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806
颗粒名称: (一)财政机构
分类号: F127.73
页数: 2
摘要: 1950年-2004年,大西桥镇的财政机构的变革情况。
关键词: 地方 经济 建设

内容

1950~1984年,境内行政区划经历了“永兴乡、中所乡等七个乡”,“第七区”、“大西桥公社、马场公社”。“大西桥镇、马场乡”四个阶段,财政机构设置于县,区级设财粮助理员一人,负责全区所属的农业税决算和行政工资发放。
  1984年上半年以前,财政收支统一由县核算,各乡未设财政机构。1984年下半年,农业生产体制发生变化,农业税在1980年前,以生产队为征收单位,土地承包到户后,农业税以户为征收单位。大西桥镇始建财政机构,聘用专职会计1人;马场乡始建财政机构,聘用专职会计1人。财务人员负责乡镇的农业税征收结算,协助税务部门征收工商税,领发本级政府各单位的工资,管理本级政府的各项财务活动。
  1988年8月26日至27日安顺县召开乡(镇)财政所成立大会,正式成立各乡镇财政所。县级财政实行“财政包干、定收定支”的财政政策,建立大西桥镇财政所,聘用财政人员2人;建立马场乡财政所,聘用财政人员2人。
  1992年2月,“撤、并、建”后,大西桥镇、马场乡合并为大西桥镇。大西桥镇财政所人员增到13人,由于财政体制下放,财政所成为镇的财政实体,负责全镇的财政收支工作,编制和执行每年的财政预决算。
  1993年到2004年同样履行1992年以来的财政职能(2002年负责税改的数据核定整理归档),到2004年有财政人员10人。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