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0073
颗粒名称: 保山市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的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物产资源、经济发展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行政区 地方史 保山

内容

位置 面积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径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州、临沧地区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593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行政区划 人口 2004年,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82个乡(镇)。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年末总人口241.13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40万人,占10.53%;36个少数民族人口23.23万人,占9.64%。全市主要少数民族人口:彝族7.66万人、傣族4.13万人,白族3.91万人,僳僳族2.88万人、回族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94‰。
  地形 气候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绵延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全市气候属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层占总面积的9%,海拔1500米~2500米的中暖层占65.2%,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热层占25.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8℃~21.3℃,年均无霜期238天~336天,年均降水量1463.8毫米~2095.2毫米。
  资源物产 全市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8.45%,农业人口人均占有776平方米。保山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质香料烟基地、咖啡基地、兰桉基地,省肉用黄山羊种羊基地。主要出口商品:咖啡、香料烟、水泥、精制茶、中成药、电解锌、锡矿、桉叶油、核桃、粉丝、板鸭、玉石生料、白芸豆、干姜片、畜产品、工艺品、粮制品等100多个品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蚕豆。主要经济作物:甘蔗、茶叶、紫胶、烤烟、香料烟、油茶、花生、香果、胡椒。主要矿产资源:铁、锡、铅、锌、铜、镍、钴、钼、铀、汞、煤、硅藻土。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各种温泉89处,是中国已知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保山市是中国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鸟类250多种,兽类5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禽异兽达21种。境内有植物145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桫椤、秃杉、楠木、香樟,还有花序长达20厘米的大树杜鹃。
  经济综述 2004年,保山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面对洪涝、地震、低温冷害、电力紧缺等诸多困难,适时适度调整发展思路,顺势而谋,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快发展步伐,全市宏观经济承接上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态势,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注重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整结构,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农业生产态势总体良好;2.工业生产稳步发展,改革力度加大,国退民进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加大,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工业产销衔接水平基本稳定,工业总体效益有所提高;3.尽管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4.国内市场运行平稳,对外贸易增长迅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5.非公经济取得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达27%,提高1个百分点;6.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市本级和龙陵县启动了国支付制度改革试点,投资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及供销社改革进展顺利,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正在顺利进行;7.对外开放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密切了保山与缅甸的友好合作关系,增进了对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了解,“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坚持市场多元化,多方帮助外经贸企业扩展业务,对外贸易稳定增长。8.金融机构在推进改革、强化监管、加强存贷调控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金融保持平稳运行。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上不断得到提升,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偏慢;交通、城镇、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抗灾能力脆弱,加快发展受到制约;招商引资水平不高,工业基础薄弱,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培育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增收缓慢;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持续增加,财源不足,收支矛盾加剧;社会事业发展依然不足。
  农业 年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有效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现价)5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69∶31。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87.9万吨,比上年增长5.0%;油料2.95万吨,增长7.0%;甘蔗214万吨,增长11.0%;烟叶3.67万吨,增长4.8%(其中烤烟3.27万吨,增长3.5%;香料烟3691吨,增长35.7%);茶叶1.22万吨,增长7.0%;咖啡5982吨,增长3.0%;水果5.4万吨,增长9.0%;蔬菜30.5万吨,下降8.1%;水产品1.6万吨,增长11.1%。林业有新的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人工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造林5333.3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333.33公顷;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42.44%。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总产量15.70万吨,比上年增长9.9%;牛奶2342吨,增长54.9%;禽蛋6505吨,增长16.2%;肉猪出栏165.4万头,增长7.9%;大牲畜年末存栏64.6万头,增长4.6%;生猪年末存栏204.4万头,增长5.9%;羊年未存栏34.3万头,增长13.8%。农业生产条件有新的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亿瓦特,比上年增长3%;大、中、小型拖拉机2.5万台,增加223台;农用载重汽车1821辆,增加44辆,排灌动力机械2143台,减少169台;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0公顷,拥有各种水库271座,库容2.96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8. 2亿立方米。
  乡镇企业 年末,全市有乡镇企业4.04万户,从业12.95万人。全年总产值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实现利税4.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扶贫开发 年内,全市投入中央、省、市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9.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在882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68万人,其中,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20万人。年内有3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温饱。
  工业 年内,“工业立市”在全市上下成为共识,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工业发展的领导,派出工业督导组对各县(区)工业发展进行指导督促,市、县(区)制定了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矿、电、木制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生产,工业增长逐季加快。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销售收入20.09亿元,产品产销率99.2%,全员劳动生产率4.34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9.1,比上年增长33.5点。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72.6%下降为66.9%;亏损企业17户,比上年减少16户,亏损面由上年的57.9%下降为34%。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机制纸和纸板1.77万吨,比上年增长34.3%;食糖22.44万吨,下降19.5%;精制茶6347吨,增长32.2%;酒精2.1万吨,下降1.9%;啤酒3.7万吨,下降15.1%;混配合饲料1.06万吨,下降16.4%;原煤23.27万吨,增长18.4%;发电量9.01亿千瓦小时,增长17.9%;水泥52.1万吨,下降0.1%;木材80.81万立方米,增长7.7%;人造板1.69万立方米,增长34.6%;硫酸2.02万吨,下降8.2%;中成药1542吨,增长41.1%;果脯1105吨,增长21.6%;电解锌1.3万吨,增长28.1%;金属硅2.52万吨,增长44.8%;铁矿石原矿量61.5万吨,下降17.4%。
  个私经济 到2004年末,全市有个体工商户3.53万户,比上年增加790户;私营企业1261户,增加472户;个私经济从业人员6.87万人;上缴税金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1.8%。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较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国有单位完成14.96亿元,增长9.3%;集体单位完成1.42亿元,下降26.6%;城乡个人投资4.82亿元,增长14.1%;其它经济投资14.27亿元,增长94.1%。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交通 全年客运量842万人,比上年增8.2%;旅客周转量8.2亿人千米,下降1.6%。货运量1161万吨,比上年下降15.9%;货运周转量12.52亿吨千米,下降17.5%。全市公路里程9936千米,比上年增加35.4千米。
  邮电 全年邮电通信业务总量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6亿元,增长20.4%;邮政业务总量2502万元,下降3.1%;移动业务总量1.35亿元,增长27.4%;联通业务总量6282万元,增长7.4%。全市电话机拥有量(含小灵通)18.34万部,其中农村电话机5.11万部;移动电话(含小灵通)35.54万部,增长25.3%;互联网用户3.30万户,增长23.5%。年末交换机总容量38.35万门,增长62.0%。
  城镇建设 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42.13平方千米,比上年新增1.8平方千米;城镇人口48.47万人,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城镇化水平20.54%,提高1个百分点。年内,房屋施工面积294.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6%;房屋竣工面积213.22万平方米,增长19.0%;全社会住宅投资7.2亿元,增长58.2%;全市集镇建设投资5200万元。
  商贸 物价 年内,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城镇21.07亿元,增长12.5%;农村10.9亿元,增长13.1%;国有经济6.12亿元,增长3.9%;集体经济7622万元,下降25.1%;个体私营经济19.49亿元,增长19.3%;批发零售贸易业25.68亿元,增长11.9%;餐饮业4.63亿元,增长15%;其它行业1.66亿元,增长9.4%。全社会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2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出口4473万美元,增长13.9%;进口2735万美元,增长21.4%;一般贸易2679万美元,增长10.8%;边境贸易4512万美元,增长20.8%。年末全市正常运转的“三资”企业29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1,比上年上升5.1%。其中:食品类111.9%,上升11.9%;粮食124.8%,上升24.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9%,下降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6%,上升0.6%;衣着98.8%,下降1.2%;烟酒及用品103.0%,上升3.0%;交通通讯99.7%,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4.2%,上升4.2%;居住101.8%,上升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7.7%。
  旅游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6亿元,增长27.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952万美元,增长29%;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增长27.1%。
  财政 全市财政总收入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63亿元,基金收入6435万元,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县(区)完成8.08亿元,市本级完成1.57亿元。骨干财源:烟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2.92%,糖收入占3.91%,粮收入占3.03%,电力收入占5.09%,个私经济收入占21.77%。全市财政总支出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县(区)支出17.14亿元,市本级支出2.63亿元。全市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占3.1%,挖潜改造支出占0.03%,农业支出占7.85%,教育支出占24.21%,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占10.34%。
  金融 保险 年末,全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27亿元,比年初增长14.4%,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8.2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6.82亿元,增长8.4%。现金收入304.84亿元,增长13.4%;现金支出302.22亿元,增长13.2%。全年保险业务总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科技 年内,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8项,安排经费328万元;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个,国家科技部批准星火培训学校2个,热带亚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新开展市级科技项目32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4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4个,人员115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9万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974人、中级9887人、初级2.23万人;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164人,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3项,安排经费18万元;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495个,会员9325人;有市级学会21个,会员5472人,县级学会60个。全年农函大办学66个乡镇,开办25个专业136个教学班,招收学员5834人。
  教育 年内,高等院校招生2608人,在校学生6047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招生1022人,在校学生3016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高中招生1438人,比上年下降13.6%,在校生4086人;普通高中招生1.06万人,比上年增长27.5%,在校生2.67万人,高考录取率63.9%。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普通初中招生3.93万人,在校生11.7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7.2%;小学招生4.07万人,在校生24.0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4.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义务教育“三免费”使1.43万民族中小学生受助。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中小学危房改造筹资6417万元,完成6.6万平方米。
  卫生 全市有卫生机构461个,比上年增加31个,其中医院25个,增加3个。拥有床位4510张,其中医院2659张。全市拥有卫生医疗人员53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578人。
  文化 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个,年末藏书44.3万册。有文物保护机构6个,博物馆4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文化站82个。有线电视网络总长5017千米,卫星收转站2028座。广播入口覆盖率93.6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92.80%,提高0.3个百分点。
  体育 年内,全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人数28.9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1%。举办各种体育运动会62次,参加人员6.5万人次。全市本市运动员获省级以上奖牌92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15枚、铜牌8枚。
  人民生活 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9元,比上年增长13.2%;消费支出6760元,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1721元,比上年增长7.5%。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2.80平方米。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38.48万人,比上年增长1.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不含私营单位)1.21万元,比上年增长9.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500人,增长2.5%;城镇登记失业率4%,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2.98万人,增长3.1%。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5

《保山年鉴2005》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祝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缅甸
相关地名
隆阳区
相关地名
昆明市
相关地名
施甸县
相关地名
腾冲市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
印度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