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859
颗粒名称: 2.学校管理
分类号: G4
页数: 2
摘要: 清末-1978年后轿子山镇学校管理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教育

内容

清末,学堂设堂长,堂长为学校实际负责人。民国初年,学堂改名称学校,堂长改称校长。校长之下设行政处、教导处,主持校务工作。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单家屯有学校1所,8个班;大硐口有学校1所,1~6年级;孙家庄有学校1所,1~6年级;白坟小学1~6年级。各学校设校长1人,教导1人,会计1人,校内事务全权由校长负责,教导负责教学管理,会计负责学校的收支及教师工资的发放。1958年,区设中心小学2所,单家屯中心小学,设校长、教导主任、事务主任,辖蔡官区西半部范围的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学校负责人改称主任,主任必须由出身好,历史清白的人担任。学校实行贫下中农代表进驻管理。1978年后,恢复校长称谓,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心学校设校长1人,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1人。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心小学设党支部,支书1人,对学校起监督管理作用。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