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1717
颗粒名称: 商业 贸易
分类号: F727.74
页数: 7
页码: 244-250
摘要: 本文介绍保山市商业贸易方面包括供销商业、粮油购销、烟草、对外贸易等内容。供销商业方面,介绍了供销企业及网点、经营及资产状况、供销改革、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烟花爆竹经营、食盐代批、废旧物资汽车回收、供销社资产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安全工作、职工安抚、老干部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粮油购销方面,介绍了宏观调控、粮食销售、粮食库存、粮食企业改革、财务管理、退耕还林供粮、粮食市场监管、安全储粮、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烟草方面,介绍了烤烟生产、卷烟销售、专卖管理、企业改革、内部管理、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外贸易方面,介绍了外经贸经营、国际市场开拓、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管理、引进扶持外来企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外经贸企业改革、协调落实外经贸促进政策、外经贸协调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保山市 商业 贸易

内容

供销商业
  简述 200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商品购进总额完成36616万元,比上年同期29861.9万元增长22.6%,其中,农副产品购进总额完成1265.8万元,比上年同期563.5万元增长124.6%。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8917万元,比上年同期32546.3万元增长19.6%,其中,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总额26916.7万元,比上年同期22393.8万元增长20.2%。年末库存商品总额6745万元,比上年同期5367.9万元增长25.7%,其中,农业生产资料库存商品总额5213万元,比上年同期3672.7万元增长41.9%。化学肥料购进258670自然吨,比上年同期222012自然吨增长16.5%,其中,购进氮肥124029自然吨,同比增长4.1%,购进磷肥77602自然吨,同比增长24.2%。复合肥、钾肥等其他化肥购进53408自然吨,同比增长36.2%。化学肥料销售227363自然吨,比上年同期198423自然吨增长14.6%,其中,氮肥销售109714自然吨,同比增长4.4%,磷肥销售67675自然吨,同比增长18.5%,复合肥、钾肥等其他化肥销售46332自然吨,同比增长32.9%。化肥购进和销售量均再创历史新高。年末库存各种化肥30603自然吨,比上年同期27077自然吨增长13%。购进各种农药1767.7吨,比上年同期1490.6吨增长18.6%,销售各种农药1538.5吨,比上年同期1446.8吨增长6.3%,农膜购进115.3吨,比上年同期85.9吨增长34.2%。农膜销售114.9吨,比上年同期116.6吨减少1.5%。
  供销企业及网点 截至2004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有独立核算企业78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县以上直属企业22个,持平,基层供销社47个,减6个。有限责任公司6个,增1个,股份合作制企业4个,减5个,专业合作社11个,减4个。基层社以下各种经营网点994个,比上年增13个。其中,农资经营网点648个,增13个,连锁经营点364个。年底职工总数2940人,其中,在职职工612人,离退休职工2328人(离休23人)。职工总数比上年底的3081人减141人,比1997年底深化改革前的7229人减4289人。其中,在职职工比上年的856人减244人,比1997年底的5289人减4677人,离退休职工比上年的2225人,增103人,比1998年底的1940人(离休33人)增388人(离休人员减少10人)。
  经营及资产状况 2004年,全系统78个独立核算企业15个企业发生亏损,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减10个。全系统汇总盈利总额65万元,比上年亏损15万元,减亏80万元,减幅5.33倍。其中,隆阳区盈利29万元,腾冲县盈利16万元,昌宁县盈利2万元,龙陵县盈利14万元,施甸县盈利4万元,市直公司盈亏持平。年末全系统资产总额33547万元,比上年的32580万元增967万元,负债总额26712万元,比上年的25643万元增1069万元,资产负债率79.6%,比上年增长78.7%,增0.9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6208.3万元,以上年6216万元基本持平。社会贡献总额2065万元,比上年增1676万元,增长23.2%。
  供销改革 2004年,市农资公司、市土产公司、昌宁尼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昌宁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施甸县万兴茶叶总厂、腾冲县群益商行、腾冲县日杂公司、龙陵县农资公司和龙陵县龙山基层供销社等九个企业实施深化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2003年10月以来,全省化肥供应出现货源紧缺、运力紧张、价格居高不下。云天化“金沙江”牌尿素,上年1月每吨甸尾进货价1330元,保山市场零售价格每吨1450元,6月进货价格1660元,保山市场零售价格每吨1710元,12月进货价格每吨为1640元,保山市场零售价格每吨1700元。而2004年6月,每吨进货价格1670元,保山市场零售价格每吨1710元,8月进货价格每吨为1740元,11月每吨进货价格1950元,保山市场零售价格每吨2050元。其他品种化肥价格变动大致相同,加之运输限载,给我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市政府有关领导曾多次过问农资供应情况,要求各级供销社和农资经营企业要千方百计确保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各级供销社及农资经营企业,克服资金短缺,货源紧张,运力不足等困难,冒着经营亏损等风险,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资供应。在旺季供应前,市供销社及时召开农资供应专门会议;各县区调整充实农资协调领导小组;到广东、浙江、四川、上海、云天化等省内外厂商组织货源;发展农资营销网络,实行农资连锁经营,建立农资连锁配送店,增设经营网点,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农资供应,截至年底,全市农资经营网点648个;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实行化肥供应情况周报表制度;按各级计委下达的部分主要农资商品最高限价进行供应。
  烟花爆竹经营 市供销社将烟花爆竹经营业务从市土产公司剥离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保山市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隆阳区,对烟花爆竹经营整改,重新组建烟花爆竹公司。
  食盐代批 一、与盐业部门协调农村食盐代批业务,龙陵县供销社在全县12个乡镇中的9个乡镇设立食盐代批点。2004年共代批食盐1450吨,超计划110吨。二、配合有关部门整顿食盐市场。
  废旧物资汽车回收 腾冲县在成立猴桥、滇滩、明光、固东4个报废汽车拆解回收点的基础上,2004年又在22个乡镇建立22个废旧金属回收点,创利20万元。
  供销社资产管理 市县区供销社成立社有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社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有的采取资产收益目标管理办法;资产审计监督;建商场、建市场、出租等盘活社有资产提;社有资产授权经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一、成立组织机构。4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保市机编办[2004]15号文件批复,同意成立“保山市人民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研究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参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政策制定;组织和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规范运作,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运作、管理、发展等方面情况开展调研,探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途径及发展规律,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督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向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交流,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联系与合作。7月和12月,市政府和腾冲县政府分别在市供销社和腾冲县供销社挂牌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二、加强管理。6月市政府办以保政办发[2004]87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三、制定发展规划。10月市政府办以保政办发[2004]152号文件印发《保山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2004~2010年):打破城乡、行业、所有制界限,采取基层供销社领办、龙头企业牵动、营销大户领办、优势产业和品牌产品带动、乡村企业带动等形式,分试点、推广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凡是同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合作经济组织,全部纳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办公室的指导、服务、协调和管理的范畴。力争通过5~6年努力,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各个环节和农业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供应、服务,废旧物资收购,科技培训,经纪人培训等各种服务领域,并采用订单制、代理制、“二次返利”等以利益为联结的合作经营机制,建立合作经济基本制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的组织程度,使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增强诚信意识、契约意识,特别是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基本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以供销社为骨干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四、规范原有的各种购销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完善合作经营机制。截至年底,全市由供销社创办的各种购销专业合作社共有11个。其中,龙陵县龙江油菜籽专业合作社2004年共种植油菜5.82平方千米,比2003年增1.09平方千米,涉及农户4300多户,占全乡农户的81%。其中,种植双低油茶2.17平方千米,比2003年增1.36平方千米,良种覆盖率36.2%。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还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全年共赊销化肥800吨,农药1500千克,赊销金额64万元,并无偿提供给农户农药2575千克、双低油菜籽种1600千克,共投入无偿扶持资金2.4万元。2004年油菜籽产量790吨,产值172.7万元。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2004年分别在腾冲猴桥、芒棒,龙陵镇安、河头、勐兴,昌宁卡斯、柯街,施甸保场,隆阳区板桥、坝湾等地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选点、试点。其中,8月除在施甸保场成立由22户农户参加的保场购销专业合作社外,其余各试点工作正在开展。
  安全工作 各级供销社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一把手”负总责,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抓安全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安全目标责任制》,做到领导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二是开展以烟花爆竹经营、商场、闲置房屋、仓库等行业、场所为重点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素质。腾冲县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腾冲县供销社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县级供销社和基层供销社还建立义务消防队。全年全市供销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职工安抚 一、积极帮助系统职工提供再就业机会。二、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帮助职工向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三、积极做好下岗分流职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理解、支持改革。四、做好信访工作。全系统1至11月共接待来信来访640多人次,其中,来信82件。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截至2004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没有发生群体上访事件。
  老干部工作 一方面协助当地老干部门管理所辖退离休老干部,并为老干部做好各种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结合各单位实际,组织离退休职工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各种文体活动。
  党风廉政建设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会议精神,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防,做到标本兼治。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三、建立领导干部述廉制度和干部廉政档案,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民主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撰稿 周成甲)粮油购销
  简述 2004年,全市粮食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省粮局的帮助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市局提出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紧紧抓住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打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攻坚战和扭亏增盈翻身仗,确保粮食安全持久战这一目标,深入学习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云南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坚持从市情出发,认真组织粮食购销工作。
  宏观调控 9月,市委、政府召开全市粮食流通工作会议,部署粮食宏观调控工作任务。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收购原粮3490万千克(其中大春收购原粮2636万千克),比上年同期3368万千克多购进122万千克,增加3.62%。其中:小麦收购430万千克,比上年同期购进398万千克多购进32万千克,增加8.04%;稻谷收购2383万千克,比上年同期1600万千克,增加783万千克,增加48.94%;玉米收购677万千克,比上年同期购进1339万千克减少662万千克,减少49.43%。本年提出收购2000万千克以上大春原粮的目标已经实现。
  粮食销售 2004年,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共销售原粮4135万千克,比上年同期销售6812万千克少销2677万千克,减少39.29%。其中:小麦销售30万千克,比上年销售799万千克少销769万千克,减少96.24%;稻谷销售3089万千克,比上年同期销售4659万千克少销1570万千克,减少33.69%;玉米销售927万千克,比上年同期销售1333万千克少销406万千克,减少30.45%;其他杂粮豆类销售89万千克,比上年同期销售21万千克多销68万千克,增加323.81%。
  粮食库存 2004年底,全市粮食总库存9067万千克(含各级储备),比上年同期9223万千克,减少156万千克。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商品粮食库存原粮4912万千克,比上年末库存5500万千克下降588万千克,减少10.69%。其中:小麦库存418万千克,比上年同期库存6万千克增加412万千克;稻谷库存3701万千克,比上年同期库存4215万千克减少514万千克,减少12.19%;玉米库存772万千克,比上年同期库存1177万千克减少405万千克,减少34.41%;其他杂粮豆类库存21万千克,比上年同期库存102万千克减少81万千克,减少79.41%。
  粮食企业改革 2004年,市粮局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国有粮食企业的必由之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途径,结合市情,坚持一个县区保留一个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购销公司的原则,五县区新组建的公司年底前全部挂牌运营。全市企业人员控制在300人以内(全部实行职工身份置换,不在保留原国有职工身份),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的新途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改革前45个核算单位减少到目前仅保留9户核算单位,其中:国家粮食储备库1户,军粮供应站3户,国有独资3户,国有控股2户,粮食购销企业从业人员由改制前1386人减少到目前仅保留268人,实现16人改革改制期间提前退休,1102人一次性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现保留的268人全部实行身份转换,竞聘上岗,全市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04年内全面完成。年末,市局和五县区局共有公务员92人,企业职工268人,离退休人员794人。
  财务管理 2004年,全市粮食系统继续扎实有效的抓了扭亏增盈工作,粮食企业按照“购得进、销得出、不亏损”的原则,积极组织购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搞好成本核算,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划开老账,实现盈利的目标。全市粮食购销企业盈利61万元,与上年同期盈利12万元相比增加49万元,增长408%。划开影响亏损的政策性因素,购销企业实现利润1182万元。全市五县区粮食购销企业都实现了经营盈利。
  退耕还林供粮 2004年,全市兑现了581万千克补助粮,完成了兑现补助粮的扫尾工作。同时,随着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的调整,粮食企业做到积极组织购销,确保市场粮价平稳,做到供应不断档,价格不暴涨,积极供应退耕还林农户用粮。实现了各级党委政府满意,退耕还林农民满意。
  粮食市场监管 2004年,根据全国粮价出现回升的情况,市粮食局转变观念,切实抓好调控、监督工作。及时制定了《保山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各县区粮食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实行全市范围内一周一次上报粮食价格行情,粮食企业实行挂牌销售粮油,确保了全市粮价回升幅度在正常回升控制范围,即日供应量没有连续两天超过正常时候供应量二倍以上的现象,未发生粮食价格暴涨,未发生群众抢购粮食。面对“七一八”洪涝灾害和“十一九”地震灾害,本市粮食系统做到确保粮食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全市粮食市场稳定。利用端阳花市、世界粮食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宣传,从9月份开始,粮食和工商部门认真抓了清理和整顿粮食市场秩序工作,进一步规范了粮食市场,确保了市场稳定。
  安全储粮 2004年,全市粮食部门认真组织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云南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条例》的要求上来。严格执行《国家粮食仓库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国家粮食库存保管人员离任交接粮油库存暂行规定的各项制度》。认真组织春、秋两季粮油普查,落实各项保粮措施,严格执行粮食保管责任制,确保安全储粮。全年未发生仓储事故,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现了“一符四无”,连续18年受到省粮局表彰。全市完成了市级150万千克储备粮收购;完成了省级储备粮1025万千克、市级储备粮100万千克轮换任务,县区储备得到了加强。完成了省下达的陈化粮销售处理任务,在陈化粮销售过程中,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管,做到了陈化粮全部用于饲料,确保了陈化粮不流入口粮市场。
  队伍建设 2004年,按市委保发[2004]29号《保山市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要求,市粮食局认真开展了“三观”学教活动与“云岭先锋”工程的结合,通过学习文件,提高了认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阶段的工作,把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研究、部署和开展粮食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三观”贯穿于粮食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加强了对基层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实现了秋粮收购,扭亏增盈和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制定了《保山市粮食局党政领导班子廉政承诺》,开展了市粮食局六个科室的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理顺了二级领导班子,建立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加强了粮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结对扶贫和教育扶贫 2004年,市粮食局为昌宁县柯街镇松林完小投入资金12000元,购买了120套桌椅,改变了扶贫村的办学条件。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行结对扶贫的职责,积极做好对帮扶户生产生活的指导,捐资2500元,协调解决了67户294人饮水矛盾纠纷问题,扶贫村实现了人均粮食收入增长5%,经济收入增加5%。积极参与市委、政府的各项扶贫工作,年内,市粮局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了捐资助学,向困难老人捐款,向洪涝灾区捐款捐物,向地震灾区捐款等工作,市粮食局干部职工共捐资6000元,做到了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工作。
  军粮供应 2004年,市粮食局加强对军粮供应的督导工作,定期派专人深入县区军粮供应站、代供点进行工作检查,加强对军粮质量的检验工作,利用节假日走访问慰部队,倾听部队官兵对军粮供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县区3个军粮供应站,2个代供点,做到坚持质量第一,优质服务,军粮供应工作做到“让上级放心,让部队满意”的要求,受到驻保部队好评。
  (撰稿 严立杨)
  烟草
  概述 2004年,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省局(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为不断做精做强保山烟草产业,最终形成具有保山特色的优质烤烟品牌”为目标,团结努力,认真扎实,开拓创新,积极推动了保山的烤烟生产、卷烟销售和专卖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通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以认真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切实改进和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促使企业顺利完成了省局(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2004年,全市共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比上年的15.8亿元增加3.7亿元,增长23.4%。实现税收2.25亿元,比上年的1.48亿元增加0.77亿元,增长52.02%;实现利税总额3亿元,比上年的2.02亿元增加0.98亿元,增长48.5%。
  烤烟生产 2004年的烤烟生产在省局(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认真落实“双控”政策,坚持执行“层层签订责任状”和“两个申请一个合同”的制度,认真组织种植收购合同的签订。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基础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强化措施落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积极配合抓。进一步落实烟叶生产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后期烟叶留养成熟度,按部位采烤、以炉分级扎把,烘烤技术培训指导和站点管理工作。加强预约预检,收购秩序平稳,总体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较好。全市共签订烤烟种植合同78986份(户),移栽大田188.33平方千米。在遭受冰雹、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收购烟叶63万担,完成了指令性计划。收购产值3.11亿元,烟农收入较上年增加8300多万元;实现税收5658万元。烟叶把内纯度和等级合格率较往年均有新的提高,上等烟比例达36.3%,中等烟比例达65.8%,上等烟等级合格率72.53%,综合等级合格率77.56%,平均均价9.5元/千克,较上年增加0.89元/千克,较好地实现了“烟农、政府、企业”三满意的目标。
  卷烟销售 2004年卷烟销售按照国家局提出的“规范、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专项治理卷烟体外循环工作,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规范业务管理,按“精、细、严、实”的工作要求,建立了考核制度、到货确认制度、错误追究制度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等制度;加强专卖管理,清理整顿卷烟市场,狠抓卷烟销售网络建设;调整品牌结构,积极组织争取适销对路的货源,增加抗市场风险能力;全面推行卷烟销售“一价制”,全市统一了“最低零售指导价”,实现了企业和零售户利益双赢的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使市、县两级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信息平台顺利连接;积极筹建“电话访销、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现代卷烟访销配送系统工程,通过半年紧张有序地组织实施,于12月30日在隆阳区正式启动运行。2004年全市共销售卷烟6.624万箱,占省公司下达指令性计划6.4万箱的104%,占目标计划6.6万箱的100.37%;全市平均毛利率达到20%。
  专卖管理 2004年的专卖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为“两烟”生产经营保驾护航的目标,从抓队伍建设和规范经营入手,认真组织市、县两级局部分领导和专卖管理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学习,在全区烟草系统范围内组织了两期以《行政许可法》为主要内容的“六法一条例”培训班,组织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烟草专卖队伍的执法水平。根据省局财经秩序专项整顿检查的整改要求,制定《保山市罚没管理规定》,建立了罚没专用账户,实现了“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的整改目标。按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执法公示室、增强执法透明度,举行了卷烟零售点合理布局听证会,规范卷烟市场。烤烟收购中,认真落实国家局提出的七条要求和五条纪律,搞好边界的协调,建立情报互通制度,严防烟叶无序流动。对“两烟”市场的管理,按照“一线堵、二线查、三线管”的工作思路,采取“人性化”的服务式管理,狠狠打击各种烟草违法经营活动,有效地遏制了非法买卖烟叶和“假、私、非”卷烟对市场的冲击,为两烟生产经营保了驾,护了航,推动和促进了我市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共查处烤烟倒卖倒买案件十起,查获烟叶54.6吨,涉案人员25人,罚款入民币29602.4元。共查办案件340多起,查获各类违法卷烟400多件,烟叶54.6吨,假冒卷烟470多件,有力打击了“两烟”违法经营活动,净化了“两烟”市场。
  企业改革 一、根据国家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要求,以及省政府、市政府、省局(公司)关于关停保山边贸烟车间的指示精神,经保山市局(公司)党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在充分考虑职工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拟定《云南省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关停保山边贸烟车间后人员分流安置及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经团组长联席(扩大)会议审议通过。《方案》采取实行一次性内部退养政策、鼓励职工自谋职业、向三产企业分流安置、企业内部分流安置、择优选送到农大委托培养和在市局(公司)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六条措施妥善分流安置176名原边烟车间职工。二、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2004年开展了2名纪检监察员、1名审计员的竞争上岗工作,同时,将原合署办公的纪检监察审计科分设为纪检监察科和审计科。为适应卷烟访销配送系统工程工作的需求,对公司卷烟业务机构及岗位设置进行了改革,并于12月中旬,通过考试考核从120多名人员中择优选用36名电话订货、物流分拣和综合服务人员。三、积极探索,在市局(公司)科室实行《生产效益奖二次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内部管理 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切实抓好以财务为核心的规范管理工作,认真坚持财务报销的双签制度,抓好单位业务费开支使用申报制度,物资采购的比价招标制度,基建工程的上报审批和招投标制度。坚持和完善局务、司务公开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礼品登记制度。坚持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严格按程序运作,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党组织建设 一、在企业深化改革安置和分流人员过程中,局(公司)党委及时召开支部书记会议,要求各总支、支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各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坚持不懈地对广大职工群众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理解精神,消除疑虑,理顺情绪,坚决拥护市局(公司)所做出的决定,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服务工作保持职工思想稳定,顺利完成了200多名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保持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二、进一步理顺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在烟草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中全面推行公示制和逐步推行票决制。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开展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三观”学教活动和深化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学教活动。同时安排相关部门,对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市局(公司)党委到各县(区)局(公司)党支部、各直属企业党支部都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分别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任会长,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会员。各政研会能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撰写论文,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正确的舆论导向。召开政研会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0篇,市局(公司)党委书记、政研会会长邵日毕同志撰写的《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优秀奖。五、坚持党委中心组织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十六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市局(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把学习范围扩大到全体支部书记,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正确群众观的“三观教育”作为当前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六、组织开展了“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十一九”、“为贫困老人捐一元钱”等公益捐款活动,共捐助人民币68540元。积极参与搞好保山城区广场文化活动,弘扬企业文化,举办“保山市烟草系统庆‘五一’职工卡拉OK比赛”。组织在职职工参加“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献血活动。结合公司实际,7月1日正式启动职工医疗互助活动,2004年,共为6个住院职工办理医疗互助补助,补助医疗费6563元。七、认真组织烟草体育代表团参加保山市“烟草杯”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的组队及赛事工作,展现烟草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在保山市“烟草杯”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上,市公司参加的足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4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得6枚铜牌,展现了保山烟草企业职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撰稿 杨明瑞)
  对外贸易
  简述 2004年,保山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208万美元,完成年计划7100万美元的101.5%,比上年6181万美元增长16.6%。其中进口273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2600万美元的105.2%,增长21.4%;出口4473万美元,完成年计划4500万美元的99.4%,增长13.8%。按贸易方式分:一、边境贸易完成进出口总值4512万美元,完成年计划4300万美元的104.9%,增长20.6%。其中:进口2673万美元,增长20.5%;出口1839万美元,增长20.8%。二、一般贸易完成进出口总值2103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950万美元的107.8%,增长11%。其中出口2058万美元,增长8.7%;进口45万美元,为净增。三、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593万美元,完成年计划850万美元的69.8%,增长8.4%。其中进口17万美元,下降50%;出口576万美元,增长12.3%。实现地方产品出口1934.91万美元,比上年1695.88万美元增长14.09%。边民互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450万元,增长0.19%。其中进口6670万元,与上年持平;出口3780万元,增长0.53%。边贸企业上缴税费大幅增长。边贸企业累计上缴各种税费5590.36万元,增长17.55%。其中:上缴地方税费3663.65万元,增长9.83%;关税62.94万元,增长57.53%;海关代征增值税1549.22万元,增长21.35%。
  外经贸经营 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量化分解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保证全市进出口持续增长。一、深入县区及相关企业就如何扩大进出口额和开展好加工贸易与过境贸易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指导的意见和具体措施,采取一企一策的形式,根据经营不同商品予以侧重扶持、指导。如与海关、税务一起,对珠宝玉石经营方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助指导群益商行、通成商行等开展新的经营方式的试点。试点结果基本达到了降低费用、方便经营、扩大购销的目的。通过努力,2004年木材进口额增长7.4%,玉石进口额增长13.04%,矿产品进口额增加10.28倍。出口上百万美元的木材及制品、松茸、咖啡、铝材、建筑铁制品、机电设备等产品较上年增长,出口上百万美元的十一类大宗商品累计出口4246.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4.9%。国康公司完成木炭过境贸易72吨,价值7.2万美元;玄茂木业的木材加工贸易正在办理相关业务过程之中。二、就扩大对缅边境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对策。全年实现对缅贸易额4753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5.9%,增长16%。其中进口2623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5.9%;出口213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7.6%。三、扶持、指导腾冲国康公司、群益商行就边贸出口以人民币结算退税进行了试点和总结分析,就全省边境八地州仅我市开展了此项试点业务,提出了供国家、省级部门参考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最终国家出台了边贸出口以人民币结算100%退税的政策。四、参与了富民兴边工作的调研及项目规划。五、开展了边民互市区(点)建设的规划论证及项目申报工作。六、根据出口乏力情况分别于7月、10月、11月召开了出口企业和县区职能管理部门座谈会,以进一步统一认识,围绕目标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地抓好全年出口工作。为抓好金属硅这一地方产品的出口,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局领导率相关业务人员多次深入县区与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出口企业分析、座谈,为解决运紧张问题除向省厅专题汇报外,局领导率企业赴昆帮助协调解决运力,协调出口免抵退税结算时间,全力为企业扩大出口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国际市场开拓 经过精心组织,多方动员,圆满完成了第十二届昆交会、中缅木姐边交会的筹备及展洽工作,参与了首届“泛珠展洽会”的筹备及展洽工作,组织了对俄罗斯及缅甸密支那市场的考察。展洽会充分展示了保山市名、特、优、新产品,既宣传了保山,又为保山市企业扩大出口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本届昆交会经市、县区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分别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布展奖,本市交易团受到省政府的通报表彰。同时,为积极巩固密支那市场,采取扶持重点企业、重点商品的思路,积极组织相关企业自猴桥口岸出口物资至密支那,以通过物资出境后经过缅第一、第二特区、缅中央政府控制区所经过关卡、收费、物资通行作实践,便于摸清情况,相互沟通。年内仅腾冲国康公司自猴桥口岸出口物资达9万美元。从而为将来道路改善后使密支那成为中方出口物资集散地奠定基础。
  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管理 一、重点抓好腾冲金鑫、兴华、益华、文昌、承信、国康等以经营木材进口为主的重点企业以扩大边贸进口,以上6户企业进口总额为1638万美元,占全市边贸进口额的70.35%;抓好保山农资公司、保山对外经济贸易公司、腾冲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腾冲古林木业有限公司、腾冲林瑞木业有限公司、龙陵县硅开发有限公司、龙陵县硅冶炼联营厂及联兴、馨德、玄茂、贞元四户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业务以扩大出口,以上12户企业共计出口346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7.38%。二、采取专人负责跟踪联系的方式,重点抓好木材及制品、金属硅、纺织品、松茸、咖啡、化肥等企业经营骨干产品的出口,全年完成木材及制品出口754.14万美元,金属硅686万美元,纺织品549.41万美元,松茸450.06万美元,咖啡399万美元,化肥133万美元,以上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6.43%。三、指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捕捉商机抓好出口,年内开展石蜡、铁丝、铁钉及建筑铁制品出口共计629.6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3.94%。
  引进、扶持外来企业 2004年,根据市内外经贸企业经营规模小,整体素质低的客观实际,始终将引进外来企业到保山市参与外经贸经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引进了具有较强经营实力的保龙食品进出口公司、腾冲供销科工贸发有限公司到本市安家落户参与经营,采取专人联系的方式对外来企业特别是本市在外地州开展经营业务的保山农资公司予以扶持,确保其进出口业务做大做强。经过努力,首次出现了边贸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保山农资公司边贸出口达1042万美元,经上年增长13.1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3.29%,占边贸出口总额的76.24%。保龙食品进出口公司完成进出口141万美元,为净增长。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抓好地方产品出口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增强外经贸出口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木材及制品、金属硅、咖啡等传统地方产品的扩大出口,着力培植啤酒及肉食制品的出口。通过多方努力,2004年完成地方产品出口1934.91万美元,比上年1695.88万美元增长14.09%,占外贸出口总额的43.26%。其中:木材及制品750.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11%;金属硅686万美元,下降13.8%;咖啡399万美元,增长99.5%;啤酒51.49万美元,增加5.7倍;瓷器19.34万美元;肉食及制品14.34万美元。
  边境经济技术合作 年内批准边境外经工程承包项目8个,具体是腾冲县腾密路公司承建腾密路境外段7个项目和通成公司承建缅甸甘拜地大酒店1个项目。项目总金额747.76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94倍;项下带出物资675.55万美元,增加1.74倍;已经完成带出物资246万美元,增长41.37%。此外,未经审批已实施的对外经合项目有腾冲县文昌经贸公司承建境外水毁道路桥涵工程带出水泥、钢材等物资价值13.9万美元;腾冲通成公司承建缅甸甘拜地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带出通信设备价值12.7万美元;腾冲县赛科思公司承建境外制药带出酒精价值3.86万美元;龙陵县中医院与缅方合作建设缅甸果敢医院带出B超仪器及耗材价值21.04万美元;龙陵县医院承建制药项目带出锅炉及设备3.61万美元。以上项目不仅带动了国内设备、技术的出口,并扩大了保山在周边国家的影响,为全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带动边贸发展奠定了基础。
  外经贸企业改革 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年内新增一般贸易经营权企业18户,全市一般贸易企业累计在册62户;年内新增边贸企业14户,边贸企业累计在册87户;年内新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户,有进出口经营业绩的外商投资企业6户。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4户,其中一般贸易企业16户,比上年增加6户。新增企业进出口额341万美元,占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6.21%。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成分、生产和流通、外贸、边贸、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在市企改办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按照相关政策,切实抓好原下属3户企业的深化改革工作,其中1户国有控股企业即保山市对外经济贸易公司的深化改革已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性质的保山市进出口公司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职工已基本得到安置,深改工作已接近尾声。市外贸公司的深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协调、落实外经贸促进政策 结合国家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在办好促进政策培训班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宣传指导,使企业充分了解政策,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宣传和推广边贸出口以人民币结算退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边贸出口。积极组织帮助外经贸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出台的开展外经贸业务所拥有的各项补助和贴息,年内共向省厅申报办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32万元;保龙食品公司中东市场考察费用补助3.5万元;2003年度科技兴贸专项补助资金6.68万元。办理2002年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贴息资金11.96万元;2003年度全省出口增量贴息资金19.55万元;办理市政府对2003年第四季度出口奖励金7.5万元。上报了腾冲承信、国康、林瑞技改贷款贴息补助项目,申请金额共计165.12万元。努力协调、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出口奖励政策,市级财政承担部分已落实,县区财政承担部分正在落实过程之中,进而充分调动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外经贸协调与服务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扩大出口规模为服务宗旨,以社会评议机关作风为契机,牢固树立超前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协调和指导,强化服务。努力加强与口岸联检、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以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贸易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努力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撰稿 李晓江)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