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别河峡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唯一号: 250834020230000103
专题名称: 马别河峡谷
文件路径: 2508/01/object/PDF/250812020230000001/19860609
起始页: 003.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马别河位于兴义县城东北六公里,源于普安县境内,上游称楼下河,中游称马别河,下游则称清水河,南下注入南盘江。在北起木桥,南迄天星桥,长约十五公里的峡谷地段里,岩壁如画,银练飞泻峭,崖对峙,青嶂横陈。 清咸丰《兴义府志·诸泉》载:“天星桥两山悬瀑凡六,奇于永宁州之白水河瀑”(注:即今黄果树瀑布)。今马别河峡谷地段内,常年飞流就有十一处,汛期可达六十六处。 沿河西岸峭壁间的石径而下,即见东岸一股银色飞流,从绿竹丛中倾入深谷,阳光映照,彩虹飘逸,人称“翠竹摇雪”。又下数十米,忽闻头上水声哗哗,绿树之间又撒下宽约二十米的水帘,掩住了岩下石径,那数株芭蕉在水雾中摇曳不定,有“雨洒芭蕉”之称,素为兴义八景之一。复前行百米,被峭崖一分为二的又一银练,直扑河上那尊浑圆的石包,腾跃着,贯入谷底,这便是“双龙戏珠”了。 沿小径溯流上行数里,一幅气势磅礴的天然画卷,舒展在东岸的峭壁上,人称“千米画廊”。由于苔藓植物的生灭和碳酸钙颜色的变异,形成了峭壁上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钙壳。那一幅幅维妙维肖的天然壁画,有的如虎扑群羊,飞奔纵跳;有的似骏马急驰,风飞云流,粗犷古掘,耐人寻味。《兴义府志》卷十二中“云奇石更奇,奇绝画难比”,“山石绉瘦透,拜合下颠米”的诗句,便是对这壮丽景象的生动描绘。那弓身欲纵的“蛙群”,探头觅食的“海龟”,还有奔鹿、翔鹤、凤尾菇、芙蓉,无不栩栩如生。群蜂出巢似的“珍珠瀑”,在高悬百米的“龟背”上散落飞溅,银光闪闪;“风洒梨花”、“银燕双飞”等瀑布,纤巧明快,别具风韵;更有金黄龙爪,吐紫幽兰,叠翠丛竹,古藤萝蔓,将这奇妙难言的壁画点染得更为迷人。 择径下至谷底,仰视一线蓝天,翠竹拂云,鸟鸣空谷。突兀出水的河心顽石,形若海狮,银流击顶,飞雪四迸;朝阳斜照,彩虹生辉,令人叹为观止。 再上行数百米,一座昂首巨龙般的巉岩,封锁峡谷,几疑山穷水尽,近前则见绿水绕奇峰而出,名为“合龙口”。穿过龙口,河面渐宽,水流平缓,古称“踩水渡”,两岸峭壁间,有人工开凿的一千七百多级石梯。行人头抵顽石,脚踩悬岩,攀藤附壁,方能上下,有“绝壁天梯”之称。东岸峭壁上部,长百余米,宽约二米的空心岩,倾斜欲坠,惊险奇绝,是过“踩水渡”的必经之道,人称“天心走廊”。清道光二十六年,兴义知县廖大闻率文武官员,督工复修这条古驿道,並立下“锦亿万年”石碑,记重修古道事。 由踩水渡至木桥,两岸峭壁如削,藤蔓野蕉布满悬岩,人们叫它“十里翠屏”。西岸的岩坪上,绿草茵茵,野花丛丛,岩溶乳钟三面绕环,石门洞开,有“世外桃园”和南北天门之称。这段峡谷长约六公里,宽三十至六十米,无礁无滩,水缓波微,泛舟其间,心旷神怡。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