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0631
颗粒名称: 民族宗教
分类号: D633;D635
页数: 4
页码: 93-96
摘要: 保山市民宗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包括签订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推荐评选工作、健全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矛盾隐患、开展民族地区的调研工作、抗震救灾、争取项目资钱、推动“两点”建设、加快人口较少特有民族脱贫发展步伐等。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边境及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保山市 民族宗教 团结

内容

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 年内,继续与五县区民宗局签订了2004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县区分别同民族乡及民族团结工作任务较重的57个乡镇签订责任书,在此基础上,相关乡镇又与民族村和民族团结任务比较重的203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和中小学校签订责任书,做到凡有任务的乡、村都签订责任书,年初明确责任,年底进行检查考核,形成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良性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民族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全市各乡镇明确有分管民族工作的领导,还充实了专兼职民族工作干事,市县区都设立了民族团结稳定专项经费,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真正落到最基层、落到实处。在全省民委系统2004年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以99.5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前茅,荣获一等奖。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 年内,以《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暨《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民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为迎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的召开,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推荐、评选工作,总结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民族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健全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结合保山民族宗教工作的实际,认真实施“保山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民族团结稳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联席会议,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实行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制发了影响民族团结稳定调处情况登记表,要求各县区每月30日前报市民宗局办公室。
  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矛盾隐患 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团结的各种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年来,及时排查调处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隐患和矛盾纠纷共22起,处置宗教敏感问题4件,阻止非法活动和涉嫌渗透活动1起。
  民族地区的调研工作 年内,主要开展了8个方面的调研工作:一是市、县区民宗局深入各民族乡村开展散杂居民族工作调研;二是结合实施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开展民族干部情况调研;三是配合省民委检查调研组,对云办发[2002]19号文件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四是配合省民委、市政协对保山市实施“三免费”教育4年来的情况进行调研;五是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禁毒、艾滋病防治工作调研;六是开展“兴边富民”试点工作调研;七是组织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专项调研;八是配合市人大共同对布朗、阿昌、德昂等3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发展状况进行调研。
  抗震救灾 2004年入汛以来,全市五县区范围内连续强降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10月19日,保山城区附近又发生了5.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民族地区受灾更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市县区民宗局高度重视,围绕着党委、政府抗洪抗震救灾这项中心任务及时进行了工作安排部署,迅速深入隆阳、腾冲、昌宁等县区受灾民族乡村,查看灾情,慰问灾民,并多渠道筹措资金6万多元,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做好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工作,保持团结稳定。
  争取项目资钱 针对民族地区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采取分类指导,狠抓重点,以点带面的办法,重点对人口较少特有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及散杂居地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等方面进行扶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编制项目计划,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种项目资金。2004年省民委安排民族专项资金690多万元。2004年,全市15个民族乡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03154.2万元,粮食总产12457.5万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0千克,15个乡的财政收入达5222万元。
  推动“两点”建设 2004年初,将腾冲县猴桥镇长塘村作为兴边富民示范点,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到省民委专项经费32万元,用于改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市民宗局及五县区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村创建活动。市民宗局继续对所确定的市级“民族团结示范点”隆阳区杨柳乡茶花村进行扶持,2004年共筹措3万元资金帮助该村推广优良品种,改善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村委会建设,使该村“示范点”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隆阳区确定的芒宽乡窑洞坝村,从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科技培训人手,改变了过去的不良社会风气。施甸县帮助民族团结示范村木老元乡哈寨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核桃、鱼腥草、优质黄山羊等产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昌宁县勐廷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全年投资248.8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通过典型示范,有力地推动了边境及散杂居民族地区的发展。
  加快人口较少特有民族脱贫发展步伐 年内,按照“四通五有一消除”的目标和实施五项工程的要求,市水利局将2个乡镇和14个村委会人畜饮水和“五小”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并得到省的扶持,市扶贫办对这些人口较少特有民族乡村优先安排了扶贫资金,市计委从以工代赈资金中加大了扶持,市交通局加大了对这些地区公路建设的投入,市科技局在木老元乡哈寨村实施了“科技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市人事局在公务员招考等方面采取特殊措施,市民宗局、教育局、财政局实施“三免费”教育。各县区进一步完善了2乡、14村的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项目规划,继续实施人口较少特有民族地区扶贫安居工程,对233户农户的茅草房及危房进行修缮和改造。各县区积极采取措施,从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扶持。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主动,上下联动,社会关心,齐心协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实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工作 2004年,全市五县区的推广面积达276.6万亩,推广乡镇29个,总产量达30797.53万千克,增产2985.29万千克,新增产值2012.18万元,节约成本181.31万元,总经济效益达5745.74万元。软件开发、应用层次和范围不断拓展。
  实施“三免费”教育 全市“三免费”教育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享受对象增加,范围和对象由原来的边境沿线小学生扩大到边境乡镇及人口较少特有民族聚居的2个乡和10个村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其中小学生18453人,中学生7481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民族宗教、教育和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措施,制定了《保山市实施“三免费”教育实施办法》,精心组织实施,认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提高边境及人口较少特有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巩固“普六”、推进“普九”,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顺利地通过了省政府“三免费”检查组的检查。同时,积极协同推进《保山市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落实,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7所寄宿制民族小学,127所半寄宿制高小,省、市、县确定的民族中学、民族初中部和民族初、高中班办学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市普通中学少数民族在校生达13754人,占中学生总数的9.64%;普通小学民族在校生达23393人,占小学生总数的9.72%,中小学民族在校生与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等同于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民族教育的各项特殊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逐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民族政策的优越,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保山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民族项目比赛 2004年10月24日~29日,保山市举办了第一届体育运动会。此次市运会设立了陀螺、射弩、武术三项民族体育竞赛项目和民族体育表演项目。来自五县区的200多名彝、傣、白、傈僳、回、阿昌、布朗、苗等少数民族运动员参加了民族体育项目的角逐。赛场上,各民族运动员充分发扬“团结、拼搏、创新”的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较好地展示了民族风采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备战全省第八届民运会打下了基础。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比赛中,五县区及市直代表队获奖情况为,隆阳区以12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奖牌总数位居第一,龙陵县获得3金、1银、5铜,昌宁县2金、9银、5铜,腾冲县2金、5银、4铜,施甸县1金、2银。五县区代表队共精心选送了10个民族表演项目,昌宁县代表队表演的彝族赛酒绝技“智度莅”、龙陵县代表队表演的傈僳族民间传统体育健身节目“都哒哒”两个节目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隆阳区代表队表演的彝族健身节目“大钹嗒儿四”、施甸县代表队表演的布朗族节目“埃乌跆儿震儿跩儿跩儿”(打草鞋)、腾冲县代表队表演的阿昌族武术演练节目“阿昌腊哈列”3个节目获二等奖;另外,龙陵县的傣族花棍“来环傣”、昌宁县苗族弓弩“哝子”、施甸县的傣族棍舞“嗒啰”、腾冲县的傣族武术节目“睐目哈卜来庶少”、隆阳区的傣族健身节目“杆贡密”等5个项目同获三等奖。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全省的少数民族陀螺、射弩锦标赛和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门球运动会。
  编撰《保山市少数民族志》 《保山市少数民族志》的收集、整理、编撰工作基本结束,已形成初稿,进入送审、评稿阶段,即将交付出版社出版印刷。
  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2005年初,省、市相继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民族干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市民宗局在全市人才工作会上作了题为《抓关键积极推进我市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书面交流。市、县区民族宗教部门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民族干部工作。围绕着实施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振兴工程,认真开展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特殊措施。在2004年公务员招考中,在德昂族、阿昌族聚集的乡镇设置特定岗位,适当放宽条件定向报考,招收了一名德昂族和一名阿昌族青年。根据保办发〔200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合组织部门制定了加快世居民族干部成长的目标和措施,积极组织和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及省直机关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干部的培训、培养、选拔工作探索思路,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民族宣传工作 一是根据各自实际,继续在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二是将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法规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的必设内容,强化对各级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市县区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的思想,为依法妥善处理民族宗教热点、难点问题打下了基础。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2004年保山首届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端阳花市期间,市、区民宗局开展了“民族团结宣传周”活动,较好地宣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知识;市及五县区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收看电视专题片《携手铸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特别节目》;市广播电台开播了民族团结专栏;配合中央电视台四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到保山市拍摄《文化新保山电视宣传周》民族专题片,在中央四台滚动播出,展示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四是认真抓好信息工作和民族报刊征订工作,多方面反映民族工作动态,传递民族工作信息。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了民族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市民宗局和解放军五六五八一部队组织医疗队深入民族乡村开展义诊活动 医疗队先后深入杨柳、湾甸、荷花、中和、摆榔等民族乡村义诊,开展“三下乡”活动。给民族群众免费看病、治病达22000人次,赠送药品折币18000多元,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加强宗教管理 一是促成召开全市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委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和宗教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了宗教工作专项经费,结合实际提出了在时机成熟时增加人员编制,设立市级宗教团体的意见。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做好防渗透工作。市、县区民族宗教部门深入边境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中调查了解,掌握实情,一旦发现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活动,及时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与相关部门落实“禁止零星到境外朝觐”的有关规定,确保全市无一人参加零星朝觐。四是依法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和人员的管理,认真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确保合法宗教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正常活动,有效抵制了各种非法宗教势力的侵入。
  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根据市委部署,市县区民宗局认真组织开展“三观”教育活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集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的认识把握不断提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制定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展了行政许可规定清理工作和实施主体清理工作,举办了行政许可法专题培训,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强化行政执法意识,努力推进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三是积极参加电子政务培训,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民族宗教系统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部门自身建设,为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打下了基础。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红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