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人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803
颗粒名称:
二、人民生活
分类号:
F127.73
页数:
2
摘要:
到2004年止,大西桥镇的人民生活的物质和文化发展变化情况。
关键词:
地方
经济
建设
内容
大西桥镇到2004年止,区域面积72.9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计税耕地面积25234亩(其中:田14085亩,地11149亩),总人口36016人,人均耕地0.7亩。辖区内申瑞高速公路(上海至瑞利)、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关双公路(关帝庙至双堡)和株六铁路复线(株洲至六枝)五条交通平线穿境而过,距安顺城区23公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人民生活清苦,多以温饱为奋斗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断加强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目标向小康转化。1999年至2004年止,镇境域内的九溪、小寨、石板房等村被授予小康村的称号。
到2004年止,24个行政村中,24个村都安装了闭路电视,21个村实现了电视联网, 23个村安装了自来水(只有下九村没有安装),23个村安装了程控电话(只有三个山村未安装),22个村街道铺建了水泥路面(只有三个山和杨家关2个村未铺建),24个村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移动电话(手机)拥有量占总人口的8%;二轮摩托车拥有量点总户50%;三轮摩托车拥有量占总户数3%;农用车拥有量占总户数的2%;客车拥有量占总户数的0.35%;大货车拥有量占总户数的0.32%;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占总户数的80%。冰箱逐步走进农村家庭,农村新房修建量占总户数40%。
大西桥镇辖区内有汉、苗、仡佬、白等民族,汉族以九溪、吉昌、中所、狗场屯村为代表。有着独具特色、底蕴泽厚的屯堡文化,经几年来各界人士的不断挖掘并与旅游市场接轨,其屯堡服饰、饮食、地戏、山歌等传统文化正呈现其独有的价值,为经济收入的增加创造了独特的条件。苗族、白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客。其蜡染、刺绣堪称一绝,伴随着旅游市场开拓,商贸交易频繁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西陇村的溶洞群待开发利用,九溪、下九、小寨村的茶叶生产销售畅销全国(品牌有“顺峰碧毫”、“龙宫”、“屯堡龙井”等),境内还有丰富的大理石、白棉石、煤、砂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它们的开发利用,成为了部分村寨的经济收入之一。由于交通便利、文化发达、信息灵通、商贸活跃促进了大西桥、马场两个农村集贸市场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以小寨村为中心的茶叶销售市场,以中所为中心的生猪销售市场,以吉昌为中心的家禽销售市场,带动了各村种植业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的种植及普及推广、种植结构调整(小寨黄花梨和茶场中华圣桃的引进种植,茶叶的种植技术更新和加工技术的改良,吉昌野生刺梨驯化种植等)促升了经济收入。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收,经济收入增加,至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2260元。
在文化生活方面,2004年大西桥镇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片区完小5所;在校学生人数,小学4310人,初中1915人,教师3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6%,在2004年通过了省“两基”验收,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卫生事业的进步。
群众文娱活动在保持传统文化活动“跳神”(地戏)、“玩花灯”、“舞龙”、“抬亭子”、“唱山歌”、“跳花”等的基础上,每年度都要开展丰富的“蓝运会”、“卡拉OK歌唱比赛”、“屯堡现代歌舞赛”、“组团外出旅游参观”、象棋比赛”等文娱活动,推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