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0264
颗粒名称: 龙陵县
分类号: K927.4
页数: 8
页码: 48-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龙陵县的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物产资源、经济发展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城镇建设 发展 龙陵县

内容

行政区划 人口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介于龙川江和怒江之间。国境线长19.71千米。辖龙山、镇安、勐糯3镇及象达、龙江、腊勐、龙新、河头、碧寨、天宁、平达8个乡和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共12个乡镇,121个村(含4个居民委员会),1637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2004年全县有总人口271465人,在总人口中,男142712人,占52.57%,女128753人,占47.43%;有农业人口247526人,占总人口的91.2%,非农业人口23939人,占8.8%;少数民族人口14009人,占总人口的5.16%。世居民族中:汉族257456人,傈僳族6139人,彝族4594人,傣族1706人,阿昌族85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4‰。出生率13.85‰。国土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4.12人/平方千米。年均气温15.1℃,年降雨量2562毫米。县城海拔1540米。县城距省会昆明631千米,距市府保山133千米。耕地面积2.6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87亩。森林覆盖率54.6%。
  经济概貌 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95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210万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765万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435万元,增长8.8%。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6和3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41.8%、23%、35.2%调整为39%、27%和34%。人均生产总值3530元,增长10.76%。
  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中的肉类、油料、包谷、大麦、茶叶等产量产值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中的骨干工业产品白糖、电锌、金属硅、发电、水泥等产量产值大幅增长;第三产业中的电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快速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92万元,增长32.66%,增加值10340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84%;投资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3229万元,增长35.33%;更新改造投资2297万元,增长82.01%;农村非农投资774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增1200万元;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增1200万元;农村私人建房投资3392万元。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30496万元,安装工程投资3281万元,设备工器具投资9674万元,其他费用投资2074万元。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4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个。朝阳至大平子110kV线路、勐梅河二级电站、木城老场大沟、安定大沟、光坡大沟扩建、龙陵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9579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42554平方米。
  农业 年内,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54649万元,增2.0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5%;粮食产量9078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2003/2004年榨季,甘蔗面积9402.6公顷(县内),甘蔗产量418676吨,下降10%。油料产量1615吨,增长20.61%。茶叶可采摘面积4947.67公顷,增长1.15%,产干茶2404吨,增长7.6%。种植烤烟889.03公顷,增长9.47%,产量1068吨,减少10.78%。种植石斛254.11公顷,产石斛鲜条21.2吨。种植工业大麻118.47公顷,产量209.7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2734吨,增4.12%。其中,猪肉产量10887吨,牛肉产量744吨,羊肉产量361吨。家禽出栏46万只,减9.16%;禽蛋产量368吨,减6.31%;出栏肥猪135233头,增4.2%;大牲畜年末存栏78609头,增2.32%;生猪年末存栏230875头,减1.23%;羊年末存栏50123只,增6.18%。
  农业有效灌溉面积9698.27公顷,增长0.67%;有排灌动力机29台、大中小型拖拉机2269台、农用载重汽车542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26362吨,增长2.76%;农药112吨,减8.2%;农膜使用量52吨,减10.34%。
  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低产林改造面积1062.44公顷,义务植树145万株。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
  乡镇企业 年内,有乡镇企业5603个,从业人员13249人,总收入56640万元,总产值42083万元,实现利税3278万元,比上年减6.95%。
  扶贫 年内,有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630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年收入625元以下)42908人,低收入人口(年收入865~625元)73400人。正在实施规划的贫困村2个,已经完成规划的贫困村7个,当年解决温饱人口5000人,返贫人口12408人(主要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返贫)。全年扶贫投资总额2435万元,主要投向:种植业256.7万元、林业57万元、畜牧业319万元、农产品加工业125万元、其他生产行业226万元、基本农田建设335万元、道路修建315.6万元、农户直接贷款(小额信贷)600万元。扶贫成果:实施扶贫项目村112个,扶贫项目扶持农户27086户、扶持人口119178人,项目吸收劳动力6738人,得到扶贫贷款的农户1683户,新增基本农田134.47公顷,新增及扩建公路50千米,新增及改良人工草场53.33公顷,新增教育、卫生住房面积595平方米,解决饮水困难人数8000人,解决大牲畜饮水困难3000头,组织学习培训11300人次,向其他地区输出劳动力2202人,劳务输出总收入875万元。
  城乡建设 年内,有城区面积3.8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2.51万人,城市道路13.6千米,城镇化水平达14%。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第一标段基本完成,完成投资674万元;勐糯集镇二期工程详规、征地、主干道、桥工程已完成,完成投资889万元;滨河绿化带西段建设和绿化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投资220万元;休闲广场三桥工程已完工验收,完成投资70万元;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4433平方米,使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9%,人均占有公共绿地4.69平方米。2004年8月与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龙陵县城总体规划设计合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完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高。
  工业全社会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单位1067个,其中:国有经济1个,完成现价产值2090万元;集体经济13个,产值8096万元;股份合作企业7个,产值2557万元;股份有限责任公司6个,完成产值39570万元;私营企业35个,产值1720万元;个体企业1004个,产值3287万元;中外合资经营1个,产值57万元。全部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57377万元,同比增长25.83%;完成工业增加值15425万元,比上年增长22%,拉动全县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3523万元,增长16.42%;重工业产值33854万元,增长34.13%。从企业规模分组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8442万元,增长20.8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935万元,增长54.8%。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45074万元,增长57.56%;实现利润3636万元,增长1.7倍;利税总额7992万元,增长2.5倍;实现税金4356万元,增长25.48%;资产负债率66.5%,上升6.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84.5%,下降18.8%。
  主要工业产品:白糖70904吨,比上年增8.41%;酒精6467吨,增11.46%;电锌13007吨,增28.11%;粗铅5419吨,与上年持平;原煤16500吨,增24.74%;硫酸11477吨,增1.05%;水泥6.72万吨,增11.68%;金属硅11999吨,增61.47%;发电量16766万千瓦时,增34.4%;供电量25058万千瓦时,增17.04%;瓶装矿泉水12761吨,增22.90%;新增精选铁矿66409吨。
  商业 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36万元,增11.07%。县以上11901万元,增12.53%;县以下13425万元,增9.8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1907万元,减31.21%;集体及股份合作1059万元,减36.89%;个私经营19690万元,增20.39%;其它3780万元,增26.8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9766万元,增8.93%;餐饮业5570万元,增19.40%。全年农业生产资料购进4485万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4972万元,出口总额525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7.5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7.3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7.9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8.29%。
  全年新签约项目9个,协议引进县外资金123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858万元,占3.95%。
  旅游业 全年接待中外游客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外国人500人。全年旅游总收入5760万元,增长48%。
  交通运输 年内,公路里程1548.16千米,其中国道58千米、省道157.76千米、县道495.5千米、乡道726.5千米、专用公路110.4千米。货运量78万吨,增1.30%;货运周转量2550万吨千米,增0.80%;客运量55.5万人,增4.72%;客运周转量3690万人千米,增3.94%。全年汽车拥有量1949辆,其中客车1502辆,货车447辆,家用轿车47辆。有拖拉机2265台,摩托车6050辆,机动车驾驶员15943人。
  邮电 邮电业务总量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72%。邮电业务收入2861万元,增23.59%。固定电话机16709户,增3.85%,其中:市话4803户,农话6578户,无线接入3642户,IC电话55户,智能电话1631户。移动电话20300户,增45%,其中:移动12000户,联通8300户。邮电总长度712千米,其中机动邮路672千米。
  财政 年内,完成财政总收入99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06万元,减0.8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864万元;上划所得税完成954万元。财政支出23186万元,增长28.25%。从两税各自完成情况看,国税完成税收总收入5055万元,比上年增加803万元,增18.89%;地税完成3731万元,减少281万元,减7%。
  金融 全县有金融机构4个,其中工行、建行、农行、农村信用社各1个。金融各项存款余额89566万元,比上年增14.3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550万元,增8.77%;企业存款余额18578万元,增长54.2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9242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8798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3310万元。全年现金净投放20919万元。
  保险 全年保险收入1350万元,比上年减5.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30万元,增0.65%;寿险保费收入720万元,减10.2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38.75万元,增14.26%,其中:财产险赔款469万元,增21.50%;寿险给付69.75万元,减18.42%。
  科技 年末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19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11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7人、农业技术人员238人、教学专业技术人员2801人;有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人、副高职称91人、中级1102人、初级2738人、未定职称259人。2004年申报科技成果市级17项,县级16项。全年申请专利3件。“种草养羊”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教育 全县有普通中学17所(其中完中3所),中学教职工1143人(教师961人)。普通高中51班,在校学生2994人,增23.46%;初中258班,在校生13875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8.6%,高中毛入学率28.4%。普通小学224所(含教学点),教职工1710人(教师1667人),小学在校生2504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有幼儿园5所(含民办幼儿园2所),总班数151班(含学前班123班),教职工150人(教师123人),在校幼儿5544人。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49人,在校生261人。2004年高考升学率65.2%,减2.4%;中考升学率69%,增长12.4%。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基”和“普实”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投资1330万元,新建校舍16496平方米,改造危房9838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撤并小学45校(点),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高中扩招进程加快,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524人。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提高。
  文化 年内,有图书馆1个,藏书4.83万册。有文物馆1个,馆藏文物1149件,其中石质文物760件、陶瓷器92件、抗战文物136件(主要为金属类和竹木器)。全县有文化馆(站)13个。广电事业有了新发展,有广播站12个,电视差转站98个,广播覆盖率85.5%,卫视收视覆盖率86.1%。研究提出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案。建成了抗战纪念广场。成功举办了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加强了与周边县市的文化交流。县文工团组织了卫生、税改专场下乡巡回演出30场,观众达6万余人次,在群众中较好地宣传了卫生、税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同时组织4个“2131工程”电影放映队,赴12个乡镇贫困村、边境民族村开展放映活动,放映科教片17部、故事片20部,共放映762场,观众17万人次;新华书店组织科技图书、农家历、年画、对联及深受农民欢迎的书刊、字画到腊勐、镇安、河头等乡镇进行了送书下乡活动,销售书刊、字画1000多册(张)。
  卫生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11所。职工总数544人,其中:技术人员458人,管理人员33人,工勤人员53入。医院床位475张。村级医疗点120个,村医生291人。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全面推行,一个孩子家庭领取父母光荣证1023户。
  体育 全年举办县级运动会5次,参加人数2000多人次;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性活动两次,参加人数1.5万多人次。1月2~9日,在县城体育中心举行第十一届(龙山杯)职工篮球运动会,309名运动员,29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4月28~29日,县工会主办、县文体局承办了龙陵县庆“五·一”职工体育活动。参加上级比赛情况:10月23~29日,龙陵县共派出174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保山市首届体育运动会,参加10个竞技项目及2个民族展演项目的比赛,取得奖牌43枚,其中:获金牌12枚、银牌16枚、铜牌15枚,并以356.7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嘟哒哒和花棍分别获展演项目一等奖、三等奖。11月,参加在思茅举行的“云南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射弩锦标赛”,获得陀螺男子团体第四名、女子团体第五名、女子个人第八名。输送情况:向少体校体操队输送3人,排球队输送1人,考上各级体育院校21人。
  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57243人(含乡村从业人员)。全年净增就业岗位855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15人,比上年底减少424人,登记失业率3%。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425人,比去年多输出325人,增长3.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比上年增长6.5%。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0165人,增长0.4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5089.9万元,增长18.02%,人均劳动报酬14684元,增长16.07%。
  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313人、8150人、8726人、3050人、289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8.34%。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992万元。
  全县总贫困人口116308人。全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963人次。保障资金投入153.3万元,增长5.65%。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9人,拥有病床位17张。每万人拥有1363.3部电话。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550万元,人均存款2267元。
  大事要事
  “贫困社区发展项目”对龙陵世行项目教育进行预评估
  3月4日,世界银行项目“贫困社区发展项目”预评估官员、专家、顾问、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云南省扶贫办外资中心领导对龙陵世行项目教育进行预评估。
  龙陵县通过混合贷款预评估 3月3~7日,世界银行和美国国际发展部官员及专家在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和省、市扶贫办领导的陪同下,到龙陵进行混合贷款预评估。龙陵县通过了预评估,获得总额为5003万元人民币的贷款。
  人大、政协“两会”召开 3月9~13日,龙陵县人大、政协“两会”召开。13日,宣布县委、政府对2003年各乡镇经济及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进行表彰奖励的决定。勐糯等7个乡镇获得一等奖,龙新等5个乡获二等奖。
  “乡村认养图书室”捐出仪式在镇安镇八〇八小学举行
  3月26日,省妇联帮助协调促成的“乡村认养图书室”捐出仪式在镇安镇八〇八小学举行。该项目共在龙陵县建4个图书室,捐书1948册,总价值为24351.6元。
  召开全县教育工作者会 4月6日,在县城永顺酒店召开龙陵县2004年全县教育工作会,副县长孙坤芹就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等方面作了重要讲话,教育局领导分别作了发言并就今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就全县技校的发展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孙英到龙陵调研 4月10~11日,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到龙陵调研。
  勐糯异地扶贫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4月11~13日,龙陵县勐糯异地扶贫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自然灾害频繁经济损失严重 4月13日大风侵袭,6、7、8月份集中降雨,怒江、龙川江流域发生洪灾,全县农业生产严重受损,基础设施严重毁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灾害涉及12个乡镇,累计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031万元,受灾4. 5万户19. 4万人,群众受灾面积72%。
  教育局验收计算机教室 4月14日,教育局为期16天的计算机教室验收结束。对龙陵一中、龙陵二中、龙陵三中、职业高级中学、勐柳中学、龙新中学、平达中学、勐糯中学共9个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报告厅共308台计算机进行了验收。
  严防疟疾点暴发 5月,龙陵县投入17万元严防疟疾点暴发。2004年,龙陵县疟疾疫情面临暴发的严峻态势,为了防止疟疾传播,龙陵县投入防疟专项经费17万元。抽调工作队员21人,按每个乡镇1至2名的要求,于5月18日赴全县各乡镇进行为期20多天的工作指导,期间共召开培训会812次,发放宣传材料66296份;清理出外出流动人员16654人和外出回归人员11826人。依照“送服到口、看服到肚”的原则,边清理边发药。
  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一团一营成立 5月22日,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一团一营成立大会在县城体育广场隆重召开,一营在龙陵正式成立。该营原设在隆阳区,根据需要调整到龙陵。4月27日,在县政府召开筹备工作会议。5月12日,官兵入队训练动员大会分别在县城体育广场、镇安大坝茶厂举行,一营官兵入队训练正式开始。
  中小学生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作文竞赛活动 5月24日,龙陵县教育局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作文竞赛评选组,对全县中小学“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作文竞赛”参赛作文进行评选,共评出中学生、小学生组作文一等奖各2篇、二等奖各5篇、三等奖各10篇、鼓励奖各10篇。
  “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行动正式启动 6月1日,龙陵县“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行动正式启动,全县66个单位及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捐款资金达10.23万元,此次助学行动由团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捐款方指定救助学生类别和区域,按照每人每学年小学生200元、初中生400元、高中生600元、大学生1000元的标准实施救助,通过此项行动全县6998名贫困学生就学难的状况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日本NHK电视台到龙陵拍摄《被遗忘的战争》 6月4~23日,日本NHK电视台到龙陵拍摄《被遗忘的战争》。该节目以日本作家古山高丽雄的自传《龙陵会战》为线索,追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龙陵县城、松山一带发生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已过去近60周年,在日本已经被遗忘或不为人知,NHK电视台为激发日本民众对侵略战争的反思,特拍摄该片。NHK电视台到龙陵了解战争史实,到战争遗迹点进行了拍摄,采访了龙陵县部分历史见证人和抗战老兵。
  龙陵县第一中学通过一级三等完中评估 6月17~19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卢明副处长一行7人组成的专家组对龙陵县第一中学进行一级三等完中评估,并给予认定。
  龙陵县境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6月24日,龙陵县一辆乘坐16人的小货车,在腊勐与碧寨两乡交界处腊碧公路K17+800米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伤亡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4人轻伤。
  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纪念暨“三观”学习教育动员大会6月28日,龙陵县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纪念暨“三观”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大会在认真总结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的同时,对在全县开展“三观”学习教育活动做出了安排部署,并进行了全面动员。“三观”学习教育活动从7月1日开始,分学习提高,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为民办实事,结合实际、查找问题,建章立制,巩固学习教育成果四个阶段进行。
  文化户口普查 6月28日,为期3个月的文化户口普查结束,基本澄清了全县人口及文化状况。
  中央电视台《抗战》摄制组到龙陵采访 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四个摄制组在全国各地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抗战》,该片共14集,拟于2005年8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8月22日至23日摄制组到龙陵县的惠通桥、松山、镇安进行了采访。重点采访了龙陵人民同仇敌忾修筑滇缅公路的人和事,对田久谷等5位历史见证人进行了专题采访,并分别拍摄了惠通桥、老320线龙陵段、松山等大量外景。该片中反映龙陵修筑滇缅公路的内容将占13分钟。
  捐资助特困学生上大学 2004年8月,龙陵县龙新乡勐冒村徐四社徐光昌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但父母双残,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鉴于徐光昌的特殊困难,县直机关党委倡议,号召党委所辖各支部的党员,开展“伸出一双手,奉献一份爱,救助一个人”为主题的特困生救助帮扶活动。倡议发出后,到8月25日止,有33个党支部的346名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非党干部自愿为徐光昌同学捐款7848元。
  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重大事故 8月29日,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860”坑发生一起重大井下伤亡事故,矿斗顺井底隧道飞速而下,砸在矿工身上,造成5人死亡。
  县城总规修编领导小组成立 9月9日,县委、政府召开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动员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县城总规修编领导小组,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帮助龙陵县完成县城总规修编工作。9月14日,县委、政府召开会议就县城总规修编与上海同济大学城建规划专家进行研讨,县委书记丁昌吉提出,龙陵的城建规划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用足用活山水资源,避免城市建设的重复投资。
  表彰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9月10日教师节,65名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各级表彰,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人,市级13人,县级50人。
  家乐购物广场开业 9月19日,龙陵县最大的购物场所家乐购物广场隆重开业。开业庆典上,县五套班子领导前往祝贺并为其剪彩。庆典仪式上,家乐购物广场向龙陵县“爱心成就未来”工程捐助了5000元人民币。
  中国918爱国网站开设“龙陵专题”网页 9月26日,在中国918爱国网站中开设了“龙陵专题”网页。网页内容包括:“《龙陵县滇西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简介、抗战遗迹图片、松山大战遗址简介、惠通桥简介及一些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等。
  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团莅临龙陵 9月30日,中缅印战区滇西战役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团到龙陵县参观考察抗战遗址遗迹。
  阿鸠田电站首台机组投入运行 10月1日,保山市内装机容量最大的阿鸠田水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并于6日投入商业运行,工期提前8个月完成。阿鸠田水电站是云南省重点项目之一,于2002年11月1日开工,总装机容量105兆瓦,年发电量5.95亿千瓦时,首台机组装机容量为35兆瓦,总投资49280万元,投入运行后,每天向省电网输送电量84万千瓦时。阿鸠田水电站的正式投产,不仅有效缓解了全省电力紧张的形势,同时每年将为地方创税2000万元。
  “海峡两岸记者西南边疆行联合采访团”莅临龙陵县
  10月22日,在龙陵县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即将来临之际,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李维一任团长的“海峡两岸记者西南边疆行联合采访团”一行31人莅临龙陵县,对抗战文化和抗战遗址进行深入采访。
  纪念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 龙陵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2004年是滇西抗战胜利60周年,龙陵县特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该活动由保山市委、市政府主办,龙陵县委、县政府承办。重点突出“和平、统一、爱国、强县”的主题。共邀请来宾709人,其中有国外来宾19人,国内省外来宾23人,省级单位来宾105人,还有其他各行业、各邻近州市县区来宾、抗战老兵、历史见证人、新闻单位等来宾。参加活动人数累计达10万余人次。
  11月3日下午7:30,开幕式大型史诗晚会《巍巍松山》在县城体育中心隆重上演,共分《铁蹄狼烟》、《怒江咆哮》、《同仇敌忾》、《怒剑出鞘》、《天地正气》五章,由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省话剧团、昆明市歌舞团等11家单位参演。由云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娟、洪军主持,邀请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演唱主题曲《松山畅想曲》,云南电视台现场切换,龙陵电视台延时录播。11月5日晚上,举行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松山作证》隆重上演。晚会分开篇《国难当头》、中篇《保家卫国》、下篇《丰碑永存》三部分,由龙陵县自编自演,共涉及31个单位,演职人员2327人。11月4日,龙陵县抗战纪念广场落成揭碑仪式隆重举行。抗战纪念广场是以侵华日军罪证遗址东卡日军碉堡为背景修建的,占地5190.98平方米,由日军碉堡、抗战纪念广场、出征泉、中轴大道、升旗台、怀思池、浮雕景墙等景观组成,总投资450万元。11月5日,在龙陵宾馆举行滇西抗战历史文化座谈会。在滇西抗战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将军和知名人士后裔,海外华侨知名人士,专家、抗战老兵,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编导、作家、艺术家等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此外,还举办了历史文物展,共征集到抗战历史文物98件,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图片160幅,在抗战纪念广场内建起了龙陵抗日战争专题展览1个,展出各种实物68件,资料图片169幅,纪念活动期间接待观众5000多人次;美影书展,共展出美影作品88件,参观群众达4000多人次。举行地方工农业产品展销暨松山根雕兰花展。共有12个乡镇、46家企业参加,设展位60个,展出产品15大类,364个品种。
  为配合纪念活动,制作抗战系列丛书,包括文史资料《松山作证》、《滇西抗战龙陵纪事》、《龙陵文化》抗战专刊、《我爱龙陵》乡土教材;制作抗战主题歌《松山畅想曲》、征集出版《抗日歌声》,VCD光碟《浩气松山》。
  郭得河卢中南一行莅临龙陵调研 11月2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少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处长卢中南一行到龙陵县调研,参观了龙陵县抗战广场和抗战纪念馆,对龙陵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忘国耻的做法给予赞赏。
  县公安局破获4起贩毒案件 11月23日至12月2日的15天中,龙陵县公安局平达、镇安、龙新、天宁派出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连续破获毒品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各类毒品1711克及贩毒用手机两部,其中:海洛因1662克、麻黄素49克。
  首次全县小学数学竞赛活动 11月27日,龙陵县举行首次小学数学竞赛活动,共670人参赛,其中10人荣获一等奖,18人荣获二等奖,37人荣获三等奖。
  文艺代表团应邀出访 12月17~19日,龙陵县143人组成的文艺代表团应邀出访陇川、腾冲、潞西三地进行交流演出。此次文化联谊,进一步增进了龙陵县与各兄弟县市之间的友谊,提升了龙陵县民族民间文化的档次和品位,推进了“文化强县”进程。
  河头乡农村信用社贷款扶持石斛产业 龙陵县河头乡农村信用社贷款160万元扶持石斛产业。通过这些贷款的投放,河头乡石斛种植已拓宽到全乡所辖5个行政村,1128户农户,种植种苗100多吨,种植面积2100多亩。2003至2004年度共收获石斛鲜条15吨,实现产值150多万元,种植农户人均收入330多元。“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初见端倪,石斛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一是在全县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录制录像资料,收集图片资料,绘制民居图,整理音乐曲谱,完成保护区申请审批资料。二是对抗战历史文物进行普查征集。三是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整理抗战歌曲45首,编成抗战歌曲出版。四是建设抗战广场、滇西抗战胜利纪念馆,将征集到的抗战文物保存陈列其中,并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是对县城、松山、惠通桥等9个抗战遗址、遗迹进行维修和环境治理。
  《红旗画刊》发表《龙陵:一方理想的家园》 《红旗画刊》是一本集政治、经济、人物、地理为一体的国家级一类刊物,该画刊宣传面广,刊登图文质量高,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在海外也颇有知名度。2004年《红旗画刊》第5期用了一个版面对龙陵进行了全面宣传。在《龙陵:一方理想的家园》一文中全力推介了龙陵的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经济状况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发展思路,并刊登了三幅精美的图片集中展示了龙陵的地热文化、抗战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这是《红旗画刊》首次对龙陵县进行全面宣传,极大地拓展了龙陵县的对外宣传面,树立了龙陵的良好外宣形象。
  龙山中心学校建校100周年 12月31日,龙山中心学校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会。
  水电开发 龙陵县境内现有水力发电装机容量12.8225千瓦,为全县走“矿电结合”的发展路子奠定了基础。截至2004年11月初,已完成发电量15665万千瓦时。占年计划的117%,供电量24779万千瓦时,占年计划的123%。目前,装机1.6万千瓦的勐梅河二级电站工程按期完成投入使用;电气化县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顺利,各项工程严格按设计要求实施,整个工程可在2005年4月份竣工验收;苏帕河流域水电开发工程进展顺利;阿鸠田电站首台机组“十·一”成功并网发电;变资源优势为资金优势,成功吸引了欧华公司、腊寨水电开发公司以及保山宋光彩三家外商企业分别到龙陵县公养河流域、腊寨、帕掌河投资建设水电站,腊寨水电开发正在做项目前期工作且进展顺利,帕掌河电站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县政府2004年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 1.由县扶贫办主办,筹资400万元,解决10个特困村的温饱安居问题。截至年底,筹集、整合各种资金796.76万元,实施了2个重点村综合开发、6个温饱安居工程和1620户扶贫安居工程住房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小产业建设等。覆盖全县12个乡镇102个行政村781个村民小组,受益农户1997户8200人。2005年3月20日前全面竣工并通过验收。2.县教育局主办,筹资902.3万元,排除中小学危房16573平方米。完成情况:2004年上级批准龙陵县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项目16校,规划建筑面积9498平方米,规划投资610.61万元,规划排除危房面积5813平方米。16所学校的建设项目于2003年11月开始陆续开工实施,到2004年11月底全部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实际建设面积10504.7平方米,完成投资951.12万元。3.县民政局主办,筹资137万元,把全县符合低保条件的1900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完成情况:2004年民政局共筹资200万元,其中上级拨款170万元,县配资金30万元,一年来,共发放低保金153.3万元,低保户数1204户,累计发放人次24963人。4.县卫生局主办,在财政专项投入的同时,筹资12万元,解决1.2万特困人口和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个人筹资问题。完成情况:此项工作得到了县民政局、县残联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筹集到了15万资金,解决了1.5万特困人口和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筹资问题,超额完成3万元,多解决了3000人的参合筹资问题。5.县水务局主办,解决和改善农村1.1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情况:2004年水务局计划解决1.16万人,0.5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项目为第二期中央预算内资金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项目。但因项目投资年度计划一直到2004年11月底才下达,同时市水利局要求人饮管材由市水利局招标办统一招标,2004年12月,市水利局未能组织招标,所以,计划的人饮项目2004年没能组织实施。市水利局已于2005年1月30日完成了管材招标工作,该项目计2月中旬动工建设,5月30日前完工。6.县林业局主办,新建农村沼气池1200口。完成情况:2004年县林业局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1000口,占下达任务1200口的83.3%。资金补助情况:(1)省级补助800口,每口补助标准为500元,计补助资金40万元。(2)市级补助200口,每口补助标准500元,计补助资金10万元。(3)由于县财政资金困难,无法配套200口沼气建设补助资金,所以还有200口沼气建设任务未能完成。7.县教育局主办,筹资823.2万元,为龙陵中学高中扩招建盖综合教学楼一幢。完成情况:龙陵一中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于2004年7月19日完成招投标,8月13日正式动工,工程招标价676.89万元,建筑面积7655.11平方米。规划总投资823.2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补助100万元已到位,正在申请150万元国债资金补助,县级自筹600万元,由学校到金融部门贷款,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工程项目已封顶,8月30日竣工验收。8.县城建局主办,筹资150万元,改造县城董家沟通道东段。9.县财政局主办,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完成情况:一是实现了“两个减负”:(1)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改革后农民负担总额324.67万元,人均负担13.3元,亩均负担10.3元,人均减负23.3元,亩均减负18.1元,减负率达63.51%;(2)乡、村、组干部压力减轻。税改后,基层干部从催收提留、统筹、集资款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把全部精力用在带领群众谋发展上。二是农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得到保障。税改后,全县村组可用资金达422万元,平均每个村3.52万元。三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明显增加。税改后,全县每年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57万元用于乡、村两级办学,比税改前增加100多万元。四是严格执行“四取消”政策,税改政策深入民心。2003年清退村提留、乡统筹91.7万元,调动了农民纳税积极性,当年农业税入库率达100%。五是解决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六是“一事一议”制度初见成效。10.县司法局主办,继续开展法律援助免费服务工作。完成情况:一年以来,县司法局共接受亚基会项目规定的民事案件29件,已结案23件,占全年30件任务的76.6%,其中,土地承包合同纠纷4件,人身损害赔偿2件,婚姻纠纷8件,财产损害赔偿2件,赡养纠纷4件,债务纠纷1件,客运合同纠纷1件,邻里关系纠纷1件,已支付办案经费8971元,占年项目经费的74.75%,平均每件支付390元。代写法律事务文书103件,其中到看守所帮助撰写上诉状21件,咨询解答359人次,非诉讼代理5件,接咨询电话301人次,公证援助6件。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廖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