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先生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784
颗粒名称: 十八先生墓
其他题名: 招堤纪行之五
分类号: K928.76
摘要: 安龙城西北隅的天榜山下,有一个著名的古迹——十八先生墓。这座古墓里埋葬着南明永历小王朝东阁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位朝臣、内官。这段三百多年前的公案,历代史家有褒有贬,毁誉不一。古迹一直为后人凭吊、评说。墓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那是一六四六年的秋天,清兵入关南下,唐王朱聿键政权宣告崩溃,桂王朱由榔在广东的肇庆即继帝位,第二年改元为永历,调集李定国、孙可望抗击南下的清军。由于清军攻势强大,永历王朝风雨飘摇中,辗转奔命。一六五二年,孙可望派人把永历帝从广西濑湍接到了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派兵守卫。而今,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地,墓祠修复一新。
关键词: 名胜古迹 十八先生墓

内容

安龙城西北隅的天榜山下,有一个著名的古迹——十八先生墓。这座古墓里埋葬着南明永历小王朝东阁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位朝臣、内官。这段三百多年前的公案,历代史家有褒有贬,毁誉不一。古迹一直为后人凭吊、评说。墓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是一六四六年的秋天,清兵入关南下,唐王朱聿键政权宣告崩溃,桂王朱由榔在广东的肇庆即继帝位,第二年改元为永历,调集李定国、孙可望抗击南下的清军。由于清军攻势强大,永历王朝风雨飘摇中,辗转奔命。一六五二年,孙可望派人把永历帝从广西濑湍接到了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派兵守卫。地处黔西南的安隆,本来就多么僻远,谁也不曾料到,一时间竟成了陪都,让永历王朝暂时逃过了覆亡的命运。
  这时候,农民军内部的矛盾和永历官僚集团中的相互倾轧愈演愈烈。永历帝大势已去,江河日下,他在安龙“宫室卑陋,服御粗恶”,蛰居文华殿,也难免风吹雨打,窗壁颓坏。孙可望在贵阳仿宫室修葺秦王府,置六部九卿,铸“兴朝通室”铜钱,大有取代永历帝之意。永历帝自然不肯退出历史舞台,他知道孙可望和李定国矛盾日深。一六五三年十一月,与随臣吴贞毓、张福禄、全为国、徐极、林青阳、张镌等十八人密商,决定召李定国入卫,护守安龙,借以遏制孙可望势力的发展。不料,谋泄事败,孙可望断然以“盗宝矫诏,欺君害良”之罪,处十八学士以死刑。一六五四年四月八日,十八学士被押赴天榜山下,引颈受戮,暴尸三日。一六五六年春天,李定国由广西到安龙护驾,为十八先生垒了墓。一六五八年,永历朝廷凄凄切切,移跸昆明,朱由榔结束了在安龙为时五年的腥风苦雨岁月。为旌表吴贞毓等十八位朝臣、内官,永历帝遣使在天榜山下树碑、建祠,并题词:“明十八先生成仁之处”。
  十八学士的忠孝节烈观虽多有争议,但他们激昂慷慨的绝命诗,以及临难不苟、从容赴义的气度,常为一些后人敬仰,也引发文人墨客的思古幽情和苍凉感慨。
  而今,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地,墓祠修复一新。走近墓区,可以看见墓前那座三米高的石牌坊。牌坊四柱三间,坊顶上书有“岿然千古”、“成仁”、“取义”大字,字体猷劲有力,为贵州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所书。坊上松、梅、竹、兰等浮雕,雕工精细。青石牌坊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给观者肃穆庄严之感。坊后为十八先生墓冢,封土高二米五,直径三米,墓前小石坊刻有先生之墓”。坊幅上刻有云龙、狮子,形态生动、毕肖。墓后碑碣林立,刻有十八人死节事迹及绝命诗。
  拾级而上,是石木结构的十八先生祠。正殿为歇山顶,两侧为配殿。三幢仿古建筑以雕花石墩为柱础,顶盖简瓦,配以回廊式门窗,廊柱朱红,门窗棕黄,风格庄重。殿后建有六角攒尖顶的多节亭,旁边的石栏上浮雕花草。栏柱下有一“忠泉”,石栏围护,泉水清冽。多节亭的左上方有一类似船形的卷棚式建筑,取名“虚舟”。多节亭后面的崖壁上有摩崖题刻,为历代歌功颂德的题咏,“天地正气”、“瀛州胜景”、“重如泰山”、“浩气长存”、“忠烈可风”等,书体各异,琳琅满目。
  安龙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凡到安龙旅游的人,都要到十八先生墓观瞻一番,尽管见仁见智,评说不一。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龙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