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城访邓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639
颗粒名称: 重庆山城访邓老
分类号: K827
摘要: 受晴隆县妇联委托,乘我赴重庆读书之便,探望了离休后住在那里的晴隆县第一任妇联主任邓祯云老太太。邓老没住在红军院里,九月初见她是在南岸区黄桷娅她侄女家。听到晴隆有人来,她即从床上下来,热情地招呼我坐在她常坐的沙发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邓老,在晴隆时听到她一些传闻,不想现在邓老正面对面地坐在眼前。八十一岁高龄的邓老脸色红润,没有老太太脸上常有的寿斑,口齿清楚,说话带有很浓的晴隆口音,丝丝银发象红军时那样剪到齐耳,说起话来有种和蔼可亲的亲切感。一扯到晴隆,话就多且也自然显得亲近起来,她毕竟在晴隆生活和工作了三十来年呀,况且晴隆留给他那么多难以忘怀的往事……她为晴隆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黔西南州 重庆山城 邓祯云

内容

受晴隆县妇联委托,乘我赴重庆读书之便,探望了离休后住在那里的晴隆县第一任妇联主任邓祯云老太太。邓老没住在红军院里,九月初见她是在南岸区黄桷娅她侄女家。听到晴隆有人来,她即从床上下来,热情地招呼我坐在她常坐的沙发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邓老,在晴隆时听到她一些传闻,不想现在邓老正面对面地坐在眼前。八十一岁高龄的邓老脸色红润,没有老太太脸上常有的寿斑,口齿清楚,说话带有很浓的晴隆口音,丝丝银发象红军时那样剪到齐耳,说起话来有种和蔼可亲的亲切感。一扯到晴隆,话就多且也自然显得亲近起来,她毕竟在晴隆生活和工作了三十来年呀,况且晴隆留给他那么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解放初,受中共晴隆县委第一任书记靳子明同志命令,她打入反动会道门“白洋道”,侦察破获了“白洋道”的阴谋叛乱,活捉了“白洋道”在晴隆的头目。解放后任晴隆县妇联第一任主任。她为晴隆的解放做出了贡献。文革中,由于邓在搞地下工作时曾两次被捕入狱,被诬蔑成“叛徒”“牛鬼蛇神”,倍受折磨。在回忆到这段痛苦的历史时,她没有叙述自己倍受的痛苦,而是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说:“我忘不了晴隆人民给我的鼓励,在我受折磨时(曾被罚为县医院清洁工),更多的人并没有歧视我,常常有人把当时很难买到的白糖之类营养品送进我屋里,而我却不知道他(她)们叫什么名字,有的还在我走路时把鸡蛋从后面放进我衣袋里。多好的人民啊……”
  我打量老人家的住处,她屋里很窄,安了两张床,那小床是服务员的,墙上贴有晴隆县委组织部赠送的年画,枕头上放了十几本厚厚的有关医药卫生方面的书。邓老不但是老革命,还是位针灸方面很有造诣的大夫。她想把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心得整理出来,哪怕油印,能对农村卫生员起到一点帮助,也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当我问邓老是否写有回忆录时,她戴上老花眼镜,找出了两篇稿纸:《侦破“白洋道”的回忆》和《相逄一笑成永别——怀念惠康烈士》,后一篇回忆录叙述了李惠康烈士和邓老认识并产生爱情的经过。后来未能成婚,李惠康烈士就被捕英勇就义了。为怀念惠康烈士和准备更加艰苦的革命斗争,邓老终身未婚。她笑着说:“我并不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在晴隆,我曾为好多对青年牵线搭桥呀!”是啊!说不定眼前的读者就有当年邓老给牵的线哩!邓老还说:“我不准备找人修改,拿去出版,惠康烈士生前是个非常谦逊的人,再说比起流血牺牲的同志,我又算什么哟……”多谦虚多博大的胸怀,多么高尚的品德啊!
  老人关心地问起晴隆的发展,我对她作了详细的汇报,老人家听了我的汇报,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地说:“我好想回晴隆看一看呀!晴隆是我的第二故乡哩!”
  我见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一路上默默地祝她老人家晚年安康。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泽文;
责任者
邓祯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