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八年我州农村经济出现九大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714
颗粒名称: 改革八年我州农村经济出现九大变化
分类号: F327.73
摘要: 总产值连年增长;粮食生产在克服灾害中发展;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造林面积和林产品逐年增加;畜牧业稳定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不断涌现;农村集市活跃;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本报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九大可喜变化:。1986年农业总产值(老口径)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45780万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62.6%,每年平均增长6.3%,大大超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8年每年平均增长2.6%的速度。1986年未农村集市贸易市场达213个,占全州集市总数的96.4%,农村个体商业网点5905个,从业人员7695人。
关键词: 黔西南州 农村经济

内容

总产值连年增长;粮食生产在克服灾害中发展;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造林面积和林产品逐年增加;畜牧业稳定发展;专业户、经济联合体不断涌现;农村集市活跃;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
  本报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九大可喜变化:
  一、农业生产全面发展,总产值连年增长。1986年农业总产值(老口径)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45780万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62.6%,每年平均增长6.3%,大大超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8年每年平均增长2.6%的速度。
  二、粮食生产在克服灾害中发展。八年累计产量达437.4万吨,比改革前八年增加78.05万吨,增长21.7%。改革的第一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1982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9.6万吨,比1978年增加11万吨,增长13.3%。
  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初见成效,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1978年与1986年相比,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由87.4:7.5:5.1变为77.7:14.9:7.4。农业、林业、牧业、副业产值比例由59.7:3.5:13.1:23.7变为46.8:6.6:22.1:24.3。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逐步提高,1978年与1986年相比,油菜籽播种面积从14.79万亩增加到26.83万亩,总产量从2681吨增到12280吨,增长3.6倍,年平均增长21%,1986年,花生总产量达2115吨,烤烟总产量4762吨,甘蔗总产量149486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87.5%、2.6倍、63.2%。
  四、造林面积和主要林产品逐年增加。1986年底造林面积达31.23万亩,比1978年增长47%。主要林产品,1986年同1978年相比,油桐籽增长44.7%,油菜籽增长92%,生漆增长1.7倍。
  五、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出栏率逐渐提高。1986年未大牲畜存栏62.13万头,比1978年增加21.54万头,增长53.1%。1986年未生猪存栏77.13万头,比1978年增加31.63万头,增长69.5%。肉猪出栏率从1981年的45.5%提高到1986年的50.2%。
  六、农村专业户,经济联合体不断涌现。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从无到有,到1986年底专业户发展到1630户,经济联合体发展到192个,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七、农村经济繁荣,市场活跃。1986年未农村集市贸易市场达213个,占全州集市总数的96.4%,农村个体商业网点5905个,从业人员7695人。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16309万元,占总城乡成交额的65%,比1978年增长1.1倍。
  八、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农业劳动力创建的产值比1978年提高18.8%,经济作物单产提高1.6倍,花生单产提高46.2%,甘蔗单产提高52.6%。
  九、农民收入成倍增加,生活改善。1978年与1986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8元增加到173元,增长近2倍。农村存款余额从989万元增加到1652万元。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