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378
颗粒名称: 迷信
分类号: C912
页数: 1
摘要: 迷信的陋习。
关键词: 社会 民政 陋习

内容

多为比较落后地方的中老年人相信,犹以妇女居多,认为人的灾难为鬼所致,解鬼的办法最简单的是“倒水饭”,人有小病小痛,即说是遇着“不干净”的,取碗盛水,用3支竹筷倒立于碗中,嘴念所解之鬼,连站立3次,丢几粒米饭于碗中,放进焚烧的纸钱灰,然后泼于门外,鬼吃饭后病会好。
  如家庭有大灾难,则解鬼的办法为个别“迷拉”(巫师)掌握,主人须带上1个鸡蛋、1碗米找“迷拉”“看米,…望蛋”,如果鬼道法较浅,“迷拉”现场“化解”一番,米蛋带回家中按“迷拉”安排处理。
  如果鬼道法较深,“迷拉”则到主家“叫魂”,入夜于堂屋设坛“捉鬼”。“迷拉”如开场白般念过咒语后,即全身摇摆、颤抖,此时“神已附身”,家中灯灭,“迷拉”往后一跤跌倒没有声息,据说已下“阴间”“捉鬼”。待其醒后,屋内亮灯,“迷拉”则在房中乱舞一番,主人全家集中坐于堂屋,迷拉各屋“打粉火”,众观者跟着齐呼“孤坟野鬼出”之类话语,然后将鬼封于“祭坛”用公鸡在全家人头上扫过,交与送鬼人送埋于三岔路,“迷拉”精神没有白费,除鸡、米而外,还有“利是钱”,而观者也有收获,由主人家招待“消夜”(吃霄夜)。送鬼人也实惠,有“没头鸡、鸭”,还有主人家提供的酒饭等,可以大饱口福。目前请“迷拉”驱鬼现象已难得一见。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