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六、水产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052
颗粒名称:
六、水产养殖
分类号:
F327.73
页数:
2
摘要:
2004年前,大西桥镇水产养殖情况。
关键词:
地方
农业
发展
内容
(一)简述
历史上,境内鱼类为天然繁衍,型江河、乐坝水库以及各村寨的小河溪都属于天然养殖,产出来的鱼多数属砂子鱼,在酒席盘中是美味佳肴。80年代后,由于化肥厂的废水流入河中,使新寨、九溪、下九一带河内的鱼逐步减少,严重的是当地的某些好鱼者采取乱捕、乱炸、投放毒药,造成大量的鲫鱼、鲤鱼、鲢鱼、白条鱼、泥鳅、鳝鱼、虾、蟹等逐年减少。
(二)人工养殖
人民公社成立后,在境内的各个水库,山塘投放鱼苗22万尾。1968年进行一次大捕捞,收获鲜鱼8680公斤。70年代集体时期,又投入鱼苗17次,数量30万尾。各生产队利用天然的水塘、稻田450亩发展养鱼,每年成鱼捕捞2800公斤。
1980年后,各村寨农民利用自己的承包田及租用其他水库和山塘大力发展养鱼业,养鱼业得到很大的发展。80年代中所村卢保安在自己承包田内改塘养鱼及承包河桥村的部分田、水塘进行养鱼,共计达50余亩,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为当地养鱼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1991年7月由于出现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灾害,稻田养鱼及池塘养鱼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挫伤了养鱼户的积极性。9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境内出现了以小寨村吴庭海为代表的集观光、休闲、垂钓的养鱼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养鱼业的发展。
(三)鱼类品种
境内养殖的鱼类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鳝鱼、泥鳅,其他水产有虾、田螺、蚌等。
(四)捕捞
型江河一带的村民一般备有鱼船和鱼鹰、拦河网、板罾,或用竹篾编制而成喇叭型的大小鱼笼,安放在河溪流水中,群鱼自游进笼,然后收取,或用赶鱼器械把鱼赶进笼中;有的村民采用细竹子编成中间粗、两头细的小鱼笼,中部开口,里放香料以为饵,投放有杂草的鱼池河流中,群鱼闻到香料进入笼中,按时投放收取。用上述几种方法可捕获鲤鱼、谷桩鱼和鲫鱼等。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