲义,为市公安局培训《保山公安志》撰稿人1期。
  组织优秀志鉴成果参评 年内,市委史志委方志科组织优秀志鉴成果——《保山地区志(上下卷)》、《保山年鉴》参加云南省第八次(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云南省第五届地方志优秀成果奖的评奖活动。
  (撰稿 张涛)
  年鉴
  年鉴撰稿会 4月1日,《保山年鉴》撰稿人培训会在保山宾馆召开,市直、国家、省属单位办公室主任、年鉴撰稿人12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市委史志委主任金星对撰写2004年保山年鉴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史志委年鉴编辑部副主编杨立鑫对年鉴撰写格式、撰写内容、撰写方法进行讲解。
  年鉴编撰工作 《保山年鉴》2004年版,共征集到初稿200万字,图片900多张。通过编辑,《保山年鉴》(2004)正文内容105万字,采用时政图片50余张,各行各业图片400余张。该年鉴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编纂,保证各类信息的真实可靠和权威;文字严谨、朴实、简洁、流畅。
  《保山年鉴》(2004)出版发行 11月,《保山年鉴》(2004)出版发行。该年鉴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印刷1000册,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撰稿 杨国粱)
  档案
  学习贯彻《档案法》、《行政许可法》 2004年,全市档案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行政许可法》、《云南省档案条例》,按照国务院对所属部门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后保留的档案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行政,制定印发《保山市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规定》。认真开展辖区内的档案工作行政执法检查,11月中旬至下旬,市档案局组织县区局(馆长)、副局(馆长)一行21人,对五县区依法治档工作,档案业务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有关部门、单位的依法治档工作,档案业务工作按检查内容逐项进行检查打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收集、征集档案史料 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保山市“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5月,保山市档案局局(馆)长郭进忠、副局(馆)长刘学康等3人专门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集、征集滇西抗战史料。在“二史馆”经过近1个月的查阅、查找,共收集、征集到滇西抗战档案史料几万份,其中照片128幅。为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举办大型图片展撰写部分图片说明,提供图片128幅。为纪念滇西抗战主战场龙陵光复60周年活动提供照片26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王道智、保管部主任王俊明一行4人到保山市检查指导滇西抗战档案工作,为该工作收集、整理提供宝贵经验。此次市档案馆为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提供的图片和史料,其中许多史料和照片都尚属首次向外公布。
  农业农村建档工作 全市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力度,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档案服务。1.2004年初,根据省档案局、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市县区档案部门抽调业务人员积极参加税改工作,并负责对税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5月底,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的税改档案全部收集整理结束,共整理文书档案35377件,录音档案50盒,录像档案5盒,照片档案6卷,软盘41盘。2.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建档有条不紊。市县乡三级在上年基本完成第一期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建档后,今年仍继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建档工作。截至10月底,隆阳区和腾冲县共整理第一期扫尾和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档案290卷。3.推行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学、中心小学实施规范化建档工作。市档案局分别与市卫生局、市教育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市乡镇中心卫生院档案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县区档案局与县区卫生局、教育局分别出台有关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学、中心小学档案管理办法。到10月底,全市29个中心卫生院进行规范化建档21家,建档6710卷,12000多件。施甸、龙陵、昌宁三县中心卫生院建档全部结束。全市26所完全中学已规范化建档23所,建档率88.5%;104所初级中学,建档80所,占77%;82所中心小学,建档67所,占81.7%;职业中学7所,建档5所,占71.4%。
  机关档案建设 1.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通知》,全市档案部门加大了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力度,截至11月10日止,全市409个一级立档单位有400家按《规则》进行归档,归档率达97%。2.2004年,全市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市县区档案部门举办计算机管理档案培训班,分期分批对档案人员进行计算机管理档案知识培训,全市共培训档案人员461人。全市统一档案管理软件,使机关单位和档案馆计算机管理档案实现统一。131个单位使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归档文件目录的录入,实施档案文件级目录计算机管理。3.在做好一级立档单位档案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部门所属重点单位的建档工作。根据省档案局、省司法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和〈云南省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的通知》要求,与市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公证文书立卷归档工作检查的通知》。全市6个公证处都按要求整理归档公证材料,共整理档案7634卷。
  重点工程档案的指导 围绕全市经济建设重点,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的业务指导,对正在开工建设的保龙高速公路、施甸鱼洞水库、昌宁大城水库、腾冲槟榔江一、二级电站、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迁建等重点建设工程,档案部门定时派专人进行档案业务监督指导,还派专人到苏帕河水电开发总公司对公司各个电站的工程建设档案进行业务指导。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城市居民的不断增多,根据城镇社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市档案局对城市社区建档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全市已挂牌成立的24个社区全部开展规范化建档工作,为城市社区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 1.加强档案资源基地建设,不断丰富馆藏。2004年,全市共接收进馆档案12371卷,录音、录像档案43盘,电子档案57张,照片档案1448张,其中市档案馆接收档案2926卷(盒),报刊资料60多册。另外,还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集征集滇西抗战史料519卷,刻录光盘20盘,照片128幅,征集地方滇西抗战相关照片297张。现6个综合档案馆的馆藏232394卷,其中市档案馆馆藏档案59490卷,资料10923册,照片档案12404张,声像档案640盘,缩微胶片5246米,实物档案659件。2.积极开展现行公开文件和库存档案资料的查阅工作。一是继续加大现行公开文件的收集、开放、查阅工作力度。全市累计已向社会开放现行公开文件4832份,资料843册。全年查阅开放文件135人次,利用文件244份次,资料17册次。其中市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共向社会开放现行公开文件818份,资料364册。二是积极做好馆藏档案、资料的提供利用工作。全市6个综合档案馆共接待查阅利用档案、资料1548人次,共提供利用档案、资料7897卷(册)。其中,市档案馆提供利用档案、资料1053卷(册),接待利用者391人次。3.认真开展馆藏档案保护和对馆藏部分不规范案卷的整理工作。市档案馆对馆藏的部分档案进行抢救、修复和整理,共抢救整理档案12165卷,从而使馆藏档案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档案馆库建设 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数量的日渐增加,全市档案馆的库房、办公室用房已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市6个综合档案馆都需要扩建或重建。2004年省计委、省档案局已批准拨款立项新建县级综合档案馆1个,扩建县级综合档案馆2个。新建档案馆为腾冲县档案馆,设计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库房700平方米,省级补助15万元,地方自筹180万元。扩建的施甸县档案馆已完成扩建面积82平方米,安装档案密集架7列,43个立方,总投资10多万元;昌宁县档案馆安装档案密集架13列,62.6个立方,投资10余万元。为加快档案馆的现代化管理步伐,全市各个档案馆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购买电脑、扫描仪、刻录机及其它设备,目前档案馆安装计算机最多的已达5台。
  档案计算机管理 2004年,市县综合档案馆和市县区机关启动计算机管理档案,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市档案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定的基础。全市已有131个单位启用计算机录入档案文件目录,共录文件目录62891条。其中市直机关录入文件目录34104条。6个综合档案馆共录入馆藏文件级目录25.3万条,其中市档案馆已录入16万条。
  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1.4月22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会上杨焱平副市长作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档案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报告肯定和总结上几年全市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明确全市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表彰49个先进集体和80名先进个人。会后,龙陵县、昌宁县、腾冲县政府相继召开各县的档案工作及表彰会议。2.认真做好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的组织评审工作。8月初,市档案局组织召开保山市档案专业技术职务初评委会议,评审通过助理馆员3人,推荐上报省中评委中职3人,推荐上报省高评委副高职1人,推荐上报的中职、副高职人员都顺利通过评审。3.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全年共向各级报纸杂志投稿120多篇。其中选送并入选省档案学会学术论文20篇,在《中国档案报》刊登3篇,在《云南档案》、《云南档案通讯》和《保山报》共刊登近40篇,积极有效地宣传了保山的档案工作。
  (撰稿 董筠)
  文化产业
  简述 保山是云南省最早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州市之一。保山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文化产业大理高级研修班和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实施《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腾冲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6.54亿元,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占全市GDP的3.21%,比上年增长14%。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加大了政府对文化的宏观管理力度,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腾冲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试点,县委、政府通过改革,转变职能,从原来的办文化,转向加强服务协调,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吸引省内外一批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投入腾冲的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以柏联集团开发和顺侨乡、官房集团整体开发火山热海、翡翠旅游房地产开发“翡翠古镇”、私营企业组建杜鹃王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公司等为代表,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用省文化产业调研组的说法“腾冲在政府对文化的宏观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全省的亮点,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为全省提供了良好经验。”市级文化主管部门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职能,打破原有“三定方案”的格局,对内部科室进行重新定岗定责,从原来的以办文化为主转向以管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为主。二是保山日报社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大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积极推行中层科室领导竞争上岗,职工竞聘上岗,实行薪酬与岗位绩效挂钩,在机制搞活,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这些文化单位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保山日报社在改革中努力办好周末特刊、文化周刊、经济周刊和生活周刊,从而使《保山日报》单纯的一张机关报增加到“一报四刊”,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探索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组织架构的创新,将广告经营从宣传业务中完全剥离出去,实行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激励机制,使广告经营收入大幅增长,广告收入从2003年上半年的25万元上升到了2004年的120万元。三是文艺团体的改革出实招。文艺团体的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头戏,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市政府决定将保山市歌舞团与保山市永昌影剧院进行资产重组,新组建的“保山市艺术团”实行企业化管理,标志着保山的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腾越文化艺术团首先是实行差额拨款,并逐年递减,通过5年过渡,转制为现代文化企业,经县委政府研究,现已明确把每年县财政拨给的人员工资作为每年向艺术团支付的演出费用,核定演出场次,鼓励其走出去,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昌宁县将原“昌宁县文工队”更名为“昌宁县澜沧江文化艺术团”,艺术团按财政定补、市场运作的原则,核定编制为25人,其中8人为财政全额拨款,17人实行自收自支,并向社会公开招聘。现艺术团共有17人,其中14人为新招聘人员,重组后立即进入正常的基本功训练和节目排练,已完成文化下乡的首场演出,并开始到全县14个乡(镇)巡回慰问演出。四是广电局、史志委等部门转变职能。广电局与广播电台、电视台长期以来实行局台合一的体制,将广电局的职能与电视台混为一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广电局在抓内部三项改革、提高节目质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广电的优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外宣精品创作组,筹集制作资金近百万元,摄制完成了七集电视纪录片《大地之痕——一条路的传奇》、6集纪录片《慰安妇泪洒滇西》,按市场运作方式,尝试走市场化路子。保山市史志委作为一个行政部门,不满足于日常工作,在认真分析研究史志资料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史志的产业属性,探索出了一条将史志中具有产业属性的部分发展为史志文化产业,使史志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繁荣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与北京民族出版社合作出版旅游文化丛书6本。编辑出版了既有真实的田野史料、又具有鲜活事例的反映滇西抗战内容的《见证历史》(上、下册)一书,从面向社会、面向百姓、面向市场出发,使“官书”走近百姓、走入大众生活,走入市场。
  文化产业发展 年内,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翡翠加工、销售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局面,以旅游文化用品为龙头的文化商品生产启动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相互结合,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批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文化企业正在形成,特别是引进了柏联、官房、亿翡翠、杜鹃王等文化骨干企业。同时,立足于保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一批传统的文化项目开始走向市场,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增加了文化的含量,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昆明柏联集团投资开发和顺、亿翡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翡翠古镇”、官房集团投资建设珠宝学院等为代表,已有近10亿元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保山腾冲的文化品位,增强保山文化产业实力。同时通过节庆活动,使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效互动,把体育、民族、文艺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了保山节庆文化新亮点。抓住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这一契机,深入挖掘滇西抗战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优势,扩大对外交流,打造滇西抗战文化品牌。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域文化广场相继建成,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大院建设开始起步,启动中缅边境猴桥、滇滩口岸“文化传播中心”建设,滇滩镇由当地恒益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以冠名权的方式出资100万元参与建设乡级文化广场,总面积60亩,投资已达495万元。广场的建设为文化活动的群众化、经常化、市场化提供了平台,增强了招商和经贸活动的实力。民族民间艺术和文物得到保护和挖掘,对民间艺术进行了深入挖掘,对民族民间艺人进行了普查,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修缮。文学艺术、社科研究新作不断,对外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文化产业统计试点工作 7月15日,召开全市文化产业统计试点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统计试点工作任务。据统计:2003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5.73亿元,实现增加值2.76亿元,占GDP(87.3亿元)的3.16%,营业利润1.45亿元,上交税金0.23亿元,从业单位5661个,从业人员1.34万人。2004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3.37亿元,实现增加值1.59亿元,占GDP(46亿元)的3.46%,与上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标均明显增加。
  组织参加2004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活动 2004’云南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活动于10月24日~28日在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举行,保山市组成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熊清华为团长,以市委副书记杨连、市长助理蔺斯鹰为副团长,市文产办及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文化企业界代表参加的强大阵容,参加了此次推介周活动,向外推介了9个项目,签约1个项目,协议投资1亿元。此次文化产业上海推介周活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在北京学习的中共保山市委书记黄毅多次过问此事,要求全力做好推介周的各项准备工作。市长熊清华几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相关汇报,审定具体的布展方案,并亲任推介团团长,使推介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市文产办作为具体负责的部门,精心布置,高效运作。此次推介周活动主要是文化资源和投资环境推介和文化产品展示,在文化资源和投资条件、环境上,保山面向南亚的地缘优势,以高黎贡山、滇西抗战、火山热海为大特色,充分展示了“不一样的保山”的个性特征。在项目上,保山共储备了68个项目,其中有20个编成了招商指南,9个纳入省项目库向外推介,1个项目签约,协议投资1亿元。在产品展销上,有5家翡翠私营业主和1家木雕产品以及火山石、农民画、光碟、书籍等参展,其中仅翡翠、木雕产品价值既达2000余万元,是全省16州市参展产品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成交额达50余万元,使保山成为此次推介周活动的赢家。
  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建设
  7月,为深入贯彻省文化产业大理高级研修班精神,市委再次调整充实文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机构,加强力量,促进了工作的有成效开展。一是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深入腾冲、隆阳、施甸、昌宁及市直文化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加大与省文产领导小组的请示和沟通;三是加大宣传和信息的编写和报送。2004年7月以来,共编发信息22期,各种媒体宣传稿件30多篇(条),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四是加大了对县区的指导,重点抓腾冲试点工作。11月13日,针对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及腾冲县试点工作,市文产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的研究,黄毅书记、熊清华市长在会上对如何抓好腾冲县的试点工作提出要求。11月14日,黄毅书记亲自率指导小组到腾冲开展工作;12月3日,省委丹增副书记在昆明听取腾冲试点工作汇报;12月19日,省文产专家指导组赴腾调研指导,对保山文产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帮助理清发展思路;12月31日,第71次市委常委会议将市文产办确定为常设机构,并确定机构规格。
  (撰稿 汉黎明)
  卫生
  卫生综述
  概述 200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88个,病床4574张,人员582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905人。执业医师2435人(含执业助理医师426人),注册护士1466人。与2003年相比,卫生机构增加58个(主要原因是乡计生服务所从乡镇卫生院剥离成为独立法人机构、个体诊所增加),病床减少3张,人员增加162人,卫生技术人员增加90人,执业医师减少82人,注册护士增加10人。全市卫生部门所属卫生机构116个,病床3918张,人员459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05人,其他技术人员230人,管理人员175人,工勤人员389人。有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873人,注册护士1308人。全市乡镇卫生院84个,其中中心卫生院29个。卫生院设病床1752张;有人员16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71人。全市共有村卫生室897个,有乡村医生3098人(含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35人),卫生员161人。全年全市各级财政对卫生、中医拨款支出7812.84万元(其中卫生、中医事业经费5559.0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3.95%(其中卫生、中医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2.81%)。其中市直和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的卫生事业拨款支出分别为2046.77万元和1407.85万元、1085.33万元、1600.49万元、976.56万元、695.84万元,分别占财政支出的7.77%和2.69%、4.86%、3.29%、4.09%、2.87%。与2003年相比市直和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分别增加681.75万元和214.33万元、170.75万元、218.77万元、6.09万元,昌宁县减少144.98万元。
  全市卫生工作暨艾滋病防治工作会 4月23日~24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卫生工作暨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五县(区)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县(区)卫生局局长、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办公室主任、疾控中心主任、保健院院长,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农业、民政、人事、编办、教育、药品、计生、扶贫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委政研室等部门领导,市卫生局领导及有关科研项目室负责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的主要领导及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新城农场医院、潞江农场医院、交通医院、象山医院、武警保山医院、77273部队和武警边防支队、武警支队卫生处、保山军分区卫生所的领导等共100人。会议特邀市委、人大、政协、纪委的领导参加。会上,市长熊清华和副市长杨焱平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市卫生局局长万青作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市卫生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会议传达了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年度卫生工作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会上,市人民政府与五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2004年度卫生工作责任目标,会议兑现了2003年卫生工作责任目标奖。
  卫生工作责任目标管理 2004年,五县(区)人民政府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得分情况是:隆阳区90分,施甸县90.5分,腾冲县95分,龙陵县94.7分,昌宁县93.1分。五县(区)卫生局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结果是:隆阳区90分,施甸县92.6分,腾冲县94分,龙陵县94.9分,昌宁县93.9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得分情况是:市人民医院97.3分,市中医医院92.95分,保山卫校94.9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98.5分,市精神病医院97.1分,市疾控中心93分,市妇幼保健院90.25分,市中心血站92.5分。
  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医疗事故防范培训班 11月8日~14日,市卫生局举办了为期6天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全市82个乡镇共85名卫生院长参加了培训学习。期间还同时举办了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培训班,全市乡以上医疗单位的主要领导、医务科长和五县(区)卫生局长、医政科长等共161多人参加了培训。
  卫生系统受灾情况 4月13日,昌宁县局部遭受了飓风袭击,使全县9个卫生单位的房屋、药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9万元。“7•18”特大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中,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房屋渗漏、倒塌、地基下沉、墙体倾斜或倒塌、围墙倒塌、挡墙坍塌、水电设施损毁、药品受潮或遭洪水浸泡等。全市共有81个医疗卫生单位(包括村卫生室)受灾,累计经济损失达1071.435万元。其中,隆阳区受灾23单位房屋倒塌440平方米,房屋墙体倾斜6848平方米,围墙倒塌270米,挡墙倒塌15米,部分单位水电设施损毁、药品受潮或洪水浸泡,累计损失达291.22万元;施甸县受灾单位10个,房屋倒塌1幢20平方米,房屋渗漏27幢4570.52平方米,房屋地基下沉5幢3007.13平方米,房屋墙体倾斜7幢3769.28平方米,围墙倒塌45米,部分单位水电设施损毁、药品受潮或洪水浸泡,累计损失达277.715万元;腾冲县受灾单位23个,房屋倒塌2幢346平方米,房屋渗漏35幢3023平方米,房屋地基下沉2幢1560平方米,房屋墙体倾斜2幢400平方米,围墙倒塌150米,挡墙倒塌60米,部分单位水电设施损毁、药品受潮或洪水浸泡,累计损失达248.48万元;龙陵县受灾单位7个,房屋倒塌1幢100平方米,房屋渗漏2幢760平方米,房屋地基下沉7幢1550平方米,房屋墙体倾斜3幢30平方米,挡墙倒塌20米,部分单位水电设施损毁、药品受潮或洪水浸泡,累计损失达80.50万元;昌宁县受灾单位18个,房屋倒塌9幢1580平方米,房屋渗漏5幢1650平方米,房屋墙体倾斜10幢1065平方米,围墙倒塌476.20米,挡墙倒塌255.30米,部分单位水电设施损毁、药品受潮或洪水浸泡,累计损失达173.52万元。10月19日隆阳区发生的里氏5.0级地震,使卫生系统的房屋等设施再次遭受了严重损坏。市直和隆阳区、施甸县共有104个医疗卫生单位受灾,医疗卫生业务用房和附属用房、职工生活用房不同程度出现了倒塌、地基下沉或基础后座、墙体拉裂和移位、浇筑层面拉裂;围墙倒塌、断裂;挡墙滑坡;医疗卫生设备掉落损坏等。共受损房屋184幢3038间92139平方米,其中:倒塌2幢3间共70平方米;严重损坏8幢250间共9991.91平方米;中度损坏94幢1286间共40057.77平方米;轻度损坏82幢1503间共42020平方米。围墙倒塌45米,拉裂511.05米。挡墙滑坡9000立方。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设备和器皿、试剂、疫情报告网络设备因掉落受损。受灾较为严重的保山卫校实验楼出现整体后座,1号、3号、4号学生楼出现墙体开裂,经专家鉴定,实验楼和1号、3号、学生楼已属危房,不能继续使用,因灾疏散学生804人,搭建帐篷80顶。市精神病医院女病区和1、2病区医护办公室、隔离室、1号男病区的房屋经专家签定已属危房,不能再继续使用,需转移安置精神病人50人。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大楼出现墙体断裂、移位,受损房屋28间受损部位43处。隆阳区共有24个国家医疗卫生单位和61个村卫生室的房屋受灾,受灾面积达33833平方米。根据专家提供的估算标准估算,全市卫生系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696.05万元。
  抗灾救灾及减灾 “7·18”洪涝灾害和“10·19”地震灾灾害发生后,全市卫生系统一方面积极搞好本系统、本单位抢险工作,一方面以大局为重,把广大灾区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利益放在了抗灾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迅速启动了《救灾防病预案》和《保山市破坏性地震医疗卫生救护和救灾防病预案》,并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一是迅速集结了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并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由主要领导率领应急医疗救护队和防疫队迅速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疫消杀工作;二是组织调查组深入灾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灾情调查核实工作;三是及时恢复了局机关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和信息畅通;四是通过电话迅速对灾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救灾工作提出了要求;五是及时发文部署了灾区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工作,加强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工作,灾区及时恢复了传染病疫情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六是及时收集系统内的灾情并迅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征得市政府同意,迅速将全市的地震灾情向省卫生厅和省红十字会作了书面报告,同时,根据救灾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了灾情续报工作,并及时请求省卫生厅给予救灾防病经费补助和消杀药品支援,请求省红十字会给予有关救灾物资的支援。在“7·18”抗洪救灾工作中,市卫生局紧急下拨了消杀药品626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救灾防病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率队奔赴灾区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参加现场救灾,组织指导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市、县(区)医疗、疾控、卫生监督单位迅速组派巡回医疗救护队及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应急队伍深入灾区会同灾区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救护、卫生防病宣传、饮水卫生消毒、粪便消毒管理、卫生执法监督等各项工作。灾区乡镇卫生院干部职工在搞好本单位防洪抢险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并深入农户家中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指导饮食卫生、饮水卫生消毒和粪便消毒管理,进行预防投药预防肠道疾病和疟疾,进行甲肝、乙脑、伤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开展灭蚊灭蝇灭鼠等。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恢复了灾区特殊传染病疫情的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全市各级共组织医疗队63个356人,疾病控制队43个246人,成立卫生执法监督应急队34个139人;出动车辆246辆次,市、县两级卫生机构派出医疗、防疫和卫生监督员11517人次、乡村投入救灾防病的医务人员达73942人次,投入医疗救治药品37.4万元,投入消杀药品234.01万元,投入预防治疗药品和疫苗等达307.87万元;开展甲肝、伤寒、乙脑等疫苗接种161841人次,给予预防性服药品208716人次,救治伤员1531人次,开展巡回医疗服务9014人次;进行饮水消毒297199户次、家庭环境卫生消毒167777户次、粪便消毒管理160065户次,喷洒灭蚊灭蝇185317户次46220万平方米,开展灭鼠51996户次;对灾区农户进行饮食卫生指导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124257户次66.86万人次,发放卫生防病宣传材料47.73万份,对灾区食品生产经营户卫生监督4417户次。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了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护,确保了洪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10·19”隆阳区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区(县)共派出医疗队、疾病控制队、卫生监督队21批共286人次,派出灾情核查组17批55人,对系统内受灾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救治伤病员17人,开展巡回医疗服务492人次,发放消毒药品近3000千克,进行饮水卫生消毒1803户次,家庭环境卫生消毒1420户次,进行粪便管理1320户次,喷洒灭蚊320户次12000平方米,对灾区农户进行食品卫生指导892户次,对灾区农户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1352户次4285人次,对灾区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卫生监督34户次,开展预防服药4800人次。共收到省红十字会和上海红十字会等红十字会系统捐赠的食品、大米、药品、衣服、棉被等救灾物资价值达24.28万元,并已及时下发灾区。地震灾区未发生传染病流行疫情。
  药品集中招标 根据委托招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月~9月,在市药品招标领导小组下设了招标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并由办公室具体组织了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药品招标工作。招标药品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麻醉、精神、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急救药品和中草药、中药饮片外的所有药品和一次卫生材料。包括武警保山医院在内,全市共有21家县以上医疗机构参加了药品集中招标或跟标采购工作。纳入招标药品3756条,中标3170条;一次性卫生材料投标品种8693条,中标3318条。21家医疗机构共采购招标药品和一次性卫生材料6545种次,金额3723万元,招标药品让利于患者的金额达329.10万元。
  卫生系统开展行业作风建设年活动 根据国家纠风办和卫生部的有关部署,卫生系统将行业作风建设作为全市卫生重点工作,在全市县及县以上共32家医疗、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中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社会监督,向社会公开了行风建设承诺,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聘请了社会监督员454人,召开395次座谈会。9月20日~27日,卫生系统对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12家医疗卫生单位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通过听汇报,查工作记录和文件资料,召开有关单位领导座谈会和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医院职工座谈会,深入到机关、学校、工厂、农村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为:患者对医院七项综合满意度为89.26%,十项综合满意度为96.97%,按照云南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检查评分标准,综合评分为944.94分,评定为良好;服务对象对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四项综合满意度为82.47%,六项综合满意度为82.21%,按照云南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检查评分标准,综合评分为905.4分,评定为良好。
  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 12月3日~4日,由国务院纠风办机关组组长李仲华、国务院纠风办(领导秘书)孙彤、中纪委监察部驻卫生医药部门纪检组处长薜爱和、卫生部规财司规价处长朱佩惠、上海市卫生局纠风办主任徐楚、广东省卫生厅纠风办主任王一鸣组成的国务院纠风办、卫生部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查检组,到我市检查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检查组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卫生系统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现场重点抽查了市人民医院的住院病历、收费公示、规章制度建设、违反医德医风事件查处情况记录等,抽取了40份出院病人的病历,并根据联系电话逐一向病人询问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服务收费等行业作风情况,同时,向市人民医院聘请的特邀监督员了解有关情况。检查组认为:保山市人民医院行风专项治理工作有制度、有措施,力度大,措施到位,在该组所检查的四家医院中属最好的单位。对我市的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市人民医院在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中实施的六项承诺所取得的效果给予了肯定。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年内共批准实施建设的国债市疾控中心、隆阳区疾控中心、腾冲县疾控中心和省级龙陵县疾控中心、施甸县疾控中心5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国债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昌宁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改扩建、腾冲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改扩建、龙陵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改扩建、施甸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改扩建6个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年内开工建设项目有:市疾控中心、隆阳区疾控中心、腾冲县疾控中心和昌宁、腾冲、施甸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改扩建6个国债项目,市紧急救援中心因变更设计、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和施甸疾控中心因土地未落实、龙陵县疾控中心因资金未到位均未开工。
  农村卫生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 争取了龙陵县镇安镇中心卫生院、腊勐乡中心卫生院、龙江乡中心卫生院、河头乡卫生院、象达乡中心卫生院、龙新乡卫生院、天宁乡卫生院、碧寨乡卫生院、木城乡卫生院9个国债建设项目,争取了汉庄、瓦房、杨柳3个“10·19”地震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了22个乡镇卫生院的设备装备项目,共装备设备54台(套、件)。争取并实施边疆民族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8个,项目单位分别是:龙江乡弄岗村卫生室、龙山镇核桃村卫生室、龙新乡雪村卫生室、天宁乡新林村卫生室、象达乡小米地村卫生室和头田村卫生室、木城乡乌木寨村卫生室、镇安镇大坝村卫生室和蛮告村卫生室、腊勐乡大龙村卫生室、龙江乡帮焕村卫生室、曲石乡回街村卫生室、打苴乡竹坝村卫生室、猴桥镇胆扎村卫生室、中和乡勐新村卫生室、界头乡大园子村卫生室、新华乡官接村卫生室、五合乡联盟村卫生室、荷花乡朗蒲村卫生室、卡斯镇客邑村卫生室、温泉乡光山村卫生室、漭水乡联福村卫生室、杨柳乡娘咱村卫生室和平掌村卫生室、西邑乡吴山村卫生室、摆榔乡尖山村卫生室、洒房乡垭口村卫生室、何元乡石头寨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标准为至少80平方米,省级补助项目资金72万元,每个村卫生室3万元。
  龙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从2003年8月25日~2004年9月20日运行14个月,发生门诊和住院费补偿225654人次,支付补偿基金503.98万元,占总基金的89.89%,群众受益率达120.74%。通过宣传发动和调整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实行住院分段补偿+门诊家庭账户模式),提高了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2004~2005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合农民户数为56706户,实际参合数为50092户,以户为单位参合率为88.34%,比上年增加了2720户,增长5.74%;应参合农民数为224031人,实际参合192873人,以人为单位参合率为86.08%,比上年增加5942人,增长3.18%;应参合贫困人口为118079人,实际参合95482人,参合率为80.86%;应参合五保户443户,实际参合443户。
  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构改革 根据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上划县(区)管理工作的通知》(保卫发〔2003〕68号)要求,昌宁县、隆阳区、腾冲县在上半年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上划移交县(区)卫生局管理。施甸县完成了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的公开选聘和任用工作。
  安置省政府下派的8名优秀大学生 勐统镇中心卫生院专科1人,苟街乡中心卫生院专科1人,木城乡卫生院专科1人,碧寨乡卫生院专科2人,天宁乡卫生院专科2人,仁和乡中心卫生院本科1人。8人中社区医学专业7人,均为专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1人,为本科。
  疾病控制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构及人员情况 全市共有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个,在编人员30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副高职工19人,主管医师109人,医师86人,医(技)士37人。
  传染病疫情 全市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6429例,报告发病率268.71/10万;死亡30例,死亡率1.25/10万,病死亡0.47%。与2003年相比,发病数增加25例,上升0.39%,发病率下降0.32%;死亡数上升42.85%,死亡率上升41.84%,病死率上升42.42%。各种传染病报告例数为:疟疾2421例、肝炎1816例、肺结核957例、痢疾452例、HIV感染159例、艾滋病9例、伤寒和副伤寒404例、猩红热64例、淋病150例、梅毒26例、麻疹3例、斑疹伤寒75例、乙脑29例、流脑3例、百日咳18例、新生儿破伤风2例。发病率较上年上升的有:HIV感染507.18%、梅毒330.25%、新生儿破伤风98.57%、淋病79.44%、肺结核33.64%。发病率较上年下降的是:流行性出血热100%、炭疽100%、乙脑60.56%、流脑57.45%、艾滋病50.36%、斑疹伤寒28.4%、伤寒和副伤寒18.14%、疟疾14.06%、痢疾9.34%。发病数在前3位的是腾冲县2014例、隆阳区1531例、龙陵县978例;发病率在前3位的是龙陵县363.50/10万、腾冲县330.20/10万、昌宁县280.20/10万。
  鼠疫、霍乱防治 室内鼠密监测共放置鼠笼47312笼次,获鼠442只,鼠密0.93%;室外鼠密监测共放置鼠夹49120只,获鼠643只,鼠密1.31%。完成动物细菌学检查4170只,血清学试验1172份,昆虫细菌学检查1246组。开展大面灭鼠灭蚤活动,投入敌鼠钠盐60千克,杀它仗1480千克;灭蚤药氯氰菊酯1345千克,杀飞克20千克。完成霍乱监测1850份,其中腹泻病人排泄物1689份,饮用水2份,海(水)产品36份,食品72份,其它51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全市未发生鼠疫、霍乱疫情。
  疟疾防治 全市共治疗疟疾现症病人2690人(含流动人口),休止期有疟史根治4252人、全民根治12240人,开展预防服药71966人次,外出回归人员超前治疗31544人。组织开展大面积灭蚊喷洒共258个自然村43242户,覆盖人口250806人,喷洒面积229.85万平方米。开展发热病人血检54581人份,阳性2710例;高危人群原虫调查1061人,阳性45例。设蚊情监测点31个,捕蚊181次,捕获按蚊12种2785只。年内发生的156例内源性病例涉及5个县(区)15个乡镇29个村共97个疫点。
  结核病防治 年内,新增加龙陵县和隆阳区两个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县,并分别于10月和11月启动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已覆盖全市5个县(区)。结核病防治宣传: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宣传日,印发宣传资料,出宣传栏、黑板报,在电视、广播、报刊上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由学生向家长宣传结核病免费治疗规定并由家长签字认可等,各县(区)电视台播放政府领导讲话和政府免费治疗结核病通知共9天27次,结核病项目知识2天6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2400份,中邮传递广告10000份。结核病防治培训:结核病项目启动以来,共举办培训班32期3275人次。其中市级培训2期45人次;腾冲培训21826人次;昌宁培训4期286人次;施甸培训4期330人次;隆阳区培训结核病1159人;龙陵县培训588人。共发现并治管结核病人372例,其中初治发现206例,复治发现166例;初治涂阳363例,复治涂阳210例;重症涂阴140例。至2004年底,全市已累计管治结核病人850例。
  计划免疫 全年计划免疫冷链运转市级共5次,82个乡镇卫生院至少保证每两个月运转一次。全市供应脊髓灰质炎疫苗48万人份,麻疹疫苗20万人份,百白破29万人份,卡介苗15万人份。儿童“四苗”接种率95.11%,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率85.11%,第二针接种率89.26%,第三针接种率83.67%,出生后24小时接种率46.08%,住院分娩婴儿及时接种率92.33%。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两轮接种率分别为98.50%和97.13%。甲肝疫苗接种23万人份。报告AFP病例10例,报告发病率为1.3/10万。配合省级完成对龙陵县的计划免疫综合审评工作,审评结果:建卡率99.20%,建证率82.38%,卡介苗合格接种率98.10%,卡痕率78.73%,脊髓灰质炎接种率88.57%,百白破接种率85.71%,麻疹接种率89.21%,四苗全程接种合格率78.73%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合格率33.17%,审评结果在全省排前3名。“四苗”针对传染病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全市连续23年无白喉病例、13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艾滋病防治
  防治艾滋病五项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的通知》及全国、全省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精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保山市防治艾滋病五项工程实施方案》。五项工程分别是: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工程、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全民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程、艾滋病预防监测工程、美沙酮替代治疗降低毒品危害工程,实施五项工程的牵头单位分别为市公安局、市计生委、市委宣传部和市卫生局。
  艾滋病防治机构 1998年,保山市成立了保山地区行政公署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2001年撤地设市后两次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保山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卫生局。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焱平担任,副主任分别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耿梅、市卫生局局长万青,成员包括31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五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局副局长郑维斌兼任。市编委办公室以保市机编办〔2004〕16号文件给予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编制2名。根据实施五项工程的需要,另组建了由宣传、卫生、公安、计生四个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保山市防治艾滋病五项工程工作组。五县(区)也相继调整充实了县(区)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办公室,成立了五项工程工作组。市疾控中心增设了艾滋病防治科,市、县级疾控中心组建了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市政府一次性给予市疾控中心增加编制19人。市疾控中心建有市级艾滋病初筛实验室1个。市级组建有艾滋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程 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保山市全民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程实施办法》;向82个乡镇、城镇社区及900多个村(社)发放张贴《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及2720多套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利用传统节日、重大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印制宣传画贴30万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40万份,共向349280户城乡居民及公共场合发放宣传资料24种277740份。深入农村巡回宣传51次,城市宣传25次,入学校宣传12校次,出宣传栏168期,在公共场所及人员流动相对集中地张贴、悬挂宣传标语191条,制作宣传广告2块、厅移动宣传板62块,自编自演小节目5个。第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市、区在保山城区开展了“关注妇女、抗击艾滋”、“不让艾滋病进我家”万人签名活动,7420名师生和3500名机关干部参加了签名;腾冲县开展了“关爱生命、珍惜健康、共同抗击艾滋”万人签名和千人游行活动。卫生系统培训卫生技术人员4500多名参训率98%。文化部门把防治艾滋病纳入“2131”工程,开展禁毒与艾滋病电影宣传活动,拨出专款9100元购买禁毒与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电影拷贝15部,分发至5县(区),组织放映到农村、戒毒所、康复农场。教育部门以中小学为依托,在学生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性道德、法律知识培训,学生宣传教育覆盖面在90%以上,在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50%。市、县(区)妇联利用LPAC和SPPA项目,开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业骨干培训,并在全市启动了“不让艾滋病进我家”系列宣传活动。司法部门深入乡镇开展艾滋病防治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参加11500人次。5月14日开始,保山电视台每天在保山新闻之前播出艾滋病防治宣传标语1条,保山日报、保山电视台、保山人民广播电台开设“关爱生命,预防艾滋”专栏,《保山日报》刊登相关文章61篇、图片6幅;保山电视台的《保山新闻》、《新闻夜航》、《关注》等栏目及保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领导讲话、专家访谈、专题节目、消息共61条153次。
  净化社会环境防治艾滋病工程 贯彻落实《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坚持专项治理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依法强化对全市旅馆业、娱乐场所、出租房的治安管理,深入开展“无毒社区”、“无毒村寨”创建活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净化社会环境,遏制艾滋病经性及静脉传播。共检查娱乐场所1120家,查处卖淫嫖娼案件193起,卖淫妇女205人,嫖娼人员184人,卖淫团伙9个30人,取缔卖淫窝点5个,收缴淫秽光盘221盘。查处毒品违法案件680起811人;打击零星贩毒案件357起,抓获吸毒团伙71个,涉员173名;查获吸毒窝点90个,涉员363人。开展禁毒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156800份,展出各类毒品教育宣传图片540幅。通过“四个层次”收戒吸毒人员1156人,监测吸毒人员1197名。发现新增吸毒人员43名,隐性吸毒160名,复吸人员640名。
  推广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工程 计生部门规范安全套供货渠道,积极开展安全套市场营销工作,订购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工商部门积极开展对全市各大宾馆、酒店、娱乐场所业主的艾滋病知识及推广使用安全套相关知识培训,层层签订责任书,强化管理,宾馆、酒店客房、重点娱乐场所安全套摆放率68.91%。卫生部门落实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安全套,50%的性病门诊能为就诊患者提供安全套,对健康亭咨询者免费赠送安全套4756只。全市摆放安全套3.332万只,统计消耗9996只,免费发放安全套5万多只,市场营销2.6万只。
  艾滋病预防监测工程及重点人群和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筛查 全年,各类人群监测39118人份,超过1990年~2003年14年的监测总数(38714人份),其中1一11月全市开展艾滋病哨点监测1838人;开展常规监测15951人。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12月,在全市开展了9类重点人群和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筛查21329人。
  卫生技术人员艾滋病防治培训 共选送11人参加省级检验技术培训,并取得合格证;4人参加全省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师资培训;4人参加省级艾滋病诊断技术培训;市疾控中心完成了中心48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艾滋病全员培训;举办全市县以上医疗单位检验人员艾滋病检验检测技术骨干培训班1期39人;市级HIV/AIDS师资培训班2期,培训骨干77人;县级举办培训班32期,培训5560人次,其中医护人员4992人次,妇幼保健人员193人次,疾控人员320人次,其它55人次;培训市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人员5人,4人取得合格证,培训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人员30人,取得合格证5人。
  隆阳区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 完成了性健康评估工作,培训综合干预工作人员18名,对23家歌舞厅、48家发廊共1200名性工作者采取了综合干预;开展同伴教育骨干培训12次593人,同伴培训同伴10035人次;实施外展服务156次,培训街边女性性工作者376人次,赠送安全套35790只,宣传资料15810份,免费体检773人次,开设健康亭1个,接受咨询2000多人次。
  卫生执法监督及卫生监测
  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及监督员 全市市、县(区)6个卫生监督所有卫生监督人员87人,均为事业编制,按公务员管理。其中本科学历16人,专科学历35人,中专学历35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人;有高职1人,中职2人,初职42人,其他14人。按岗位和职责分:配有所领导12人,办公室人员15人,食品卫生监督员14人,医疗卫生监督员12人,综合卫生监督员16人,传染病防治监督员8人,许可审核监督员7人,法制督查监督员4人。
  卫生监督工作培训 完成市直及五县(区)放射卫生监督员监督师资培训,11名参训人员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放射防护“放射工作人员证”;先后举办了两期《行政许可法》和《卫生执法文书书写培训班》,培训卫生院监督员共79人;对40名医疗卫生监督员进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血液安全、医疗卫生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由市卫生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全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师资培训班,共培训师资30人;完成了全市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统计报告培训工作,共培训卫生监督信息报告员47人;开展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师资培训,共培训师资49人;对全市职业卫生监督人员、职业卫生机构负责人及用人单位负责人共59人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培训。
  食品卫生经常性监督及监测 经常性食品卫生监督共7247户23251户次,持卫生许可经营7105户次,持证率为98.04%。其中:监督生产加工单位1187户,持卫生许可证1175户,持证率98.98%;监督从业人员3187人,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3114人,持证率97.65%。监督学校食堂303户,持卫生许可证296户,持证率97.69%;监督从业人员1326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1317人,持证率99.32%。监督职工食堂128户,持卫生许可证125户,持证率97.66%;监督从业人员211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202人,持证率95.73%。监督食品批发零售业2823户,持卫生许可证2802户,持证率99.26%;监督从业人员3428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3314人,持证率96.67%。监督饮食服务业2246户,持卫生许可证2223户,持证率98.98%;监督从业人员5615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5456人,持证率97.17%。监督食品摊贩560户,持卫生许可证484户,持证率86.43%;监督从业人员826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680人,持证率82.32%。开展食品卫生监测1005件,合格证810件,合格率80.6%;食(饮)具卫生监测2396件,合格1778件,合格率74.21%。卫生行政处罚355户次,其中警告86户次,罚款91户次计人民币33848元,其它处罚178户次。
  重大节日、大型活动和重要贵宾接待食品卫生安全保障
  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各大宾馆、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卫生监督检查,以确保节日期间广大群众的饮食卫生安全;完成了“云南省永昌杯妇女门球运动会”、“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2004年端阳花市”、“中国澜沧江啤酒节”、“保山市第一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完成了“6·30一级接待”、“3·26”、“4·22”、“9·03”二级接待以及省委书记白恩培赴腾、云南两院院士赴腾等重要贵宾接待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食品卫生专项整治 共开展11次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包括散装白酒专项检查、野生动物作为食品出售专项督查、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劣质奶粉专项检查、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清理整顿、散装食品专项检查、瓶(桶)装水生产企业清理整顿、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专项治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卫监Ⅰ号、Ⅱ号、Ⅲ号行动”。共出动监督员3817人次,车辆881辆次,监督生产经营户1232户次,从业人员16271人次。给予卫生行政处罚276户次,其中警告234户次;罚款32户次,罚款金额9170元;其它处罚10户次。销毁不合格食品4274.5千克,销毁不合格食品添加剂50.85千克。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按照国家和云南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了《保山市2004~2006年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工作方案》,对全市学校食堂、部分餐饮业及饮用水、肉制品等涉及日常生活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共119人进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培训,并在市直管学校、星级宾馆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饮水卫生监督及监测 贯彻《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及《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监督生活饮用水单位1725户,持卫生许可证107户,持证率6.2%,其中市政供水持证率100%,分散式供水持证率82.14%,二次供水持证率3.59%。检查从业人员240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212人,持证率88.3%。进行监督性饮水卫生监测919份,合格792份,合格率86.18%。给予卫生行政处罚1户,罚款1户金额1200元。对30户二次供水单位负责人进行生活饮用水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并对二次供水单位进行建档工作。开展城镇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丰、枯水期水质全分析共抽样检测水源数27个,检测项数779项,符合标准758项次,符标率97.3%。
  学校卫生监督及监测 共监督大、中、小学校及中专学校348所,监督678户次,其中教室人均面积合格24所,课桌椅设置合格20所,黑板设置合格30所,教室照明合格30所,教室微小气候合格21所,环境噪声合格25所,厕所设置合格证317所,生活饮用水合格264所,食品卫生合格87所,传染病管理合格27所,图书馆合格17所,学校宿舍合格12所,洗浴设施合格10所。普通高校及中专学校整体卫生质量较好,县级中学次之,小学最差。对18338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检出视力不良6229人,沙眼310人,龋齿3469人;检查蛔虫1186人,阳性277人;血液检查7766人,贫血84人。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及监测 监督检查全市旅店业、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美容店、游泳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商场、书店、医院候诊室、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共1547户,监督次数2920户次;持卫生许可证1452户,持证率93.86%;检查从业人员4996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4634人,持证率92.75%。检查公共卫生用品、用具1045份,合格893份,合格率85.45%。重点抽查实馆、美容美发和洗浴场所、游泳场馆、文化娱乐场所71户,持卫生许可证54户,持证率76.06%;检查从业人员439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362人,持证率82.46%;配备有必备消毒设施60户,消毒设施配备率84.51%;执行消毒制度56户,消毒制度执行率93.33%。给予卫生行政处罚83户,其中警告82户,罚款1户,罚款金额20元。进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330户,共监测3075项次,合格项次2657次,项次合格率86.41%。
  化妆品卫生监督 监督274户化妆品经营单位,持卫生许可证户,持证率28.01%,其中国产化妆品经营单位持证率22.79%,进口化妆品经营单位持证率50%,同时经营国产和进口化妆品的经营单位的持证率52.46%。监督从业人员167人,持“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167人,持证率100%。
  职业卫生监督 全市共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企业307户,其中以粉尘为主的生产企业有106户,化学危害因素为主的生主企业有59户,物理危害因素为主的生产企业79户,特殊管理企业2户,其它职业危害企业1户。年内共监督186户次,已申报职业危害的企业266户。307户生产企业有职工19429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6634人,应体检6454人,实际体检2505人,体检率38.81%;就业前体检1240人,体检率19.21%;在岗体检1712人,体检率26.53%;离岗时体检33人,体检率5.11%;应接受培训12926人,实际培训1190人,培训率9.21%。开展以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的设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专项整治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检查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61户生产企业,实际完成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的有35户,申报率57.4%;如实申报的有28户,如实申报率45.9%;设置警示标志的企业的有15户,设置率4.6%;正确设置符合警示标志标准的企业有6户,正确设置率9.8%。开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对3户水泥制造业、3户金属硅冶炼业、2户烟草生产业、1户砖瓦制造业、1户家具制造业进行职业卫生抽检。完成了市直及五县(区)16个厂矿企业档案及报告卡的建档工作。
  放射卫生监督及监测 对全市23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暨放射防护相关法规培训,并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完成了145户放射工作单位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共监督198户次。放射工作单位持卫生许可证119户,持证率88.15%;检查放射工作人员263人,持放射工作人员证254人,持证率96.58%;就业前体检31人,体检率11.79%;在岗期间体检人数133人,体检率50.57%。开展个人剂量监测210人,实监测150人,监测率71.43%;建立放射防护管理机构114户,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13户;外照射水平应测1276台次,实测1102台次,检测率86.36%,合格998台次,检测合格率90.56%。对37户放射工作单位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测及卫生许可现场审核,抽检放射诊断工作单位35户,设置警示标志20户,设置率57.1%;检查放射治疗工作单位2户,设置警示标志1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123人,持放射工作人员证115人,持证率93.50%;放射工作人员操作现场佩戴个人剂量计23人;佩戴率26.83%。
  医疗卫生执法监督 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5~10月,全市开展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辖区范围内未取得合法《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通过买卖、转让、租借或使用过期、失效、伪造、涂改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坐堂行医”、超范围行医以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从事诊疗活动、医疗卫生机构内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共出动监督人员3287人次,出动车辆281辆次,查出无许可证执业118户,买卖、转让、租借许可证11户,许可证过期失效19户,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23户,超范围或变更地址行医11户,擅自聘请外单位卫生技术人员6户。给予取缔118户,罚款10.1万元,吊销许可证1户,限期整改46户。同时,对11家对外打着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市级2家、县区级9家)牌子,实为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执业的皮肤病、性病、肝病、生殖健康保健中心或专科进行了查处,全部终止合同,停止其执业活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机构和生活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监督专项督查,共检查生活美容美发行业214户,其中持卫生许可证164户,持证率76.64%;检查从业人员715人,持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440人,持证率61.54%,卫生制度落实145户,消毒措施落实183户,化妆品索证制度落实80户。给予卫生行政处罚18户,其中警告17户,停业整顿1户。开展植入人体医疗器械专项督查工作,共检查使用植入人体医疗卫生单位30家,其中使用骨内固定器30家,使用人工晶体7家,使用植入支架和人工心脏瓣膜各1家。
  非法采供血和单血浆专项整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卫生部、公安部、监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非法采供血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6月至11月,分自查、整改和总结经验三个阶段,对市中心血站的血液管理、血清的贮存的运输、疫情管理、废物处理及采血用品和试剂、采血操作规程、采供血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对市、县(区)级重点医疗机构是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是否规范输血记录,是否做好血液验收、入库、贮存、出库使用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共出动监督人员524人次、车辆134辆次。检查结果:全市有49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工作,均由市中心血站统采统供;有16家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或输血科,占32.65%;执行用血报批制度和告知制度的有47家,占95.92%;执行知情同意制度的有46家,占93.88%;执行输血前的必检项目制度和有规范的输血记录的有45家,占91.84%。
  医疗机构许可管理 全市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共288个,完成初审及现场审查288个,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87个。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17个,合格717个,合格率100%。
  传染病执法监督和消毒卫生监督监测 加强了对全市传染病防治的经常性卫生监督,共出动监督人员1353人次,车辆286辆次。监督医疗机构378户,给予警告处罚76户;监督采供血机构10户,给予警告处罚5户;监督学校和托幼机构97户,给予警告处罚77户;监督消毒服务机构1户,给予警告1户;监督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经营单位31户,给予警告1户。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6月份,监督检查了22家医疗保健机构、6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3个乡镇卫生院、2个计划生育服务站、68个学校医务室、19个民办诊所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管理情况,结果: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8.32%,及时报告率98.32%,报告管理平均评分94.37分;68个学校医务室中,已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的有20个,有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57个。对277户医疗、托幼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其中对37户市、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监督采样1090份,合格994份,合格率91.2%;对50个乡镇卫生院监督采样453份,合格394份,合格率87%;对156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监督采样489份,合格证373份,合格率76.3%;对31个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采样63份,合格63份,合格率100%。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采用量化评分评估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共监督31家医院,平均量化评分82.64分;监督乡镇卫生院58家,平均量化评分76.06分;监督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58个,平均量化评分63.97分。医疗机构消毒常规监测情况:共检测2558份,合格2116份,合格率82.7%。其中:物体表面检测567份,合格348份,合格率61.4%;医护人员手357份,合格253份,合格率70.9%;无菌器械306份,合格295份,合格率96.4%;手术室空气83份,合格42份,合格率50.6%;紫外线灯231份,合格303份,合格率83.2%;浸泡器械506份,合格469份,合格率92.7%;使用中的消毒液241份,合格228份,合格率94.6%;废物消毒液79份,合格74份,合格率93.7%。
  一次性卫生用品监督 4~6月,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单位进行了抽样送检共63份,其中妇女卫生巾19份,卷筒纸10份,尿裤1份,纸巾5份,一次性纸杯2份,一次性饭盒2份,安全套25份;对保山市弘升纸品厂、千千纸业制品厂等4家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生产环境、工作人员等监督监测,共采集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微生物样品53份送检。对全市53家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业主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培训合格52人,合格率98.1%。
  卫生许可准入 共受理卫生行政许可项目4910户,已审批2862户,正在审批72户,其中:食品卫生许可1592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725户,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41户,医疗卫生许可431户,放射卫生许可11户,办理医师执业证62个,医师变更注册17人。按规范程序办理卫生许可1915户,占66.91%。
  中毒事件 共发生各种食源性中毒事件9起,中毒153人,无死亡病人。与2003年相比,中毒事件数减少11起,中毒人数减少174人。9起中毒事件中,家庭食物中毒6起,学生集体食堂食物中毒1起,食品摊贩食物中毒2起;毒蘑菇中毒3起,农药及化学物中毒3起,生物性食物中毒1起不明原因食物中毒2起;中毒人数在30人以下8起,30人以上1起。
  妇幼保健
  妇幼保健 全市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62.3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61.77%;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3.9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0.99%;新法接生率达95.66%;住院分娩率达62.95%。全市死亡孕产妇24人,死亡率为90/10万;婴儿死亡数624人,死亡率为23.42‰;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724人,死亡率为27.15‰。与2003年相比,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提高了0.59个百分点;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下降了2.37个百分点;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下降了0.61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了2.26个百分点;新法接生率下降了0.73个百分点。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上升了4.96%;婴儿死亡率下降了1.79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4.06个千分点。
  中医工作
  中医药应急救治队伍成立 根据《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要求,市直和五县(区)均成立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的中医药应急救治队伍。
  中医专科专病建设 组织市中医医院和4个县中医医院申报云南省第二批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11项,其中,龙陵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项目得到省卫生厅批准实施并通过验收。
  医政管理
  血液管理 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保山市献血用血管理办法》(保政发〔2004〕25号),以政府规章逐步规范全市献血和用血管理工作。举办血液管理培训班和临床输血技术培训班各1期,强化了临床受血者输血前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四项检测工作。从12月1日起,市中心血站供血以成分血为主。全年未发生用血安全事故。
  无偿献血理 进一步加大了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制作了无偿献血宣传专题片和公益广告在电视台播出,利用各种节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无偿献血知识。全市参加无偿献血3980人次,无偿献血量达796090毫升,占采血总量2054090毫升的38.76%。
  执业医师考试和注册 执业医师考试报名694人,参加实践技能考试681人,合格586人,合格率为86.05%;应参加综合笔试586人,实参加笔试579人,合格195人,合格率为33.68%。共发放《医师资格证》91本,进行医师执业注册并发放《执业医师证》119本。开展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工作,共有2359名乡村医生进行了登记注册,其中,隆阳区注册872人,施甸县注册394人,腾冲县注册776人,昌宁县注册190人,龙陵县注册127人。
  护士执业考试及注册 具备办理《护士执业证书》32人,实际申报办理26人。
  医疗事故处理及医疗执业保险 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医疗纠纷18起,其中由市卫生局委托鉴定2起。鉴定结果:一级医疗事故4起,二级医疗事故2起,三级医疗事故1起,四级医疗事故5起,其余不属医疗事故。年内有138个医疗机构参加全省医疗执业保险,入保金额70万元,因发生医疗机构技术事故由保险公司赔偿12起,赔偿金额33.23万元。
  民营医疗机构审批 年内审批民营医疗机构2户,即腾冲黎安医院、保山阳光医院。
  医学教育与科研
  保山卫校常规招生、毕业生离校及联合办学 完成2004年秋季三年制普通中专招生工作,共招收新生617人。计划内招生的毕业班共7个班402人,其中四年制社区医学专业2个班91人,西医护理专业61人,助产士2个班119人,三年制社区医学专业1个班65人;毕业计划外跟读生151人。毕业计划外中西医结合专业2个班154人;西医士专业2个班163人。毕业成人中专卫生保健(乡村社区医学)专业508人。与云南中医学院在腾冲界头乡举办了中西医结合专班科,共招生72人;与大理学院在昌宁举办了临床医学大专班和护理大专班。与云南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初中起点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科班,共招生74人。
  保山卫校申报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为构建滇西边境教学中心、医疗中心,发挥保山卫生校40年来积累的教学资源优势和保山市中医药资源传统优势,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保山卫校申报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领导小组,开展了保山卫校申报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申报工作。6月28日,按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标准,由市级组织专家组对保山卫校申报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专家组认为,保山卫校已具备开办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条件,学校发展定位准确,方案可行,同意保山卫校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市人民政府于6月30日和7月6日先后报请省教育厅和省人民政府审批。7月27日,省教育厅派出以昆明医学院院长冯忠堂教授为组长的省专家组到保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致同意在保山卫校的基础上组建保山中医药专科学校,建议省教育厅报请省政府同意,报教育部审批。9月1日,省教育厅上报了省人民政府。9月21日省人民政府经认真研究后报国家教育部审批。
  继续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项,市级审批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项。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及好医生网站学习8154人次,完成学分登记管理1912人次,组织学分验证587人,其中市直卫生单位232人,隆阳区83人,施甸县20人,腾冲县137人,昌宁县57人,验证合格571人。全市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7人,其中,西医47人,中医10人。
  学科带头人培养、卫生科技进步奖申报、卫生适宜技术推广 各级共培训各类学科带头人35人。市本级共引进和推广适宜新技术30项次。年内各级外派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250人次;参加电大、函授、成人医学高等学历教育300余人。
  红十字会和学会工作
  备灾救灾及扶危济困 “7·18”洪涝、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市红十字会及时向省红十字会上报了灾情。在省红十字会支持下,于7月20日在第一时间向灾区发放了棉被505床,价值29290元;不等量包装消毒剂49桶,价值28167.6元;消毒灵15件,价值5976元;老年外套100件,价值4000元;“送温暖物资”37件,价值7400元;购买救灾大米款36000元。“10·19”隆阳区汉庄镇东房村附近发生了5.0级地震灾害后,市红十字会及时向省红十字会汇报灾情,并及时将上海红十字会捐赠的价值21万元和省红十字会下拨的3.28万元的救灾物资向灾区发放,上海红十字会捐赠的救灾物资包括饼干、奶糖、方便面、抗生素、服装、儿童保健食品、球鞋等。同期,省红十字会另下拨了棉被1000床、帐篷50顶,价值13万元。
  市红十字会接受捐赠物资 8月15日,市红十字会接受保山卫校单位捐款5000元,职工个人捐款2300元;保山市精神病医院职工个人捐款4000元;保山市卫生局职工个人捐款1850元;保山市中医医院团支部团员个人捐款300元;保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职工个人捐款1050元。隆阳区“10·19”地震发生后,市红十字会发出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献爱心赈灾募捐活动支援地震灾区的倡议书》,并在市直卫生系统红十字会举行了专门的捐赠仪式,仪式上,保山市卫生局职工个人捐款2800元,保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职工个人捐款950元,保山市人民医院职工个人捐款25000元,保山市中医医院职工个人捐款2670元,保山卫校职工个人捐款7700元,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个人捐款2300元,保山市妇幼保健院职工个人捐款2350元,保山市精神病医院职工个人捐款4500元,保山市中心血站职工个人捐款800元,保山安利医院捐款1000元,保山市档案局职工个人捐款1000元。
  卫生救护和备灾救灾培训 市红十字会为美国大陆烟草公司驻保办事处培训卫生救护知识,共培训2天,培训7人。腾冲县在中小学开展备灾救灾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中小学生720人。
  红十字会查人转信 共接转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的查人转信20封,市红十字会按照联系地址及时将信件转到收信人手中。
  云南/澳大利亚红十字会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项目 共举办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349人,其中男144人,女205人。举办HIV感染者关怀护理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44人,其中HIV感染者17人,HIV感染者家属27人。
  爱国卫卫生
  第十六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全市有45.82万人参加了全国的第十六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共清理垃圾97651.73吨,清理污水沟223917米,清除违章占道3841处,清除乱贴乱画小广告43254张;清理卫生死角4209个。抽查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共251个单位,查处不合格单位15个,销毁不合格食品425公斤。
  保山市获“甲级卫生城市”称号 经省爱卫委组织现场检查,保山城在全省第六次城市卫生检查中,获得全省“甲级卫生城市”称号。
  卫生县城评比 受省爱卫会委托,市爱卫会组团分别对昌宁、腾冲、施甸、龙陵4个县的创建卫生县城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昌宁县90.25分,腾冲县90.0分,施甸县87.2分,龙陵县86.12分。昌宁县巩固了“乙级卫生县城”称号,腾冲县获得了“乙级卫生县城”称号。
  农村改水改厕 全市累计改水受益人口193.62万人,占总人口的87.5%,其中饮用自来水人口147.67万人,占总人口的67.1%。累计完成卫生公厕2100座,卫生户厕建设25.946万座。
  (撰稿 杨志勇)
  药品监督管理
  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2004年,药品监督管理局除抓好日常监督检查外,组织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藏药、非法收购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无证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工作。年内,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804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及医疗机构2302个次,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63起(立案查处119起,当场处罚244起),其中警告83起,罚款30.7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28万元,没收假劣药品价值10.69万元,没收违法采购药品价值14.9万元,没收无证经营药品价值17.79万元,没收无产品注册证及过期淘汰医疗器械价值0.57万元,没收无证经营医疗器械0.015万元。监督销毁过期药品和过期、淘汰及无注册证医疗器械标值19万元。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办重大案件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4月,市药监局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突击检查,捣毁拥有无证经营黑窝点,现场查封扣押药品323件,556个品种规格,货值金额12.9万元。案件发生后,市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彻底摧毁销售黑网络,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
  药品质量抽验 2月,组织药品质量监督抽验工作培训班,系统学习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的有关规定和基本要求,部署2004年药品监督抽样工作。各县药监分局(监督办)分管领导和市场科长、市监督办、市药检所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2004年,全市共抽样509批次,不合格102批次,不合格率为20%。
  “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维权宣传 全市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围绕“诚信·维权”的主题,通过出动宣传车、设咨询点,播放药械法律、法规录音,展示假劣药品,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活动。在保山市保岫路十字街、南门街三岔路口,公开销毁231件、718个品规的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标值20.79万元。宣传活动共接待咨询群众500多人次,散发宣传资料1000多份,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药品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
  管理规范)认证 按照国家“2004年7月1日以后未取得GMP证书的生产企业,一律停止其药品生产;12月31日前未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和县以上零售企业,一律取消药品经营资格”的规定,市局成立了GMP和GSP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GSP认证工作站,对各个认证企业进行了逐一分析排队,将对企业的帮助与指导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并积极与人事部门协调,开展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全市680人取得主管药师资格、793人取得药师资格、186人取得药士资格,确保了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继云南省腾冲制药厂2003年12月通过认证后,腾冲县东方红制药厂于2004年6月通过了认证。在GSP认证中,除4个非法人药品批发企业和24个药品零售企业因无力参与市场竞争主动放弃认证外,17个药品批发企业、92个县以上药品零售企业和56个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在药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通过了认证。年内,市药品生产企业年产值从2002年的4140万元增加到7032万元,药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从1亿元增加到2.1亿元,增幅分别为69.9%和110%,有力地促进了保山市医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农村药品“两网”(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督网络)建设
  一是健全和完善供应网络建设。把保山市龙马药业有限公司作为供药网络试点的基础上,年内又批准腾冲县健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农村供药网络建设试点工作,同意该公司在腾冲县乡镇设立中心药店并配置药品中转仓库,以中心药店为基础到该乡镇所辖行政村开设零售药店、设立销售点,或与村卫生室合作设立药品销售专柜,由公司向中心药店统一配送药品,中心药店再向村卫生室药品专柜及其所设零售药店、销售点配送。鼓励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实行药品集中配送,批准云南恩红药业有限公司、云南好医生连锁药房有限公司在施甸设置药品中转仓库并向其在施甸县所设连锁门店实行药品集中配送;批准云南佳能达医药有限公司在昌宁设置药品中转仓库。乡镇卫生院代购药品取得突破,龙陵分局积极与卫生行政协调,结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完成了对辖区内12家乡镇卫生院代村卫生室统一采购药品的审批。继续用政策引导零售药店向村级发展。《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后,市药监局结合实际及时调整了申办零售药店标准,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申办零售药店标准条件的通知》(保药监发〔2004〕34号),在充分调查研究及听取各县分局(监督办)意见后,制定下发了《保山市零售药店设置规划》(保药监发〔2004〕60号),提高了乡镇政府所在地、县级以上城市申请零售药店的标准条件,对在农村设置零售药店的标准条件适当放宽,继续运用政策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和农村延伸,引导药品经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截至2004年12月31日,药品零售企业由药监局成立的130个增加到812个,其中:城市124个,占15.3%;乡(镇)政府所在地369个,占45.4%;村级药店319个,占39.3%,乡镇覆盖率100%,村级覆盖率33.2%,提前完成省局“2004年底前要达到有不低于60%的县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的工作任务。二是构建“四级”监管网络。全市药监系统共聘请药品督察员17人、药品监督员177人、村级药品协管员914人,基本建立起覆盖市、县(区)、乡、村的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主,药品督察员、监督员、协管员为辅的农村“四级”药品监管网络体系。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 一是严格按照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审查标准的规定,对在全市视屏、广播、报刊及其他媒介上刊播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认真进行审核备案,共核发药品广告审查备案文号47个、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备案文号5个。二是建立广告监测机制,市局及各县药监分局(监督办)、市监督办均指定专人对在全市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进行监测,按月上报监测情况。三是加强对广告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依法提请工商部门查处。
  特殊药品管理 一是深入开展特殊药品法制和业务宣传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及特药管理人员对特殊药品监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严格推行特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五专”管理工作(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确保特殊药品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三是加强特殊药品审批、经营、使用各个关键环节的监管,严防特殊药品外流现象的发生。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特殊药品管理突击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安全管理措施及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全年共为129家特殊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建立健全档案。
  抗菌药物监管、药品分类管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摆摊设点等方式宣传抗菌药物凭处方销售的政策规定,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二是与零售药店签订责任书,确保零售药店了解国家有关规定。三是对零售药店执行规定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宣传到位、监督到位。四是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落实情况与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发证工作结合起来,对零售药店分类进行管理。
  支持申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为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工作的通知》(保药监发〔2004〕78号),规范医疗器械申报程序,做好医疗器械经营申报、变更、换发、年检、注销工作,支持开办诚信、弘康医疗器械专营批发企业,177个零售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另有17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申请注销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规范行政执法 建立和完善执法内部层级监督管理机制,推行行政执法“五公开”。一是公开行政执法依据;二是向当事人公开全部证据材料;三是公开执法程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四是公开行政处罚结果,推行案件回访制度;五是公开行政执法纪律,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廉政建设。同时,在全市药监系统认真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总结。
  市场与监管情况调研 组织人员对全市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市场与监管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编写《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常用法律法规汇编》一书;认真履行市政府于年内5月成立的“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赋予的职责,于9月28日成功组织9个单位参加的全市“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协调会。
  宣传工作 年内,共发表新闻73篇(条),比上年增加13篇。其中:《中国医药报》4篇,《云南医药卫生信息》2篇,《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云南大众消费报》、《云南纪检监察杂志》、《保山雄风杂志》各1篇,《保山日报》30篇,省、市电视和广播新闻32条;共办简报29期,内容116条,共被省市党政部门转发信息15条,其中省纪委1条,省局3条,市委5条,市政府4条,市纪委2条。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作 根据保山市的优势、特色和实际情况,以“提质增效,科技兴药”为重点狠抓GAP规范化种植宣传,取得明显成效。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药材种植达770万平方米,带动农户12480户。
  (撰稿 杨继红)
  体育
  综述 2004年全市共举行全民健身大型活动58次,直接参与人数6.2万人次,吸引参与人数10多万人次;乡镇5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运动58次,直接参与人数2.9万人,吸引人数15万多人次;社区举办2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35次,直接参与人数0.7万人,吸引参与人数7万多人次,全市晨晚练点长年活动人数达到8万多人次。全市82个乡镇中,有55个建立全民健身指导协调机构,32个社区中建立全民健身组织机构有18个,乡镇、社区全民健身机构由2003年的62个,增加到73个,普及率由2003年的59%,增加到64%。老年体育组织也得到迅猛发展,全市有20多个乡镇建立老体协组织,有300个村委会建立老年协会,294个自然村建立分会,乡镇会员达到3.4万人,全市老年体协会员达到7.6万人。全市在2004年创建和成立乡镇全民健身活动点8个,全民健身试点12个,新建两块田径运动场、两块灯光篮球场、6个全民健身路径和全民健身乐园、1个健身中心,共建有各级全民健身组织419个(含体育总会、分会、老年体协各级组织机构、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指导协调组织机构)。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培训、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305名,其中一级53名、二级80名,三级172名。同时,保山市组织150人的参赛队伍,参加田径、体操、射击、举重、排球、皮划艇、沙滩排球、跳水共7个项目的省级年度比赛,共取得第一名21个,第二名15个,第三名8个,第四名14个,第五名14个,第六名9个,第七名7个,第八名4个的成绩,并向省体工队、省运动学校输送优秀体育苗子10人。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莅保视察 11月,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志坚同志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省体育局领导和是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到保山市腾冲县视察保山市体育工作。在视察期间,李志坚一行查看腾冲县全民健身运动、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培养、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等工作,听取保山市体育工作汇报,肯定保山市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全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申办2008年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会 9月2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云南省体育局关于拟定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承办城市的请示》,决定将2008年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交由保山市人民政府承办。9月30日,在第五届城市运动会闭幕式上,杨灿章副市长代表保山市人民政府从省政府领导手中接过了城运会会旗,标志着保山市承办2008年第六届全省城市运动会进入倒计时阶段。
  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 保山市人民政府组织考察组分赴五县(区)和部分乡镇对体育工作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保山实际,结合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历时1年多,历经数十次修改,6月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下发了指导全市新时期体育工作的《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保发〔2004〕25号)文件。文件共分7个部分、27条,从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和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方面作深刻论述。
  举办保山市首届运动会 10月23日,保山市成功举办保山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共设有7个竞赛项目,3个民族项目,共计10个项目。这10个项目分别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射弩、陀螺和武术。市运会共有1495人参加比赛,参赛代表团8个。隆阳区、昌宁县、施甸县、市直、龙陵、腾冲代表团分别获得金牌榜的一、二、三、四、五、六名;代表团总分的一、二、三、四、五、六名分别由隆阳区、昌宁县、龙陵县、腾冲县、施甸县、市直代表团获得,29日市运会圆满闭幕。
  抗震救灾调研 10月19日凌晨,保山市发生5.0级地震,震中位于隆阳区汉庄镇庄房村附近。震灾给保山市体育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的破坏。10月25日,省体育局组成由省体育局局长查大林带队的调查组深入到腾冲县、昌宁县、隆阳区,对地震受损情况和体育工作进行调研。
  群众体育工作 10月,保山市组织参加云南省全民健身博览会,全民健身博览会共设置展位6个,展出图片200多幅。
  组织参加云南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 7月,云南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在思茅举行。保山市体育局和市农业局紧密组织30人的代表团参赛,获得两个第六名。
  组织参加少数民族陀螺、射弩锦标赛 11月,市体育局与市民宗局积极组队参加在思茅举行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射弩锦标赛,获得铜牌一枚、两个第四名的成绩。
  全民健身活动 9月,保山市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与隆阳区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共同举办迎市运万人急行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市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雷炭”工程通过检查 2004年,昌宁、施甸两县作为云南省“雪炭”工程受援单位,积极兴建体育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通过省体育局的检查。
  迎新春万人登山活动 2月,保山市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隆阳区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为了响应联合国关于把2005年确定为“国际运动和体育年”和云南省提出的“健康促小康”的号召,2月4日组织了2005年春节保山城区登山活动,市直、区直15个方队、6000多人参加登山运动。
  老年体育工作 根据保山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章程,第四届委员会任期届满,根据章程规定召开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11月19日,老年体育工作代表大会在保山召开,省老年体协领导,保山市委、政府领导到会作重要讲话,选举产生以王广兴同志为主席的第五届委员会。
  庆祝市老年体协成立20周年 11月,召开庆祝保山市老年体协成立20周年大会,省、市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健步走活动,共有20多个方队,2000多人参加了活动。
  《保山老年人体育二十年》编辑出版 为了庆祝老年体协成立20周年,市老年体协组织专职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查阅了数千份文书、档案、资料、照片并将书稿送各方面审定修改,最后由编委会审查定稿。该书图文并茂,真实的记录保山市老年体育20年成长经历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所收录的经验和文件,材料对保山市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资治、存史和借鉴作用。
  表彰先进 根据基层推荐,2004年有3个集体、10名优秀个人受到了省老年体协的表彰;另外有27个先进集体、29名先进个人受到了市老体协的表彰。
  评选健康老人 市老年体协参照全国健康老人评选条件,评选出了19名健康老人,其中黄永义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马根富等7人被评为云南省健康老人,官顺达等11人被评为保山市健康老人。
  群众体育组织 全市共有体育群众组织14个,其中体育总会1个,篮球、游泳、围棋、信鸽、羽毛球、武术共6个分会,辉煌篮球俱乐部、奥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腾冲县腾越青少年俱乐部、高黎贡山户外运动俱乐部、恒林汽车运动俱乐部、盛和汽车运动俱乐部和黑带精英跆拳道俱乐部7个俱乐部。
  冬泳比赛 2004年,游泳分会组织“九隆阁杯”冬泳比赛活动,参赛人数达到150多人。
  篮球协会组织开展活动 2004年,市篮球协会协助市工商局、隆阳区政法委举办第二届“红盾杯”、“政法杯”篮球运动会。寒假期间,开展青少年3人制篮球比赛,共有20多支队伍参赛,同时招收了一批篮球爱好者进行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体育项目考核 5月,云南省体育局对全市承担的重点项目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组公平、公正、严肃、认真的考核,保山市所承担的重点项目全部通过,并得到了考核组的一致好评。
  全市少儿田径运动会 2月,保山市少儿田径运动会在昌宁举行,运动会共有200多人参加比赛,经过紧张的角逐,昌宁县代表队、腾冲县代表队分获一、二名。
  县(区)综合评比 市体育局考察组一行通过深入基层查、验、看并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打分,通过测评腾冲县以140.5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名,隆阳区获得第二名。
  训练网点学校考核 年底,市体育局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及教练员奔赴五县(区)训练网点学校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组的认真考核,公平打分:施甸县万兴中学、腾冲县民族中学、施甸县姚关中学分获一、二、三名。
  后备人才奖励 2004年,全市共向省运动队、省运动学校输送了优秀运动员26人,其中隆阳区11人,腾冲县10人,施甸县2人,昌宁县2人,龙陵县1人。市体育局对五县(区)输送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奖励。
  运动员、教练员考核 5月,市少体校对全体在训运动员进行年度大纲考核,参加考核运动员达100多人,通过考核,运动员全部达标,合格率达100%。10月,市少体校对教练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共有17名教练员参加考核,全部教练员通过考核。
  参加云南省论文评选 9月,市少体校组织全体教练员参加云南省体育局组织的论文评选工作,教练员共撰写论文10篇,其中田径项目教练员叶林同志的《手脚配合训练谈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获三等奖。
  邀请教授莅保讲学 6月,市少体校邀请云南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两名教授到保山市少体校讲学,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教练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业余训练工作的发展。
  体育产业 2004年,市体育局以市委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理论为指导,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全市共有乒乓球房6间、健身厅13个、棋牌房3间、保龄球馆2个、台球房6间、室外网球场6块、地掷球场17块、门球场26块,比上年略有增加。
  全市体育场地普查 7月,根据云南省体育局的安排部署,保山市开展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9月,完成全市的体育场地普查。通过普查,全市共有各类标准体育场地1198个,其中体育系统共有公共体育场地39个(4块体育场,1个室内游泳池,4个室外游泳池,有固定看台灯光篮球场9块,篮球房1间,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射击场3块,室外射击场1块,地掷球场5块,篮球场2块,门球场7块)。
  体育扶贫工作 市体育局帮助扶贫挂钩点协调资金40万元,解决该村的道路交通、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茅草房改造等问题。筹措资金2.3万多元为红谷村小学建设1个标准篮球场、简易舞台,并向学校捐赠乒乓球、跳绳、排球、篮球等体育用品。
  场地管理 年内,保山市体育活动中心对市体育场设施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共用工2000多个,筹资4万多元对足球场草坪进行修剪、挤压,喷洒营养液、施肥、浇水,同时对400米田径场、篮球场、室外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地掷球场、门球场、射击场、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进行维护和科学管理。
  (撰稿 丁晓剑)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