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畜品种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049
颗粒名称: 五、家畜品种改良
分类号: F327.73
页数: 1
摘要: 2004年前,大西桥镇家畜品种改良情况。
关键词: 地方 农业 发展

内容

(一)猪的品种改良
  1949年前,养猪业未被重视,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1949年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户有了自己的饲料地,给养猪业优惠政策,养猪业得到较大的发展。80年代为适应市场需求及加快养猪业更大程度的发展,改变本地猪种生产滞后及生产性能低下的状况,引进优良的长白、大约克种公猪改良地方猪种,养猪业呈现蓬勃发展。撤区建镇后,为进一步落实“四良、四改、三提高”的各项措施,1992年6月引进2头长白种公猪,1993年4月引进3头大约克种公猪分别分布于带子街、三铺、新寨、江常村进行养殖;2002年10月引进2头杜洛克种公猪分布于鲍屯、三铺两村,作三元杂交猪生产的终端父本,用于三元杂交猪生产。
  (二)牛的品种改良
  2000年在西秀区畜牧局的支持帮助下,引进2头安格斯种公牛分布于三个山村及中所村用于本地黄牛的改良。2000年在兽医站建牛改冻配点1个,引进西门达尔黄牛冻精及摩拉水牛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本地牛进行改良;2002年在背陇村增设冻配点1人。
  2000年共输配母牛208头,阉割劣杂公牛200头,2001年共输配母牛201头,产杂交牛犊6头,其中黄牛1头,水牛5头;2002年共输配母年266头,产杂交牛犊46头,其中黄牛5头,水牛41头。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