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 共商教育大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413
颗粒名称: 面对现实 共商教育大计
分类号: G527.73
摘要: 九月五日,州委、州政府在州府五楼会议厅召开教育工作对话会。两百多名到会的教育界人士,就当前我州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答直接与州委、州政府和兴义县委的领导同志对话,并通报了全州经济建设的形势。本报今天将对话节录刊登,借此向全州广大教师表示节日的问候。一九九○年,全州小学教师将达到一万七千九百七十五人,到二○○○年将降至一万三千多人。据此,本届政府在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一年的任期内,将力争使50%的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使全州各县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努力办好现有中专和职业技术教育,以逐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尊师重教要长期宣传,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黔西南州 教育大计

内容

编者按九月五日,州委、州政府在州府五楼会议厅召开教育工作对话会。两百多名到会的教育界人士,就当前我州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答直接与州委、州政府和兴义县委的领导同志对话,并通报了全州经济建设的形势。本报今天将对话节录刊登,借此向全州广大教师表示节日的问候。
  问:我州的教育规划是怎么搞的?本届政府在普及教育方面有哪些打算?
  查世亮(分管教育的副州长)答:关于我州的教育规划,是以“服务”和“依靠”的方针为指导制定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规划坚持两个“增长”,即教育经费的增长要高于财政增长的比例,教育经费要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长而增长。年景好时多增加一点,一般年景少增加一点,困难年景要保持上年水平。教育的发展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费,二是师资,以条件定发展。据测算,我州各小学的在校生人数将由一九八六年的三十一万零四人增至一九九○年的三十六万零五百六十八人。按照90%至95%的入学率为普及初等教育的指标推算,我州适龄儿童入学率要到一九九八年才能达到93.5%,才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到二○○○年,全州各县镇方可达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时,小学升初中的入学率才能达到100%。一九九○年,全州小学教师将达到一万七千九百七十五人,到二○○○年将降至一万三千多人。初中教师将由一九八六年的二千七百一十六人增加到二○○○年的四千三百零一人。从一九八七年至二○○○年,我州的教育投资总额将达到六亿零五百五十三万八千四百元(中专、师专在外),其中小学占三亿六千零六十万元,中学占一亿六千零九十万元。
  据此,本届政府在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一年的任期内,将力争使50%的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使全州各县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努力办好现有中专和职业技术教育,以逐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具体措施是,基本改造完中小学危房,计二十三万平方米;中师将由三所调为两所,并完善师专和师范的基础设施;每年用十万元来培训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则由各县财政出钱培训;各中专要力争达到六百四十人的规模;各县要办好职中,解决分流和就业难问题;筹办州技工学校;凡具备条件的学校都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较大规模的师范和中专可考虑建立党委;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端正教育思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问:怎样评估一个学校?
  查世亮答:教育的限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此,评估一个学校,要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是否得到全面发展。人才是分层次的,不讲升学率不行,片面追求升学率也不行;校长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要创造一个符合教育规律并育自己特色的教学环境;要讲师德,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随意开除学生;要以社会效益为教育活动的唯一准则。
  问:州政府对解决兴义城关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作何打算?
  查世亮答:由于州直机关所在地的兴义城独生子女多,便腾出了一些小学教室来办学前班,影响了小学招生。又如兴义五中由于用教室作学生宿舍,也限制了高中的招生。对此,州府拟会同兴义县政府组织计委、财政、教育等部门,逐校检查,解决紧迫问题,以缓解兴义县城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今后,还将建一所小学和一所九年制的学校。
  问:我校向每个学生多收了三元钱的杂费,算不算乱摊派?
  彭远森(常务副州长)答:这是一个集资办学问题。我们的办学条件比较差,资金比较紧。这是当前带普遍性的两个问题。我州教育战线上的干部、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为培养我州的建设人才作出了贡献。我代表州政府对同志们表示感谢。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投资会逐步有所增加,我州的办学条件会逐步有所好转。目前,要解决办学条件差和资金紧缺的问题,有的同志提出集资办学的道路。我认为,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收点费,要叫社会投点资,投到什么样的程度比较合理?要调查研究。不能收得越多越好,以至学生家长缴纳不起。但是,收得过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行,等于不收。因此,资金怎么个筹法?筹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征求家长的意见。有的家长耽心自己的娃娃初中毕业后考不取高中,跟着社会上的坏人学坏,因而愿意自己拿一点钱请学校代管娃娃,我看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坚持三条,一是注意政策,要通过政府,二是加强管理,三是所筹资金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不能全部拿来发奖金。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集资要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
  问:同在中学教书,有的是重点中学待遇,有的不是;有的中学是县级,有的中学是区级,甚至是乡级。这样划分合不合理?
  高发元(州委常委、组织部长)答:
  这个问题,以及大家提到的有关我州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多数是老问题,涉及到我州经济的承受能力和教育体制。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一靠发展经济,二靠政策。所谓学校的级别问题,就属于体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党政不分,政企不分,行政和事业不分。因此,有各级政府就有相对应的各级厂矿企业、各级学校。结果带来了许多矛盾,影响了企业和学校职工的积极性。级别问题实质上是个工资待遇问题。过去企业不强调效益,学校(中小学)不评定职称,没有级别,工资确实不好定。现在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今后改革的方向是:企业职工的工资多少,主要是看效益的好坏。不管是大厂小厂,经济效益好的就可多得,差的就少得。学校主要是通过评定业务职称来解决,任聘什么职称就拿什么工资。有的小学教师的工资就可能比一般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工资高,有的中学校长或中学教师的工资就可能比县长的工资高。这样,所谓学校级别的概念就消失了。如果有区别仅在于职能和作用的不同。当前,我们职称改革工作正在逐步展开。评定职称是教师队伍、知识分子队伍、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措施。这次职称评定工作搞好了,就可以把尊师重教、稳定和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落到实处。
  重点学校与“级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点学校不是今天的发明。小学有重点、中学有重点、大学也有重点,至少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有先例。重点学校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充分的产物。现在发达地区办重点学校,我们州资金不足、师资短缺,更应该办重点学校。州县区乡都应该有重点学校。办重点学校不是说不管不要其它学校。重点学校毕竟是少数,培养大批合格人才还是要靠全州各个学校的共同努力,这是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重点学校的条件比一般学校要好一些,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同一层次学校的教学水平,这就是说对重点学校的要求应更高一些。就说这些。因为是对话,对话就是讨论问题,沟通思想。我说的只是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
  问:兴义师范校园附近采砂放炮,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州县政府对此有何解决办法?
  张定书(兴义县委副书记)答:这实质上是一个尊师重教问题。要全面地做到尊师重教,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观点,至少是一代人的努力。现在社会上有不尊师重教的行为,不等于党和政府不尊师重教,就象有的教师触犯刑律或治安管理条例,不等于整个教师都不好一样。尊师重教要长期宣传,要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在兴义县,我们对在校园周围设摊算命,搞封建迷信,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对煽动群众推倒学校围墙,在校园内寻衅闹事;对在校园周围炸砂放炮等不尊师重教的行为,都曾作过严肃认真的处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我们应当考虑和研究的。
  问:州政府对稳定我州的教师队伍,提高我州的教学质量作何打算?
  彭远森答: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亮一亮我州的经济家底,这样对同志们考虑问题可能有帮助。我州美丽富饶,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200——1400毫米,具有发展养殖业和所植业的优越条件。我州有最低海拔275米和最高海拔2407米的各种小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我州有贮量在全国屈指可数的金矿,有在全省名列前茅的锑矿,有居全省第三位的煤矿。我州有五百万千瓦的水能贮量,分布在南北盘江和117条十公里以上的小河流上,居全省之首。我州一千四百万亩宜林宜牧荒山,在发展林牧业上大有文章可作。我州有两个旅游区已列入全省十个重点旅游开发区。这就是安龙招堤和兴义马别河峡谷。已拨款三十多万元,年底可将一条九米宽的公路修通马别河峡谷。全国著名的旅游专家对马别河峡谷的评价是:一有黄龙之景,二有黄果树之壮,三有桂林之秀,四有三峡之险,五有九寨沟之美。天生桥高坝建成后,有一百零八亿立方米的蓄水量,在这个与全国最大的湖——洞庭湖大体相当的人工湖区内,有上千座岛屿。从以上事实来看,黔西南值得热爱,大有搞头。希望同志们不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想往外走。有的人走出去后又想回来,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表示欢迎。
  我们确实困难重重。可以说是十分贫困。一九八六年我州人均工农业产值二百四十七元八角,只有全省水平的一半,低于全国水平的零头。全州财政收入人均十一元七角,只有全省水平的五分之一,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全州40%的人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在这穷困的条件下,如何发展我州的教育事业,值得研究。我们要通过发展教育,来解决目前科技文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差,人才缺乏的问题。随着盘百公路、南昆铁路、南北盘江航运的建成,加上两个大电站的建成,再争取摆两个大企业,我州经济状况就可大为改观。由于过去投资很少,现在财力薄弱,我州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这是我们的致命弱点。全省三十多年来,人均基本建设投资七百多元,我州仅为一百五十多元。本届政府在任期内,力争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财政收入翻两番,人口不超过二百四十二万。
  总之,我们的困难还很大。我们要面对现实,共商教育大计。和衷共济,克服困难,坚持改革,发展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教育上存在的校舍、设备和生活服务差的状况必有改观。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查世亮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