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3334
颗粒名称: 除服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摘要: 平坝县丧葬习俗中除服的介绍,包括程序、除服期前禁忌两大类。
关键词: 丧葬 除服 习俗

内容

程 序 守制期满,奉亡者神主入神龛,【请入时理以“祝文”通告,习俗多不用。习俗出殡时奉神主同出,葬毕,奉神主而归,别设一桌于室之左右方供神主,必三年服满,然后自此桌奉入神龛。故人家代数多者,其神龛之神主亦多。神主在桌上时,习俗多以纸扎工所制之纸房安置之,名曰“灵房”,早晚向“灵房”前焚香,两餐向“灵房”前敬馔饭。此灵房归亡者之婿家奉送,除服日焚化】除去素服易以吉服,名曰“除服”,【一称“满服”】即古之所谓“禫”也。【成服以后,凡五服内之人皆有服,除去时各视其期限,而正式举行除服者,惟居三年之丧之丧家】
  除服期前禁忌 古礼守制期间除读《礼》外,一切举动皆不许,世人虽不能一一奉行,然实际亦有种种之禁忌,如服官、应考、【丁忧期中,在官者回籍守制,应试者停考。在官如遇五服内之服,纵不回籍,亦须按期请假,此种为法律上之拘束】生子、【在官则法律不许,庶民则舆论不许】婚嫁、【在官则法律不许,庶民婚嫁在丧中者呼为“孝里拖”,在服中者呼为“服里拖”,不惟舆论笑讪,更以为此种婚嫁将来不利】装饰、【衣服不用丝织品,红紫色大门贴素对联;女子禁胭粉首饰,成服后百日内不扯脸,男子成服后百日内不剃发等类】交际【不坐上席,不饮酒豁拳;成服后百日内男女绝对不与庆吊等类】等是。【此惟汉族上、中等社会行之,反正以后,服制未定,亦多不拘矣】
  自初终至除服,多用僧道焚纸帛、锞锭、冥器【如纸制之金童、玉女、金山、银山、纸人马、帜式衔牌诸类】等作种种之祭祷。【初终时者名曰“开路”,出殡前一夜者名曰“绕棺”或“办夜”,出殡时沿途随行者名曰“送葬”,满百日或一年者名曰“做百日”、“做周年”,至除服则更有建大道场追荐亡者,以上及于三代。其中惟建道场用僧,余多用道士。出殡后之第一夜,向天地、神龛通告,名曰“安神”。若丧亡少年或劳弱疾病者,则更铺筛盘,扫雄鸡,以爆竹送出,名曰“打扫”。苗族出殡后,旬日内外设竹床于家,置亡者斗笠、衣服覆床上,一人持剑而舞,张口而唱,旋将此项笠服哭送门外,化帛烧之,名曰“做满场”,即除服之义。做满场者名曰“鬼师”,“鬼师”对于初终时或出殡前亦有类似“开路”或“办夜”之举。凡苗族祭祷皆鬼师主持】
  自初终至出殡前,每夜伴亡。【亲友集合多人击鼓唱歌,名曰“伴亡”。至将出殡之夜,则更大击金鼓,坐唱戏剧,名曰“打围鼓”或“唱孝歌”,每夜主家皆招待之以“消夜”】
  以上所述,自初终至除服,为汉人中办理尊长之丧之概况,如卑幼之丧,或父在之母丧,【重男轻女之故】或痨瘵死亡之丧,【此等亡者,习俗忌讳血尸入土,往往棺敛后置之僻壤露天处,数年后方葬,或更以火化】或苗、仲、革老、“杂色”或宗教徒,即不能一一如是。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平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