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036
颗粒名称: 1.生猪
分类号: F327.73
页数: 3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发展生猪业情况。
关键词: 地方 畜牧 发展

内容

饲养生猪的方法:民国时期,饲养生猪为散养,由于科技不够发达,采取的饲养方法都是以熟饲料为主,造成畜牧业发展迟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畜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鼓励广大农户多饲养生猪。对饲养户,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实行畜牧养殖业的小额贷款。但由于小农经济周期长风险多,畜牧养殖业没有得到明显提高。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公社大队积极办养猪场,农户在公社的带动下,也大力发展养猪,但由于当时的粮食和经济跟不上,特别是公社大队的养猪场,饲养的生猪疾病传染,死亡率很高,特别是1960~1961年期间,集体养猪场大量倒闭。国家为再鼓励农户发展养猪,划给人均饲料地15平方丈,政府采取给饲养猪户供应饲料的措施,在相应的政策扶持下,逐步推动养猪的发展,集体养猪场基本恢复,农户发展养猪也得到相应发展。然而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方向不明,当时集体养猪场饲养的生猪也只能应付上级的检查,经济收入效益不佳。1970年大集体时期,国家为鼓励农户发展畜牧养殖业,又重新划给农户饲养地5平方丈,而且对饲养母猪的农户,每头母猪每产下一窝猪崽由公社兽医员签出证明,到指定的粮食部门领取10公斤粮食。育肥猪按国家政策实行“调留各半”,直到1980年,联产承包到户,农民分到了自己的承包责任田地,明确地发展畜牧养殖的方向,使生猪发展逐步提高。特别是1993~1996年三年内,粮食价格低,肉食品价格高,广大农户看准了市场,生猪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境内的狗场屯、安庄、背陇等村,大力发展育肥猪,白泥、三铺、带子街、新寨、鲍屯等村积极发展母猪养殖。经统计,发展育肥猪的饲养户养到50头以上的有30户,饲养母猪2头以上的有300户。1997年后,广大的农户把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兽医及养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办畜牧养殖培训班,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大力推广生猪养殖改生喂的科学饲养方法。2002年统计,全年生猪饲养量2.8万头,年末存栏1.6万头。
  境内饲养生猪,建国初期,实行的都以集体或个体养殖等。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养殖的形式基本不存在,都是以个体养殖为主,地方上多年的养殖方法是专圈饲养和牛圈饲养。近几年来,由于科技的发达,在境内饲养生猪基本实行熟改生的饲料方法,既减少人工,又缩短饲养周期。母猪饲养方法以粗饲料或青饲料为主,采取自筹自养的户较多,而且饲养母猪一般为“抓两头”、“草中间”,即在母猪未发情期,精饲料略高一点,怀孕期精饲料可减少部分,在母猪出猪崽期精饲料加大,使母猪能承受拖崽关。养殖母猪掌握一定的饲养经验,仔猪40天左右可提前断奶,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调喂增加浓缩料和颗粒料。饲养育肥可分为三个阶段,断奶仔猪以青饲料为主,中猪饲养精精搭配,肥猪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三种方法齐头并进,一般饲养每批猪不超过半年,据核算,料肉比3∶1,也就是3斤饲料生产1斤肉,成本核算一头猪平均每天可赚2元钱。
  由于兽医人员加大科学技术的宣传,广大养殖户能掌握熟改生喂的科学饲养方法,在饲养生猪方面抓管理,相应的搞好环境卫生,搞好防疫,按猪的大小分圈饲养,养殖效益得到了提高。养殖业的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过去民间传说的“养老猪”、“喂憨猪”和“过年猪”的养殖习惯是成本较高、效益差的养殖方法,到2004年止,全部淘汰。
  (1)生猪品种
  本地黑猪
  本地黑猪是境内多年传统饲养的较好猪种,它的成猪体重不如苏白猪、长白猪,但另有其优势,能耐粗饲料,抗病能力强,瘦肉比例较高,而且肉质细嫩;母猪发情期早,每窝可产仔12头以上,双月断奶重每头20公斤以上。
  优良种猪
  苏白猪:境内饲养种猪的地点有白泥、三铺、新寨等村,苏白猪的主要特点是体形较大,耐粗饲料。
  长白猪:主要特征,头狭长,猪耳向前方伸展,体躯发达,肩胛较窄,背腰平,配种后产猪崽较好,瘦肉率较高,深受饲养户的欢迎。
  (2)母猪养殖
  白泥、三铺、西陇、新寨等村的部分农户饲养母猪可达3~5头,年可赚8000元以上,是目前农村养殖效益较高的一种养殖业。
  (3)生猪购销政策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实行派养购的政策,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1958年实行合同收购制度,由商业部门与农户签订合同,收购人员到社队分期分批收购。1961年后实行“调留各半”,对农户饲养的生猪,育肥出栏,不允许到市场交易,由国家统一收购。而且每户农户向国家交售的一头肥猪,国家收购50%,饲养户自食50%,但国家收购一头肥猪奖励粮食50公斤。按照政策规定,社员自留部分一律严禁进入市场销售,如发现,由工商部门没收。1963年后,国家又实行新政策,斤猪斤粮奖给农户。1971年政策规定毛重110公斤以上的肥猪交售给国家,又可抵两头上调肥猪的任务,同时奖励饲养户化肥15公斤。1981年后,国家取消收购上调政策,生猪交易在市场上交易活跃,畜牧业的发展循序渐进。到2004年止,年生猪饲养量达18700头以上,年末出栏肥猪17000头以上,年末存栏17650头。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