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24日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在兴义召开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唯一号: 250832020230000399
事件名称: 1986年6月24日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在兴义召开
文件路径: 2508/01/object/PDF/250812020230000001/19860628
起始页: 00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86年6月24日
发生地点: 兴义县

事件描述

1986年6月24日,全国不发达地区人才学术讨论会在兴义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才研究会、贵州省委组织部、省科委、省委研究室、省人事局、省委党校等单位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专家、学者、教授及州内外各方面代表共一百多人,收到关于不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学术论文六十二篇。开幕式由州科委主任项思义主持,省科委主任李恕和致开幕词,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康在会上讲了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培书、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覃卓凡、州委副书记何子明、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发元、兴义县委书记王敬祥等领导同志在会上发了言。 王康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国不发达地区包括了“老、少、边、山、穷”,工农业产值和国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黔西南州属于这个范畴。这次讨论人才开发的战略和一些具体政策,要联系“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实际,对人才稳定,少数民族的人才开发,农村人才的培养,技术支乡、人才引进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为全国不发达地区和黔西南州的人才开发出谋献策。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州委常委、副州长黄义勇向会议汇报了我州经济发展和人才缺乏的情况。他说,我们州自然资源丰富,但没很好利用。主要是缺乏人才,技术落后,科技队伍力量极为薄弱,平均每万农业人口只有六个农业科技人员,比全省平均低三点七七人。人才奇缺造成经济落后,经济落后又无财力培养人才,形成恶性循环。如何跳出这个“圈子”,开发人才,对振兴我州经济,摆脱“干人”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地区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要解决温饱问题,首先是培养低层次结构的人才;管好用好现有人才,扬长避短,改变“越是不发达地区,越是不尊重人才”的被动局面。搞好人才交流,对外引进技术或人才,来个“借鸡下蛋”;对内主要是改善工作条件,稳定现有科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的专家认为,不发达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应“对症下药”,黔西南州要鼓励人才到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到贫困乡村去。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费孝通教授、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培植、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颖、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正祥、省委农工部部长乔学珩等,非常关心这次会议的召开,为会议寄送了题词,书写了条幅;尤其是上海人才研究会顾问陈均、海河大学(原华东水电学院)年过花甲的治宇教授等,不辞劳苦,亲临指导,使与会同志深受鼓舞和教育。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重要人物

项思义
相关
李恕和
相关
王康
相关
李培书
相关
覃卓凡
相关
何子明
相关
高发元
相关
王敬祥
相关
费孝通
相关
刘培植
相关
黄颖
相关
刘正祥
相关
乔学珩
相关

相关地名

兴义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