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教师——龚维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8419
颗粒名称: 模范教师——龚维让
分类号: K825.46
摘要: 龚老今年62岁,是我中学时的老师。他历任册亨民族中学副校长,册亨民族师范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近年来又任册亨教师培训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他30年扎根边远山区,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去年教师节,他荣获国家教委、教育工会授予的“模范教师”光荣称号。我虽然离开中学,离开他多年,但他那一心扑在民族教育事业上的献身精神,常使我思念起他。龚老师是云南腾冲人,1958年大学毕业后分到册亨中学教书。1980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龚老师从册亨民族中学调到册亨民族师范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进取精神,龚老师运用启发式方法教育学生。其中县级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有五名,区级干部几十名,乡级干部上百名。
关键词: 模范 教师 龚维让

内容

龚老今年62岁,是我中学时的老师。他历任册亨民族中学副校长,册亨民族师范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近年来又任册亨教师培训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他30年扎根边远山区,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去年教师节,他荣获国家教委、教育工会授予的“模范教师”光荣称号。我虽然离开中学,离开他多年,但他那一心扑在民族教育事业上的献身精神,常使我思念起他。
  “还是让我继续教书好”
  龚老师是云南腾冲人,1958年大学毕业后分到册亨中学教书。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十年动乱期间,他改行搞其它工作。后来,学校复课了。他向有关方面请求说:“还是让我回学校去继续教书好!”就这样,他又回到了民族中学教书。
  1980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龚老师从册亨民族中学调到册亨民族师范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后来,为照顾他的身体健康,党组织准备把他安排到县政协工作。他谢绝了组织对他的关心,说:“请组织让我教书到退休!”他就是这样始终如一地热爱着民族教育事业,为第二故乡奉献着他的聪明才智。
  “学生需要启发式教育”
  册亨县境内,层层青山望不断。册亨民族中学的旧址在册阳区的一座山梁上。篮球场上失球,滚下山去,有人说“要背米下山去做干粮才能找回球来”。这话虽有些夸大,但真要拣回滚下山去的球,确实要流一身汗。在这样环境里生活的学生,感情纯朴,学习刻苦认真,但也存在着眼界狭窄,思路不宽,起点较低的问题。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进取精神,龚老师运用启发式方法教育学生。他注意抓好课外教育,使民族学生受教于娱乐之中。60年代,他教民族学生排演歌剧《白毛女》。他吃力地用普通话一字一句地教学生道白、唱歌、排练。歌剧《白毛女》终于在学校和社会上公演了。家长们感激地说:“我们的孩子能演汉戏,多亏龚老师的耐心教育。”父母和社会的赞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认为,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做到。30年来,龚老师在册亨民中、民师、教师培训中心教过的学生有数千人。其中县级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有五名,区级干部几十名,乡级干部上百名。
  “师于言表”
  “师于言表”,是龚老师几十年扎根民族教育的座右铭。前些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下,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冒头。为了纯洁学生的思想,龚老师就在学校布置学生大唱健康歌曲,跳健康舞。1935年,全州师范学校举行歌咏录音大奖赛,龚老师领导的民族师范夺得第一名,并代表全州师范学校参加全省的比赛。
  桃李满园芳,良师勤手植”。册亨山区各族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位一心扑在民族教育事业上,曾受过国家教委、教育工会表彰的龚维让老师。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韦安礼;
责任者
龚维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