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2.粗放(管理)型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927
颗粒名称:
2.粗放(管理)型农业
分类号:
F327.73
页数:
1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西桥镇农业技术初步推广,对传统型农业进行改革。
关键词:
地方
农业
发展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技术初步推广,对传统型农业进行改革,农业合作化时期,逐步推广小麦、油菜下田种植,但面积极少。1961年后,随着农业技术的加大推广,初步形成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水稻—洋芋的种植格局;面积在原来的基础有所增加。1966年后,部分村寨开始推广水稻—绿肥,耕作上多为二犁二耙或三犁三耙,望天落雨田要进行三犁三耙后方能插秧,耕作方式存在着随意性和粗糙性,施肥方式:一般以施农家肥(厩肥)、油饼或绿肥(秧青或种植的紫芸英等绿肥)为主,磷肥、氨水等为辅作底肥,少部分化肥为追肥。旱地则从玉米—小麦、玉米—油菜的模式不断革新,套种高梁、碗豆、大豆、南瓜、豇豆、四季豆、向日葵等。1968~1989年,耕作制度仍然采用二年三熟制,耕作方式逐步走向精耕细作。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