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国移风易俗传佳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513
颗粒名称: 杨炳国移风易俗传佳话
分类号: K827
摘要: 晴隆县大田乡党委书记杨炳国,带头移风易俗,两年内家中办了造房、嫁女、殡父三台事,一次酒席也没办,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去年八月,杨炳国同志家中修房,他一桌酒席也没办过,直到立柱上梁那天,还和平常一样,只请了三十个劳力,很快就把房子修起来。今年八月,杨炳国八十六岁的老父杨明先病逝了。之后,又由外家另送一头活牛牵回去,称之为“抢牛角”。杨阿公有三个女儿六个孙女,原先她们都商量阿公死后,一定要到外家“抢牛角”,杀九牛祭一堂,给杨书记衬个脸面。结果,原先准备杀九牛祭一堂的大宴,被杨书记用一席素肴替代了。第二天,杨阿公的灵柩,在一曲古老的苗家芦笙哀曲的伴送下,简单而又隆重地安葬了。
关键词: 晴隆县 大田乡 杨炳国

内容

本报讯
  晴隆县大田乡党委书记杨炳国,带头移风易俗,两年内家中办了造房、嫁女、殡父三台事,一次酒席也没办,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去年八月,杨炳国同志家中修房,他一桌酒席也没办过,直到立柱上梁那天,还和平常一样,只请了三十个劳力,很快就把房子修起来。
  同年十二月,杨家二姑娘出嫁。男方提出要办酒席,杨书记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说:有钱要节约使用,结婚就要增加人口,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如果把钱一次花光,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果然,姑娘出嫁那天,只简简单单办了两桌随茶便饭招待接亲客人。
  今年八月,杨炳国八十六岁的老父杨明先病逝了。按当地苗家的风俗习惯,但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逝世后,出嫁了的女儿和孙女都要分别拉牛来宰杀祭堂,当地叫“打鬼跳花”。之后,又由外家另送一头活牛牵回去,称之为“抢牛角”。杨阿公有三个女儿六个孙女,原先她们都商量阿公死后,一定要到外家“抢牛角”,杀九牛祭一堂,给杨书记衬个脸面。正当她们筹备着要大办一场时,杨炳国同志说话了:牛是耕地用的,你们一家杀一头牛,损失四五百,九家就损失四千多,而我们外家又要赔给你们九头牛,少说也得四千。这不是挣脸是浪费!”结果,原先准备杀九牛祭一堂的大宴,被杨书记用一席素肴替代了。第二天,杨阿公的灵柩,在一曲古老的苗家芦笙哀曲的伴送下,简单而又隆重地安葬了。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启立;
责任者
杨炳国
相关人物
杨明先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