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勘察队发现大有希望的笃山溶洞系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8214
颗粒名称: 小勘察队发现大有希望的笃山溶洞系统
分类号: P931.5
摘要: 我们于去年十一月三十日乘飞机到香港,继而经桂林岩溶研究所介绍到贵阳。同贵阳方面的接触,使我们的工作不受桂林方面的约束了。地貌学研究生谭明先生也陪随我们。相对地说,安龙是偏僻的县城。安龙以南的一个红土地带处在石灰石高塔中间,继之以一个流域盆地从西江分布几英里。由于时间和缺乏汽车运输的限制,调查仅揭示了一点记录。承谭明先生的关怀,我们被介绍给副县长谢丽茹和她的代理人张传云。我们的第二次旅行是从安龙城往北到最佳的地带去。该洞以用作炸药制造的“三家寨洞”而著称。这里常被勘察,一直视为没有下降的断陷谷。如果这些溶洞被相互连接起来,再进行勘探证实其为阴河而恢复活动,可能存在长为30到80英里的一个系统。
关键词: 溶洞 勘察 接触

内容

英国的四个溶洞研究者于去年应邀到中国进行一次特定的溶洞勘察,他们来自威斯克斯和塞文河流域溶洞俱乐部。下文是他们的报告。 我们于去年十一月三十日乘飞机到香港,继而经桂林岩溶研究所介绍到贵阳。同贵阳方面的接触,使我们的工作不受桂林方面的约束了。但由于袁道显教授,我们得以结识另一友人李兴中先生。作为第一水文地质队的代表,他随后与我们同行。地貌学研究生谭明先生也陪随我们。 安龙县过去三十年来对外不开放,贵州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植物分布专家杨龙先生为我们获得了去该县的许可。 相对地说,安龙是偏僻的县城。它地处岩溶锥状地形中,而该种地形本身给人的印象是很少有这样的溶洞系统。以一百万分之一比例尺的AMS图幅的初步粗略统计材料分析,仍存在某种不可确信的指示数据,勘探不能心存侥幸。 安龙以南的一个红土地带处在石灰石高塔中间,继之以一个流域盆地从西江分布几英里。由于时间和缺乏汽车运输的限制,调查仅揭示了一点记录。承谭明先生的关怀,我们被介绍给副县长谢丽茹和她的代理人张传云。他们说我们如此远道而来他们很高兴。他们即时提供了汽车,派来司机为我们开车,并让我们到县人民医院澡堂洗了个热水淋浴。 我们的第二次旅行是从安龙城往北到最佳的地带去。我想利用近来掌握的资料,在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巨大的阴河”也许可以证实为由于近期沉积阻塞的灰岩盆地。我们跟美国溶洞研究协会的成员一样能告成功。我设想,长为100英里的一条地下河可能会在地下消失之际而找不到可通行的溶洞。 我们在笃山的勘察是由龙山区委书记吴天伦先生和王中路先生作向导。我们一行人来到东北方一个名叫暗河的落水洞,该洞周围悬岩环绕,直径达一英里之多,深约700英尺。 经过五天的勘测,我们确定在暗河里或附近有30个洞,在其中垂直线没有下降。暗河河水可能会从筏子河流出来,且有足够流量供给水力发电。离开了安全绳之类的设备,没有把握跟踪暗河底层的主流,而这些主流至今尚未被人们勘测过。 保罗·威斯顿经过艰苦跋涉后西出暗河,来到一处倾斜地层,有长大约为800英尺的巨大的自然拱洞和通道。在“大蛇洞”,他往洞里丢了一石块,“仿佛在永远往下落”。 迈克·亚当斯和道格·马卡发兰一同到暗河东侧勘察,发现那里有半英里深的巨大溶洞和侧道。他们也看到了风洞,由落差为15英尺的入口处向上攀登到顶端垂直角度为4秒。 暗河的北侧是些悬岩,但有许多易进洞的入口。此外,道洞的一个进口在山坡尽头的三千英尺处。我们来到距西鲁一英里半的西南面,主道的终点是个石阳台。从这里丢一石块需9秒钟(两次弹起)到达底层。 从一个邻近的落水洞向暗河的底部畅游是可能的。在一个大岩洞里,(有点使人联想起兰开斯特洞的大部分),可看到延伸部分存在的前景。该洞以用作炸药制造的“三家寨洞”而著称。这里常被勘察,一直视为没有下降的断陷谷。热而干旱的季节妨碍了进口处植物的生长,这些植物足够把光线遮住。我们离开的那天上午,一股热空气卷流从风洞上升50英尺后遇到了底层云。 如果这些溶洞被相互连接起来,再进行勘探证实其为阴河而恢复活动,可能存在长为30到80英里的一个系统。我们已经得到了要我们带一探测队回来进一步勘探的邀请。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鲍勃
责任者
陈显鑫
责任者
刘易斯
责任者
杨龙
相关人物
吴天伦
相关人物
王中路
相关人物
谭明
相关人物
张传云
相关人物
谢丽茹
相关人物
李兴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