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干部为着人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8183
颗粒名称: 人民需要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干部为着人民
分类号: F325.4
摘要: 在苗族聚居的北盘江畔的龙吟乡,人们传诵着王从胤、王苹父女俩为改变边远落后地区面貌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感人事迹。王从胤今年57岁,家在与龙吟相邻的石古。然而他的请求在龙吟乡广大党员和群众中通不过。副乡长王苹今年21岁,是去年从州民族行政管理学校毕业的苗族青年妇女干部,今年8月才调到龙吟乡工作。她兼任乡统计员,经常跑基层进行调查了解,很快熟悉了乡情。今年深秋,龙吟乡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雹灾后,她主动提出到边远的吟露,调查灾情,组织生产救灾。在今年的乡党政换届选举中,尽管王从胤投了自己的反对票,党代表们却继续选举他为党委书记。在乡政府选举中,王苹也以绝大多数票当选副乡长。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干部 基层

内容

在苗族聚居的北盘江畔的龙吟乡,人们传诵着王从胤、王苹父女俩为改变边远落后地区面貌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感人事迹。 王从胤今年57岁,家在与龙吟相邻的石古。他参加过抗美援朝,1957年回到家乡,三十年风风火火的岁月是在龙吟度过的,担任过秘书、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等职,如今已是满头银发了。 按理说,老王这样的年纪,已到退休之年。因此,在换届选举之前,他几次找县委,请求退出乡党委领导班子,让年轻的同志出来工作。老王态度极为诚恳,上级党组织理解他。然而他的请求在龙吟乡广大党员和群众中通不过。群众说,佘太君百岁还挂帅征战沙场哩,老王不过50多点,带着我们再干几年总行。干部群众真心挽留他,他们需要老王这种勤勤恳恳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 多年来,老王那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印在龙吟乡人民的心中。他走遍全乡40多个村寨,哪块田在哪里,面积多大,产量多少,他讲得明明白白;30岁以上的村民,他叫得出名字。因此,当地群众叫他“老龙吟”。 王从胤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个人私事总是想得很少。多年来,无论是打田插秧的大忙季节,还是秋收秋种的赶天时候,家里的农活,他一概交给妻子和亲友,从不离开岗位,一心扑在工作上。 龙吟乡的群众还清楚地记得,在“文革”中,尽管老王还在受审查,但他凭着一颗公仆的心,不计个人得失,天寒地冻,戴着安全帽,挥舞钢钎大锤,同群众一道奋战在泡木山水库工地上,打隧洞,筑堤坝,终于建成了全乡第一个蓄水60万方的水库,使龙吟2千多亩稻田得到灌溉,旱涝保收。 龙吟乡的群众也没有忘记,云露电站从规划到施工,老王自始至终,费尽心血。他带领大家开沟渠,修公路,安机器,架线路,建起了150瓩的水电站,使龙吟乡所在地的机关、学校及37个村寨用上了电。 老王关心群众,一心为公,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美好的形象,赢得了全乡干部群众的信赖。 副乡长王苹今年21岁,是去年从州民族行政管理学校毕业的苗族青年妇女干部,今年8月才调到龙吟乡工作。 王苹人虽年轻,却有着为山区建设献身立业的事业心。父亲是乡党委书记,可她不以此为本钱,一切靠自己。她兼任乡统计员,经常跑基层进行调查了解,很快熟悉了乡情。不用翻笔记本和报表,她就能准确地说出全乡的土地、人口、牲畜等数字。有许多次,她到边远村寨解决问题深夜一两点钟才返回乡里。乡干部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她主动要求到最边远的竹蹈坪蹲点搞一年。今年深秋,龙吟乡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雹灾后,她主动提出到边远的吟露,调查灾情,组织生产救灾。群众赞扬说,王苹不愧是王书记教育的好女儿,带出的好青年。 人民需要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干部为着人民。在今年的乡党政换届选举中,尽管王从胤投了自己的反对票,党代表们却继续选举他为党委书记。在乡政府选举中,王苹也以绝大多数票当选副乡长。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宗裕
责任者
冯永方
责任者
王从胤
相关人物
王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