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民族安居独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611
颗粒名称: 五个民族安居独家村
分类号: D633.2
摘要: 本报讯 五个民族杂居的独家村,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密和睦的好风气,成为全乡瞩目的民族团结之花。其中回族五十九户、三百三十八人。布依族五十二户、二百零一人。汉族十五户、七十六人。彝族一户、三人。这几个民族中,多数是这里的老住户,有的是陆续搬迁到此定居的,彝族是从外地到这个寨子招亲的,苗族是搬到这里住的。他们在党的民族政第的指引下,以团结为重,从未发生过恃强凌弱的民族纠纷。回族男女青年没有这种习惯,但从不干涉他们半句。彝族、苗族是这个寨子最孤单的户,但从未受过欺凌。他们同居一个寨,同行一条路,同放一沟水,同吃一口井,同种一坝田。他们的小孩同在一个学校读书。这就更进一步增强了民族之间的亲切往来。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民族 团结

内容

本报讯 五个民族杂居的独家村,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密和睦的好风气,成为全乡瞩目的民族团结之花。
  兴义县品甸乡红旗村独家村寨子,是一个回、布、汉、彝、苗五个民族杂居的寨子,全寨三个村民组,一百二十八户人家,六百二十六人。其中回族五十九户、三百三十八人。布依族五十二户、二百零一人。汉族十五户、七十六人。彝族一户、三人。苗族一户、八人。这几个民族中,多数是这里的老住户,有的是陆续搬迁到此定居的,彝族是从外地到这个寨子招亲的,苗族是搬到这里住的。他们在党的民族政第的指引下,以团结为重,从未发生过恃强凌弱的民族纠纷。
  几个民族中,他们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但都能做到互相尊重。例如,回族在生活习惯上不同于其他民族,风俗上他们每一年要做四次斋,要集中周围的回族到清真寺来吃四次“节饭”,同时要在他们的经堂里念“古兰经”,其他民族从不讽刺、干预和嘲笑他们。又如布依族男女青年好唱山歌和“赶表”,有时唱到深更半夜。回族男女青年没有这种习惯,但从不干涉他们半句。在布依族中还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和六月间,有个“闲山”的风俗,回族没有这种风俗,但他们能尊重布依族的这种习惯,并同布依族群众度过这个“节日”。汉族在说话的口音上有些不同,但从来不受其他民族的歧视。彝族、苗族是这个寨子最孤单的户,但从未受过欺凌。
  多年来,由于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这个寨子的各族群众一直保持着团结友好的风气。他们同居一个寨,同行一条路,同放一沟水,同吃一口井,同种一坝田。他们的小孩同在一个学校读书。民族之间互相通婚的有二十多户(人)。这就更进一步增强了民族之间的亲切往来。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正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