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苗寨的林业企业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721
颗粒名称: 深山苗寨的林业企业家
分类号: K825
摘要: 改革的年代新事物不断涌现。在晴隆县中云乡深山里的当朝苗族村寨里,竟然出现了个苗族农民林业企业家,叫邓连多。他办的林场有二千零二十亩速生杉已经成林。去年曾有人愿出十八万元买下他的林子。邓连多笑了笑说:“我要的不是十八万。按保守的算法,再过十年,我的这几十万棵杉木,可积材一万二千多立方,以现在的价值计,可值三百五十多万元。这才是我的目标!”邓连多的自信有着坚实的基础。邓连多豁出去了,毅然卖掉家里的粮食、过年猪、耕牛,筹集了二千多元资金,聘用了四十名临时工。邓连多的贡献远不止这些。邓连多坚信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他在宽阔的致富之路上正信心百倍地向前走着……。
关键词: 晴隆县 深山苗寨 林业企业家

内容

改革的年代新事物不断涌现。
  在晴隆县中云乡深山里的当朝苗族村寨里,竟然出现了个苗族农民林业企业家,叫邓连多。他办的林场有二千零二十亩速生杉已经成林。去年曾有人愿出十八万元买下他的林子。邓连多笑了笑说:“我要的不是十八万。按保守的算法,再过十年,我的这几十万棵杉木,可积材一万二千多立方,以现在的价值计,可值三百五十多万元。这才是我的目标!”他充满了自信。
  邓连多的自信有着坚实的基础。
  他自信的源泉是党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他相信党的政策,而且认定了就要一干到底。
  一九八四年春天,改革的春风吹进了邓连多居住的苗寨。县林业局的同志去宣传“林业十八条”,讲到可以跨区跨乡承包荒山造林。邓连多越听越振奋,他决心要去闯一条致富的新路,到邻近的交通比较便利、土质条件较好的花贡镇辖区去承包荒山造林。
  一九八四年六月八日,邓连多带着十多个人,来到了山峦起伏,茅草、灌木、荆棘丛生的火把坳,这里远离人家,吃住要自己解决。他和他的伙伴们砍树、割草、搭起了茅棚。
  由于贷款还没有拨下来,聘用临时工遇到了困难。邓连多豁出去了,毅然卖掉家里的粮食、过年猪、耕牛,筹集了二千多元资金,聘用了四十名临时工。整整六个月,刀斧声、锄头声、笑声一直飘荡在火把坳上空。茅草、灌木、荆棘砍倒了,开垦出一片又一片湿漉漉的黄土地——二千零二十亩速生用材林基地,并栽上了杉木苗六十多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
  为了防备山火发生,他把这片用材林基地划为三个工区,责任到人,分区包干管理,还在公路对面开辟了一条长一千三百米、宽四米的防火线。
  人们赞叹邓连多的创业胆识、拼搏精神,也赞赏他“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的致富之道。树苗栽上后,他就着手搞林粮间作,既抚幼树,又生产粮食,发展养殖业等,走多种经营之道。一九八五、一九八六两年纯收入达二万一千一百五十元。今年他修了鱼塘,投放鱼苗一千一百尾;买了一辆“大千牌”载重汽车搞运输;种玉米七十五亩,花生三十亩,水稻二十五亩。到八月底,仅养殖、砖瓦、运输三项已收入九千二百多元。
  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他的林场现已建起了四栋木架结构的砖瓦房,共计四百平方米。安装了一千五百多米长的自来水管,并且也解决了跟他同时进场开荒造林,现已长期聘用的十五户人家七十四口人的温饱。
  邓连多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州林业局在花贡镇召开全州造林经验交流会,与会者参观了邓连多的林场,听取了经验介绍,他们震动了。这次会后,我州各县涌现出了大批承包荒山造林的有识之士,他们以邓连多为榜样,自己单独承包或联合承包荒山造林二万八千五百亩。如花贡镇罗仁辉、罗文友等六户林业专业户,造林九千零四十五亩,经县林业局验收,成活率达90%以上,目前长势良好。
  邓连多坚信党的富民政策的英明,他在宽阔的致富之路上正信心百倍地向前走着……。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六瑜
责任者
邓连多
相关人物
罗仁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晴隆县
相关地名
中云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