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685
颗粒名称: 群团组织
分类号: D628.73
页数: 3
摘要: 1949年-2004年间,大西桥镇的群团组织有青少年组织、少年先锋队和妇女组织。
关键词: 政治 团体 机构

内容

(一)青少年组织
  1949年11月下旬,安顺县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后,各乡开始逐步发展青年积极分子入团。1951年3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顺县临时委员会,各区成立团支部。1952年12月,正式成立青年团安顺县委员会,各乡设立团总支。1962年以后,相继在各公社建立团委,各大队建立团支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的活动停止。1973年以后,陆续恢复各区、公社团组织。1992年7月大西桥镇召开了共青团大西桥镇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桥镇第一届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5人;1993年7月,召开共青团大西桥镇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共青团大西桥镇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5人。1996年8月召开共青团大西桥镇第三次委员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大西桥镇第三届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5人。1999年7月28日,根据安顺市复字(1999)6号文件中精神,召开了共青团大西桥镇第四次代表大会,大会代表56名,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桥镇第四届委员会,书记1人,委员7人。
  (二)少年先锋队
  1950年,各村建立儿童团。1953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少年儿童的组织定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受同级团组织领导。此后在各学校中建立少先大队、中队、小队,学校建大队,班级建中队,组建小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取代。1978年,各学校恢复少先队组织,大西桥镇少先队员总数为1855人。2004年少先队员数为3155人。少先队活动主要在每年“六·一”儿童节举行;还聘请少先队辅导员,辅导少先队工作。按照“五爱”(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要求,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展活动。
  (三)妇女组织
  1949年12月,在中共安顺县委领导下,设立安顺县妇女工作部。经过宣传发动,基层妇女组织普遍建立起来。1952年第七区(大西桥区)成立妇女联合会。1958年,区建立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后,各公社配女干部1名,专管妇女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停止活动。1973年,恢复妇联机构。1992年以后,各乡(镇)设妇女主任1人,委员5~7人。1992年2月,大西桥镇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6名,选举出妇女联合委员会,主任1人,委员5人。1993年7月,召开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36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妇女联合会主任1人,委员5人。1996年7月,召开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第三届妇女联合会主任1人,委员7人。1999年8月,召开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36名,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妇女联合会主任1人,委员7人。
  妇女的主要活动是积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宣传贯彻“两纲”、“两法”,协助有关部门解决有关妇女、儿童、家庭问题,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发动全镇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文化、科技知识学习。实行科学种田,科学养殖,鼓励全镇妇女参加各项活动,各村妇委会组织,设妇女主任1人,村级妇代会成员设3~5人。村妇代会组织广大妇女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开展“五好”家庭、“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妇女在村级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四)其他组织
  1.科技协会:1996年大西桥镇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协会的成立,为推动科技兴农起到了积极作用。
  2.计划生育协会:1984年二铺区成立计划生育协会,负责全区的计划生育工作;1991年后,大西桥镇成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以下简称计生协会),各村建立计划生育服务室,成立村计划生育协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3.老龄委员会:1988年7月安顺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1992年5月,大西桥镇老龄委成立,设主任1人。
  4.关心下一代协会:1991年10月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设协会成员9~11人,协会主席1人。
  5.工会组织:1993年成立大西桥镇职工工作委员会,负责职工的医疗、福利、文体活动等。2003年3月,大西桥镇工会进行改选,选举产生工会领导班子,设工会主席1人,会员158人。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