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0947
颗粒名称: 综合经济与管理
分类号: F127.74
页数: 19
页码: 138-156
摘要: 本文记述保山市综合经济与管理,其中包括计划管理、以工代赈、审计、统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工体资源、质量技术监督、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合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治乱减负、行业管理等。
关键词: 保山市 经济 综合经济

内容

计划管理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年内,全市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克服干旱、风灾、洪涝、泥石流、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国民经济在巩固2003年恢复性增长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完成9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4%,超过年度计划目标0.9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快1.2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增速对比,分别低0.1和2.1个百分点。全市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0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4亿元,增长15.1%(其中工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10.5%,建筑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1.59亿元,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9、3.0和4.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2∶20.3∶42.5调整为35.8∶21.8∶42.4,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084元,比上年增长8.6%。
  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54.5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农业增加值35.08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生产态势总体良好,结构进一步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作物普遍增产。全年粮食产量87.9万吨,同比增长5%,油料产量3万吨,增7%;甘蔗产量214万吨,增11%;茶叶产量1.2万吨,增7%;烤烟产量3.27万吨,增3.5%;渔业生产增长较快,水产品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11.1%;林果、咖啡、蔬菜等产量均有较大增加,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畜牧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5.7万吨,增9.9%,其中,猪、牛、羊出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是山葵、蚕桑、无毒大麻、亚麻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其中亚麻种植面积1.83万亩,蚕桑种植3.53万亩,无毒大麻种植1800亩,山葵种植已扩大到7000亩。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达85户,从业人数1.08万人。其中新增畜牧龙头企业14户,比2003年翻了两番。
  工业和非公经济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5.65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增加值11.48亿元,比去年增长10.5%。主要产品中,电力首次突破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9%,带动耗能工业增产。金属硅、电锌、中成药和精制茶等产品产量增幅较大。食品工业两大产品食糖和啤酒分别比上年下降19.5%和15.1%。保山工业园区已有6个项目签约入驻,腾冲工业园区已引进企业31户,解决就业人数1500余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占GDP的比重2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和重点,年内市政府召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书,全面分解落实与省签订的固定资产投资责任目标。市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资金对重大项目进行前期贴息。全市集中力量实施了“443”重大项目计划,并对“443”重大项目实行了领导挂钩责任制,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22.69亿元,增长65.7%;城乡集体单位投资1.42亿元,下降26.6%;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82亿元,增长14.1%;其他经济类型投资6.51亿元,下降8.8%。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更新改造投资2.37亿元,下降9.4%;房地产开发投资6.27亿元,增长1.95倍;其他投资6.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按投资隶属关系分,中央项目完成投资0.5亿元,比上年减55%;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4.9亿元,增长34.1%。年内,市级领导挂钩80项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15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57%,对全市投资强劲增长支撑有力。云保线大水平至昌宁县城公路、龙陵黄草坝至龙镇桥公路已通过省公路局组织的交工验收,通车试运行。保山市第二期人畜饮水,2003年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苏帕河四、三级电站,姚关河五级电站,隆阳区正阳南路(南关街)片区道路改造,城市道路改造,城康商贸园区,腾冲县北门街改造,五星级宾馆,保山市物流及客运中心,香料烟公司香料烟低温干燥生产线建设,腾冲恒丰飞龙有限公司电解锌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保山师专搬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一期、澜沧江啤酒有限公司“澜沧江”系列绿色食品开发、姚关河五级电站项目进展顺利;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国债项目、保山市公共卫生救治体系、2003年国债易地扶贫项目和昌宁大水平至施甸公路等24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服务业和旅游业 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旅游业在安楚公路改造、曼海大桥封闭施工等不利因素制约下,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27%。住房、教育等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升级趋势开始形成。
  消费和价格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受全国价格上涨因素驱动,全市以粮食为主的食品类产品、工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全面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年止降转升的基础上上涨5.1%。
  财政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财政支出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年度增收和调控计划。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4.3亿元和9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8.4%。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积极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昆交会、珠洽会、上海文化产业推介周等重大商贸活动加强招商引资,使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项,引进到位资金2.05亿元。其中新增国内合作引资项目38项,目前已启动实施31项。全市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208万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进口2735万美元,增长21.4%,出口4473万美元,增长13.8%。
  市场经济秩序 组织召开隆阳区城市供排水价格调整听证会,适时规范电价管理,统一了全市除居民生活用电以外的分类电价,开展了原水和药品成本审核,使政府定价逐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提高了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清理整顿涉及木材、机动车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教育、公路、出入境检验检疫、涉农和煤炭生产等领域和行业的不合理收费,全年取消收费项目12项,降低标准1项,查处各类违价案件93件,受理各类价格举报案件57件,切实减轻了企业和农民负担,改善了消费和投资环境。价格鉴证服务成效显著。全年受理各类涉案物品价格鉴证、车辆定损和旧机动车交易价格评估2963起,涉及金额5916万元。
  社会事业和城乡人民生活 保山师专搬迁建设进度加快,1800名学生已于9月进入新校区学习;市县区一中实现了高、初中分设,保山八中实现了成功“嫁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腾冲八中和永昌中学两所完中,昌宁一中、龙陵一中和施甸一中优质高中扩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改面积4.5万平方米。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施甸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和杨柳、芒棒、龙江等一批国家“十五”卫生专项项目得以开工建设,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和救治体系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龙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推进顺利。计划生育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年末全市总人口241.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8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1721元,增长7.5%。全市以易地开发、茅草房改造、劳务输出、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亿元,实施茅草房改造5470户,易地扶贫安置1000人,安居温饱民心工程56个自然村,重点村综合开发19个村委会。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全年解决3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38.48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9.6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3.1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23.7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5.8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到昆明和省外4100人,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92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反映在:1.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较大,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措困难,因灾返贫、因灾致贫问题严重。2.工业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新产品开发缺乏亮点。3.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缺乏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农业产业。4.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投资结构不合理,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所占比例偏高,竞争性项目比重低,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市场前景和效益好的生产性项目储备不足;招商引资力度仍然不够,向上争取支持的办法不多,投资渠道仍然没有有效拓宽。5.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
  以工代赈
  简述 2004年,省下达保山市以工代赈、国债易地扶贫项目计划投资总规模3542.3万元,其中国家资金2353万元,省级配套275万元,市级配套90万元,县(区)配套及群众自筹824.3万元。分县(区)投资:隆阳区221万元,施甸县895万元,腾冲县707万元,龙陵县1056万元,昌宁县663.3万元。分项目情况:一、预算内以工代赈建设项目投资1887万元,其中国家资金1296万元,省级配套90万元,市级配套90万元,县级配套411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交通建设项目安排施甸县老麦乡太和至西邑、施甸至木老元至卡斯河、水长乡老320国道至永保村、等子至龙洞村弹石路改造、新建姚关山邑至万兴沙石路,龙陵县腊勐至碧寨、昌宁县更戛小街子至大沙坝、勐统至芒卡坝、腾冲县猴桥镇下街至云峰公路猴桥段、小西镇岗峨村共10条县乡公路;新建和改造四级路154.24千米,当年建设完成103.24千米,投资1702万元,占项目资金的90.9%;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件(碧寨、猴桥上街和金家村)架设钢管32.9千米,建蓄水池5个蓄水455立方米,解决4119人、1783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投资80万元,占项目资金的4.8%;小流域治理昌宁县湾甸姚关河,支砌河堤1050米,建拦河坝4道,保护农田667平方千米,投资90万元,占项目资金的4.8%。项目计划安排劳务报酬174万元,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二、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079.3万元,其中国债以工代赈资金757万元,省级配套50万元,县(区)配套272.3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安排水利建设3项(龙陵河头乡先锋大沟、龙山镇东河及腾冲古永河治理),支砌沟渠15千米,治理河堤6.4千米,交通建设5项(昌宁勐统至小街子、翁堵至扁里、右甸山尾子,隆阳区瓦马至谷米,腾冲上营至荒田沟),新建及改造四级公路43千米,其中弹石路13千米。三、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项目总投资57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00万元,省级配套135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141万元。计划安排搬迁试点县2个,搬迁145户、797人。分县安置区建设项目内容:施甸县旧城乡里戛村三丘田安置区:迁出区涉及该乡内芒别、李来、里戛三个村委会居住在高寒山区的92户、500人,搬迁安置在里戛村三丘田,总投资36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00万元,省配套75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93万元。主要建设安居房92套,改扩建灌溉渠1条长3.96千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件,解决500人饮水问题,新架10千伏输电线路1.39千米,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19千米,安装变压器1台,进户电表92只,改建乡村道路1条和居民点道路共12千米,扩建完小1所,建框架结构教学楼1幢485.18平方米,新建8立方米沼气池92口。龙陵县天宁乡新林村紫胶场安置区:迁出区涉及该乡新林村白水村民小组53户、297人,转移搬迁安置在新林村紫胶场,总投资20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00万元,省级配套60万元,县级配套及群众自筹48万元。主要建设安居房53套,坡改梯66.7平方千米,水浇地66.7平方千米,中低产田改造100平方千米,开挖衬砌灌溉沟3.43千米,建人畜饮水工程1件,解决297人及104头大牲畜饮水,改扩建道路2.1千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81千米,220~380伏低压线路1.1千米,安装50千伏安变压器1台,扩建完小1所,建框架教学楼192平方米,师生食堂80平方米,建地面卫星接收站1座,建8立方米沼气池53口。
  20年以工代赈成效显著 实行以工代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以工代赈是国家扶持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扶贫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深受贫困地区人民的拥护,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国家自1984年开展粮棉布以工代赈,至2004年已经20年。20年来国家和省安排保山市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达64161.6万元,其中,国家和省资金46491.96万元,占总投资的72.4%,市县(区)配套及群众自筹17669.6万元,占投资的27.6%。根据各个时期国家以工代赈的扶持范围及建设内容,按照云南省以工代赈阶段性划分口径,分述如下:一、“七五”、“八五”期间:1984~1995年,国家和省安排保山市七批以工代赈实物折金及资金10925.95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519.569万元,总投资达14445.524万元。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安排在龙陵、施甸、腾冲、昌宁4个国家贫困县,江河治理以工代赈重点安排隆阳区北庙水库灌区配套建设。主要成效:一是以工代赈水利建设,累计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32866平方千米,解决了15.03万人和8.9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江河治理堤防建设2.7千米,保护农田2381平方千米,保护人口1.5万人,水土保持建设132866平方千米,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山区水利化程度,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二是以工代赈的基本农田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连片开发为主,对74237平方千米的中低产田和坡地进行了综合配套改造,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以工代赈的交通建设,新建、改建了断头路、县乡路、联网路和乡村道路1350千米,修建中桥梁49座1219.3千米,恢复水毁公路195千米,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四是以工代赈林业建设,采取工程造林为主,中幼抚育为辅的办法,营造了华山松、果松、桉树、竹林等工程林94980平方千米,中动林抚育36818平方千米,种植经济林1934平方千米。为提前消灭荒山,促进贫困山区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和生态的良性循环,增加山区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是以工代赈的畜牧业建设新建了人工草场20810平方千米,年新增秸秆氨化和青贮饲料加工能力1万吨,建小型饲料厂一座,年混配饲料加工能力1000吨,为保山市昌宁、腾冲两个商品肉牛基地建设、龙陵县黄山羊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是以工代赈的农村通讯建设,对腾冲县城至猴桥镇、龙陵县城致勐糯镇和昌宁柯街、卡斯镇村杆线进行了改建,提高了通话质量;七是以工代赈绿色希望工程为施甸万兴、腾冲马站乡完小解决儿童入学难的问题。
  二、“九五”期间:以工代赈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繁重的扶贫任务。“九五”期间国家和省继续加大以工代赈扶贫工作力度,增加了以工代赈的资金投入,1996~2000年省下达保山市以工代赈投资规模达21697.7万元,其中,国家代赈资金12883.8万元,省级配套2572.2万元,市财政1033.36万元,县配套4412.9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95.4万元。国家和省资金达15412万元,占总投资的71%。“九五”期间国家和省对以工代赈的投资,从正常以工代赈(预算内)资金,扩大到专项(国债)安排以工代赈资金,解决保山市4个贫困县17个省级扶贫攻坚乡的农水建设补助、昌宁县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人畜饮水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及省级易地扶贫开发项目(主要为龙陵勐糯易地扶贫开发小河水库、二结河水库及部分配套渠道建设)等。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水利、基本农田、人畜饮水、交通及林业、畜牧业、农村通讯、片区治理项目、易地开发扶贫等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确保了资金的正确投向,从而发挥了使用效益:1.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含1996年省计委用以工代赈资金专项安排保山市4县17个省级扶贫攻坚乡的农水扶贫建设补助1275万元,其中安排基本农田建设402万元,占31.5%。完成基本农田建设面积72903平方千米,其中完成坡改梯239平方千米,完成机耕路23条22千米,沟渠110.1千米,水浇池111个。2.以工代赈农田水利建设。安排建设工程77件,其中新建小(一)型水库2座(大波罗箐、老街子水库)、小(二)型水库17座,小水塘4个,修输水干渠38条;水保及小流域治理工程16件,引水隧洞2个1455米。通过上述工程的建设,可增加蓄水569.8万立方米,累计新增和改善灌溉82041平方千米,其中增灌36685平方千米,改灌45356平方千米。3.以工代赈交通建设。安排公路建设35条502千米,其中:新建公路9条151千米(摆榔—卡湾、打苴—曲石、新华—梁河等养、龙文桥—隔界河、河头—象滚塘、象达至潞西三道河、勐统—小街子、湾甸—勐波罗桥、耈街—桥头),铺筑四级弹石路6条61千米(保场—老麦、五合—城子门、镇安—龙江、达丙—漭水段、右甸—新城段),路基改造19条351.1千米。建中型桥梁3座105米,乡镇过境线公路改造21个乡21千米。完成开挖土石方629.5万立方米,支砌石方157.5万立方米,改善了46个乡306个行政村的交通运输条件。4.以工代赈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含1998~1999年两年省以工代赈资金专项安排的项目,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64件,架设水管857.8千米,建水池747个,解决了15.89万人、7.7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5.以工代赈林业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4171平方千米,其中用材料33550平方千米,中幼林抚育16008平方千米,经济林91579平方千米。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议确定5县区6个中心苗圃及示范林的建设投资650万元,已实施完成咖啡、银杏、核桃、甜柿6个中心苗圃307平方千米及示范林的建设。6.以工代赈畜牧业建设。完成草场建设6003平方千米、建青贮氨化池1.45万立方米、建设青贮氨化饲料厂年产1.1万吨、生猪改良点8个、建畜牧交易市场2个。安排了酒房、太平、打苴、蒲川、镇安、河头6个乡镇2100户畜牧扶贫示范户建设。7.以工代赈的农村通讯建设。安排施甸县城至姚关、万兴、摆榔、太平,昌宁县城至更戛,腾冲县城至团田的通讯线路改造,以及龙陵、腾冲21个行政村的线路建设,完成线路改造354.7杆千米,改善了17个乡,42个行政村通讯条件。8.以工代赈片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1998~2000年连续三年安排昌宁县更戛、勐统、湾甸、柯街片区开发项目建设,以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为主。1999年安排腾冲、施甸两县的退耕还林建设项目及2000年安排隆阳区退耕还林试点建设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及2000年安排隆阳区退耕还林试点建设项目。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4007平方千米,退耕6003平方千米,种植经济林果6803平方千米,防护林2201平方千米;改扩建小(一)型水库2座,增加蓄水207万立方米,增灌面积5043平方千米;架设水管30.5千米,建水池1467个;新建四级公路6.8千米;机耕路49千米;改造通讯杆线50杆对公里;建畜禽冻精改良点4个,养殖示范区和改良站1个。9.其他项目(易地开发扶贫)建设。含用以工代赈资金专项安排易地开发扶贫、科教扶贫、开发式扶贫的建设项目。(1)以工代赈易地开发扶贫建设项目,1999年及2000年用以工代赈资金专项安排龙陵勐糯和昌宁小街子的异地开发扶贫建设项目。安排龙陵县小河水库、二节河水库、碧寨乡人饮工程;昌宁小街子小水利、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小(一)型水库各1座,增加蓄水能力1015万立方米,主渠道20.38千米。架水管30.5千米,建水池9个370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22678平方千米,新建公路45千米。(2)以工代赈科教扶贫建设。安排了马站、耈街、摆榔、湾甸小街子、大田坝茶叶树、鸡飞、五合整顶、清水三营、洞山尚家寨10所小学及腾冲职中、昌宁温泉2所中学的绿色希望工程建设项目。完成茶园改造400平方千米,建茶所加工厂1座,种植泡核桃、板栗、咖啡、茶叶1454平方千米,种植杉木200平方千米、果松200平方千米、银杏100平方千米、梅树133平方千米,养羊100只、养雪鸡600只。项目建成后,可解决部分特困生和贫困生的就学费用和校舍修缮。(3)以工代赈的开发式扶贫。安排了清水、漭水、柯街、湾甸、温泉、大田坝、达丙、木城、金刚园、卡斯等10多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九五”期间,保山市以工代赈建设与其他扶贫措施相结合,五年中有48.5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808元,增加到2000年的1420元。
  三、“十五”期间: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我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通知》(云政发[2001]168号),保山市施甸、昌宁、龙陵3个县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腾冲县调整作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后五年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中央对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加大了以工代赈扶贫的投入力度,在稳定原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和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国债)的投资规模外,重点增加了西部债券易地扶贫安置试点工程(国债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的投入。2001~2004年省安排保山市以工代赈、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规模28018.38万元,其中国家及省补助资金20154万元,占总投资的71.9%,市县(区)配套及群众自筹7864.38万元,占总投资的28.1%。分项目情况:(一)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7226.5万元,其中国家及省补助资金527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344.6万元,县级配套1607.9万元。主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10022平方千米,水利建设安排施甸太平引水隧洞及兴华大沟、等子金刚元引水渠、民和引水渠、龙陵勐糯南干渠及小河水库输水渠、昌宁更戛老街子水库、河西东大沟、卡斯白马河及湾甸姚关河治理、腾冲界头栗华山水库、中和缅箐河及古永河治理等42件,人畜牧水工程38件。交通建设项目安排施甸响山至何元、打黑至金塘坝、妙关至旧城、老麦太和至西邑、施甸至木老元至卡斯河、姚关山邑至万兴、水长320国道至永保村、龙陵腊勐至表面寨、龙新至天宁、龙陵至河头、昌宁漭水至明华、勐统至更戛、更戛小街子至大沙坝、勐统至芒卡坝、大田坝乡至铁匠寨桥、腾冲山箐至新华、左所营至珠星街、明光辛街至东营、猴桥下街至云峰猴桥段、小西镇岗峨村等40条公路的新建和改造。林业建设安排隆阳区核桃、咖啡苗圃及示范林、腾冲银杏苗圃及示范林、昌宁核桃苗圃及基地续建。畜牧业建设安排施甸等子、木老元、昌宁更戛及翁堵4个乡的畜牧扶贫示范项目。(二)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投资4131.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065万元,省级配套140万元,县配套926.6万元。主要建设隆阳区杨柳、瓦房乡退耕还林、施甸何元乡片区综合开发、龙陵木城乡(老厂大沟)、腾冲明光乡(公路、水利)及猴桥镇(古永河治理、水利、公路)3个边境民族贫困乡扶贫开发项目、龙陵龙山镇东河治理、河头先锋大沟支砌、昌宁勐统至小街子公路改造、明华至老厂公路新建及隆阳区瓦马至谷米公路改建。(三)易地开发扶贫项目:省用以工代赈专款资金安排龙陵县小河水库续建扫尾和勐糯移民开发区移民公路及沼气建设等,以工代赈投资规模为1284万元。(四)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省下达计划投资15376.28万元,其中国家及省补助资金11351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4025.28万元。搬迁安置涉及5县区20个乡镇中5271户、22654人。分县区情况如下:2002~2003年安排隆阳区芒宽吾来、杨柳乡大沙坝2个安置点,搬迁安置507户、2000人,下达投资1308.03万元,其中国债资金955万元,省配套45万元,区配套及群众自筹308.03万元。2001~2004年安排施甸县旧城、酒房、等子3个乡,搬迁安置900户、4390人,投资329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015万元,省级配套205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1070万元。旧城乡连续4个安排搬迁安置项目,共安排684户3450人,总投资2664.791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及省级配套1745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919.7915万元。2001~2003年安排腾冲县清水、荷花、固东、腾越、曲石、新华6个乡镇,搬迁安置515户、2418人,投资1800.9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149万元,省级配套60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591.98万元。2002~2004年安排龙陵县镇安、木城、天宁、腊勐、平达、碧寨6个乡镇,搬迁安置609户、2784人,投资2179.6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71万元,省级配套120万元,县级配套及群众自筹788.65万元。2001~2003年安排昌宁县更戛、卡斯、勐统3个乡镇,搬迁安置2740户、11062人,总投资6797.6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180万元,省级配套351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1266.62万元。昌宁更戛乡大沙坝安置区2001~2002年省下达搬迁1890户、7562人,投资4632万元,其中国债及省补资金3781万元,县配套及群众自筹851万元。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目的建设内容为安居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道路、通电、通讯、学校、卫生室、广播电视、农村能源、其他项目等建设。安排项目资金所占比例:安居工程占总投资的43%,基本农田建设占7%,农田水利建设占14.3%,人畜饮水工程占5.4%,道路建设占12.6%,通电工程占5.5%,通讯建设占0.5%,学校建设占5.5%,卫生室建设占0.3%,广播电视建设占0.08%,农村能源建设占4.3%,其他项目占1.7%。
  审计
  综述 2004年,全市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大胆调整思路,服从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年共完成210个单位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062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8811万元。审计后决定上交财政592万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23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2559万元;调账处理3859万元。审计后要求被审单位自行纠正28811万元。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1件1人,涉及金额26万元。提交工作报告、信息54篇(条)。
  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外派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思维。先后选派骨干到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参加审计署、审计厅、省校合作培训项目的学习、考察,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带回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二是鼓励自学、自考,激励自我提高学识、学历、专业技术。审计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校学习10多人,参加各类资格考试人员也比上年增加。三是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以审计实践练兵,提高业务素质。在审计项目实施中,注重人员素质提高,实行传、帮、带,在审计中提高业务能力。年末集中时间以审计署6号令为主要内容,对审计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四是增大同行间交流合作机会,转变定式思维。与周边州市审计局加强学习交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正视不足,促进、提高自己。五是加强调研和对基层的指导。深入县区审计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基层排忧解难,直接到县区进行就地业务培训,深受基层欢迎。六是结合为期半年的“三观”学习教育活动及其他相关学习活动,对照自我,寻查不足,修正方向。
  专项资金审计 对5县区2003年度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投入、拨付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中,调集全市强有力的审计力量,以“上审下”、“交叉审”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参与分配及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各县区财政、计划、扶贫、农业、林业、水利、民宗、交通、教育、经贸、生物资源开发办等35个综合经济部门和管理部门实施审计,审计资金总额2.1亿元。审计查出支农专项资金财政占用、滞留1842万元;主管部门滞留235万元;挤占挪用财政支农、扶贫资金71万元;擅自改变项目计划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及支农专项资金47万元等问题,审计后均按相关法规做出了相应的处理和纠正,促进了支农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对全市2003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中,发现财政欠费、管理资金和会计核算上的一些问题,通过审计,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此外还对关系民众生产、生活的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查明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共对53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审计资金总额30803万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2562万元;查出截留挤占挪用资金1083万元、擅自改变资金投向47万元,未及时拨付894万元,未纳入专户27万元,其他违规346万元。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审计,本着核实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从维护和检查国有资产不流失的角度,加强审计监督。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挽回了国有资产损失。
  预算执行审计 以“核实收支,强化监督,规范管理,推进改革”为出发点,深化和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一是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找准突破点。同时结合审前调查,运用所掌握的资料,明确审计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二是围绕支出结构调整、政府采购、细化预算及国库集中收付等重点,严格预算监督,规范预算管理和财政分配秩序。同时加大对预算执行部门的延伸审计范围,特别是对税源对象进行抽查,重点审计有无隐瞒坐支财政收入、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损失浪费、偷税漏税、擅自减免税等问题,以及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情况,促进依法行政。在财政决算审计中,扩大延伸覆盖面,注重对利税大户、收费大户、“盲区”“盲点”、减免税大户、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大户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大户进行延伸审计,收到良好效果。三是按照年初提出具体的要求,加上审计资料的支撑,向政府的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向人大的审计工作报告,较上年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内容的深度及对问题的披露上都有所突破,质量上得到提高,得到人大和政府的肯定。共完成预算执行审计22项,收缴财政387万元。查出截留挤占挪用预算资金1681万元;延压滞留预算资金1777万元;违规减免应缴未缴预算收入26万元;违规核销23万元;虚列支出34万元;账外资产127万元,其他问题7803万元。完成财政决算审计12项,收缴财政30万元。财政决算审计中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虚列支出31万元;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15万元;其他问题13767万元。
  规范机关管理 市审计局对各县区审计局和机关各科室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办法,强化系统内、单位内的管理,实现了机关目标管理考核的突破;全市6个审计机关,3个已经全面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审计外勤经费自理的问题,为保证审计查处问题的客观公正、审计人员的自身“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条件;一切从经济发展出发,一切为经济发展服务,各部门、各科室各司其职,不搞包办代替,初步实现机关内部管理方式的转变;积极争创文明单位,并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注重工作细节,努力改变自身对外形象,除隆阳区审计局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外,年内有5个审计机关向本级文明委申报文明单位,为2005年申报文明行业打下坚实基础;在为期半年的“三观”学习教育活动中,认真查找差距,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措施。通过制度建设,有力推动了机关管理和行业管理及三个文明建设,全市审计工作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动力。
  经济责任审计 市、县区相继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协调配合制度。重新调整了市、县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市6个审计机关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党委、政府发文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达17个之多;昌宁县还试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前公示办法。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制度的同时,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重大审计项目及时向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请示、汇报、通报。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探索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和审计监督配合的整体效应路子。积极慎重地进行评价,坚持全面性、客观性和历史性。审计中注重经济责任审计与专业审计相结合;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群众举报情况相结合。通过努力,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全年共对46个责任人进行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1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171万元。审计后,责任人被平调20人,晋升6人,免职10人,撤职1人。
  审计质量 一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要求审计中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力查违法违纪案件,注意揭露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促进国有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二是进一步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通过加大培训和现场检查,增强审计人员注重审计质量的自觉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审计业务制度。市审计局出台了《审计质量控制试行办法》。四是进一步落实三级复核制度。工作中逐步扩大运用计算机审计的范围,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五是加强执纪执法检查工作。市审计局加大对各县区审计局的审计执法情况的检查,有效地避免了审计操作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市审计局、隆阳区审计局、昌宁县审计局全面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既加强了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牢固确立和维护了审计机关清政、廉洁、公正的形象,又有利于审计公正执法,提高了审计质量。全年没有发生审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完成交办事项 全市审计机关在精心组织审计项目计划实施的同时,服务大局,服从安排,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年内完成的审计项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有的县局审计甚至占到三分之二。各机关还积极协调、安排资金,动员广大审计人员捐资助学,扶持农户发展产业,认真完成扶贫挂钩工作,协调补助资金10余万元。保山年内发生的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各审计机关在做好救灾专项资金的审计同时,发动审计人员献爱心,捐款捐物,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配合国企改革,对企业进行及时审计及抽调人员参加企业改制工作队。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大要案件,积极抽调人员参加有关部门案件的审查工作。此外,还按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教育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活动,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全面履行社会义务。
  审计环境改善 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审计部门积极努力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临时审计事项,充分展现审计监督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与配合,保证重大审计项目顺利进行。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展现审计成就和风采,使社会更加了解、理解审计。组织了《保山日报》审计专版,宣传保山审计20年成就,宣传审计职能、作用,增进社会对审计的进一步了解、理解。通过多方工作,有效改善了审计执法环境和条件,扩大了审计影响。
  表彰及其他情况 隆阳区审计局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市审计局、施甸县审计局、腾冲县审计局、昌宁县审计局分别被授予“区、县级文明单位”;市审计局审计统计工作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市审计局外资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项目;市审计局周应堂同志被评为全市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年内,云南省审计厅厅长马坚,副厅长杨宁生、胡芩菩、吴绍吉、苏黎,巡视员韩泽民,助理巡视员赵新杰等领导先后到保山进行调研。
  统计
  简述 年内,全市统计部门大力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服务整体功能,加快统计法制建设和统计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市县两级有专业统计干部93人,其中市统计局22人,隆阳区17人,施甸县14人,腾冲县14人,龙陵县13人,昌宁县13人。全市81个乡(镇)综合统计站有专兼职统计员86人。省统计局直属的市城市社会调查队6人,施甸县农调队5人,昌宁县农调队5人。
  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1.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实施办法》和市统计局《关于各县区统计部门上报的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的规定》,对县区统计部门上报的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按照审核、公布和使用办法进行严格科学的审核把关。实行专业考核评比数据质量“一票”否决制度。2.采取以会代训、举办乡村统计人员培训班、统计人员上岗培训、职称考试、深入基层分类指导、选送统计人员参加国家举办和省举办的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3.加强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信息服务 年内,市统计局编发统计信息102期,编发《统计资料》5期;月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卡片12期;编辑出版发行了《2004年保山经济工作手册》、《保山市县乡经济概览》、《2004年保山统计年鉴》等;并发布了《保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编印了《统计公报》单行册专为市人大和市政协“两会”服务。在编发的各类信息中,被市委办《保山信息》和市政府办《政务信息》采用的信息均比上年度增加,居市直部门前列。并被市政府办评为“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向《保山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保山经济》、《保山宣传手册》、《保山金融》提供各类新闻稿件106篇(条),采用率高达90%以上。同时由市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了一些专题研究并形成《保山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研究》、《探析保山市矿电结合发展之路》、《研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区域发展》和《保山市计划外投资项目、各类新办企业和农村劳务输出情况调研分析》等研究报告,得到市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专业统计受省表彰 2004年市统计局获省统计局奖励的奖项,共有23项专业统计、专项调查和3篇文章获奖,获奖面达85%。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质量奖1项,优秀奖2项,先进单位3项;优秀文章一等奖1篇,三等奖2篇。
  专项调查 2004年,保山市统计局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全市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任务实现准确、及时、报表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的要求,先后组织实施了人口变动调查、城镇劳动力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个体私营经济抽样调查、小型贸易抽样调查、旅馆业抽样调查、妇女儿童监测和贫困监测等专项调查,开展文化产业统计试点、劳动统计改革试点、新农业发展速度和新工业发展速度测算工作,结合保山实际较好地实施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山市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典型调查。
  统计法制 2004年,市统计局以《统计法》列入人大执法检查内容为契机,在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把《统计法》和《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列入全市普法的重要法律法规在全市普及。二是利用会议、新闻媒体、墙报专栏、电子信息网络、宣传标语以及上街下乡组织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三是督促落实县区统计局建立法制机构,配备专兼职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并对统计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四是组织市、县区统计局领导和法制工作人员到楚雄州考察学习统计执法工作。五是认真开展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有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六是组织统计员持证上岗培训及考试工作。七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市统计局与市法制局于6月8~9日联合举办了保山市统计系统法制培训班,参加人员有五县区统计局局长、法规人员,市直综合经济部门统计机构负责人和市统计局、城调队、企调队全体干部。
  文化产业统计试点工作和经济普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有关决定和精神,保山作为全省文化产业统计试点工作州市之一,由于文化产业统计范围广,界线难以界定,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掌握准确的文化产业信息,市统计局与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的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共同研究,圆满地组织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强了数据质量评估和问题挖掘分析工作,核算出了符合保山市实际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并对整个试点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为全省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积累了较为宝贵的经验。为确保经济普查的有序进行,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保山市就经济普查的机构组建、人员就位、经费落实、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等方面的组织、协调都做了大量工作,经济普查正有序进行,为整个经济普查的圆满结束奠定了良好基础。
  物价
  简述 2004年,全市市场价格涨幅较大,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1%,比去年上涨5.1%。其中粮食、食品类上涨较大,分别为124.80%和111.9%。
  供水价格 按照供水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保山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测算办法》,并对保山北庙水库等供水单位的水价进行审核测算。对永昌水业有限公司和隆阳区污水处理厂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反复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城市供排水方案,报请市政府审批后,与省发改委在保山联合召开了《隆阳区城市供排水价格调整听证会》。这是市本级第一次就重要商品价格调整公开召开价格听证会。
  电价调整 年内,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报请云南省改发委批准,对除居民用电和农村过渡电价以外的各类用电,相同用电类别、相同电压等级全市执行统一价格。对商业用电价格和非工业、普通工业用电价格进行适当调整,降低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对全市金属硅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承受能力精心测算,调整金属硅生产用电价格,制定了《保山市金属硅生产用电竞价供电办法》。为金属硅生产用电走入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运作提供了保障,解决了困扰全市电力发展的硅电价格问题。供电模式的确定,为真正实现“硅电双赢”提供了保障。
  药品价格 配合全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医疗机构价格行为。审核批复保山市人民医院自行配制的21种药品,4种自行包装的药品价格。转发省发改委核定的近500多个品种的药品降价。对全市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药品进行全程监督。本着降低药品虚高定价的原则,根据云南省招标药品价格的有关规定,对2800多种中标药品的执行零售价格进行了审核发文。
  粮食种子价格调整 对种子销售价格进行调整,香优二号杂交水稻种,批发价格为14.95元/公斤,县城零售价格为15.20元/公斤。雅玉10号杂交包谷种,批发价格为11.53元/公斤,县城零售价格为12.00元/公斤,老三北六号、新三北六号杂交包谷种批发价格为9.71元/公斤,县城零售价格为10.10元/公斤。农大3138,雅玉2号杂交包谷种批发价格5.70元/公斤,县城零售价格5.90元/公斤。华试一号等10个品种的杂交包谷种批发价格8.78元/公斤,县城价格为9.20元/公斤。
  清费 治乱 减负 1.按照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的有关要求,对涉及保山市的“林业保护建设费”按规定坚决予以取消,同时办理了收费许可证注销手续。保护木材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保山市林业和经济的发展。2.取消群众反映强烈的汽车客运站微机售票附加费;清理并取缔旧机动车交易中不合法和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查处乱收费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查处不明码标价,利用虚假或容易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等价格违法行为,促进保山市汽车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严格按照《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现行省定的车辆养路费、通行费征收标准征收方式进行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调节车辆超限超载的利益关系,清理车辆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和违规收费,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运输经营者的负担;严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整顿收费公路的站点的批复》撤消大官市一龙山卡公路蒲缥收费站。对保留的大保高速公路收费站和凤庆习谦—保山左官屯二级公路收费站以及龙山卡—双坡垭口二级公路收费站,施甸—七零七二级公路收费站,保山一腾冲二级公路收费站严格按收费许可证管理,并实行公示制度;审核测算昌宁(坝尾)至昌宁(大水平)段的车辆通行费标准上报省发改委,省政府以云政〔2004〕48号批复执行。公布保山市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涉及机动车辆的收费。3.对2002~2004年共向农民收取的188.71万元“勘测定界费”向市政府提出处理意见,并按市政府的批复如数退还农民。对有关县(区)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清理整顿并公布保山市涉及农民负担的农民建房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和农民进城务工费;减免家畜业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全市累计减免各种收费70多万元;降低和取消部分涉及农民负担的畜禽及畜禽产品检疫费、拖拉机号牌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木材经营许可证工本费等项目。通过对全市16个煤炭企业的调查了解,清理整顿了面向煤炭企业乱收费近2万元。对涉农收费进行清理,向全市公布农业、林业、工商、卫生、土地等部门的主要涉农价格和收费项目目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规范教育收费 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缺乏的实际,经市政府同意,对实行“一费制”的农村初中,在每年每生收取260元的基础上上浮10%,上浮部分主要用于改善信息技术条件,满足现代教育需要;二是调整规范全市高等学校及普通高中学费收费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收费标准由按院校或专业核定,调整为按学科分类核定。普通高中学费根据学校等级核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共核定为六个等级标准。三是制定下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标准。配合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对中小学教材价格进行调查。对市内的教材价格进行规范整顿。
  开展收费许可证年度审验 从5月中旬开始,对市直及中央、省属驻保近百个执收单位的收费许可证执行情况和收费票据使用情况联合财政进行审验。审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13项,收费金额8996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7%,占全市预算外收入的47%。审验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93证,暂扣2证,注销3证,取消收费项目249项,收费金额1.4亿元。全市共审验收费许可证1597个,收费项目4541项,收费金额1.89亿元。
  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规范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收费;普通话水平测试及等级证书费;地籍档案资料信息咨询服务费;司法检验鉴定收费;办理个人住房土地使用权证书收费;核定了向生猪饲养者销售点收取的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检疫费、排污费、城乡集贸市场管理费、生猪定点屠宰加工服务费。
  物业管理 审批了保山坤房田园小区物业管理收费。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含300)以上按每月每户每月35元收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按30元每月收取。
  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商会 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标准偏高和广告收费问题等六个提案,会同监察、广电部门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及时召开面商会协调解决矛盾,稳定人心。
  价格监督检查 年内,各县区价格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对居民生活必需消费品和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重点加强监测。尤其是注意防范个别商品价格突发性异常波动引发相关商品价格暴涨,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价格问题。建立健全价格监管应急机制。组织价格执法人员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成品油价格检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春运期间的客运票价、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教育乱收费等项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价格举报中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作用。认真搞好群众投诉案件的查处、回复工作。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价案件93件,查处价格违法金额119.884万元,实行经济制裁127.08万元。实际上缴财政79.814万元。全市共接待登记受理各类价格举报案件57件,回复率达100%。其中,来电举报的36件,占受理数的63%,来人13件,占受理数的22.8%,上级交办的2件,来信举报4件,占受理数的7%,有关部门转办的1件。举报案件中涉及交通运输、电信、公安、工商、教育、电力、旅游、医疗、药品、有线电视等部门。办结45件,办结率为78.95%。
  价格和收费公示 隆阳区乡镇公示率100%、行政村公示率100%,区直单位公示率95%;昌宁县公示率全面达到100%;腾冲县直单位95%、乡镇公示率100%;施甸县直公示率100%、乡镇公示率100%、行政村公示率80%;龙陵县直单位、乡镇、行政村公示率达90%。各县、区均建立和完善了有关价格和收费公示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价格评估、认证、监测 全市共安排45人次参加全省在腾冲县组织召开的为期三天的价格鉴证业务培训,组织、安排人员参加全国价格鉴证师资格考试。至年底止,全市已取得全国价格鉴证师资格5人,45人取得国家计委颁发的价格鉴证岗位证书,为保山市价格鉴证业务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打下良好的基础。2004年全市共受理委托各类涉案物品价格鉴证865起,鉴定金额1839万元,其中,刑事案件343起,金额346万元,非刑事案件174起,金额332万元;受理交警委托,办理交通事故车辆损失鉴定331起,定损金额260万元;受理旧机动车辆交易价格评估1749起,评估金额2933万元;办理其他委托案件18起,金额884万元。及时、详实的价格鉴证、评估工作,为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案件处理和定罪量刑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药品价格监测 通过多年的积累,保山市的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已建立起扎实的工作基础,取得了宝贵经验。为适应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药品价格秩序,及时掌握药品市场价格运行情况,经省计委报请国家计委同意,确定保山市公司、保山市人民医院、腾冲医药公司、腾冲人民医院四家为云南省滇西药品价格监测定点单位。配备了全国药品价格网络监测系统,全市监测品种达到150多个,全省药品价格反馈数千个,确保保山市药品价格基本稳定,为药品价格监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工商行政管理
  简述 市工商局下辖5个县(区)工商局,47个基层工商所(分局),有在编干部471人,职工30人。内设企业个体私营监督管理、办公室、人事教育、计财、法制、公平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商标广告监督管理等9个科室。
  公平交易 年内,全市工商系统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195起,罚没216万元。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各县(区)工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14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792户,查获假冒伪劣奶制品,过期变质的饮料、食品、包装袋和加工工具。
  市场监督管理 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初步探索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信用警示制、公示制等制度,逐步实现由侧重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的监管,向强化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全过程的监管转变。加大诚信市场的创建工作,在所创建的11个诚信市场中施甸县百货大楼、隆阳区天顺超市、龙陵家乐购物广场、腾冲珠宝城、昌宁兴鸿商场五家已正式挂牌。标志着保山市“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工作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各县(区)紧密结合诚信创建工作,在城乡大商场、超市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选取试点实施商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进货渠道查验登记、重要商品备案制度、流通领域商品抽查、不合格商品退出市场制度、商品质量信息公示等,形成以属地工商所(分局)为主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市场准入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拍卖行为的监管力度,2004年现场监管52起拍卖活动,金额19783.3万元;全面开展市场巡查,加强对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商品的管理。共办理抵押物登记153份,抵押物价值2192373万元,贷款金额58636万元。认真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审查、考核、颁发“守合同、重信用”证书76份(其中审核推荐上报国家工商局3户企业,被国家局命名1户),促进了诚信体系建设。
  企业注册登记管理 截至12月,共登记各类企业4671户,其中私营企业1630户;代理登记外资企业96户;个体工商户35276户;广告经营单位74户。同时,以年检换验照为主要形式,切实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2004年度应检内资企业4062户,实检3896户,年检率95.9%;私营企业应检840户,实检820户,年检率97.6%;应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518户,在换照期间全部进行验照;全市应换照32735户,实换32138户,换照率为98.2%。落实优惠政策,对5258户个体户减免各种费用141.1万元,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 2004年全市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35件,调解处理535件,接待来访、咨询3426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8万元。为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2004年端阳花市期间,邀请云南消协商品检测中心对隆阳区城区部分商场、超市、食品加工企业、蔬菜、水果、粮食及制品等领域市场内的食品开展快速抽检行动。共抽检各类商品中的44个样品,不合格商品11个,不合格率为25%。把抽查结果在保山市电视台、《保山日报》进行了公告。认真组织第二届工商企业诚信单位评选活动,有18户企业荣获“云南省第二届工商企业诚信单位”。开展了声势浩大、丰富多样的“12315”打假维权活动,全市共设宣传咨询棚(点)46个,召开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座谈会6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7.45万份,电视专题报道7期,开设宣传报道专刊1个,发表文章15篇,刊登专刊11期。当众销毁假冒伪劣食品、饮料、药品、工业用品等61个品种,总案值76.5万元;受理消费者投诉53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8万元。
  商标监督管理 全年广告备案72户,责令停发药品广告13条,房地产广告3条。根据省工商局安排,同玉溪市进行广告市场交叉检查工作,共检查电视台5家,报社2家,广播电台2家,广告公司2家,检查各类广告79条,加强了两地广告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了双方的工作交流。同时,积极推荐保山市知名企业参加云南省第二届著名商标的评选认定工作,保山永吉食品有限公司、昌宁县耈酒酿业有限公司、云南腾冲东方红制药厂、云南腾冲高黎贡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腾冲县赢兴商贸有限公司等五户企业被评选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98件,2004年新注册商标36件,变更6件,注销5件。在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整治行动中,共检查商品交易市场186个,检查经营户2498户,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4件,罚款8.6万元,没收侵权商标标志1340件,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标志工具1件。
  法制建设 年内,认真组织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贯彻。全市共举办《行政许可法》培训班6期,培训范围为在职所有职工,参训530余人次。通过学习,上报学习《行政许可法》论文8篇。为搞好培训,市工商局录制有关学习《行政许可法》录音磁带20盘,发放《行政许可法》单行本600余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全省公务员《行政许可法》考试。同时,认真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工作,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清理出涉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5项,有关文件一份,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的内容,进行了清理。同时,大力加强干部培训,各县区工商局共组织办案知识和市场准入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6期,参训360余人次。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提高办案质量。为提高全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市工商局初步建立了保山市工商系统法律法规学习考试试题题库,各县(区)工商局坚持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组织2002年后新参加工作及未取得行政执法证的27名公务员参加全省行政执法证考试,规范了执法主体。人事教育 2004年对提拔任命的两名县工商局局长、一名副局长,市工商局一名科长、一名副主任进行了届满考核和正式任命。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调整选拔了一批干部。其中选拔任用3名副科级领导,交流副科级领导2名,调整了6名科级领导。先后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普通话达标考试,参加达标考试的人员全部考试合格;选派8人到市工商局、昆明、上海等地跟班学习,选派副局长丁晨到上海参加国家总局组织的培训,选派副局长张璟、纪检组组长水青波赴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挂职锻炼。
  财务管理 一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财会业务人员素质。二是适应预算改革、科学合理地编制2004年经费预算。三是努力完成行政性收费任务。四是集中汇审、汇编2003年财务决算,2005年预算。五是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六是加强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 年内,各县区工商局和市工商局建成局域网5个,微机的使用率大大提高,涉及专业软件的岗位的干部职工都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相关的操作,一般干部职工也对微机有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全市工商系统共有电脑149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纪检监察 为促进党员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六条禁令”,坚持廉政从政,制定了廉政述职报告制度。为确保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市工商局派出由两名副局长带队的2个督察检查组,对5个县(区)工商局、6个分局8个工商所进行了督察检查;派出由纪检监察室和财务科组成的专项检查组,对3个县的财务进行了审计;派出专项清理组16人次,对“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各种摊派行为进行清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妥善进行了处理。对不称职的人员进行了调整。为认真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召开义务监督员座谈会12次;向非公经济发放《工商行政管理勤政廉政情况调查表》1700份,“满意”率占98.6%,“请改进”的占1.4%。
  个私协会工作 一是“三同”活动得到全面开展,并取得明显效果。全市三级工商系统、个私协会的领导干部与178户个私会员建立联系关系,派出45组,368人到45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进行“三同”,形成个人体会300余份,调研报告10份,在《保山日报》光彩业绩专栏已发表6份。二是维权护益、服务机制逐步建立,个私协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在遭受洪涝灾害袭击时,各级个私协会及时组织广大个私会员捐资捐物总值60万元支援灾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年有14名会员出席省个私经济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有6户个体户、私营企业被省工商局、省个私协会授予先进称号。
  国土资源
  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 5月起,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和省、市政府的部署,对2001年至2003年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供地情况进行逐项清理,共清理出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16宗,面积15.49万平方米,并会同市纪委执法监察室提出了处理和整改意见。通过清理检查,进一步摸清底数,促进整改,巩固发展了土地市场秩序整治成果,并为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实施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建设用地审批工作 全年共办理19个项目的农地转用和征用,137.92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的审批(上年上报年内审批7个项目,面积116.56万平方米)。其中各县(区)城镇建设批次用地3个项目,面积105.03万平方米,其他建设用地16个项目,面积32.89万平方米。1~11月市级办理具体项目供地30宗,面积112.88万平方米,其中:划拨供地16宗,面积41.26万平方米;协议出让1宗,面积25.63万平方米(腾冲县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供地13宗,面积45.98万平方米。
  保障重点工程用地 在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期间,根据国家、省、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需要,组织完成重点急需项目确认36个,申请用地面积1205.52万平方米。已通过国土资源部认定1个(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用地389.15万平方米),用地报批材料已完成,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转报国务院审批,其余35个建设项目已由省厅进行预审。
  土地用途管制 年内,积极组织申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占补平衡项目,已获省厅验收确认2个,通过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447.2万平方米,折抵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入库面积284万平方米;积极争取国家、省土地开发资金,组织申报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6个,总规模2514.0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6791.61万元。年内,遭遇特大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大量良田好地被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组织上报灾害损毁耕地复垦整理项目,共上报国家项目20个(占全省50%),概算投资约19065万元,年末,已下达安排2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963万元。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狠抓经营性用地的供地管理工作,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653宗,面积95万平方米,其中隆阳区26宗43万平方米,施甸县53宗8.87万平方米,腾冲县484宗33万平方米,龙陵县58宗4.3万平方米,昌宁县32宗47万平方米,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占有偿供地面积的100%,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市场基本建立。
  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中心 全市五县(区)建立健全了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实施土地收购储备,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供应。
  矿政管理 年内,开展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和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处无证采矿95起,查处越界开采2起,责令停产整顿矿山95家,关闭整改不合格矿山1个,责令停产整顿选厂1个,全市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明显好转。矿产资源管理费入库57万元,采矿许可证年检工作有效开展。
  地质灾害防治 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编制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严密的重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实现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制度化。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中,始终突出“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汛前检查制度、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汛期启动地质灾害日报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推行责任制。主汛期,切实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注意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短时集中强降雨天气状况,配合省国土资源厅,提前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及时向政府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因灾损失。
  执法监察及信访工作 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进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清理、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开展行政执法听证活动。制订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强化市、县(区)、乡(镇)三级动态巡查工作,建立巡查工作台账。年内,全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接群众来信143件,来访731件1969人(次),结案率100%。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发证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发证6个乡(镇)(隆阳区杨柳乡,施甸县何元乡,昌宁县达丙镇,腾冲县和顺、小西两镇,龙陵县龙江乡);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发证共完成32018本,城镇住房土地登记发证4920宗,发证率100%;
  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坚持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等工作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年对照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检查,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国土资源管理目标任务。
  国土资源宣传工作 坚持重点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围绕地球日、土地日宣传主题,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同时在8~9月份,对《测绘法》进行了广泛宣传。年内市国土资源局采编信息800条,被省国土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及其他省级以上报刊采用111条。
  小湾电站移民安置工作 紧紧围绕“搬得走、稳得住、能致富、环境资源得到保护”的移民安置目标,认真做好各项相关工作,拟定保山市移民搬迁安置方案,其中隆阳区确定了潞江乡小平田、铁厂坡及芒宽乡孔雀山、褚皮寨安置点,昌宁县确定了湾甸乡上甸集镇、茶叶房及下甸、大城安置点,安置方案已经省移民局初步确认,同时,已基本完成实物指标分解细化到村、组、户,并完成了安置区土地流转,签订协议995万平方米(隆阳区100万平方米,昌宁县895万平方米),省移民局已下拨移民安置土地流转补偿费8373.32万元。
  队伍建设 重视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增强干部职工“四个意识”,即增强“守土有责”意识,增强“群众利益无小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增强“团结干事”意识。重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积极鼓励先进,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提供干事成才的平台,依靠市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力量自主完成了《保山市矿产资源规划》和《保山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勤政廉政 全年,市国土资源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无一人有违法违纪、贪污腐化行为。
  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重大工作 根据保山师专易地搬迁二期工程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将师专二期工程征地任务交给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过程中,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及时足额兑付各项征地补偿费,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坚持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和讲解国家征用土地政策及征地补偿标准测算依据,依法合理解决好群众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求。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6.8758公顷的征地补偿任务,并及时组织材料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使师专二期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质量技术监督
  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是完成昌宁甘蔗农业标准化项目的最终国家级验收。在项目实施三年中,制订通过了保山市第一个云南省地方标准《昌宁甘蔗种植综合标准》,累计完成示范区建设面积5494.28公顷,示范区蔗田平均单产达119.4吨/公顷,比项目实施前三年非示范区平均单产增加35.8吨,增产30.03%,示范区总产甘蔗65.6万吨,获农业总产值9512万元,新增总产19.7万吨,新增农业总产值2856.6万元,甘蔗糖分由项目实施前的13.2%提高到现在的15.2%,提高2.06个百分点,示范区农户甘蔗每年亩增收187元。二是积极组织实施保山市7个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规划相应的示范区域,确定具体的项目工作人员,初步制订地方标准送审稿,其中《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保山烤烟综合标准》、《昌宁有机茶种植综合标准》、《保山小绿豆综合标准》、《保山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综合标准》等标准文本初稿已初步完成。另外,积极申报龙陵县工业用无毒大麻和昌宁县泡核桃种植2个项目作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三是组织参加云南省和保山市烤烟仿制样品签封及烤烟监督检查工作。共签封仿制样品3148把、71套,比上年增加1447把、39套,比前两年增加200%;另与烟叶三级站共同组织了对烤烟收购中标准执行情况检查和计量器具的检查,共检查全市烟叶收购站点20个,在不同站点分别抽取烟叶99个等级,抽查烟叶4950把,抽样代表基数338100公斤(6762担),抽查收购用计量器具29台(件),为全市烟叶坚持国标、平稳收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采用国标标准工作 年内,全市制糖企业和水泥生产企业已全部完成采标工作,达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另外,通过积极广泛动员,施甸县水泥厂和龙江糖厂两户企业通过采标认可,并获得采用国际标准证书,澜沧江啤酒集团保山有限公司、康丰集团公司、天潭矿泉水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正在有序组织筹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工业产品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服务地方经济 年内,共累计进行食品标签审查40户企业、90多个产品,年检69户企业;审查企业标准17个,标准备案8个;办理新条码15家,续展企业条码41户,已办理24户;受理企业计量方面的咨询21次;对全市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全面清理,发放年检通知896份,办理年检872户,新办证112户,换发证及变更597户。共举办标准培训班4期,培训近200人;向社会公开了计量检定收费标准,在《保山日报》、保山电视台等媒体中开展广泛的宣传,使计量检定收费透明化、公开化,为检测中心计量检定收费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在保山永吉食品有限公司、澜沧江啤酒集团等企业开展了计量“C”标志合格确认工作,有36种产品通过了“C”标志认可。对全市面条生产企业进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执法检查,查出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6户,对企业在净含量方面的问题作了细致的解释,提高了企业对商品净含量的正确认识。同时,为加强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保障量值准确可靠,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历时三个多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1吨以上衡器、燃油加油机、心脑电图机、CT、B超、X光机、眼镜检测用计量器具等计量器具的普查登记,共调查登记计量器具1162台,其中一吨以上衡器172台、加油机646台、眼镜检测用计量器具73台、医疗卫生计量器具271台,进一步摸清了强检计量器具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今后更好开展检定工作打下了基础。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2004年,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和加贴市场准入标志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抓质量。一是继续加大对小麦粉等5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帮扶力度,全市共有4家5类食品生产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二是全面启动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有13家10类食品生产企业(白砂糖生产企业12家、瓶装饮用矿泉水生产企业1家)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8家白砂糖生产企业和1家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另4家企业正在等待审批发证;三是组织完成全市78户挂面等8类食品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专项调查工作,其中挂面22户,淀粉3户,淀粉制品9户,糖果8户,蜜饯10户,啤酒1户,酱菜25户,为启动茶叶、挂面等其他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在年8月至9月期间组织完成了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许可专项调查工作,共调查卫生许可企业807家,其中:隆阳区214家,腾冲县161家,龙陵县168家,施甸县80家,昌宁县184家;五是加强了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取证现场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截至2004年11月25日,全市共有20家企业申报取证。其中复混肥生产企业3家,已全部通过现场审查,发证检验合格,有2家已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家待审批发证;白酒生产企业2家,均通过现场审查,发证检验合格,正待审批发证;压缩液化气体生产企业5家,有1家现场审查合格,发证检验合格,待审批发证,其余4家因未按规定完成相关安全评价工作,未能通过现场审查的企业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整改,待重新申报;眼镜验配企业3家,铝合金窗生产企业3家,纤维板生产企业4家,已上报申报资料初审合格,等待现场审查。
  名牌产品申报,质量兴市试点工作 一是组织完成了2004年度《云南名牌产品》的申报推荐工作,保山永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友”牌小麦粉获得《云南名牌产品》证书;二是隆阳区质量兴市试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进入总结上报和考核验收阶段。
  质量普查建档工作 年内,与各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工业企业质量建档工作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全市472家工业企业质量状况普查数据,3月21日至22日顺利通过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验收组的现场考核验收,全面进入加强完善、开发利用和动态管理阶段。
  质量法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宣传画、标语、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促进全社会法律意识、自律意识的提高,借质量月之机开展了咨询服务活动,全市共接待咨询群众1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理质量投诉10起,现场处理6起,销毁货值10万元的假冒伪劣产(商)品。
  举办各类质量培训 协助市质量协会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对全市6家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生产企业进行了申报氧气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相关事宜培训;对新10类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培训。另外,根据企业的建议和要求,针对当前全市白砂糖、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出厂检验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市技术检测中心合作举办了全市白砂糖、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化验员培训班。
  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各县(区)质监局对辖区内的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饮料、月饼、婴幼儿奶粉、白酒等食品以及农资、珠宝玉石等产(商)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规范净化食品市场秩序。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一是大力开展“黄金周”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确保旅游安全,全面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开展。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本着“发展旅游安全先行,落实责任、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4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00多家次、检查锅炉400余台次、电梯起重机200余台次、压力容器600多台次、各类气瓶4000多支、取缔“土锅炉”16台、检查旅游景点厂车20台次、客运索道4次。发出《安全检查指令书》120多份,整改隐患上千条。各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医院、学校、气体充装站、公共场所的锅炉、电梯、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检查率达100%,截至11月20日,共检验锅炉287台定检率达96%、压力容器43台定检率达94%、电梯87台定检率达98%、起重机103台定检率达95%、压力管道1.8千米定检率达100%(属新装压力管道)、厂内机动车26辆定检率达87%,全年特种设备事故为零。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提出和治理全市特种设备存在的五大事故隐患。2月,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全市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指出全市特种设备存在的五大隐患,及时有效地将其作为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来抓,预防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三是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特种设备专项安全大检查。出动车辆5台,检查人员17人,历时近一月,检查学校130所,共检查小型汽、水两用锅炉92台,开水炉19台,查封取缔土锅炉32台(全部是开水炉改装成承压锅炉使用),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四是全面完成气瓶普查整治工作。6月通过了省质监局验收,标志着全市以气瓶产权转移为核心、以气瓶普查登记为基础、以气瓶定点充装为要求的气瓶普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普查结果,全市气瓶总数为40029支,建档登记数量和录入微机数量占普查数的99.9%,其中液化石油气瓶33651支、氧气瓶5436支、二氧化碳气瓶221支、车用气瓶721支。检验超期液化石油气瓶4293支,报废79支;检验氧气瓶1064支,报废49支;检验二氧化碳气瓶21支。液化气瓶定检率95%、无缝气瓶定检率98%。另外,加大了宣传,市质监局共下发相关文件10个,组织召开气瓶普查整治专题会议3次,到12个气体充装站督促、指导服务30余次,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散发《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常识》1500多份。通过普查整治工作,实施了气瓶产权转移,建立了气瓶档案,初步实现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安全管理新模式,总体上解决了违章充装、气瓶大流转责任单位不清的问题,杜绝了无证充装和超期气瓶充装,大大提高了气瓶的安全率。五是完成压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编写《压力管道安全培训讲义》、压力管道单线图绘制统一要求,组织28家使用压力管道较多企业、检测中心、各县区质监局共50多人参加的压力管道普查整治工作会,以会代训学习压力管道法规、基础知识、普查整治要求、单线图绘制等,培训压力管道善查骨干。通过普查结果表明全市现有压力管道545条、合计105.735千米,分布在84家使用单位。普查数据已全部录入微机,361条工业管道单线空视图录入微机,新增压力管道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确保了压力管道安全。六是特种设备数据库和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截至10月,建立了特种设备数据库和档案,将全市的特种设备以及部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纳入其中,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工作能按部就班进行。截至11月20日,共审查备案开工告知99份,105台件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锅炉46台、压力容器25台、电梯和起重机15台;更新特种设备数据400多台,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更加全面有效。七是建立了保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站http://tzsb.nease.net。
  提高持证上岗率 年内,会同检测中心到企业举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17期,共培训考核特种设备操作工631人,其中司炉工4期272人、锅炉水处理工1期39人、压力容器操作工4期98人、气瓶充装工2期30人、电梯司机1期65人、起重机操作工3期90人、厂车司机2期37人,对普及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提高企业使用管理特种设备水平,预防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
  检测检验 2004年共检验食品、化工产品、建材产品等产品质量样品1686个,其中:食品产品899个、化工产品275个、建材产品512个;检定修理医用、加油机、电能表等计量器具22440台(件);完成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安装监检共563台(辆),其中:锅炉289台、电梯87台、起重机械103台、压力容器43台、厂内机动车辆26辆、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15辆,校验安全阀260只,完成了全市200余户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管道单线图绘制和普查表填报工作,安装监检压力管道1815.3米。
  服务企业 一是应企业和用户的要求,培训食用植物油、面粉、大米、酱油、食醋检验人员24人,培训食用酒精、白糖检验人员72人,举办了7期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培训操作人员323人;二是积极扶持非公经济和困难企业,积极对各糖厂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对小型私有企业实施驻厂帮助,对一些困难企业减免收费近20万元。
  行政执法 年内,全市质监系统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总体要求,采取抓源头,下移监管重心的工作思路,以查大案端窝点为突破口,查办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开展了农资打假、建材打假、燃油打假、七类食品专项打假、奶粉专项打假、汽配、建筑门窗专项检查等,圆满完成各项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700多人次、执法车辆2100多辆次,查办各类行政执法案件466起,涉案物品货值金额700多万元,摧毁制假窝点13个,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多万元,全市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
  质量监督 根据国家、省、市监督检查计划的安排,组织实施了白砂糖、绵白糖、食用酒精、瓶装饮用水、茶叶商品条码、小麦粉、水泥包装袋、成品油、复混肥、铝合金饮料等产(商)品国家、省、市级监督抽查工作,共抽取样品82个,平均抽查合格率为58.2%。
  帮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经过督促整改和技术帮扶,上年抽查不合格的9户瓶装饮用水企业有4家产品质量达到合格,合格率由上年的30.7%提高到62%,提高31.3个百分点。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工作,龙陵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龙珠”牌白砂糖、绵白糖两个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免检产品,填补了保山市无国家免检产品的空白。
  国有企业改革
  简述 至2004年年底,纳入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考核目标任务的83户企业,已完成改制的81户,占目标任务的97.6%。其中改为公司制企业的21户,占25.90%,在21户公司制企业中,继续实行国有控股的2户,占9.5%,改为非国有的19户,占90.5%;依法破产、关闭、歇业、撤销、解散、出售的60户,占74.1%,其中整体出售、非国有企业兼并的25户,占41.7%。退出国有资产(评估值)26547万元。调整在职国有职工身份8859人,其中继续留用改制后企业的4388人,占49.5%,自谋职业3572人,占40.3%,自谋职业人员中政府重新安置就业的2580人,占72.2%,改制后企业继续留用和政府安置重新就业达6968人,实现再就业率为78.7%。离休人员147人,全部移交老干部门管理;退休人员1604人,其中提前退休人员620人,基本实现移交社保部门统一管理;内退人员279人,原则留在改制后企业负责管理;安置抚养、抚恤对象101人。共计支付经济补偿费23765.53万元。提前退休、内退人员和实现再就业人员共7867人,占在职职工的88.8%,基本做到国有资产有序退出,职工和各类人员得到妥善分流与安置。
  深化股权结构改革 对第一轮改革时改为股份合作制的82户企业,本着自愿原则,积极引导走股权集中、控股经营的改革路子,理顺股东与职工的关系,有3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实施了深化股权结构改革,解决了股权平均分散,股权和劳动权混淆等弊端,激活了机制、焕发了生机;对3户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规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经妥善分流安置人员后,重组非国有有限责任公司2户。
  分离办社会职能 年内,对全市国有企业自办的6所学校、3个医疗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分离,有5所学校,1个医疗机构按规定完成人员和资产的移交和处置。还有1所学校,2个医疗机构,已制定了工作方案。
  优化结构发展个私经济 在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做到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贯彻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相结合,做强做大一批企业,优化地区性产业结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对原分离式改制的9户国有电力企业,实施整体改制,组成全市国有控股股份公司;对骨干产业的制糖企业实现了区域性整合,全市由原来的16户制糖企业整合为5户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康丰、保升龙、恒盛糖业公司达到年产蔗糖10万吨以上,已初具规模;引进楚雄弈标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了腾冲水泥厂,使资不抵债的企业获得新生。全市列入经贸委系统统计的规模企业2001年61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20户,实现销售收入153509万元,利润总额10477万元,上缴税金18483万元,到2004年底,企业户数为50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仅2户,50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88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0.86%,利润总额12464万元,增长18.97%,上缴税金18598万元,增长6.2%(不含已取消农特税),与上年相比,销售收入增长22.25%,利润总额扭亏增盈13538万元(因2003年电力公司亏损,导致全市企业亏损),税金增长20.74%。全市个私企业达1261户,从业人员12021人,注册资金169687万元,与2001年相比依次增长2.43倍、2.08倍和5.17倍,与上年同期相比依次增长59.8%、55.7%和2.59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新一轮深化改革后重组的企业都实行公司制改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得到加强。劳动、用工、分配等制度改革有实质性进展;企业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等基础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市、县、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出资人制度逐步建立,实现了政府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间接管理,促进了政企分开的步伐。
  增强企业活力 全市纳入新一轮目标考核的83户企业,已改制81户企业,扣除破产、关闭、歇业、撤销解散、出售的60户,改制重组的21户,到2004年底实现销售收入145723万元,比改制前增长20.47%,实现利润2893.9万元,扭亏增盈9369.9万元。据统计,改制后与改制前的2001年相比,亏损面由原来的89%降到17.2%,消除亏损企业54户。
  经济合作
  简述 2004年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4项,其中实施新签约项目30项,续建项目24项,协议总投资608621万元,实施项目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2.5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47%,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05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考核指标的37%。云南以外的13个省市35个项目、省内12个县市23个项目在保山落户,项目涉及有色金属矿采选、非金属矿采选、农副产品加工、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医药制造、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城市建设、娱乐、住宿等多个行业,实施合作项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3.3%、78.7%和18%。
  展洽招商 1.昆交会保山招商引资创新高。2004年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保山市共设立展洽展位26个,有51户企业提供展品或直接参展,市、县(区)推介工业、农业、林业、交通、电力、生物工程、城建、旅游等招商引资项目45个,共有10个项目签约,除一项外贸年供货200万美元协议外,其余9项协议总金额168134万元,其中,外资项目1项,协议引进资金800万美元;国内合作项目8个,协议引进市外资金154526万元,比上届昆交会增长28%。签约项目涉及能源开发2项,房地产开发3项,石材加工2项,木制品加工1项,种植业2项。2.首届“珠洽会”保山亮特色。由市政府副市长张建明任团长,市经合办、计委、经贸委、外经局、五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和16户企业组成代表团参加了7月14日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珠洽会”期间发出宣传资料3万余份,重点推介了31个招商项目,接待客商及企业主2000多人次。腾药、茶叶、香料烟、小粒咖啡、金属硅、杜鹃王木制品等16个系列特色产品备受投资商和营销商的关注。参加旅游资源开发、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能源与城建、工业园区建设等6个专场推介会,重点推介22个招商项目,签订了保龙食品有限公司与香港亚洲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广黄山羊进行改良品种项目,港方投资100万美元。昌宁贞元冶炼硅有限公司与广州阳光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年供货金属硅1500吨的两份合同。与有关企业、客商、机构在交通、石材开发、生物工程、机械装配与贸易、劳务输出等7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其中:腾冲县政府与香港新长江投资公司达成由香港新长江公司投资4.6亿人民币独资进行腾密路建设,并打算投资4.5亿人民币与腾冲合资建腾板路的协议;昌宁与温州客商张成品达成年产3150吨核桃粉、1000吨核桃油技改项目合作意向协议。3.参加云南文化产业推介周活动。10月24~28日,由市长熊清华为团长,市委副书记杨连、市长助理蔺斯鹰为副团长,市文产办、经合办及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及文化企业界代表组团参加在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举办的云南文化产业推介周活动。全市储备项目68个,其中有20个编成了招商指南,9个纳入省项目库向外推介,1个项目签约,协议投资1亿元。成功推介了腾冲绮罗文化生态旅游园、腾冲影视文化城、腾冲温泉旅游开发中心、腾冲旅游文化产品综合开发、保山民族文化园、保山广播电视新闻传输信息中心、20集电视连续剧《滇西大战》、舞台歌舞剧《腾越神韵》、电视纪录片《大地之痕——一条路的传奇》等9各项目。有5家翡翠私营企业和1家木雕企业产品及火山石、农民画、民族文化书籍等参展,其中,仅翡翠、木雕产品价值达2000余万元,成交50万元。是全省16个地州市参展产品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
  新签约项目 2004年新签约项目30项,上亿元的有7项,协议总投资28976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1416万元,其中,合作方到位资金10186万元。新签约实施项目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4626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026万元;第二产业项目22个,协议总投资2737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048万元;第三产业项目4个,协议总投资1144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342万元。
  实施项目 全年实施省外合作项目31项,协议总投资228708万元,省外到位资金20588万元;实施省内合作项目23项,协议总投资344219万元,到位资金105133万元。隆阳区实施项目12项,到位资金16440万元,增长308%,其中,省外到位资金7390万元,增72.2%,;施甸县实施项目10项,到位资金6075万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289万元;腾冲县实施项目12项,到位资金47314万元,增长23.7%,其中,省外到位资金7694万元,增59.3%,省内到位资金39620万元,增9.95倍;龙陵县实施项目9项,到位资金50149万元,增长9倍,其中,省外到位资金4208万元,增36.8%;昌宁县实施项目11项,到位资金5743万元,增长17.4%,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557万元,增39.1%。
  便民服务 1.公共服务。市、区投资便民中心坚持“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时限办结”的原则,既坚持原则、依法审批,又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中心按不同行业共设办公窗口19个,市、区进驻单位33个,其中市直单位19个,区直14个,工作人员48人。市直相关单位进入中心承办的行政审核、审批事项170项,区直相关单位进入中心承办的行政审批、核准办理事项162项。全年共办理各种事项5647件,平均每天办理38件,办结率为98%;为公司、企业办理营业执照161户,为外来投资企业办理营业执照2户,统筹协调事项35项次,办理事项在已有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压缩审批时间25%。年内接待外地州市来访的考察团(组)7批,110人次。2.规范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经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进入市投资便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审核和规范,2004年12月22日,保山市人民政府发布第2号公告,将第一批共186项审批目录自公布之日起,纳入市投资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外来投资企业后续服务 市、县(区)招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对外来投资企业后续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年内市经合办与市、县(区)招商、经贸、国土、工商等部门就外来投资企业在注册、用地、基本建设、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到隆阳、施甸、昌宁等地26户外来投资企业调研,按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妥善协调解决了东莞市东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保山昌宁监狱石材厂于杨柳苍山大理石开采权的纠纷,帮助协调解决了保山阳光医院营业执照的快捷办理事宜;陪同浙江、天津、广东、香港、昆明等地客商136人次到腾冲、施甸、隆阳等地考察了解水电、石材、银杏、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情况;接待外来客商就项目建设与开发、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审批事项等咨询1236人次。年内新增国内合作项目实施率达81.6%。
  招商局长座谈会 经市政府同意,9月17日召开全市首次招商局长座谈会,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有林、市经合办主任段生维、市外经局副局长刘学喜,五县区招商局(办)、经合办领导及市经合办有关负责人参会。主要内容是:传达了全省招商局长座谈会精神,分析全市1~8月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对下步工作从机构、经费、培训、统计、工作制度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腾冲县招商局受到省经合办表彰 腾冲县2004年引进省外、省内实际到位资金超额完成市政府考核指标数的74.9%和943%,县招商局被省经合办评为全省招商引资系统先进集体。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简述 年内,进一步提高认识,及时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有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以整顿和规范食品安全、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汽车交易市场、酒类市场以及毒鼠强、保护知识产权、车辆超限超载、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等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治理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资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假、售假行为。全市出动7.13万人次、1.39万车次,查出各类有问题商品货值7094.44万元,罚款291.91万元;立案查处1695件,结案1647件,案值6903.53万元,取缔各类非法窝点32个。
  规范市场准入 年内,检验审查内资企业3896户,私营企业820户,个体工商户2.62万户,超范围经营企业11户,注册资本不到位企业154户,待处理152户,注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3889户,吊销2596户;检验审查广告经营单位54户,注销4户,检查各类广告912条,违法广告23条;查处各类走私贩私案件54件,案值48万元;查处违法经营案件19件,案值21万元,检查印刷企业11家,出版物94家,摊点474个。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全年共出动8353人次、1927车次,查出各类有问题商品货值323.38万元,罚款27.09万元;立案查处252件,结案248件,案值73.39万元。一是农业部门组织实施食品源头污染整治,立案查处97件,结案97件,挽回经济损失132.38万元,整顿市场318个,检查农资经营户1340户,查获2.61万千克,货值31.38万元。二是质监部门组织实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06家,经营企业、加工点751家,查处各类伪劣食品1800多件。三是工商部门组织实施流通环节整治,检查市场5804户,生产加工经营户1410户次,查处假奶粉品牌70个825.5千克,销毁52.4千克。四是卫生部门组织实施食品卫生整治,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765户,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卫监1、2、3号”行动。
  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 市卫生局、公安局、监察局、药监局等部门结合保山实际,联合印发《保山市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血站1个,临床用血医疗机构49个,合格率90%。
  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全年,查出各类有问题农资货值278.98万元,罚款29.85万元;立案查处177件,结案113件,捣毁假窝点13个,挽回经济损失132.2万元,检查经营户1340户,整顿市场318个,印发各类材料9.04万份,查获违法产品2.63万千克,货值27万元。
  毒鼠强专项整治 立案查处8件,16人,移交2人判刑1人,取缔假窝点1个;检查企业781户,整顿市场168个,印发各类材料3.07万份,通告3000多份。收缴毒鼠强等剧毒鼠药14.36千克,建立定点经营单位165个,核发证照94套,发放杀鼠剂3000多千克。
  建材市场专项整治 检查项目169个,施工现场309个,旧房屋429幢,液化气储配站3个,天然气加气站1个,经营门市网点97个;查出各类隐患6527处,整顿施工现场42个,停止使用危房367幢,关闭液化气门市8家,发出整改通知书110份,接待投诉402起,来访1966人次,清偿拖欠工程款1.12亿元,兑付农民工工资9142.2万元。
  汽车市场专项整治 查出各类有问题商品货值7.18万元,罚款3.48万元;立案查处11件,结案11件,案值9.17万元,捣毁假窝点1个。检查23户,取缔无证经营维修户11户,查补税款23.95万元。
  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 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查处案件19件,案值21万元,查获侵权服装879套、领带32条、皮带5条、白酒35瓶、豆奶138袋、胶卷1358卷。
  酒类市场专项整治 对17户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清理认证;检查白酒生产企业256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81份;抽检样品94个,合格57个,合格率61%;检查市场278个,超市30个,酒类加工销售经营户2300户,无营业执照34户,无生产许可证70户;立案查处25件,取缔各类非法经营户24户,没收食用酒精4575千克,散装白酒3904千克、假酒300余件,查获假窝点4个。
  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整治 设检测站点4个,检测车辆30.88万辆,卸载车辆5988辆、重量1.34万吨,更正“大吨小标”1472辆,恢复吨位数7317.12吨。
  清理地区封锁性文件 按照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发《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要求,市经贸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部署安排工作,按照“谁发文,谁清理”的原则,认真对本地产品和服务予以特殊保护和对外地产品和服务进行限制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进行清理。
  治乱减负
  收费项目清理 年内,各涉企收费部门对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清理自查,实行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向企业张榜公布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及办事程序,并公布价格举报电话“12358”,欢迎和接受群众举报。
  专项治理 根据省减负办的要求和保山市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选择涉企收费比较集中的卫生、计生、环保、劳务、质监、人口管理等收费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全面取消不符合规定的对企业的收费、罚款、集资和基金项目。一方面,对已取消的收费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另一方面,深入落实对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有关收费减免的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成本,为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技术进步搞好服务。坚决取消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乱收费项目,继续抓好有关部门涉企收费的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对集贸市场和建筑行业市场乱收费、乱罚款的整治,深入开展企业和社会反映强烈的乱检查、乱评比、乱排序和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的治理。
  规范收费行为 年内,进一步健全面向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批权在中央和省两级的规定,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取范围。同时,加强对各种收费的管理,认真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截留、挤占和挪作他用,涉企执收执罚单位,定期对涉企收费的收取情况进行自查,严格执行企业收费监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使企业减负工作法制亿、制度化。
  治理向机动车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的文件要求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定的向机动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和各种摊派。对涉及机动车辆的收费项目和道路收费站点一律实行公告制度。全面清理整顿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收费站点,坚决撤销收费期限已过、经营期满等不符合规定的道路收费站。治理整顿重复检测、强制检测、大吨小标和各种证照过多过滥等问题。通过治理,目前市辖区域内公路“三乱”现象明显好转。
  “三查”活动 认真开展查基层单位、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的“三查”活动。严格实行“三乱”案件督办制度,各部门、各企业建立了治乱减负领导小组,围绕整顿和优化生产经营环境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以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为重点,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为重点,加强重点部门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依法治乱,坚持标本兼治,坚持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努力实现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法制化进程,不断提高治乱减负工作水平。
  行业管理
  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 年内,根据省经贸委《关于做好2004年成品油经营企业年度检审的通知》要求,依照年检内容,对全市获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187座加油站进行了年度检审,参检率100%;根据省商务厅的安排,结合保山的实际,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完善了保山市2003~2010年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加强对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逐步建立起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加油服务网络体系。至2004年,全市获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加油站190座,到2010年使全市加油站总数控制在226座,新建加油站36座;根据省商务厅的通知要求,对全市获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190座加油站如实上报省商务厅,并经省商务厅审核认可,全部给予换发了新证。四是上报省商务厅批准同意新建加油站6座,同意搬迁建设加油站5座。
  旧机动车交易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 2004年,全市继续贯彻执行《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和《云南省旧机动车流通管理实施细则》、《云南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全市旧机动车流通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监督管理,加强服务设施、交易、回收(拆解)场所的建设,严禁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严格报废汽车标准,打击非法回收(拆解)和拼装汽车。年内,全市进入省级保山旧机动车交易中心和腾冲、施甸、龙陵、昌宁分中心进行交易的各类旧机动车2701辆(台),交易金额3560.76万元,收取服务费100万元。其中,进入省级保山旧机动车交易中心交易的旧机动车1865辆,比上年增加498辆,交易金额3191万元,比上年增加141万元。全市回收(拆解)报废汽车274辆,比上年增加61辆,增长28.6%。
  生猪定点屠宰管理 2004年,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继续宣传贯彻执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国家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方针。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59个乡(镇)实施了生猪定点屠宰,占全市82个乡(镇)的72%。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达到66个,其中城区7个,农村59个。实施生猪定点屠宰覆盖的城乡人口达172.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年内,进入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屠宰的肥猪25万头,共收取各种税费1101.85万元,其中:收取两税480.18万元,工商费125.39万元,检疫检验费67.14万元,城建教育附加费23.06万元,屠宰场地加工费406.1万元。
  盐务管理 年内,市、县区盐务管理部门和食盐经营企业继续宣传贯彻《食盐专营办法》和《盐业管理条例》,从确保全市人民身心健康出发,积极组织食盐的供应和食盐打假专项工作,整顿和规范食盐流通秩序。结合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加强对销售食用“白象牌”加碘盐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食用加碘盐重要意义的认识;开展食盐打假专项工作,整顿和规范食盐流通秩序,净化食盐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年内,全市出动食盐专项整治检查人员209人次,出动车辆120车次。通过食盐打假专项工作,共查处案件14件,已结案14件,查获各类盐产品57.85吨,没收27.85吨,罚款2.66万元,没收盐产品变价款额0.95万元。年内,全市共组织调入食盐17945吨,销售食盐15434吨,其中“白象牌”小袋加碘盐13859吨。
  民用爆破器材经营管理 2004年,市民用爆破器材管理办公室、经贸委、发展计划委员会、公安局、工商局、化轻建材公司继续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爆破器材管理的通知》规定,切实加强对全市民用爆破器材流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准购,准运证制度,做到依法、安全、规范经营。年内,全市共购进各类炸药2264吨,销售2200吨;购进各类雷管430万发,销售330万发;购进索类332万米,销售250万米。
  拍卖业监督管理 年内,市经贸委、拍卖业管理办公室、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云南省拍卖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拍卖业的监督管理。各拍卖企业在开展拍卖事务活动中,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信用”的原则,做到依法经营。年内,5户拍卖企业共组织开展拍卖会70场次,成交金额6977万元,成交率100%。
  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监督管理 年内,全市认真宣传贯彻《云南省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管理条例》,切实加强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的监督管理。截至2004年底,全市审核办理获得生产、经营、使用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许可证的企业和单位99户,其中:生产许可证2户,经营许可证6户,使用许可证91户。99户获得生产、经营、使用易制毒特殊化学物品资质的企业和单位都能做到亮证生产、经营和使用。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