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为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971
颗粒名称: 能者为师
分类号: D609
摘要: 本文围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文化内涵展开,论述了对于不同人的学习和尊重的重要性,通过多个事例说明了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谦虚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 三人行 学习 重要性

内容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意思是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身上都各有其长处,我们要善于向他们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这些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纵览古今,有多少拜能者为师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向春秋时的国君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大夫萇弘请教过音乐,还跟乐官师襄学过弹琴;伟大的革命家毛主席也曾拜革命长辈徐特立为师,并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也是我的老师,将来仍然是我的老师。”还有当代杰出的诗人、史学家郭沫若,在一次演出他创作的历史剧《屈原》中,饰婵娟的演员把婵娟斥责宋玉时的话:“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了“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了,觉得“这”字改得好,很传神。于是就拜这个演员为“一字师”。
  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人的知识和本领是有限的。即使是那些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而不可能样样皆精。他们懂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便虚心求教,所以才成为大学问家。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要成为博学多才的人,就必须向周围的人学习,要有谦虚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这样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洪颖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