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油茶飘清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黔西南报》 报纸
唯一号: 250820020230007376
颗粒名称: 百里油茶飘清香
分类号: S794.4
摘要: 油茶,册亨山区的一大特产,册亨素来以“油茶之乡”著称。从秧坝区的乃言、团丰、板用、弼佑、大伟到双江区的龙林、坝赖等南盘江畔的十多个乡的境内,连绵百余里的崇山峻岭间,到处是茂密的油茶林。片片翠绿的油茶一坡挨一坡,一岭连一岭,累累果实,惹人喜爱。阵阵秋风,漫山飘溢着醉人的油茶清香。同行的区干部告诉记者,今年油茶果实饱满,没有遭受冰雹袭击,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册亨县被省州列为发展油茶的基地,国家从经济上大力扶持农民种植油茶。如今弼佑油茶丰收,粮食增产,生活富足,外地许多姑娘也爱上了富饶美丽的油茶之乡。近两年,册亨县城附近就有四个姑娘嫁到弼佑上寨,在这里愉快幸福地生活。
关键词: 黔西南州 特产 油茶

内容

油茶,册亨山区的一大特产,册亨素来以“油茶之乡”著称。从秧坝区的乃言、团丰、板用、弼佑、大伟到双江区的龙林、坝赖等南盘江畔的十多个乡的境内,连绵百余里的崇山峻岭间,到处是茂密的油茶林。片片翠绿的油茶一坡挨一坡,一岭连一岭,累累果实,惹人喜爱。阵阵秋风,漫山飘溢着醉人的油茶清香。同行的区干部告诉记者,今年油茶果实饱满,没有遭受冰雹袭击,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油茶不仅是山区人民致富之宝,而且是机械、化工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册亨县被省州列为发展油茶的基地,国家从经济上大力扶持农民种植油茶。一九八〇年以后,区乡政府把油茶承包给农民自主经营,在垦复和管理原有茶林的基础上,农民积极开荒种植油茶,短短几年,油茶发展迅速。目前,全县的油茶面积已由一九七八年前的七八千亩扩大到四万多亩,年产茶籽近百万公斤。
  弼佑乡可说是油茶之乡的一颗明珠,这里栽培油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年间就开始种植油茶了。来到弼佑上寨,远见寨子对面的几壁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油茶林从坡脚直到坡顶,把几个山头复盖得严严实实。区委书记岑松年向我们介绍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弼佑的油茶林和荒山都承包了,油茶生产形势十分喜人。全乡原有茶林三千七百亩,这几年每年都新栽油茶四五百亩,目前,全乡已有油茶近万亩。去年,油茶产量是较好的一年,弼佑粮站收购的油茶籽有十五万公斤,本乡农民杨森科兄弟三人运销三十万公斤,加上农民自食部份,油茶籽的产量不下五十万公斤,居全县之冠。油茶收入三十五万元,户均五百多元,人均六七十元多,这里的布依人民日子过得欢,许多人家盖了新房,买了缝纫机,青年人戴手表,玩收录机,群众把油茶比作摇钱树。每年秋末冬初,拣茶籽季节,满山满岭,山歌悠悠,一片欢乐,到处是丰收的劳动场面。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个有趣的传说。弼佑乡的角雨村盛产油茶,每家每年要收很多茶籽,村里的布依姑娘从小背着背箩上山拣茶籽,一年要上山几个月,年复一年,姑娘们一个个累弯了腰,疾驼了背,村外的小伙子们都不愿到这里娶亲。有些好奇的布依青年到村里赶表,一看,角雨村的姑娘们长得俊俏、美丽,长期吃茶油,肤色滋润,红光满面。小伙子们动心了,托媒说亲的人牵成线线。可是,从小生活在茶山的布依姑娘,舍不得离开抚育自己的家乡,总是让说亲的人扫兴而去。现实生活比传说生动感人。如今弼佑油茶丰收,粮食增产,生活富足,外地许多姑娘也爱上了富饶美丽的油茶之乡。近两年,册亨县城附近就有四个姑娘嫁到弼佑上寨,在这里愉快幸福地生活。

知识出处

黔西南报

《黔西南报》

出版地:黔西南州

《黔西南日报》为黔西南州委机关报,国内公开发行(统一刊号:CN52-0015)。该报于1984年10月1日创办,原名《黔西南报》,1996年1月更名为《黔西南日报》,是黔西南州新闻宣传覆盖面最大的强势媒体之一。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宗裕
责任者
冯永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黔西南州
相关地名