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佛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5020220000521
作品名称: 景迈佛寺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0:15:32,566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7.4
主题词: 名胜古迹;佛寺;民族地区;布朗族;云南省

作品简介

景迈佛寺位于普洱市澜沧拉户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山,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景区是景迈深山里的一座千年古佛寺,庇护着山下古老村寨,保佑布朗人生活安详幸福,景迈佛寺系小城佛教占地约1,000平方米,佛寺现有寺庙建筑两座,新庙则金碧辉煌耀眼,和旧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旧庙房坐西向东,房屋虽然旧,但是建筑风格保存较完整,有雕花窗阁,漆面板壁,朝北的墙壁上还有老虎、狮子等动物壁画,屋脊上有类似鹅、 鸟等动物造型;新庙房坐南朝北,屋顶为金红色玻璃彩瓦,庙房内有纸花塔,大鼓罗等乐器,是佛教徒们祭祀亲人,缅怀先祖的主要场所。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