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 人才 社区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385
颗粒名称: 贫困 人才 社区体系
其他题名: 关于人才流动的思考
分类号: F113.9
摘要: 贫困社区之所以贫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才的贫困。虽然这些办法为稳定人才,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社会流动情况看,大量数据表明,落后贫困社区人才非合理流动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基于以上认识,为了稳定贫困社区人才,逐步实现吸引人才到贫困社区工作,贫困社区的领导同志在集中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应注意研究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贫困社区的“外界物”能否较好地为人才服务;二是贫困社区人才需求的复杂性及特殊性;三是贫困社区自然环境与社区体系构成的“外界物”与人才需求处于什么关系之中。
关键词: 社区 贫困 人才

内容

贫困社区之所以贫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才的贫困。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贫困社区的领导同志确实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高薪招聘、发给补贴、提拔使用、优先安排子女就业、解决农转非等办法就不下十种之多。虽然这些办法为稳定人才,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因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社会流动情况看,大量数据表明,落后贫困社区人才非合理流动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鉴于贫困社区的实际情况,笔者管见,一方面要继续执行和不断完善过去的有关政策,包括一些根据贫困社区实际制定的特殊政策;其次是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去研究人才在贫困社区的心理状态,找出他们心理变化、发展中带规律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对症下药,从社区体系各社会组织相互联系、配合、协调、制约等方面去导找适合贫困社区人才心理状态的措施。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各种需求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因年龄、经历、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差异。作为具有相当文化基础又独具某种专长的人才来说,其情绪体验、心理感受又肯定与众不同。提出进行贫困社区人才心理状态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这种不同,发现这种差异,从而通过社区体系各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造成贫困社区条件许可的最佳外部环境,使人才发挥最大作用的三个条件得以实现(即专业特长得发挥,工作条件得满足,人际关系得改善)。
  所谓社区体系,是指一个社区里各类社会组织系统之间彼此有机的联系,从而形成的整个社区的社会组织体系。例如目前贫困社区里大都不十分重视的文化体系。由于经费少,人员素质差,文化馆已基本停止了群众文化辅导和群众文艺演出等活动;图书馆每年也因经费少难添新书,读者廖廖。文化体系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身居这些社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就显得十分枯燥。特别是每当从电视上看到都市社区的儿童在少年宫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的时候,每当从电影里看到都市社区人在现代化公共娱乐场所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时候,贫困社区里的人们除了嫉妒之外,更多的是莫名的抱怨。对子女教育的一种歉疚心情,对文化娱乐欲望得不到满足共同构成的一种失落感就会突然袭上心来。这种失落感随各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次数增多愈变愈强。久而久之,人们就根据这些社区内获得的信息构成的总的外界环境是否符合主观的需要而分别采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如果说社区体系运动构成的外部环境不符合人们的主观需要,人们就采取否定的态度,继而就会产生明显的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体验一经强化就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消极的情感。消极情感一般表现为憎恨、不满意、不愉快、痛苦、忧愁、愤怒、悔恨等。如果常处于这种心境下,任何人都谈不上工作安心,更谈不上工作效率了。
  马克思说:“……一定的外界物是为了满足已经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的人的需要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5页)由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可能以其不同的方面与人的需要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稳定贫困社区人才,逐步实现吸引人才到贫困社区工作,贫困社区的领导同志在集中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应注意研究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贫困社区的“外界物”能否较好地为人才服务;二是贫困社区人才需求的复杂性及特殊性;三是贫困社区自然环境与社区体系构成的“外界物”与人才需求处于什么关系之中。在掌握这几方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抓好与人才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本社区各社会组织体系的协调和配合工作,逐步创造适应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使人才在贫困社区里充分发挥自己、完善自己,将“自我实现的需要”与促进社会生产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最终达到振兴贫困社区经济的目的。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兰昭耀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