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不通婚”习俗的由来与变迁

知识类型: 内容片段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苗族篇》
唯一号: 260037020220018513
片段名称: “同姓不通婚”习俗的由来与变迁
起止时间: 00:01:18,933-00:02:04,366
分类号: K892.22
主题词: 婚姻;风俗习惯;苗族;云南省

简介

同姓不通婚,可以追溯到苗族母系社会时期,那时苗族婚姻构成只有母亲和子女的关系清楚。苗族先辈作出同属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不能结婚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群婚制”发展为“对偶婚”,同属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不能结婚,扩大为同属一个宗族内部的,兄弟姐妹不能结婚,这不仅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清楚,而且也使后代更聪明,更加促使苗族各个部落强盛起来。同姓不通婚一般是以苗姓为准,汉姓相同而苗姓不同,可以通婚,至于同姓之间能否通婚,这要看他们是不是同宗,如果同宗则不能通婚,如果不是同宗则可以通婚。

知识出处

苗族篇

《苗族篇》

云南省苗族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金平、禄劝两个与其他民族共同建立的自治县以及昭通市为最多。昆明、楚雄、大理、丽江、临沧、保山、普洱、曲靖、西双版纳等州市也有分布。云南的苗族多与汉、彝、壮、瑶、哈尼等民族杂居。本音频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音频库(三)中的苗族音频,通过苗族的民族概况、语言、民族传说、民族风物、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民歌、民乐、名胜古迹、民族人物等详细的介绍了苗族的传统文化,人文习俗。

阅读

相关作品

群婚制
相关作品
对偶婚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