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州普通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8309
颗粒名称: 谈谈我州普通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分类号: G527
摘要: 本文讨论了黔西南州普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包括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问题、补习班的利弊以及升学率问题。作者认为,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区分需要重新考虑,补习班需要适度控制,而提高升学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教育改革是必须的,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普通教育 地方教育

内容

我在黔西南州从事普通教育工作30年,去年11月22日至12月10日有幸参加全州完中检查组,跑了五个县的十所完全中学,历时20天。在总结会上,其他检查组也谈到了三县五所完全中学的情况。现就接触到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谈谈个人管见。
  关于重点和非重点
  1983年以来,省地县都指定了一些学校为重点,并在财力、物力和师资上给以特殊照顾。这些学校升学率高,干部子女都想往那里跑。非重点学校则成反比。这是前几年的状况。现在发现,有的重点学校,由于管理不善,升学率每况愈下。非重点学校,多数则憋着一股劲,在不利条件下奋起直追。现实给我们提问:人为地一次性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好不好?怎样才能调动起诸多非重点学校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研钻。
  关于补习班
  所有完中,或多或少均无例外地办有补习班。有的学校补习班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收入多达数万元。补习班时兴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落选的学生希望上进,其他出路难找,只好回笼补习。二是社会舆论支持学校办。三是学校经济困难,有的学校的月拨款,除教师工资外只剩十多元,没有回旋余地,于是想通过收补习费弥补经费的短缺。有的学校用补习费添置教具,给表现好的师生发奖。有的学校则开支不明,令人怀疑。办补习班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冲击学校正式招生。补习班上的都是复习课程,俗称“炒冷饭”。补习班的学生对各科课程有一定基础,因此,“炒冷饭”的教师必然要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于是,出现了补习班与应届高初中毕业班争师资、争教室、争设备的情况。这方面增多,那方面必然减少,二者不可兼得。
  第二、补习班牵扯学校行政的精力。有的校长、主任每周兼课多达十五节,还有多少精力“深入”各班做思想政治工作?兼课的老教师居多,每节课可得1至2元的兼课费,青年教师则对此很有意见。
  第三、补习班容易造成应届毕业生的依赖性。反正只要父母出钱,今年考不取,补习一年,明年再考。于是,他们纪律松驰,学习不愿刻苦,消极地影响着一、二年级的小弟妹们。
  权衡利弊,检查组的大多数同志认为,补习班不能不办,但不可大办。关于升学率问题
  完全中学既有向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的任务,又须把不能升学的多数学生培育成具有“四有”品质的新一代建设者。我州近年升学率不高,理直气壮地提出提高升学率是完全必要的。现在,有的学校在不放松其他班级的前提下,狠抓毕业班,组成专门的领导小组,频繁召开家长会,多方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他们模拟几套试题,抓紧预选前后的复习,咨询反馈,探索更新,层层设防,丝丝入扣,效果良好。但是,有的学校却把毕业班学生分门别类,集中某一分数线以上的学生开小灶,吃偏食,而置这一分数线以下的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蓄意放弃。更有甚者,马虎对待一、二年级的历史、地理和英语课,有时无人讲课。这次检查组召开学生座谈会,有的学生凄然泪下,大有被遗弃之感。据此,笔者认为,如何进一步正确对待升学率,仍然是普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十三大精神指导下,教育改革必将深入发展。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龚维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