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山里乡场竟如此兴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8475
颗粒名称: 想不到,这山里乡场竟如此兴旺
分类号: F276.3
摘要: 去年12月6日,我们驱车在凹凸不平的山乡公路上。眼前,一座大山向荒漠的河滩伸出一节“鱼背”。这不宽阔的“鱼背”被切成一个“丫”字。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插在这“丫”字场坝的土墙瓦房之间。这便是我们要采访的弼佑乡场。真热闹,赶场的估计有五六千人。弼佑离县城近90公里。百多年来,者岳、秧项、乃言几乡的布依山民们用山货、土特产在这乡场上进行简单的交易,换回盐、煤油之类的东西。特别是在那万马齐暗的岁月,乡场更显得凋零、衰竭。于是,出现了今天乡场上这前所未有的兴旺和繁忙。商品市场在膨胀、发育……。政策把山乡经济搞活了,一驮茶籽、桐籽,一卖就是上百元的钞票。
关键词: 山里乡场 山乡经济 市场

内容

去年12月6日,我们驱车在凹凸不平的山乡公路上。眼前,一座大山向荒漠的河滩伸出一节“鱼背”。这不宽阔的“鱼背”被切成一个“丫”字。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插在这“丫”字场坝的土墙瓦房之间。这便是我们要采访的弼佑乡场。真热闹,赶场的估计有五六千人。
  弼佑离县城近90公里。百多年来,者岳、秧项、乃言几乡的布依山民们用山货、土特产在这乡场上进行简单的交易,换回盐、煤油之类的东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单调、冷清。特别是在那万马齐暗的岁月,乡场更显得凋零、衰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品经济和现代观念猛烈地冲击着这古老的乡场。于是,出现了今天乡场上这前所未有的兴旺和繁忙。商品市场在膨胀、发育……。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真想象不到。
  场坝上卖藏红花、鹿茸的西藏个体户,卖酒药的贞丰人,卖花边、丝线的六枝客商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它们同来自四乡八方的布依山民们做买卖的布依乡音,汇成了一组充满生机的市场交响曲。
  乡场的南端,是一排当地农民个体户的成衣摊。一群群包花帕,系嵌花围腰、穿笔挺西裤的布依姑娘,正在用布依话讨价还价,忙着挑选心爱的服装。据说,这块成衣市场地盘原先是城里人占领的,卖成衣的布依族个体户告诉我们:“现在我们也会做新式服装,价格比城里人的卖得低,所以城里人不来了。” 东西两条小街的结合部,是八九家当地农民开的商店,柜台上商品多达四五百种,大都是从省城和广西南宁、柳州进的货。那些个身着西装、头缠花格土布帕,保留着民族特色的老板和女店员们,使用着布依语和带册亨腔的汉话,不厌其烦地为顾客介绍商品的质量、产地、价格……。
  在由东向西的场口上,我们数了数,共有32案牛肉,上市鲜肉约两千多公斤。你看,那案前割肉的人忙个不停、买肉的人络绎不绝。案桌后帮忙杀牛抬肉上市的伙计们,支着一口口地锅,把牛肉、灌肠、毛肚、煮成一锅,伙计们一口土酒,一口大肉,吃得津津有味,好不快活! 乡场外东西两条山路上,一帮帮马帮,一群群肩挑背驮茶籽、油桐、香菇、木耳、皮张等山货的山民们,还未进场就被五六家农民收购户热情地“抢”走。尽管如此热情,卖山货的还是说:“要就要!不要我卖给别人!” 过去,粮油部门独家经营时,山民们从来不象今天这样粗声大气。
  政策把山乡经济搞活了,一驮茶籽、桐籽,一卖就是上百元的钞票。这年产三四十万公斤桐籽,五十多万公斤茶籽的“油茶桐籽之乡”的山民们,今天不再发愁了。因为山乡公路已修通了,你不要,他可以卖给城里的商人。
   乡场,喧闹了一天,人们带着各自的收获,渐渐散去了。
  入夜,我们在乡场上住了下来。人们向我们介绍了几位昨天的农民,今天已进入商品市场的活跃人物,他们是当地从小农天地走出来的带头人,为乡场的发展和兴旺作出了贡献。
   以后的几天,我们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赖龙光
责任者
徐海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