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被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资源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唯一号: 260035020220000509
作品名称: 牛肚被
文件路径: 2600/01/object/MP3/260015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0:07:12,466
分类: 其他
分类号: K927.4
主题词: 牛肚被;民族地区;布朗族;云南省

作品简介

大南植寨布朗族的牛肚被制作程序分为压棉花,弹棉花搓棉条,纺棉线绕棉线,主棉线圈棉线,拉棉线织棉线9个程序,这一张做工细致而繁杂的牛肚被,需要30天左右的时间,有里外两层,因外形像牛肚而得名的牛肚被,保暖性强,轻薄透气,古时,牛肚被被大南植寨的布朗人用来保暖。

知识出处

布朗族篇

《布朗族篇》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本专题主要介绍布朗族概述、布朗族的历史渊源、布朗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氏族公社后期的土地分配与剥削关系、布朗族头人特权与村舍组织特点、布朗族村舍制度、母系制度、父系制度、农村公社制基本形态、农村公社土地私有过程与生产关系改变、封建地主及经济文化特征、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手工业和副业、交通与商贸、布朗族民间信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大南植寨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