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1396
颗粒名称: 非公有制经济
分类号: F121.23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文介绍保山市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非公企业扶持、树立非公经济发展良好形象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保山市 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内容

简述 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其占GDP的比重已由上年的26.0%上升为27.0%;上缴税金2.21亿元,增长12.9%,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2.9%;个私工业和三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3亿元,增长34.1%,占全市同期工业总产值的3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09亿元,占全市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5%。到12月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达36612户(个体工商户35277户,增加790户,私营企业1261户,增加472户,三资企业74户,增加9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从业人员达7015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700人。增加值、上缴税金、从业人员三项指标完成省考核目标的131.2%、100.6%、104.1%。
  贯彻落实云发〔2003〕5号文件精神 2004年,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5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把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振兴保山经济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总结分析保山近几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象保山这样工商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地区,要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依靠非公经济的大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省非公经济工作会后,本市及时召开了全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黄毅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省委5号文件的学习贯彻作了全面安排部署。熊清华市长作了题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掀起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高潮》的报告。会议结合保山实际,提出“坚持一个方针,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三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的总体思想和“七抓七为”的工作措施。即:坚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围绕2005年实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0%的目标,从抓解放思想、抓园区带动、抓“四乱”整治三项重点工作入手,在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上有新突破,在解决非公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在提高非公企业整体素质上有所突破,在非公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上有新突破。七抓七为是:抓思想解放,为非公经济发展造大势;抓政策落实,为非公经济发展筑平台;抓资金扶持,为非公经济发展添后劲;抓招商引资,为非公经济发展借外力;抓园区带动,为非公经济发展耍龙头;抓“四乱”整治,为非公经济发展创环境;抓国企改革,为非公经济发展拓空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对原保山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由熊清华市长任组长,分管经济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和省属驻保34个单位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经贸委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由于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非公纳税企业有148户,未达增值税起征点的有11572户,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有523人,共减免税金达3500多万元。
  全市非公经济业主代表座谈会 8月16日,市政府在保山宾馆召开全市非公经济业主代表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熊清华,副市长杨建洪、李新平、张建明,市长助理戴新国、蔺斯鹰,市政府秘书长刘刚、副秘书长庄伟、杨国满等在家的全体领导,以及市人大副主任孙家灿、市检察分院院长李若昆等市级领导集体出席,与来自五县区的12个行业20名非公企业主座谈。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20多个部门领导参加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食品加工、建材、纺织、木制品、制糖、制茶、冶金、畜牧、生物制品等非公经济领域的20名企业,纷纷表示不辜负党的好政策,不负政府厚望,把自己的企业做强,产品做优,市场做大,回报政府和百姓。各企业主代表,向政府提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出了本市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求政府帮助解决。对一些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熊市长等领导有的作了当面答复,有的指定有关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现场答复,对一时难予答复的,指定有关职能部门限期解决,在充分肯定非公业主们对社会贡献和总结本市非公经济取得的成绩时,熊市长全面分析并指出了本市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总量不足,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保山发展仍不相称。二、结构上仍有问题。不少个体户、私营企业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二产业中的非公企业中,也是从事矿冶、建材的多,加工初级产品的多,真正依托优势资源从事精加工制造的少,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产业、产品和经济优势的少。三、企业数量偏少,大企业更少。全市只有1000户非公企业,而且95%以上是小企业。熊市长作了要求:按照原定的发展思路,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政府各部门要尽职尽责搞服务,企业老板们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每年新建一批,改组改造整合一批,做强壮大一批,引进发展一批非公企业,争取在2005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40%的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出台 8月16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2004年保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保政发〔2004〕146号),从今年起对五县区非公经济发展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规定的非公经济责任考核指标有三项,即:非公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和从业人员数。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核实,以年终统计数为准,由市非公办、统计局以及工商、税务、财政部门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评。《办法》还对责任目标的考核范围、责任部门、奖惩方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做到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有目标,考核有依据。
  隆阳区个私经济实验区 截至2004年底,隆阳区个私经济实验区完成开发建设面积4.2平方千米,累计吸纳国内外投资建设资金18.5亿元。以澜沧江啤酒、香料烟、泛洋木业、山葵、茧丝绸、金属硅、造纸、食品加工等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区,完成投资6.8亿元;以泰龙建材、花玲鞋业、金马汽车交易市场、民生商业街、果蔬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项目为重点的商业园区,完成投资5.2亿元;以永昌文化园、昌河花园小区、官房九隆名居、保八中、城南盛市等项目为重点的旅游、商住、文化娱乐区,完成投资6.5亿元。2004年实验区内完成生产总值7.2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吸纳社会就业人员8600人(其中;下岗职工2500多人),共实现收入5800万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9.9%。在此基础上,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重心转向工业园的建设上,2003年至2004年隆阳区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000万元,贷款2600万元投向保山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至2004年底,保山工业园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8.67万平方米,完成开发建设投资3600万元,其中:园区前期工作投资250万元,土地开发投资2900万元,水电改道架线投资180万元,道路建设投资320万元;引进工业建设项目6个,投产2个,在建4个;入园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0万元,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7590万元,工业增加值2144万元,上缴税金195万元,新增就业546人。入驻板桥轻纺食品片区的4个项目是保山市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项目。项目论证充分、应用技术先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辐射带动面广、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保山工业园区产业化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缫丝厂、山葵加工厂、牛羊肉加工厂均投入大量资金抓基地建设,其中:缫丝厂在一县一区发展基地26.67平方千米,种桑养蚕亩效益2250元,2.5万农民受益,项目后期发展基地53.33平方千米,5万农民受益,产业链年加工产值可达到3亿元;山葵加工厂在三县一区发展基地5.33平方千米,种植亩效益2800元,6000农民受益,项目后期发展基地40平方千米,3万农民受益,产业链年加工产值可达到2亿元;牛羊肉加工厂在二县一区建设饲养繁殖基地3个,辐射带动全市10万农户圈养牛羊,项目后期产业链年加工产值可达到4亿元以上。
  腾冲县省级个体私营经济实验区 腾冲实验区累计投入资金11.64亿元,其中:2004年投入资金2.84亿元,占本年度全县投入资金的30%。截至2004年底,进入实验区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776户,从业人员达8478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45.9%;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7%;完成税收3500万元,实现税后利润4500万元。腾冲县工业园区是省政府1999年批复设立的腾冲县个体私营经济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1年8月开始规划建设,总体规划面积为7.57平方千米。2004年底,园区已开发2.68平方千米,累计引进企业32户,引进计划投资9.06亿元,完成固定投资2.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9亿元,实现税收2900万元,解决就业人口2500人。其中:2004年园区引进企业6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02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的16.7%,同比增138%,实现税收1300万元,同比增134%。工业园区带动了全县矿业、林产品加工、药业、食品加工、旅游产品、电力、建材等产业群体的发展。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到2004年底,全市四县一区共筹集担保资金1898万元,共担保594笔,为275户中小企业担保解决贷款1.54亿元。2004年,经过担保后的企业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担保后多吸纳了900多人就业,受担保企业销售总额增加近1亿元,利税总额增加1600多万元。其中:隆阳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已为204户企业累计担保贷款475笔1.23亿元,已占全省各地基金担保总额的40%,并且通过有效控制风险,增加运作透明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管理制度,担保基金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从实际操作效果看,基金会担保的企业贷款不良率还不到1%,为本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该基金会已与省投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为大额贷款户提供联保,争取做大盘子。腾冲县担保基金到2004年末,为72户企业累计担保贷款3237万元,昌宁县担保基金在2004年也积极开展了担保业务,为10户企业担保贷款330万元。
  非公经济党建 为切实加强全市非公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市非公办年内就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专门召开了一次非公企业业主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对县区经贸局、非公办和园区管理委员会抓好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作了具体要求和部署,下发《关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通过市县区扎实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积极引导,全市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积极投身于扶贫帮困、希望工程、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活动,体现了新时期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优良风尚。
  非公企业扶持 2004年,非公办按照国家产业导向和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纲要的要求,深入县区、重点企业和特色企业,加强指导工作,集中优选和重点推荐项目,做到了“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共筛选了亚麻生物资源公司、四馨坊食品、林源石斛开发公司、顺兴木材公司、绿森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鹭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6户私营企业项目,市级财政给予了50万元专款以贴息方式重点扶持。同时,通过非公办积极争取,为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高黎贡山生态茶有限责任公司、康丰糖业旧城分公司、林瑞木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龙眉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文业石材有限责任公司等6户私营企业争取到287万元的省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给本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树立非公经济发展良好形象 10月,市非公办向省非公办积极争取,本市两家民营企业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林源石斛开发公司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国首届“中小企业博览会”,完成了产品展销和推介企业的活动,使参展企业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增大了信息流。市非公办根据省非公办〔2004〕18号文件《关于组织推荐云南省第十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要求,积极组织推选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筛选,保山市腾冲县国康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李本清作为云南省非公经济界12名代表之一的省劳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董春
责任者
杨建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