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兵役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77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兵役制度
分类号:
E158.9
页数:
3
摘要:
元明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西桥镇的兵役制度的变革情况。
关键词:
地方
武装
军事
内容
一、元明清时期
元代规定“家有男子15岁以上,70岁以下,无论众寡尽佥为兵”。10人为牌,设牌头。太宗元年(1229),征调有所限制,每牌佥军1名,年在20~30岁。元发展到中原,开始征调汉人当兵。20户出1卒,年在20岁以上,服役15年的免役,规定多财者多服役,贵族子弟亦一律当兵。
明代兵役制度战时曾采用“愿为吾兵者立于赤旗之下”自原报效的办法。后又采用与唐之府兵制相似的制度设常备军,初来自征募,后改世袭制。卫、军士及家属设专门户籍,编为军户,统由五军都督管理。每军户设正丁、次丁、余丁多种。正丁死亡,次丁或余丁依次递补。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屯田自养。除常备军外还有民兵,属于郡县的称民壮,属于边郡的称士兵。规定大州,省征额千人,次县征八九百,小县征五百。嘉靖年间改按户籍征调,实行三丁征一。有纳金代役制度,有钱人不愿当兵,可缴纳代役金,由政府代为招募。嘉靖二十三年(1544),改良兵制,淘汰民壮。明末由征兵制改为募兵制。
清代,设绿营兵和八旗兵两种,同为正规军。绿营兵沿袭明代制度,实行世袭制,入伍者须为本地人,入伍后终身服役,士兵及家属入军户。其补充办法是:考拨营兵,以人材强壮,技术优胜者补充。骑兵拨于步战兵,步战兵拨于守兵,守兵拨于余丁,余丁不足时才招募本地人补充。
余丁是由政府出钱收养的营兵子弟,每名月饷五钱,以备出缺时挑补。16岁以上可考补守兵。此种制度优于招募。余丁生长兵家,军武之事常有接触,易于训练。绿营兵饷薄,其子弟有余丁月饷可领,遇有征调,余丁有随正兵服役义务,可作运输工作,少募民夫。
绿营官兵年满50岁以上,不能差操者,解退名额。如有子弟在营食粮者,月给饷米三斗;无子弟食粮者,给予守兵粮一份。旗兵制,始以部落为单位组成“旗”,是军政合一的组织。旗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即“以旗统人,以旗统兵”,即为以“旗”为单位的兵役制度。清初立黄、白、红、蓝四旗,继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右翼,改初立的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为左翼,称满州八旗军。八旗初建,籍满蒙之民,三丁抽一,五丁抽二,18~60岁,悉隶八旗,父死子袭,兵皆世袭。每300人设一佐领,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一统领。
二、民国时期
民国22年(1933)国民政府颁布第一部《兵役法》,规定实行征兵制,凡年满18~45岁的男子,除服常备兵役外,其余服国民兵役。
民国32年(1943)国民政府颁布第二部《兵役法》。民国35年(1946)颁布第三部《兵役法》。规定男性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兵役分为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和国民兵役三种。补充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为适合常备兵役的超额男性,每年征集部分进入营,由常备师或管理区进行4~6个月的军事训练,期满退役转预备役至45岁除役。
抗日战争后,国民中的男性称为丁,国民政府的征兵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乡级在民国36年(1947)建立有兵役协会,协助县、乡行政机关征集兵员。按户进行壮丁登记,强行抽抓,有权势人家可免缓兵役,小康人家买丁顶替,贫穷人家则被强行抽抓,或为生活困难所迫卖身为兵,救济家人。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5年以前实行自愿兵役制,由自愿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人民志愿报名参军。其服役期限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而定。
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第一部《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有义务服兵役,兵役分现役和预备役。服现役由国家定期征集年龄、身体、政治审查合格的青年。现役规定:陆军三年,空军四年,海军五年,期满后退役。也可根据部队需要和本人自愿,超期一年。预备役规定,年满18~40岁的男性公民,具有专门技术的女性公民,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军官和士兵,未被征集服现役和平时免服兵役的应征公民,经兵役机关登记后服预备役,为预备役军人。1978年3月,改为义务兵与自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第二部《兵役法》。实行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和自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前年满18~22周岁的男性公民,有义务被征集服兵役,当年未被征集,在22周岁以前,仍可被征集服现役,女性公民根据军队建设需要,征集服现役。每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在当年9月30日前进行兵役登记,以初步审查合格的称应征公民。兵役分现役和预备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为服现役;编入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或经过预备役登记的服预备役。服现役陆军年限3年,空军、海军4年。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超期服役,陆军可超期服役1~2年,海军1年。超期服役满5年,已成为技术骨干的义务兵,经师以上机关批准改为志愿兵。志愿兵服役期限,从批准之日起8~12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预备役分为军官和士兵两类。预备役军官按照规定服预备役已满最高年龄的,退出预备役。预备役士兵分为一类预备役和二类预备役两种,年龄在18~35周岁。第一类预备役服役人员包括编入基干民兵组织者。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8周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以及28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二类预备役服役人员包括编入普通民兵组织者,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9~35岁的退出现役士兵,以及其他符合士兵预备役条件的公民。服第一类预备役年满28周岁的士兵,29周岁转入第二类预备役服役。至35岁退出预备役。
《兵役法》规定:有服兵役义务的公民拒绝、逃避兵役登记的,应征公民拒绝、逃避军事训练,经教育不改的,基层人民政府应当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
1998年12月,颁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兵役制度实行义务兵与自愿兵相结合,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限一律改为两年,并取消超期服役规定。改志愿兵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满10年后退出现役的,由国家负责安排工作;连续服现役满30年的,可以作退休安置。民兵预备役人员参训的年龄由18~35周岁调整为18~22周岁,并对城乡义务兵家属给予优待。每年征集入伍服役的任务数,分配到乡、镇。征集的大多数是农村适龄的,身体及政治条件合格的男性青年。
1950年8月,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下,境内掀起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热潮。截至1953年7月,朝鲜、中国、美国三国在朝鲜板门店停战协议签字为止,全镇有118名青壮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04年底统计有104人健在。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