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自然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456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自然地理
分类号:
K926.73
页数:
10
摘要:
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山峰、溶洞、矿产、土地、土壤几个方面介绍了大西桥镇的自然地理情况。
关键词:
地理
地质
地貌
内容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一、地质构造概况
大西桥镇境内的大地构造在分区上处于川黔径向构造体系,出现南北、东南向西两大断层:南北断层为从大龙潭、大西桥、小寨、江常为一大断层,东南向西断层则由辽车、西陇、三铺至白泥为一大断层。山脉走向为:东南沿白泥→王家院→西陇→新寨→九溪→下九→白岩而立,西北沿三个山→背陇→安庄→狗场屯→河桥而立。中部沿杨家关→三铺→带子街→大西桥→中所→吉昌而立。
二、地貌概况
山丘和坝子连绵,海拔在1300米到1350米之间,老青山是最高海拔点,海拔高度为1538.1米,最大相差高度为238.1米。
本镇属浅丘槽谷地貌区。岩丘、浅丘、孤峰、槽谷、洼地交错分布。出露岩石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由于植被复盖差,基岩裸露,平缓处多为侵浸古风化壳形成的细黄泥。坡地多发育成石灰土和大泥土,由于丘浅坝多,土壤比较肥沃。
主要的土地类型有硅铁质黄壤、细黄泥、白胶泥、火烧土、大泥土、大眼泥田、黄泥田、烂泥田、煤水田和污染泥田等。
境内土质偏酸性,适合种植茶叶。下九、九溪和狗场屯对茶叶已是规模化种植,多年来创出“碧螺春”和“屯堡龙井”及“顺丰碧毫”等名茶。田坝、坡地适合种植水稻和玉米及油菜。
第二节 气 候
一、气温
年平均气温在14℃,冬季极端最低气温-4℃,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3℃。四季晴天少于阴天,天数为127天,占全年34%。无霜冻期218天。全年最冷是1、2月,最热是7、8月,年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春温高于秋温,易发生倒春寒,秋季易发生秋风。
二、光照
境内日照数为:1月59.3小时;2月64.2小时,3月107.2小时;4月137.6小时;5月115.2小时;6月106.3小时;7月162.4小时;8月164.2小时;9月128.4小时;10月92小时;11月77.1小时;12月58.6小时。全年日照1270.7小时。一年中最多日照时在7、8月份,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累年介于84~87焦耳/平方厘米之间。
三、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在1280~1350毫米之间。
四、四季
农业四季是按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22℃之间属春、秋季。
春季:3月下旬至6月下旬,气温较高,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多变,常出现倒春寒、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夏季:6月下旬至8月下旬,气温较高,最高可达33℃,降水量集中,平均年降水量67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4%。
秋季:从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气温迅速下降,最低时可降到7.8℃。降水量减少,平均降水量为263.2毫米,天气以阴天为主,日照少,常出现秋风和秋雨等灾害性天气。
冬季:12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少,有部分降水以冻雨、雪出现。阴天多,日照少,气温较低,日平均气温在4.1~6.5℃之间。是全年日照最少的一个季节。境内具有明显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山区气候特色。春夏两季给农作物造成播种时期推迟和喜温作物所需热量不足的害处,秋早造成气温下降影响水稻抽穗扬花。
五、灾害性天气
(一)低温
1.倒春寒:易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能持续低温6~7天,最低可达0.6℃左右。易引起烂秧。
2.秋风:多发生在8月份,可出现3次左右,持续可达11天,一般为3~6天,最低温8.3摄氏度。如1999年7月,小寨村发生大面积水稻穗颈瘟,造成绝收。
(二)干旱
干旱:冬季发生在12月至3月,春旱发生在4~5月,发生频率为70%,夏旱发生在6至8月,6月出现的频率为10%,7~8月为76%。
(三)冰雹
多发生在春季,4月发生频率占70%,其次为3月、5月、9月,现实行人工防雹,减少了灾害。
(四)暴雨
多发生在5~7月,迄今为止,最大的暴雨发生在1958年和1991年。1958年使罗坝水库和黑寨水库及底下坝水库崩坝,造成大片农田、房屋被冲毁。1991年暴雨直接从大西桥桥上翻过,大片农田和下九堤坝被毁。
(五)秋季阴雨
多发生在9~11月,年平均为24天,最长可达42天,最短10天。秋雨常随低温发生,影响作物产量及秋种、秋收,迄今为止,发生过多次,如:1963年8月发生阴雨天气15天,水稻在田里发芽;2002年8月发生阴雨天气长达12天,造成该年80%水稻绝收。
第三节 水 文
大西桥镇境内由于岩溶较为发育,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有分布。明河、暗河相间,时隐时现,有些流向不清,河流少、河床狭窄、渗透严重、洪水季节易造成泛烂成灾、枯水季节蓄量少,地下水补给少,利用较为困难。
一、地表水
境内有1条主河流,9条支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一)主流河
邢江河
除头铺新哨流经大西桥镇境内注入邢江河外,镇境内的几条支流也是邢江河的重要源头(流经白泥、鲍屯、西陇、辽车、九溪、下九等村约10公里。)
(二)支流河
1.大西桥河
源于罗坝水库经安庄、小寨、大西桥村流入邢江河,全长约4公里。
2.狗场屯河
起源于狗场屯底下坝水库及大树龙潭,经江常村河,流入大西桥河,全长约4.5公里。
3.河桥河
源起河桥村新寨龙潭,流经江常门前河再入大西桥河。全长4公里。
4.中所河
源起小箐龙潭,经中所、马场流入大龙潭。全长4.5公里。
5.吉昌河
源起该村岩底下龙潭,流交中所河,全长约2.5公里。
6.鲍屯河
起源于七眼桥镇,经白泥河、三铺河、带子街河、鲍屯河流入西陇河,全长4.2公里。
7.西陇河
起源于西陇溶洞,流经本村田坝和摇车,与鲊塘河汇集流入大龙潭。全长1.1公里。
8.鲊塘河
起源于鲊塘河村,流经辽车汇入西陇河,全长1公里。
以上8条河,全部汇集于大龙潭,再潜流800米,于石坝村前的苦李塘冒出成明河流经九溪村。是邢江河源头各溪汇集的集中源头。
9.龙家河
发源于云峰岩上庄,流经竹林村、朱家冲、后坝、前坝,入下九溪村后汇入邢江河。
二、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控制,地下水较为丰富,如:河桥的新寨龙潭;狗场屯的大树龙潭;江常的母猪龙潭及四方井,中所、马场、小寨、鲜塘河、三铺等各村均储有大量的地下水,为干旱时期人畜饮水及农田提灌之不可少。
大龙潭,位于新寨村境内。
地理位置:东经106°07′,北纬26°19′。是邢江河上游的发源地,它集西陇河、大西桥河、中所河三河之水于一断层,形成两亩左右的湖面。水从湖底岩层潜流向东南方800米处冒出,又成明河(故称苦李塘),流经九溪、下九、旧州、黄腊流入邢江河。
三、水质
根据生活饮用水的分级评价,境内各支流河水质低于地下水,各村相继建成自来水厂,后完全饮用地下水,各村河流之水只是用作农田灌溉。
四、水利设施
境内有水库三座:即罗坝水库、河桥水库、底下坝水库,总容量为282万m3,有效容量230万m3。
第四节 山峰 溶洞
一、山峰
大西桥镇境内山峰众多,大小山头上百个,其高度大多在1300米至1500米之间,但大多数都没有进行全面地测量,以至很多山都不知道其地理座标和海拔高度,因此不能全面描述。境内已测量的主要山峰有13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一座,1400米至1500米的11座,1300米至1400米的1座。
(一)老青山
老青山,位于九溪村南。白岩村即在老青山脚下。
地理位置:东经106°09′,北纬26°18′,海拔1538.1米。原山上建有一寺庙,与云鹫山和平坝天台山齐名,65年被拆毁。山上有乌龙洞、墓地塔林、月亮池、仙米洞、活动岩等景观,每一景观都有一个神话般的传说。
(二)大〓山
大〓山,位于白泥村后。由木梳山、圭顶上、大台子、红岩坡四个山头组成,〓顶上是主峰。
地理位置:东经106°05′,北纬26°19′,海拔1448米。
(三)驼背山
驼背山,位于安庄村和背陇村之间。
地理位置:东经106°05′,北纬26°21′,海拔1475.4米。属风化石质山脉。
(四)大山
大山,位于狗场屯村境内。
地理位置:东经106°07′,北纬26°23′,海拔1423.7米。此山是一个独立体的山峰。
(五)大扁山
大扁山,位于狗场屯村地界。
地理位置:东经106°06′,北纬26°23′,海拔1438米。山体扁而长,山顶脊扁窄,陡峭险要。
(六)凉帽山
凉帽山,位于狗场屯村地界。
地理位置:东经106°06′,北纬26°22′,海拔1442米。
(七)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狗场屯村地界。
地理位置:东经106°06′,北纬26°21′,海拔1459米。
(八)尖山
尖山,位于狗场屯村境内。
地理位置:东经106°06′,北纬26°22′,海拔1410米。
(九)谢家坟
谢家坟,位于河桥村与新寨自然村交界处。
地理位置:东经106°09′,北纬26°23′,海拔1430米。
(十)观音山
观音山又名观音阁,三铺村南部,属王家院地界。
地理位置:东经106°06′,北纬26°19′,海拔1432米。原在此山一洞口曾修建观音阁供奉观音,故得名观音阁,又名观音洞。山下之村寨原叫观音洞,现叫王家院。
(十一)狮子山
狮子山,位于中所村东部地界。
地理位置:东经106°09′,北纬26°26′,海拔1409.5米。原来山上建有一寺院,后被毁。
(十二)老青山
此老青山不是九溪地界的老青山,而是位于三铺村北面的老青山,东经106°05′,北纬26°19′,海拔1492米。
(十三)小里屯山
小里屯山,在新寨村境内。
地理位置:东经106°08′,北纬26°19′,海拔1351米。山上原有庙宇,后被毁。
二、溶洞
境内溶洞众多,人们畏其阴森、神秘可怖,未敢前往探之,更无文字概述。只知其名的有:老青山乌龙洞、吉昌大塘溶洞、马场老湾山凹洞、江常小山洞、石板房青龙洞、河桥杨家庆洞、狗场屯大猫洞、杨家关火牛洞(火牛洞在传说中位于杨家关东面,当年徐霞客曾游览过,后因是绿林豪强杀人越货的藏身之所,被官府封固,并严令禁止开挖。因年代久远,痕迹已无,已只能是传说了。1994年初民政办为地名普查,卢开锋、周克友二人亲自前往查勘,虽经多方努力,仍未有结果)。
已查明的有:
(一)西陇洞
西陇洞,位于西陇村后山大洞坡脚。
地理位置:东经106°08′,北纬26°19′。洞总长约1500米,洞口高约30米,宽约8米。进洞过4孔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入阴河。过桥后再入一重洞门就是大厅,高35米,宽70米,长80米,可容纳300多人。当年躲反,人们在洞内砌的石灶、石柜犹存。外面阳光全部能透到里面,视觉良好。往左有一长廊约200米直到碧波潭,潭水清澈,深不见底,寒气森森,手电、矿灯之光也难觅尽头,无法穿越。往右又是一大厅,厅内分左右两室,可容数百人,洞内钟乳石琳琅满目、光彩照人、神态各异,更有一石观音,左有善财童子,右有进宝郎君,还有一麒麟伏于脚下,微妙微俏。
(二)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王家院。
地理位置:东经106°06′,北纬26°19′。广口形溶洞,深22米,宽33米,高25米。原来依洞而建一寺院,供奉观音菩萨。故又名观音阁。
第五节 矿产 土地 土壤
一、矿产资源
(一)大理石
产地:镇境内小屯村,石料呈米黄色,贮藏量50万立方米。1990年以后大面积开采,年产量达4万立方米,(毛料)价格1000至1900元/立方米。1995年以后,开采难度增大,市场装饰材料增多,相对需求减少,以及生产安全问题,2002年停止开采。
(二)白绵石
产地:镇境域内三个山村。其石呈乳白色,是建立公园、护城河、高层建筑的很好材料,贮藏量50万立方。
(三)石材
镇境内民用建筑的主要材料,石呈青色或青灰色,硬度高,在露天日晒雨淋的情况下,变白色,但质不变。盛产于镇境域内的西陇村、吉昌、九溪、王家院、河桥等村,贮藏量高达200万立方米,是建筑、雕刻的理想材料。
(四)煤
主要分布在镇境域内的九溪村、下九溪村、小白岩村,贮量丰富,2001年之前,有部分农户零星开采。2002年,为贯彻矿产资源法规,以人为本,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该年实施全部炸封,严禁开采。目前,镇在资源开采方面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计划、合理开采煤矿资源。
(五)石灰岩
境内各地均产,是建筑业中砌墙、烧砖、制水泥的主要原料。
(六)沙页岩
境内多产于中所、河桥、三铺、大西桥和鲍屯等村,建筑上用。
二、土地资源
(一)土地管理
1.土地征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的各机关、单位建设用地,由安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20世纪50年代实行无偿划拨;60年代末期补偿青苗费;70年代至80年代,修建房屋占用土地,按规定交纳土地使用费。
2.村镇建设管理
1984年11月10日,安顺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安顺县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办法》。1987年国务院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归乡(镇)村集体所有;村民对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和承包地的土地,按规定用途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不得在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和承包的土地上建房、葬坟、开矿、毁田土打坯烧砖瓦等。村镇公路建设、乡镇企业建设和村民建设用地,严格控制,统一规化,节约用地。村镇规化以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化为依据,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
村民用地(包括原有住宅用地面积),在良田好地地带的住户:每户4人以下的不得超过120平方米,每户5人以上不得超过130平方米;山地住户:每户4人以下不得超过150平方米,每户5人以下不得超过180平方米。非农业户用地:良田好土地带每户60平方米,山地每户80平方米。
根据政策规定,现使用的宅基地,不论大或小于以上限额,原则上不在增减。因子女结婚确实需建房和分居的,经本人写出建房申请书,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可于现有的宅基地、空地或规化区内解决。愿意让出原属好田好土的宅基地,到荒山或坡地建房的,可在规划的宅基地面积基础上增加15~30平方米,让出的好田好土三年内免征农业税。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严格控制,认真贯彻执行。根据经营性质、规模、产品、产量等实际需要,作出具体用地标准,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征用,按土地批准权限和土地补偿规定办理。
建筑规模和形式:境内的大部分村寨依山而建,部分村寨依公路两边而修建。依山而建住宅沿袭封建世俗的“朝向”。在功能布局上,各村各户都考虑到公用场地、晒坝等。道路的宽窄也因村寨的大小和地势而设置,以达到婚丧嫁娶人流畅通。因宅基地权属不一,各讲究“朝向”,导致住宅排列零乱。境内住宅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95%的房屋建筑都系石木结构,石板盖屋面。现新建住宅为石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及屋面,有的还设置阳台、卫生间、外墙装饰,使住房功能多样化。
(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1.全镇农用地
境内土地多为石山、半石山,其余为浅丘、坡地和谷地,土层较为深厚,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和耕作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土地相对肥沃。耕地面积3775.9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51.8%(2002年之前,计税面积为29729亩,其中,田16187亩,地13542亩,2002年税改后,由于修贵黄公路和清黄公路被征用及建房占用部分土地;后经2002年税费改革核实,减去4495亩,现实有耕地25234亩,比原来减少8.5%。)。耕地中灌溉水田1495.0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9.59%。望天田143.9公顷,占3.81%。旱地2065.39公顷,占54.70%。菜地71.64公顷,占1.90%。园地面积649.67公顷,占园地的1.07%。茶园和桑园638.87公顷,占园地面积的98.34%。林地面积418.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34%。其中有林地114.21公顷,占林地面积27.30%。灌木林126.9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0.33%。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176.97公顷,占42.30%。草地仅为天然草地,面积为14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2%。水域面积为1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3%。其中河流水面112.48公顷,占水域面积66.16%。水库水面26.78公顷,占水域面积15.75%,坑塘水面为6.39公顷,占水域面积的5.68%。
2.工建用地:全镇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61.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6%。其中,城镇面积8.68公顷,居民点用地180.9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66公顷,特殊用地105公顷,分别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2.4%、50%、18.25%、29.05%。
交通用地面积159.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8%。其中,铁路24.03公顷,公路80.27公顷,农村道路54.95公顷,分别占交通用地的15.08%、50.04%、34.50%。
3.未利用部分
未利用土地面积1469.28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0.15%。荒草地24.9公顷,裸岩石砾地1140.67公顷,田土坎303.71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土地的1.69%、77.63%、20.67%。
(三)土壤分布
马粪土:分布在西陇、三铺两个村;
粉质黄色石灰土:分布在吉昌、背陇两个村;
硅铁质黄壤:分布在下九、九溪一带;
胶泥田:分布在安庄、狗场屯、市茶厂、中所、大西桥、白泥等村;
沙质土:分布在江常、河桥一带;
煤水田:分布在九溪、白岩、下九一带;
污染田:以新寨、马场、九溪为最多;
土壤性质:
中性土分布面占34.2%,酸性土占31.3%,微酸性土占24.7%,微碱性土壤占6.9%,强酸性土占2.37%,其中,旱地多为中性和微酸性,分别占各类土地总面积的75.25%和16.58%。自然土以酸性为主,占61.25%,水稻土厚于旱作土和自然土,旱作土占55.2%,自然土占44.8%。
(四)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土地利用潜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加强对现有耕地的集约化经营,增加科技和物质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生产潜力,有利于土地的农业综合开发。
1.土地利用分区
辖区内按土地用途的不同,以地类划分土地利用地区,即农业、园业、林业、牧业、建设和其他用地区。其中,农业用地区面积为3775.94公顷;园林用地面积为649.67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为418.07公顷;牧业用地面积为147.5公顷;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61.48公顷;其他用地区用地面积为170公顷。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划
境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638.9公顷,保护率达43.8%。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1495 .01公顷,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91.2%;二级保护面积为101公顷,占6.1%;一般农田面积为43公顷,占2.62%。按照《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将土质、水源好的灌溉水田划为一级保护区;土质水源较好,坡度小于25度的耕地划为二级保护区;余下的土质水源较差,坡度大于25度的划为一般农田。
第六节 动 植 物
一、植物
用材类:马尾松、杉树、香樟、香椿、线秋、豆角秋、刺秋、白杨、梧桐、柏树、此外还有竹类。
经济材类:花椒、杜仲、桃、李、梨、柿等;
灌木类:茶叶、刺梨、马桑、救军粮;
禾本科:水稻、小麦、玉米;
十字花科:油菜、萝卜;
草本类和苔藓类、蕨类等植物;
药用类:车前草、蒲公英、大小血藤,鱼腥草、星星草、马蹄菜等。
二、动物
水族类:草鱼、鲤鱼、鲫鱼、鳝鱼、泥鳅、螺、蚌、蟹等;
两栖类:青蛙、蟾蜍
爬行类:蜥蜴、壁虎、蛇类;
鸟类:野鸡、野鸭、画眉、麻雀、斑鸠、乌鸦、喜鹊、鹰、燕、其他雀类等;
哺乳类:鼠、穿山甲、黄鼠狼、野猫;
昆虫类:蝉、蜻蜒、蝗虫、蝇、蚂蚁、蝴蝶、飞蛾、金龟子、蜘蛛、蚊、蟑螂、螳螂、蜜蜂、荧火虫等;
家禽:鸡、鸭、鹅;
家畜:猪、狗、牛、马、兔等。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