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农村金融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832
颗粒名称:
(一)农村金融结构
分类号:
F127.73
页数:
2
摘要:
1954年-2004年,大西桥镇的农村金融结构的概况。
关键词:
地方
经济
建设
内容
1.农村信用社
1954年,农村信用社行政上受当地政府领导,业务受县级银行指导和发生业务往来,并代理银行发放农村贷款。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组织业务不断扩大,对发展农业生产,调济农业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资料所需的资金,作了有力的保障。
马场信用社,建于1954年,负责管理原马场(公社)乡辖区的信贷业务,社址在马场公社。负责人:朱成明,以后是田应红、张学仕。
大西桥信用社,建于1954年,负责管理大西桥(公社)乡辖区信贷业务,社址在大西桥公社。负责人:周胜芝,以后是周德齐、鲍吉华。
1992年3月,根据上级银行文件精神,“撤、并、建”后,马场信用社与大西桥信和社合成为大西桥信用社。并后有工作人员14人,由张中权任主任主持工作。至2004年底,有职工7人,由鲍中勇任主任主持工作。
2.农业贷款
1951~1952年,贷款扶持贫、雇农和有困难的中农恢复生产;1953~1957年,支持农业合作运动的发展,加速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1979年,支持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发展生产。1951~1979年,发放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耕牛、农机具、种籽、饲料、化肥、农药,兴修农田水利,植树造林,开发矿产,发展工副业,开发农村科技项目和发展商品经济等,占80%;用于购买口粮、治病、修房建屋、婚丧等,占20%。1980~1990年,随着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贷重点是以支持集体和村民发展农、林、牧、副、渔等业生产。信用社放贷利率,在高于银行农贷利率1%~6%之间浮动。贷款方式一般由农金干部划片包干,通过深入摸底,由单位或个人申请,农金干部审查,掌握重点,兼顾一般,评议或落实到户。1990~2004年,农贷除用于支持农业发展中农、林、牧、副、渔等外,还用于支持个体户兴办各种小型企业,从单一的支持农业发展为支持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
3.社员股金
股金是人民群众自愿加入信用合作社组织的依据。50年代,入股者享有信用合作社员资格,有权参与和监督信用合作社的各项经济活动,并享有优先贷款的权利。1954年,新建信用社时期,股额为1~3元1股,有的农户入几股,按《信用社章程》规定召开社员大会,进行股金分红。60~70年代,由于受“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影响,监事会已名存实亡,股金分红中断。1980年信用社重新建立监事会和理事会,清股扩股。1997年再次扩股,个人股5元1股。1998年后,这种入股方式虽有动员,但均没有发展成功。
4.贷款清理
1963年,根据国务院指示,对1962年前逾期农贷进行清理,分别采取收回、缓期、转达期等办法进行清收。对死亡绝户、外迁无着落和贷款无效益等确实无法或无力归还的,报经县人民政府核转省人行批准豁免。1981~1985年,县农行对1982的逾期农贷进行清理。对部分无法收回的贷款,鉴于国家不再实行豁免政策,银行列入“呆账”处理。1990年,县农行对1989年前的贷款分别进行清理。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