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1017
颗粒名称: 质量技术监督
分类号: F209.1
页数: 4
页码: 149-152
摘要: 本文记述保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其中包括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展采用国标标准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名牌产品申报,质量兴市试点工作、质量普查建档工作、质量法规宣传、举办各类质量培训、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
关键词: 保山市 综合经济 质量技术监督

内容

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完成昌宁甘蔗农业标准化项目的最终国家级验收。在项目实施三年中,制订通过了保山市第一个云南省地方标准《昌宁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累计完成示范区建设面积5494.28公顷,示范区蔗田平均单产达119.4吨/公顷,比项目实施前三年非示范区平均单产增加35.8吨,增产30.03%,示范区总产甘蔗65.6万吨,获农业总产值9512万元,新增总产19.7万吨,新增农业总产值2856.6万元,甘蔗糖分由项目实施前的13.2%提高到现在的15.2%,提高2.06个百分点,示范区农户甘蔗每年亩增收187元。二是积极组织实施保山市7个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规划相应的示范区域,确定具体的项目工作人员,初步制订地方标准送审稿,其中《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保山烤烟综合标准》、《昌宁有机茶种植综合标准》、《保山小绿豆综合标准》、《保山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综合标准》等标准文本初稿已初步完成。另外,积极申报龙陵县工业用无毒大麻和昌宁县泡核桃种植2个项目作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三是组织参加云南省和保山市烤烟仿制样品签封及烤烟监督检查工作。共签封仿制样品3148把、71套,比上年增加1447把、39套,比前两年增加200%;另与烟叶三级站共同组织了对烤烟收购中标准执行情况检查和计量器具的检查,共检查全市烟叶收购站点20个,在不同站点分别抽取烟叶99个等级,抽查烟叶4950把,抽样代表基数338100公斤(6762担),抽查收购用计量器具29台(件),为全市烟叶坚持国标、平稳收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采用国标标准工作 年内,全市制糖企业和水泥生产企业已全部完成采标工作,达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另外,通过积极广泛动员,施甸县水泥厂和龙江糖厂两户企业通过采标认可,并获得采用国际标准证书,澜沧江啤酒集团保山有限公司、康丰集团公司、天潭矿泉水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正在有序组织筹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工业产品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服务地方经济 年内,共累计进行食品标签审查40户企业、90多个产品,年检69户企业;审查企业标准17个,标准备案8个;办理新条码15家,续展企业条码41户,已办理24户;受理企业计量方面的咨询21次;对全市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全面清理,发放年检通知896份,办理年检872户,新办证112户,换发证及变更597户。共举办标准培训班4期,培训近200人;向社会公开了计量检定收费标准,在《保山日报》、保山电视台等媒体中开展广泛的宣传,使计量检定收费透明化、公开化,为检测中心计量检定收费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保山永吉食品有限公司、澜沧江啤酒集团等企业开展了计量“C”标志合格确认工作,有36种产品通过了“C”标志认可。对全市面条生产企业进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执法检查,查出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6户,对企业在净含量方面的问题作了细致的解释,提高了企业对商品净含量的正确认识。同时,为加强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保障量值准确可靠,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历时三个多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1吨以上衡器、燃油加油机、心脑电图机、CT、B超、X光机、眼镜检测用计量器具等计量器具的普查登记,共调查登记计量器具1162台,其中一吨以上衡器172台、加油机646台、眼镜检测用计量器具73台、医疗卫生计量器具271台,进一步摸清了强检计量器具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今后更好开展检定工作打下了基础。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2004年,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和加贴市场准入标志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抓质量。一是继续加大对小麦粉等5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帮扶力度,全市共有4家5类食品生产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二是全面启动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有13家10类食品生产企业(白砂糖生产企业12家、瓶装饮用矿泉水生产企业1家)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8家白砂糖生产企业和1家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另4家企业正在等待审批发证;三是组织完成全市78户挂面等8类食品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专项调查工作,其中挂面22户,淀粉3户,淀粉制品9户,糖果8户,蜜饯10户,啤酒1户,酱菜25户,为启动茶叶、挂面等其他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在年8月至9月期间组织完成了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许可专项调查工作,共调查卫生许可企业807家,其中:隆阳区214家,腾冲县161家,龙陵县168家,施甸县80家,昌宁县184家;五是加强了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取证现场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截至2004年11月25日,全市共有20家企业申报取证。其中复混肥生产企业3家,已全部通过现场审查,发证检验合格,有2家已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家待审批发证;白酒生产企业2家,均通过现场审查,发证检验合格,正待审批发证;压缩液化气体生产企业5家,有1家现场审查合格,发证检验合格,待审批发证,其余4家因未按规定完成相关安全评价工作,未能通过现场审查的企业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整改,待重新申报;眼镜验配企业3家,铝合金窗生产企业3家,纤维板生产企业4家,已上报申报资料初审合格,等待现场审查。
  名牌产品申报,质量兴市试点工作 一是组织完成了2004年度《云南名牌产品》的申报推荐工作,保山永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友”牌小麦粉获得《云南名牌产品》证书;二是隆阳区质量兴市试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进入总结上报和考核验收阶段。
  质量普查建档工作 年内,与各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工业企业质量建档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全市472家工业企业质量状况普查数据,3月21日至22日顺利通过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验收组的现场考核验收,全面进入加强完善、开发利用和动态管理阶段。
  质量法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宣传画、标语、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促进全社会法律意识、自律意识的提高,借质量月之机开展了咨询服务活动,全市共接待咨询群众1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理质量投诉10起,现场处理6起,销毁货值1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商)品。
  举办各类质量培训 协助市质量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对全市6家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生产企业进行了申报氧气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相关事宜培训;对新10类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培训。另外,根据企业的建议和要求,针对当前全市白砂糖、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出厂检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市技术检测中心合作举办了全市白砂糖、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化验员培训班。
  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各县(区)质监局对辖区内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饮料、月饼、婴幼儿奶粉、白酒等食品以及农资、珠宝玉石等产(商)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净化食品市场秩序。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一是大力开展“黄金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确保旅游安全,全面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开展。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本着“发展旅游安全先行,落实责任、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4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00多家次、检查锅炉400余台次、电梯起重机200余台次、压力容器600多台次、各类气瓶4000多支、取缔“土锅炉”16台、检查旅游景点厂车20台次、客运索道4次。发出《安全检查指令书》120多份,整改隐患上千条。各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医院、学校、气体充装站、公共场所的锅炉、电梯、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检查率达100%,截至11月20日,共检验锅炉287台定检率达96%、压力容器43台定检率达94%、电梯87台定检率达98%、起重机103台定检率达95%、压力管道1.8千米定检率达100%(属新装压力管道)、厂内机动车26辆定检率达87%,全年特种设备事故为零。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提出和治理全市特种设备存在的五大事故隐患。2月,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指出全市特种设备存在的五大隐患,及时有效地将其作为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来抓,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三是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特种设备专项安全大检查。出动车辆5台,检查人员17人,历时近一月,检查学校130所,共检查小型汽、水两用锅炉92台,开水炉19台,查封取缔土锅炉32台(全部是开水炉改装成承压锅炉使用),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四是全面完成气瓶普查整治工作。6月通过了省质监局验收,标志着全市以气瓶产权转移为核心、以气瓶普查登记为基础、以气瓶定点充装为要求的气瓶普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普查结果,全市气瓶总数为40029支,建档登记数量和录入微机数量占普查数的99.9%,其中液化石油气瓶33651支、氧气瓶5436支、二氧化碳气瓶221支、车用气瓶721支。检验超期液化石油气瓶4293支,报废79支;检验氧气瓶1064支,报废49支;检验二氧化碳气瓶21支。液化气瓶定检率95%、无缝气瓶定检率98%。另外,加大了宣传,市质监局共下发相关文件10个,组织召开气瓶普查整治专题会议3次,到12个气体充装站督促、指导服务30余次,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散发《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常识》1500多份。通过普查整治工作,实施了气瓶产权转移,建立了气瓶档案,初步实现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总体上解决了违章充装、气瓶大流转责任单位不清的问题,杜绝了无证充装和超期气瓶充装,大大提高了气瓶的安全率。五是完成压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编写《压力管道安全培训讲义》、压力管道单线图绘制统一要求,组织28家使用压力管道较多企业、检测中心、各县区质监局共50多人参加的压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会,以会代训学习压力管道法规、基础知识、普查整治要求、单线图绘制等,培训压力管道善查骨干。通过普查结果表明全市现有压力管道545条、合计105.735千米,分布在84家使用单位。普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微机,361条工业管道单线空视图录入微机,新增压力管道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确保了压力管道安全。六是特种设备数据库和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截至10月,建立了特种设备数据库和档案,将全市的特种设备以及部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纳入其中,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工作能按部就班进行。截至11月20日,共审查备案开工告知99份,105台件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锅炉46台、压力容器25台、电梯和起重机15台;更新特种设备数据400多台,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更加全面有效。七是建立了保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站http://tzsb.nease.net。
  提高持证上岗率 年内,会同检测中心到企业举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17期,共培训考核特种设备操作工631人,其中司炉工4期272人、锅炉水处理工1期39人、压力容器操作工4期98人、气瓶充装工2期30人、电梯司机1期65人、起重机操作工3期90人、厂车司机2期37人,对普及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提高企业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水平,预防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
  检测检验 2004年共检验食品、化工产品、建材产品等产品质量样品1686个,其中:食品产品899个、化工产品275个、建材产品512个;检定修理医用、加油机、电能表等计量器具22440台(件);完成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安装监检共563台(辆),其中:锅炉289台、电梯87台、起重机械103台、压力容器43台、厂内机动车辆26辆、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15辆,校验安全阀260只,完成了全市200余户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管道单线图绘制和普查表填报工作,安装监检压力管道1815.3米。
  服务企业 一是应企业和用户的要求,培训食用植物油、面粉、大米、酱油、食醋检验人员24人,培训食用酒精、白糖检验人员72人,举办了7期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培训操作人员323人;二是积极扶持非公经济和困难企业,积极对各糖厂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对小型私有企业实施驻厂帮助,对一些困难企业减免收费近20万元。
  行政执法 年内,全市质监系统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总体要求,采取抓源头,下移监管重心的工作思路,以查大案端窝点为突破口,查办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开展了农资打假、建材打假、燃油打假、七类食品专项打假、奶粉专项打假、汽配、建筑门窗专项检查等,圆满完成各项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700多人次、执法车辆2100多辆次,查办各类行政执法案件466起,涉案物品货值金额700多万元,摧毁制假窝点13个,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全市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
  质量监督 根据国家、省、市监督检查计划的安排,组织实施了白砂糖、绵白糖、食用酒精、瓶装饮用水、茶叶商品条码、小麦粉、水泥包装袋、成品油、复混肥、铝合金饮料等产(商)品国家、省、市级监督抽查工作,共抽取样品82个,平均抽查合格率为58.2%。
  帮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经过督促整改和技术帮扶,上年抽查不合格的9户瓶装饮用水企业有4家产品质量达到合格,合格率由上年的30.7%提高到62%,提高31.3个百分点。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工作,龙陵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龙珠”牌白砂糖、绵白糖两个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免检产品,填补了保山市无国家免检产品的空白。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一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